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症状和体征

症状和体征

症状和体征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651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43篇、专利文献4237篇;相关期刊265种,包括中国临床保健杂志、内蒙古中医药、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等; 症状和体征的相关文献由1877位作者贡献,包括王鹏、刘玲、吴静等。

症状和体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43 占比:13.18%

专利文献>

论文:4237 占比:86.82%

总计:4880篇

症状和体征—发文趋势图

症状和体征

-研究学者

  • 王鹏
  • 刘玲
  • 吴静
  • 杨跃进
  • 栗占国
  • 王建华
  • 胡先贵
  • 陈强
  • 串利娟
  • 何卉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坤; 燕文海; 马楠山; 谭明生
    • 摘要: 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等原因,刺激或压迫颈部神经而产生的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CSR在所有类型的颈椎病中发病率最高,占60%~70%[1]。治疗上主要采取非手术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75%~90%的患者可通过保守治疗改善症状[2,3]。
    • 黎霞; 李多多; 程潞瑶; 万颖; 于长禾
    • 摘要: 背景中西医结合治疗腰痛的疗效显著,复合结局指标——有效率作为重要的疗效观察指标,在临床研究中尚未得到统一规范。目的系统回顾以有效率为复合结局指标的中西医治疗慢性腰痛的临床研究,分析其中有效率的定义和具体内容,为后期研究合理地选择慢性腰痛的复合结局指标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关于中西医治疗慢性腰痛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限为2015—2019年。由2名研究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独立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根据BPICOS原则提取文献中的内容,并对复合结局指标(有效率)的判定标准进行回顾与总结。结果共纳入研究830篇,以腰肌劳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的最多,共178篇(21.4%),其他研究对象包括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103篇(12.4%)、腰椎间盘突出患者91篇(11.0%)、腰背痛患者89篇(10.7%)、腰背肌筋膜炎患者72篇(8.7%)、腰椎管狭窄患者69篇(8.3%)、腰椎滑脱患者61篇(7.3%)。830篇研究中808篇(97.3%)具体表述了有效率的参照标准或自定义评判标准,其中参考最多的是不同版本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共271篇(32.7%)。在复合结局指标中使用最多的是临床症状、活动功能、疼痛、体征、工作生活能力这5项评判指标,常见以2~5项指标随意结合成三级或四级疗效评判标准,此外,常见的腰痛测量工具也被应用其中。结论由于缺乏统一的规范化标准,中西医治疗腰痛的临床研究在使用复合结局指标——有效率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定义、划分标准、评价项目等不统一,笔者认为有效率这一复合结局指标可通过核心结局体系(COMET)进一步规范,并提高其效度形成统一标准以供临床研究使用,以提高中西医临床研究的质量与价值。
    • 陈霞
    • 摘要: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绝大多数患者具有典型症状和体征,诊断比较容易,早期诊治多能在短期内康复。但临床有一小部分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并不典型,其原因有多种,一种是生理和解剖上的特点使其症状不具典型性,例如婴儿、老年人和孕妇;另一种是因为阑尾解剖结构上的异位,使其容易被误诊为其他急腹症而耽误诊治,这种情况即异位急性阑尾炎。
    • 窦海荣
    • 摘要: 一、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感染引起的常见肠道传染病。1.临床特点潜伏期和传染期:菌痢潜伏期短,一般1~2天,短者数小时,长者可达1周。病人在潜伏期末即可排出病原体,临床症状期传染性强。2.症状和体征菌痢起病急,畏寒高热。消化道症状表现为腹痛、腹泻、呕吐,便后仍有里急后重的感觉,有左下腹压痛伴肠鸣音次数增多和肠鸣音响亮,每天排便10~20次以上,大便常呈黏液脓血便。大多数病人1~2周病愈。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病程超2个月以上会转为慢性菌痢。
    • 柯江华; 段姝伟; 刘林昌; 李爽; 柯雨景; 曲逸伦; 姚进; 陈香美
    • 摘要: 背景IgA肾病(IgAN)是全世界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同时也是引起肾实质恶性高血压(MHT)的主要原因之一。既往研究认为伴MHT的IgAN临床病情和肾脏病变程度均比无MHT的IgAN严重,但尚不清楚IgAN患者发生MHT的中医证候特点。目的分析原发性IgAN患者发生MHT的中西医相关因素,探索其中医证候特点。方法纳入2013年12月至2021年9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经肾穿刺活检确诊的518例原发性IgAN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PASS 15.0软件中的变量相关性检验进行样本量估算,最终纳入伴MHT的IgAN患者17例作为IgAN-MHT组,按照1∶5比例随机抽取同时期85例无MHT的IgAN患者作为IgAN组,比较两组临床、病理及中医证候的差异。采用Lasso回归对93个中医证候信息进行筛选降维,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伴MHT的IgAN的中医证候相关因素。结果IgAN-MHT组首发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或恶心呕吐比例,临床诊断为肾病综合征比例,入院时平均动脉压、最高收缩压、最高舒张压、血尿素氮、血肌酐、血无机磷、血镁、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慢性肾脏病(CKD)3~5期的比例、血瘀证比例,气虚证中神疲乏力、四肢倦怠、胫酸腿软、头目眩晕、头痛、恶心、呕吐症状的比例,阴虚证中视物模糊、飞蚊症症状的比例,血瘀证中爪甲青紫、舌色紫暗症状的比例,肾内动脉硬化比例高于IgAN组;而首发临床表现为尿检异常比例、高血压病史比例、临床诊断为慢性肾炎综合征的比例、血IgM、血IgG水平、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低于IgAN组(P<0.05)。