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破伤风抗毒素

破伤风抗毒素

破伤风抗毒素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835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7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9188篇;相关期刊412种,包括工企医刊、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当代护士(学术版)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肛肠分会换届与学术研讨会暨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年会、2006年全国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学术年会等;破伤风抗毒素的相关文献由1451位作者贡献,包括李玉肖、李芬、张金等。

破伤风抗毒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17 占比:8.16%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10%

专利文献>

论文:9188 占比:91.74%

总计:10015篇

破伤风抗毒素—发文趋势图

破伤风抗毒素

-研究学者

  • 李玉肖
  • 李芬
  • 张金
  • 孔令娜
  • 徐栋华
  • 才战军
  • 段丽娟
  • 王颖
  • 万凯化
  • 何庆凤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康莉; 刘艳; 郑云燕; 鞠梅; 张亚美; 毕志刚; 芦桂青
    • 摘要: 目的 观察马血清破伤风抗毒素(TAT)和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F(ab')2注射后引起的皮肤迟发型变态反应,总结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2020年门诊与住院治疗的181 例注射TAT或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后出现皮肤迟发型变态反应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注射TAT或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前均行皮试检查,阴性171 例(94.47%),阳性10例(5.53%,行脱敏注射).181例中男118例,女63例,年龄11~68岁,病程1~7 d,潜伏期4~14 d.注射TAT(130例)和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51例)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无显著差异,以荨麻疹样皮疹为主,12例注射部位发生浸润性红斑,其中10例伴有全身荨麻疹.181例中皮疹泛发全身者163例(90.06%),伴有胸闷、发热等系统症状者56例(30.94%),其中15例(26.79%)既往有过敏史,6例症状较重的患者无过敏史.34例(18.78%)出现白细胞计数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或尿隐血、尿糖等异常中的单一或多项.抗组胺药与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疗程3~10 d,转归良好.结论 TAT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皮试阴性或脱敏治疗的患者仍有可能出现皮肤迟发型变态反应,且以荨麻疹样皮疹为主.
    • 赵婷婷; 张连荣; 马汉; 宁婉婉
    • 摘要: 目的:探讨破伤风抗毒素(TAT)皮试液的复温时间对其皮试阳性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进行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的病人737例,在室温18~25°C的环境中,根据不同的复温时间将病人分成4组,比较各组的皮试结果的阳性率。结果:破伤风抗毒素在室温环境下,复温时间越长,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越低。破伤风抗毒素在不同复温时间组间比较,<30 min组与60~<90 min组、≥90 min组比较,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一定时间内,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复温时间越长,温度越接近人体表温度,其皮试结果阳性率越低。
    • 陈少芬; 徐大元; 黄枋生(指导)
    • 摘要: 在基层,有部分医疗机构抢救设施及技术水平有限,输液治疗存在很多风险与不确定性。输液反应是医疗活动中的常见现象,可导致患者疾病恶化,临床中应重视防范,一旦发生,判断要准确,处置要果断。案例回顾患者,男,15岁,因左足底被铁钉刺伤14小时,出现红肿热痛入院门诊处理。入院后行伤口清创术,按医嘱给予破伤风抗毒素1500IU皮试并肌注,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头孢呋辛钠1.0g静滴。
    • 胡俊; 雷军; 杨远旺
    • 摘要: 目的 探索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HTIG)预防破伤风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花都区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外科门诊及留观病房于2019年5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破伤风暴露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60)直接注射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对照组(n=60)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患者给予脱敏后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注射液.两组均给予一次注射.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谷丙转氨酶、血尿素氮水平.对比两组在治疗1个月后皮疹发生率及感染破伤风病例数量.结果 治疗前,两组在白细胞水平、中性粒细胞水平、谷丙转氨酶水平、血尿素氮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在白细胞水平、中性粒细胞水平、谷丙转氨酶水平、血尿素氮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时皮疹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感染破伤风病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较破伤风抗毒素注射液对机体血清因子、肝肾指标的影响均较少,可以减少皮疹发生率,减少破伤风感染,降低安全隐患.
    • 赵婷婷; 张连荣; 马汉; 宁婉婉
    • 摘要: 目的:探讨破伤风抗毒素(TAT)皮试液的复温时间对其皮试阳性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进行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的病人737例,在室温18~25°C的环境中,根据不同的复温时间将病人分成4组,比较各组的皮试结果的阳性率.结果:破伤风抗毒素在室温环境下,复温时间越长,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越低.破伤风抗毒素在不同复温时间组间比较,<30 min组与60~<90 min组、≥90 min组比较,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一定时间内,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复温时间越长,温度越接近人体表温度,其皮试结果阳性率越低.
    • 殷春英
    • 摘要: 王大妈用围巾把头捂了个严严实实来到门诊。护士一看以为老太太发烧了,拿出体温计让她测体温。王大妈忙不迭地摇手说不用,说是头被窗户的铁框磕破了,口子挺深的,到外科缝了几针,大夫让到门诊打破伤风抗毒素。护士就问:"打针就打针呗,捂这么严干嘛?"王大妈说:"不是怕得破伤风吗?听说得了这病还挺厉害呢!"
    • 马乐; 张明; 郗春梅
    • 摘要: 目的 分析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因素,以为临床提高破伤风的防治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需行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的180例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皮试前饮酒情况将其分为A组(24 h内未饮酒)、B组(0~12 h内饮酒)、C组(13~24 h内饮酒).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行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比较三组患者的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A组患者的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低于B组、C组(P0.05);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的伤口深度、饮酒情况、自身状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伤口深度、饮酒情况、自身状况是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 伤口深度、饮酒情况、自身状况是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因素,因此,在对患者进行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时需从上述几个方面进行干预,以减少假阳性现象的产生,提高皮试的准确性.
    • 邱春艳
    •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皮试观察法在降低破伤风抗毒素皮试假阳性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7—9月我院接受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的1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破伤风抗毒素皮试观察法,试验组实施改良后破伤风皮试观察法,比较两组患者皮试阳性率及不同性别、年龄、受伤情况患者皮试阳性率,比较两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结果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性别、年龄、受伤患者皮试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破伤风抗毒素皮试观察法可有效降低患者皮试阳性率,增加患者用药机会,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满意度,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