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皮试

皮试

皮试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072篇,主要集中在药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69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39621篇;相关期刊408种,包括工企医刊、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当代护士(学术版)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国际医疗护理发展研讨会、2017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等;皮试的相关文献由2074位作者贡献,包括等、高天元、王瑞平等。

皮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69 占比:2.15%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9621 占比:97.85%

总计:40492篇

皮试—发文趋势图

皮试

-研究学者

  • 高天元
  • 王瑞平
  • 刘敏
  • 肖颖
  • 谢雁鸣
  • 赵玉斌
  • 陈敏
  • 党银慧
  • 刘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欣春
    • 摘要: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由于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疗效明确,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抗感染治疗。由于医务人员对该类药物诱发过敏反应存在担忧,头孢菌素皮肤试验被广泛应用于用药前预测过敏反应。然而,有大量研究表明,头孢菌素皮试的符合率低,由此可能导致过敏反应急救应对不足,浪费医疗资源,延误患者治疗,缩窄抗菌药物选择范围等后果。为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在2021年下发了《关于印发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指导原则》(2021年版)(以下简称《指导原则》),不推荐在使用头孢菌素前常规进行皮试
    • 蔡海霞; 赵淑娟; 赵成龙; 祁献芳; 孙俊; 马培志
    • 摘要: 目的对心脉隆注射液临床应用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对心脉隆注射液皮试情况、超说明书用药情况、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对影响皮试结果的相关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心脉隆注射液总体皮试阳性率为11.26%,用药科室、皮试时是否发热、既往是否存在对其他物质的过敏史是其皮试结果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15.22%的病例超适应症和/或有禁忌症,42.29%的病例未按体重计算给药剂量,20.02%的病例每天仅给药1次,4.07%的病例在大输液中加入胰岛素混合输注,17.73%的病例经静脉泵入给药,45.45%的病例超过1个疗程用药。1163例患者中,有9例发生ADR,其中1例为严重不良反应,8例为一般不良反应,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77%。结论心脉隆注射液皮试阳性率、ADR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该药既往研究数据,需对其安全性加以关注。另外,该制剂存在一定程度的滥用及不规范使用情况,故临床应用时应严格把握用药指证,辨证施治,规范用药。
    • 摘要: 一、皮试皮试是皮肤试验的简称。皮肤试验通常包括点刺试验和皮内试验,目前国内抗菌药物皮肤试验常规采用皮内试验。二、皮试的必要性主要是通过检测,看患儿体内是否有针对该类药物及其代谢、降解产物的特异性IgE抗体,预测发生Ⅰ型(速发型)过敏反应的可能性,降低发生过敏性休克等严重过敏反应风险。预测Ⅱ、Ⅲ、Ⅳ型过敏反应不是皮试的目的,皮试也无法检测药品中是否含有杂质成分。
    • 广西药学会循证药学专业委员会; 黄振光; 张宏亮; 梁宁生; 杨周生; 周甘平; 吴洪文; 庞晓军
    • 摘要: 青霉素类药物在临床使用前须做青霉素皮肤试验,但对于连续使用过程中,更换批号或厂家是否需要重新做皮试,目前没有明确规定,给临床带来了很大困扰。广西药学会循证药学专业委员会通过对青霉素类的药品分类、过敏反应的发生机制、皮试的预测作用、过敏原、皮试的临床价值以及国内外关于青霉素更换批号或厂家重新皮试的研究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最终形成共识—在连续使用青霉素类药物的过程中,可不必因更换批号或厂家而重新做皮试
    • 易江; 彭云霞; 张月月
    • 摘要: 头孢曲松钠属于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具有抗菌活性强、高度耐酶、对细胞外膜和组织的穿透力强、血清及组织中药物浓度高、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长、体内代谢稳定、血浆蛋白结合率低等优点[1]。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预测过敏反应的结果并不可靠[2],出现的假阴性、假阳性等问题给临床带来极大的困扰。
    • 龙岳柳
    • 摘要: 2019年5月,笔者的好友王某,56岁,喉咙疼痛,发痒,吞咽困难,喉咙干,咳嗽严重,气喘痰多,非常难受。在医院治疗多次,病情一直反复痛苦万分,我建议他用蜂针疗法治疗试试看。首先用蜂针做皮试,用一只活蜂尾部上的蜂针蛰在选定好的手臂上,当蜂针蛰到皮肤后,立即把蜂针拔出来。
    • 赵志勇; 徐筱
    • 摘要: 目的 设计一种新型的皮试结果可视窗判断圆尺,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和避免皮试判断差错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在浙江省某医院的20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先后顺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0例.观察组采用该皮试结果可视窗判断圆尺作为测量工具,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目测方法主观判断皮试结果.比较2组皮试结果的判断差错率、皮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观察组护士的使用满意度.结果 由于个人原因等因素退出,最终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只有926例和901例完成了研究.研究期间2组均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轻微不良反应各为l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判断差错43(4.6%)例,对照组判断差错118(13.1%)例,χ2=40.606,P<0.001;观察组护士使用该皮试圆尺的前后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t=5.648,P<0.001).结论 该皮试结果可视窗判断圆尺可提高临床皮试判断的准确率,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护士满意度,对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或有积极意义.
    • 赵婷婷; 张连荣; 马汉; 宁婉婉
    • 摘要: 目的:探讨破伤风抗毒素(TAT)皮试液的复温时间对其皮试阳性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进行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的病人737例,在室温18~25°C的环境中,根据不同的复温时间将病人分成4组,比较各组的皮试结果的阳性率。结果:破伤风抗毒素在室温环境下,复温时间越长,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越低。破伤风抗毒素在不同复温时间组间比较,<30 min组与60~<90 min组、≥90 min组比较,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一定时间内,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复温时间越长,温度越接近人体表温度,其皮试结果阳性率越低。
    • 冀连梅
    • 摘要: 我总是会告诉大家这种情况不用做皮试,但是在现实中,有这种情况的患者又总是会被要求做皮试。最近,这个困惑有望彻底解决了。4月16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指导原则(2021年版)》(以下简称《指导原则》)明确指出:头孢菌素给药前常规皮试对过敏反应的临床预测价值无充分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大多数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说明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均未要求头孢菌素用药前常规进行皮试
    • 方健
    • 摘要: 使用头孢抗生素的时候,要皮试还是不要皮试?对于很多医生、护士、药师以及患者朋友来说,这一直都是个问题。抗生素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用于治疗细菌等病原体感染的药物,大家最熟悉的可能就是青霉素和头孢类抗生素了。很多人在使用头孢抗生素之前都会做皮试,但有些人即使做了皮试,在用药过程中还是出现了过敏反应,所以医学界对于头孢类抗生素到底要不要做皮试一直颇有争议。日前国家卫健委明确发文:头孢类抗生素在使用前无需做皮试,但两种特殊情况除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