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前庭神经炎

前庭神经炎

前庭神经炎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14篇,主要集中在耳鼻咽喉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2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00626篇;相关期刊76种,包括浙江临床医学、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中西医结学会眩晕病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学术大会暨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眩晕病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学术大会暨眩晕高峰论坛、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耳鼻喉科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耳鼻喉高峰论坛、国际眩晕医学高峰论坛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眩晕病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学术年会等;前庭神经炎的相关文献由306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子明、张素珍、刘兴健等。

前庭神经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2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0626 占比:99.90%

总计:100731篇

前庭神经炎—发文趋势图

前庭神经炎

-研究学者

  • 吴子明
  • 张素珍
  • 刘兴健
  • 吴允钦
  • 庄建华
  • 徐先荣
  • 李斐
  • 杨伟炎
  • 范振毅
  • 韩东一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熊水灵; 陈钢钢; 许婷; 周丽媛; 李莹; 吴佳鑫; 杨捷; 张海利
    • 摘要: 前庭神经炎(VN)是单侧前庭神经急性损伤后出现的一种急性前庭综合征。近年来,VN的发病率和慢性化程度明显升高。相关研究显示,VN患者慢性症状的改善更多是中枢代偿的结果,而不是外周前庭功能的恢复。且恢复期病程长短可能与前庭知觉功能、心理因素和视觉依赖性等因素相关。本文提出早期识别并干预影响VN患者远期预后的相关因素的观点,旨在于识别VN患者“急性到慢性”头晕转变的预测因素,使易进入慢性期的高危VN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 陶智霞; 严芬; 朱碧玲
    •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联合前庭康复训练对前庭神经炎患者功能康复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5月—2021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前庭神经炎84例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予以前庭康复训练,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中医护理。比较前庭功能优势偏向(DP)、自发性眼震(SN)、半规管麻痹(CP)、眩晕残障程度量表(DHI)、日常活动前庭功能障碍量表(VADL)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DP、SN、CP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DHI、VADL评分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联合前庭康复训练对前庭神经炎患者功能康复的应用效果突出,能改善前庭功能障碍,缓解眩晕等症状,加速前庭代偿,促进病情康复,适合临床推广。
    • 周金丽; 蒋慧刚; 陈子龙; 何红飞
    • 摘要: 目的:探讨疏风清热活血方联合西药治疗前庭神经炎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自2019年9月~2020年9月我院接受诊治的前庭神经炎患者112例,将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6)与对照组(n=56)。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疏风清热活血方治疗。两组治疗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眩晕残障程度量表(DHI)评分,前庭感觉(VEST)比值和感觉统合测试(SO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变化;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86%)高于对照组(76.79%)(P<0.05)。两组治疗后DH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DH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VEST比值和SOT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VEST比值和SOT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TNF-α和IL-6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NF-α和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疏风清热活血方联合西药治疗前庭神经炎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减轻患者眩晕残障程度。
    • 柳鑫; 邢巍巍
    •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前庭神经炎(vestibular neuritis,VN)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VN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Pubmed数据库,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关于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前庭神经炎的相关文献,所有研究对象分为激素组和对照组,结局评价指标为冷热试验半规管轻瘫(canal paresis,CP)值、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分以及住院时间,采用严格文献质量方法学标准进行评价,应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篇文献,共426例患者,其中激素组189例,对照组23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1、6、12个月,两组患者CP值风险比(relative risk,RR)值分别为1.80、95%Cl(0.70,4.63)、1.01、95%Cl(0.74,1.39)和1.54、95%Cl(0.88,2.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DH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3.36,95%Cl(-4.93,11.65),Z=0.80,P>0.05],治疗后6个月DHI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2.41,95%Cl(-4.29,-0.53),Z=2.52,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92,95%Cl(-1.37,-0.47),Z=4.04,P<0.0001]。结论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VN能有效缩短住院时间,但在临床症状及前庭功能恢复方面并不优于对照组。
