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疾病暴发流行

疾病暴发流行

疾病暴发流行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256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6篇、专利文献34834篇;相关期刊101种,包括中国防痨杂志、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等; 疾病暴发流行的相关文献由1000位作者贡献,包括路希维、杨智聪、刘于飞等。

疾病暴发流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6 占比:0.73%

专利文献>

论文:34834 占比:99.27%

总计:35090篇

疾病暴发流行—发文趋势图

疾病暴发流行

-研究学者

  • 路希维
  • 杨智聪
  • 刘于飞
  • 周颖
  • 毛远丽
  • 王玉林
  • 袁俊
  • 齐怡
  • 任翔
  • 余建兴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亚玲; 李雨宸; 沈碧玉; 李惠玲; 孙宏玉; 袁长蓉; 谢红珍; 李小妹; 李映兰; 关健; 贾启艾; 张新庆
    • 摘要: 背景突发重大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影响着人类健康。作为全球最大的医疗卫生工作者群体和应对重大传染病的核心力量,护士位于抗疫一线。相关伦理问题引发关注,并以不同方式影响着护士。此外,人们过高的期望也会产生不适当的压力,甚至导致护士发生职业倦怠。方法采用专家小组会议法发展和达成共识。形成共识的工作成员包括1个共识讨论组、1个共识撰写核心组、1名方法学家和4名秘书。经过16轮在线专家咨询和2轮专家小组会议,撰写核心组分析和审查了78项专家建议,从生命照护的伦理视角,形成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过程中护理伦理问题专家共识。结果此专家共识聚焦于5个方面:护士的责任与权利、护患关系、医生-护士关系及整个疫情预防和控制期间社会与护士之间的关系。结论期望此专家共识有助于护士更好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伦理问题和挑战,提高公众对护士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角色和责任的合理期望与理解。
    • 范君; 苏倩; 陈健; 余雅; 汪清雅; 张婷; 成君; 冯鑫瑜
    • 摘要: 目的:对重庆市一起学校肺结核疫情进行调查和分析,为强化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思路和建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重庆市2020年12月至2021年5月一起学校肺结核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采用症状筛查、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uberculin skin test,TST)和胸部X线摄片(简称“胸片”)开展肺结核筛查,并对接触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在确诊1例病原学阳性肺结核病例(指示病例)后,经过4次接触者筛查及1次随访检查,检出8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和42例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校内8例学生患者均集中在指示病例所在班级,该班肺结核罹患率为12.7%(8/63),病原学阳性者占2/8,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34例,潜伏感染率为61.8%(34/55),均全部完成预防性治疗。指示病例所在班级学生发病风险和感染风险均高于其他班级(RR=27.6,95%CI:13.5~56.4)。校内8例学生肺结核患者中,男生6例,女生2例,年龄分布以15岁组最多(6例)。因首次接触者筛查胸片质量差,未能及时发现学生患者,导致后续因症就诊发现3例患者。2例学生潜伏感染者因未规范服药,在预防性治疗期间转为肺结核患者。结论:本次肺结核疫情聚集性明显,筛查质量低、未能规范完成预防性治疗是疫情蔓延的重要原因。在处置学校肺结核疫情时,应提高筛查质量,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情况充分考虑窗口期问题,保证预防性治疗的规范性和完成率。
    • 卢鹏; 王荣; 刘家松; 刘巧; 丁晓艳; 陆伟; 竺丽梅