两组伴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病变(T病变)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AN-MHT组的常见中医证型为气阴两虚兼血瘀证。IgAN-MHT和血瘀证呈正相关(P<0.05),IgAN-MHT患者男性比例、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和气虚证呈正相关(P<0.05),无机磷、血钾和阴虚证呈负相关(P<0.05),IgAN-MHT患者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和血瘀证呈正相关(P=0.04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头痛〔OR=7.895,95%CI(1.643,37.935),P=0.010〕、视物模糊〔OR=5.499,95%CI(1.207,25.053),P=0.028〕、口干喜饮〔OR=10.079,95%CI(2.289,44.373),P=0.002〕、爪甲青紫〔OR=18.312,95%CI(2.179,153.884),P=0.007〕是伴MHT的原发性IgAN的影响因素。结论(1)伴MHT的原发性IgAN患者肾功能更差,肾脏病理损伤更重。(2)伴MHT的原发性IgAN的常见中医证型为气阴两虚兼血瘀证。(3)伴MHT的原发性IgAN患者临床、病理指标与中医气虚证、阴虚证和血瘀证具有一定相关性。(4)中医证候中头痛、视物模糊、口干喜饮、爪甲青紫是伴MHT的原发性IgAN相关因素。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关注并改善患者的气虚、阴虚、血瘀相关症状,有可能减少IgAN患者伴MHT的发生。
    • 方倩云; 钭晓帆; 何巧; 于红英
    • 摘要: 创伤患者由于血液高凝状态、固定和静脉损伤,有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1]。研究显示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3.8%~12%[2]。由于多数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很难直接被医护人员识别,因此有效的风险预测尤为重要。良好的风险预测可迅速而准确地确定高危患者,为实施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供参考[3]。
    • 张东云(译); Rass V
    • 摘要: 已有多项研究报道了与COVID-19相关的神经系统并发症。这项前瞻性研究旨在探讨接受COVID-19治疗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的自然病史。受试者是被诊断为COVID-19后症状持续至少6周的成年患者。在确诊3个月时,对所有患者进行心肺评估、认知评估、抑郁评估、焦虑评估、实验室检查和胸部CT等神经系统检查。这项研究纳入135例患者,对其中76例患者进行3个月和1年的随访。报告显示59%的患者在新冠确诊1年后至少有一种神经系统症状持续存在。其中最常见的症状是疲劳(38%)、注意力不集中(25%)、健忘(25%)和睡眠障碍(22%)。
    • 伍发; 杨钰林; 王鹏; 杜飞舟; 李建浩; 唐晨程; 云海龙; 王新伟; 蒋锐
    • 摘要: 目的总结透明细胞型脑膜瘤(CCM)的临床、MRI及病理特征,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术前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22年5月在西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经病理检查确诊的CCM患者24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基线资料(性别、年龄)、临床资料(首发症状、术前KPS评分、脑膜瘤切除程度的Simpson分级、肿瘤是否侵犯周围结构、术后是否采用放疗、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MRI检查结果(肿瘤大小、肿瘤位置、肿瘤性质及脑膜尾征、分叶征、黑环征、囊变坏死发生情况)及病理结果。根据肿瘤大小将患者分为小肿瘤组(肿瘤最大直径0.05);大肿瘤组黑环征发生率低于小肿瘤组,囊变坏死发生率高于小肿瘤组(P<0.05)。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肿瘤组织呈多角形,胞质透明,血管周围和间质胶原纤维丰富,旋涡状结构呈灶性分布,肿瘤内部分布丰富的结缔组织纤维带。结论CCM属于脑膜瘤中罕见亚型,其临床及MRI表现有一定特点,肿瘤大小与MRI表现相关,小肿瘤更易发生黑环征,大肿瘤更易发生囊变坏死。MRI对CCM诊断有一定帮助,但确诊还需依靠病理检查。
    • 岳静; 陆宇; 李婷; 张建瑜
    • 摘要: 未分化结缔组织病(undiferentiated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UCTD)是一种具有全身系统性结缔组织病的某些症状和体征,但又不符合其任一诊断标准的疾病,且病程持续至少3年。合并多器官受累的UCTD鲜有报道,我院收治一例,现将其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 杨江; 王明航; 李建生; 林晓红; 刘元元; 谢洋; 李素云
    • 摘要: 背景我国哮喘患者人群庞大,发病率逐年上升,整体控制较差,急性发作率高,然而导致哮喘急性发作的风险因素较多,缺乏系统的筛选。目的基于改良德尔菲法筛选哮喘急性发作风险预警因素,形成临床调查表,为多维度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文献报道和临床预调查,制定哮喘急性发作风险预警因素专家咨询问卷,遴选行业专家30名,采用改良德尔菲法于2021年4—10月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两轮问卷咨询,使用SPSS 25.0软件对风险预警因素进行赋权和分析,并根据专家组讨论制定的筛选标准,最终确定哮喘急性发作风险预警因素。结果两轮专家咨询的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熟悉程度分别为0.894、0.920,判断依据为0.963、0.976,权威系数为0.929、0.948,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331、0.437(P<0.001)。筛选出的哮喘急性发作风险预警因素包括临床症状/体征、疾病情况、生存质量、生物学信息、中医证候、患者基本情况6个一级指标,疾病严重程度、哮喘控制测试、喘息、胸闷、过敏史、激素类药物使用情况、工作/生活环境、嗜酸粒细胞、过去一年急性发作次数、患者依从性、气候/季节变化等29个二级指标。结论基于改良德尔菲法筛选出的哮喘急性发作风险预警因素包括临床症状/体征、疾病情况、生存质量、生物学信息、中医证候、患者基本情况6个一级指标及29个二级指标,较为精炼,可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