    • 桂青; 程瑞杰
    • 摘要: 前庭神经炎(vestibular neuritis,VN)是指一侧前庭神经急性损害后出现的,临床表现为急性、持续性眩晕,伴恶心、呕吐和不稳,易向患侧倾倒等症状的一种临床急性前庭综合征[1]。该病在急性期可对患者造成极大的困扰,严重影响其生活及工作。有数据显示,VN是临床常见的周围性眩晕类型,在眩晕门诊就诊者中可占8%,仅次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及梅尼埃病[2]。
    • 胡惠惠; 刘亚; 程博
    • 摘要: 目的探讨针刺运用在前庭神经炎患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前庭神经炎患者96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研究组接受针刺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疗法。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DHI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VADL低于对照组,B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症状各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运用在前庭神经炎患者中效果更为显著,可促进前庭功能恢复,快速减轻眩晕等症状,并增强平衡能力,值得推广。
    • 吴炜; 惠振; 王敬卿
    • 摘要: 对前庭神经炎(VN)的中西医病机进行概述。关于VN的发病机制,中医以风(内外风)、痰、瘀立论;西医以病毒感染说、血管病因说(前庭微循环障碍)及自身免疫说为主。将风、痰、瘀与病毒感染、免疫及微循环障碍相联系,更能进一步印证VN的中西医病因病机特点,为中医开展前庭神经炎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方向。
    • 王彦彦
    • 摘要: 目的:观察甲钴胺联合地塞米松对前庭神经炎患者前庭功能及眩晕残障程度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DHI]评分的影响,为该疗法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02~2020-04于我院就诊的前庭神经炎患者62例,依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1)和对照组(n=31)。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基于此,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甲钴胺,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前庭功能[日常活动前庭功能障碍等级量表(VADL)评分]和DHI评分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失眠、头痛、乏力、面部烘热)情况。结果:治疗4周,两组患者VADL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变化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前庭神经炎效果确切,可有效促进前庭功能恢复,缓解患者的眩晕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 徐先荣; 金占国; 翟丽红; 李远军; 党梓怡; 王蒙; 王翠翠; 张梦迪
    • 摘要: 目的分析飞行员前庭功能检查资料,定义一种尚未认知的前庭感受器病(vestibular receptor disease,VRD),提出航空医学鉴定原则。方法收集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前庭功能检查异常的8份资料,其中高性能歼击机改装体检飞行员资料7份,因眩晕住院的歼击机飞行员病历资料1份。前庭功能检查包括双温试验、视频头脉冲试验(video head impulse test,v-HIT)、旋转试验、前庭自旋转试验(vestibular autorotation test,VAT)、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VEMP)、感觉统合试验(sensoryorganizationtest,SOT)、视眼动系统检查等,并行纯音和声导抗检查、颅脑MRI及全身系统检查。结果(1)8例歼击机飞行员均排除了全身疾病、耳蜗病变和中枢性眩晕疾病。(2)8例温度试验均有单侧水平半规管功能减低,其中1例为早期资料,旋转试验、VAT均异常,因未行v-HIT和VEMPs检查,无眩晕病史,故不支持前庭神经炎(vestibular neuritis,VN),也不排除VRD诊断;v-HIT检查1例仅有水平半规管增益低,1例水平半规管+上半规管增益低,但该2例VEMPs均正常,其余5例v-HIT均正常,该7例病变在前庭感受器而不在前庭神经,故被定义为VRD。(3)1例不除外VRD者,因拟改单座歼击机,经地面观察3个月后结论为飞行合格(限双座),3个月后返院复查;7例VRD者,2例拟改双座歼击机的飞行员按个别评定,结论为飞行合格,6个月后返院复查;4例拟改单座机的飞行员,按特许医学鉴定,结论为飞行合格,6个月后返院复查;1例急性眩晕者,暂时飞行不合格,地面观察3个月返院复查。结论VRD和VN为不同的外周前庭疾病实体,应根据VRD的分类、分期、分型和分度,对双座机飞行人员进行个别评定,对单座歼击机飞行员进行特许医学鉴定。
    • 王智强; 崔春丽; 缪冬梅
    • 摘要: 目的观察定眩汤治疗前庭神经炎(痰浊中阻证)的疗效。方法患者9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激素加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定眩汤,治疗7、14 d后进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冷热试验CP值、vHIT的增益、白细胞介素-6(IL-6)、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中医症状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DHI评分、冷热试验CP值、IL-6、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中医症状单项积分、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vHIT的增益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30%,优于对照组的75.56%(P<0.05)。结论定眩汤联合激素+倍他司汀对前庭神经炎(痰浊中阻证)治疗效果优于单纯使用激素加倍他司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