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正气

正气

正气的相关文献在1960年到2022年内共计177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共产党、中国医学、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28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246篇;相关期刊832种,包括军队党的生活、党的生活(河南)、中国监察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2010全国第七次中医急诊学术研讨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届中医体质学术研讨会等;正气的相关文献由2306位作者贡献,包括秦少容、金兆祥、刘彤等。

正气—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28 占比:85.94%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22%

专利文献>

论文:246 占比:13.84%

总计:1778篇

正气—发文趋势图

正气

-研究学者

  • 秦少容
  • 金兆祥
  • 刘彤
  • 甄泽均
  • 陆德力
  • 刘志青
  • 卿玉玲
  • 孙宝珍
  • 孙琳
  • 江永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胡蔓
    • 摘要: 正气和邪气是中医里常常出现的词汇。对普通人来说,它们到底指的是什么?和健康有着怎样的辩证关系?一身“正气”未必不会生病《黄帝内经》有这么一句话:“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说的是只要身体正气强盛,外邪,如风、湿、寒,就不容易侵入身体,这强调的是正气的重要作用。正气是人体抵御外邪、防治疾病的一种内在力量,所以正气是非常重要的。
    • 卢伟名; 罗广波
    • 摘要: 由于中医外感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相对抽象,难以直接观测及量化分析,因此研究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外邪袭表、内侵致病的过程,从而探讨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外感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研究方法主要通过net logo6.1.1进行编程建模,进行外邪袭表的计算机仿真,并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外邪袭表、内侵致病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进行了9240次计算机仿真,最终得到了924组数据。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单位外邪流量与正气密度、正气能量级、体表厚度存在负相关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外邪内侵与否与正气密度、正气能量级、体表厚度相关。研究表明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可以对特定的中医病理生理现象进行仿真及定量观测,有利于推动知识发现及中医药学现代化。
    • 于淼; 狄舒男; 周妍妍; 桑希生
    • 摘要: 当前中医界多从“痰”“虚”“瘀”探讨恶性肿瘤的病机,忽略了恶性肿瘤的本质特点。本文借鉴现代医学中恶性肿瘤的概念及病理认识,结合中医理论体系内容,认为恶性肿瘤本质为精变,核心病机有二:一是恶性肿瘤的功能病机为精变蓄积、侵蚀增长、血脉壅盛、功能损伤、正气消耗;二是恶性肿瘤的物质病机为“正气”有余、恶性肿瘤物质的生产、气血的偏敏感性。
    • 韩志星; 吴秋玲
    • 摘要: 历代医家对脾胃的作用进行了经典论述,脾胃对于机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意义,医家李中梓《医宗必读》:“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者,仓禀之官,脾胃纳运相协、升降相因、燥湿相济,能够运化饮食物,化生气血,输送于机体,为“气血生化之源”;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愈后防复的治未病思想是中医特色,在“脾胃为后天之本”的基础上探究治未病思想对脾胃病及相关病证治疗的指导意义是必要的。
    • 樊新荣
    • 摘要: 疫情常态化下,中医“治未病”思想对新冠肺炎的防治有重要指导作用。通过起居防护、饮食防护、情志防护、运动防护、穴位保健、足浴保健、香囊防护、摩腹保健、药物预防等“治未病”方式内容来调理保健,增强人体正气,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也为中医药抗疫防疫发挥积极作用。
    • 张维波; 宋晓晶
    • 摘要: 通过对《黄帝内经》的文本分析,结合现代生命科学知识,指出真气为人体依据自身DNA而合成的内源性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为人体的先天之气。经气是经脉中运行之气,包括后天水谷转化而成的营卫之气和先天真气;正气包括经气和自然界随季节出现的正常物理因素;邪气是自然界的非正常物理因素和人体中的病理物质及异常微环境;宗气是人体中各种气体的总称。《黄帝内经》中各种气的概念分别代表身体中各类肉眼不可见的精微物质或物理因素。
    • 董宁
    • 摘要: 少言语养真气少言语是指说话要戒急、戒快、戒喋喋不休。人若经常喋喋不休或大喊大叫,就必然要消耗肺气,致使体内正气不足。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有时候运动量不大,但说话多了也会觉得疲倦又或者感到嗓子干哑、咽喉不适。这可能就是伤了气。人说话发声,虽出自喉咙,但一呼一吸之间都有赖于气的鼓动,肺主呼吸之气。
    • 赵凯维; 宋阳; 张玉辉; 张敏; 刘理想
    • 摘要: 通过梳理《黄帝内经》及后世医家对中医学“正气为本”的认识,结合首届国医大师陆广莘先生健康医学思想及对中医学“生生之道”的阐释,重新审视中医学之“正气”,进一步探讨中医学“生生之道”的内涵及其理论价值。并基于中医学“生生之道”,探讨研究“治未病”理论与技术研究的现实意义,尝试基于中医学“生生之道”构建的健康医学新模式进行探讨研究,为构建健康医学新模式及推动以“养生保健”为主的“治未病”方法技术的发展进行探究。
    • 金锐; 杨寿圆; 朱玲萃(整理)
    • 摘要: 六味地黄丸是临床上常用的补益方剂,也是很多人心中补肾药的首选,有些人更是不管自己是否需要、是否对症,每天都要吃上一些。但实际上,是药就不能随便吃!在没有症状的前提下,中药作用在正常的机体,会引发正气郁滞、气血碍阻、痰湿滋生等病理变化;而如果药不对症,其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 李萍; 易文明
    • 摘要: 腠理是《内经》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目前对其具体部位、属性及治疗的研究仍存在不足。笔者通过研究认为腠理在部位上当属半表,为气血津液升降出入的通路,并与在里的脏腑关系密切,在人体气血虚弱或有基础病时,病邪可直接从腠理传入脏腑,引起较重的病证。在治疗上,腠理病一般从气血津液论治,不可滥用发表之药。此外,由于腠理部位及作用的特殊性,可为临床疾病预防方面提供思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