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察院
监察院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1年内共计15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中国史、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9篇、专利文献575篇;相关期刊123种,包括国际论坛、四川统一战线、统一论坛等;
监察院的相关文献由135位作者贡献,包括佚名、经盛鸿、罗华滨等。
监察院
-研究学者
- 佚名
- 经盛鸿
- 罗华滨
- 刘杰
- 孙学敏
- 孙宗一
- 方宝璋
- 曹春
- 杨大壮
- 郭增麟
- 陈元勇
- 陈其禄
- 代淑筠
- 任冬梅
- 任咏恒
- 何舟宇1
- 俞乃蕴
- 倪丽尧
- 傅思明
- 关邑
- 兹·古拉尔次克
- 冯江
- 刘东华
- 刘云虹
- 刘华
- 刘慧芬
- 刘殿庆
- 刘畅
- 刘隽
- 包树芳
- 化夷
- 卜郁
- 史振磊
- 史牍
- 吴学衡
- 吴景平
- 周成莉
- 周治华
- 周涵
- 唐家婕
- 国化
- 夏青
- 姚秀兰
- 孔祥仁
- 孙语圣
- 安化五
- 尹跃奇
- 廖朝晖
- 张勇
- 张友骅
-
-
谢文乐
-
-
摘要:
孙中山认为,中国自古以来便有脱离君权而独立的弹劾权,"是很好的监察制度",所以,他们要延续继承中国传统监察制度的好传统,设立独立的行政监察院.既然监察院是承袭了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合理成分而建立的,那么,我们不妨通过对二者的组织机构、监察对象、监察职权及行使方式、监察机关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了解其中的相似和相异之处,从而更好地把握当下监察制度的改革方向.
-
-
任冬梅
-
-
摘要:
2020年,民进党夺得“二合一”选举大胜,蔡英文连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加速展开对岛内全面掌控,民进党“一党独大”态势进一步巩固。在野党虽围绕“陈菊出任监察院院长”“关闭中天新闻台”“开放瘦肉精美猪进口”等争议性事件进行激烈抗争,但仍不敌民进党“全面执政”优势。同时,民进党内各派系博弈浮出水面,国民党改革仍困难重重。2020年,台湾政治格局呈现“绿长蓝消”态势。但随着民进党当局蛮横施政变本加厉,2021年很可能迎来“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
-
王必行
-
-
摘要:
台湾地区监察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台湾监察制度的主要渊源是孙中山先生的学说,这是其受我国古代监察制度与监察文化的启迪之下而系统提出的.台湾目前的监察制度虽与初建时有所异化,但仍然存在较为明显的制度沿袭,且在运行时亦表现出传统文化的特点.从古代专制王朝到如今的“法治国”,监察制度的本质已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君主监控臣下以维护专制的手段,而逐渐脱胎为分权制衡以保障人权的利器.监察制度的“民本”色彩开始凸显.
-
-
-
马建强;
邱淑永(摄影)
-
-
摘要:
中国特殊教育博物馆收藏有一本《中华聋哑协会成立纪念特刊》,该刊由上海中国科学公司于1937年7月印刷出版,正文60页。铅印竖排,图文并茂。其中收有蔡元培等社会名流亲笔签名盖章的本会赞助人名录,林森(时任国民政府主席)、于右任(时任监察院院长)等民国元老祝贺协会成立的亲笔题词。
-
-
-
李洪雷
-
-
摘要:
对国家机关的命名,不是一个单纯的语言文字问题,而是有着深刻的宪制意涵.国家监察机关的名称,应与宪法的原理与规定相一致,与其法律地位、政治性质相匹配,并与其他宪制机关的名称相协调.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应当在注重制度设计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同时,确保组织名称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
-
-
-
裴震烁1
-
-
摘要:
黎大钧、黎澍、黎元洪被称为清末民初的“黎氏三杰”。“三杰”中,资历最老者系清朝央行行长黎大钧,地位最显赫者是民国大总统黎元洪,年龄最小的黎澍则历任民国大总统府副秘书长、湖北省财政司司(厅)长、南京国民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等职,还是享誉两岸的书法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