    • 摘要: 目的:探寻在学校结核病疫情处置中应用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uberculin skin testing,TST)诊断需要预防性服药的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者的硬结平均直径临界值。方法:于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选取江苏省发生3例及以上病例学校结核病疫情的2所学校的学生和老师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163名。对研究对象同时进行TST和QuantiFERON-TB gold in-tube(QFT)检测,以QFT检测结果为参照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来确定TST检测学校人群中需要预防性服药的LTBI者的硬结平均直径临界值。结果:163名受试者中,QFT检测阳性者79例(48.5%),QFT检测阴性者84名(51.5%)。TST中度阳性者132名(81.0%),其中,QFT检测阳性者62例,阳性率为47.0%(95%CI:38.3%~55.6%)。在163名研究对象中,以QFT检测结果为参照标准,TST检测硬结平均直径为12.5 mm时诊断需要预防性服药的LTBI者的价值最高,敏感度为38.0%(95%CI:27.3%~49.6%),特异度为82.1%(95%CI:72.3%~89.6%),曲线下面积(AUC)为0.621(95%CI:0.542~0.696);在132名TST中度阳性者中,以QFT检测结果为参照标准,TST检测硬结平均直径为12.5 mm时诊断需要预防性服药的LTBI者的价值最高,敏感度为25.8%(95%CI:15.5%~38.5%),特异度为87.1%(95%CI:77.0%~93.9%),AUC为0.572(95%CI:0.483~0.657)。结论:在学校结核病疫情处置中,如果在一个班级发生3例及以上结核病病例或者TST中度阳性率或者强阳性率远高于本地区正常范围时,应该重视TST中度阳性的人群。
    • 康秀华; 尚银菊; 杜小利; 阳秀英
    • 摘要: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探视管理办法.方法 从2020年1月21日起该院重症医学科改变既往常规探视制度,在门禁口增设消毒地垫,对探视人员进行三级宣教两级排查,视频滚动播放宣教,根据疫情形势阶段式缩短探视时间、限制探视人员、实行电话探视等.结果 从实施新的探视制度到2020年3月31日共排查不合格探视人员28人次;IC U 2个病区369例患者、入室探视人员1094人次、在岗工作人员142人均配合良好,无投诉纠纷发生,无确诊COVID-19患者.结论 在COVID-19疫情期间及时改变工作流程,重建ICU探视管理制度,加强医、护、患沟通,能有效预防C O V ID-19输入和传播,保护医、护、患安全.
    • 常俊丽; 张建宏; 章瑛; 张海芳; 凡鹏飞; 李秋华; 丁雪玲
    • 摘要: 2020年5月,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和缙云县先后报告了3例活动性肺结核学生病例,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合后续的实验室检测结果,最终判定3例学生病例为一起原发性利福平耐药肺结核聚集性疫情.本次疫情处置提示: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全面推进和强化初中、高中新生入校结核病健康筛查,在现有诊断技术和检测能力下对耐药结核病早诊断、早治疗等是提高学校耐药结核病疫情精准防控能力的重要措施;同时,加强辖区内网络平台疫情监测及建立结核病耐药菌株基因库平台是耐药结核病溯源分析最有力的依据.
    • 姬新芬
    • 摘要: 目的 对外地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致一起家庭聚集性疫情进行调查分析,为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对2020年2月4日甘肃省平凉市华亭市1例疑似新冠肺炎男性患者(首报告患者)及其相关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追踪调查、医学隔离治疗或观察,以及采集咽拭子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法).结果 通过调查锁定40名密切接触者;首报告患者于2月7日确诊,并从密切接触者中陆续发现6例确诊患者,分别为该报告患者的母亲、妻子、二姐及其小女儿(1月26日返乡人员)、大姐、岳父.最终确定该起家庭聚集性疫情是由武汉市返兴平市确诊患者传染给返乡幼儿的姑母吴某,再由吴某传染给返乡人员引起.返乡人员与其他5例患者频繁聚餐和同宿是引发此次疫情的主要原因.该家庭聚集性疫情共产生三代病例,总续发率为17.1%(7/41),二代续发率为35.7%(5/14),三代续发率为3.7%(1/27).结论 此次疫情为外地输入性新冠肺炎患者引起的家庭聚集性疫情.疫情期间应减少聚会、避免密切接触;对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及时启动流行病学调查、隔离及病毒核酸检测,可快速阻断传播链和及时确诊.
    • 蔡晧东
    •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正面临着最危急的状况,截至2021年1月11日,全球确诊病例已近9 000万,死亡病例近200万.我国本土疫情呈零星散发和局部聚集性疫情交织叠加态势,防疫战疫形势严峻复杂.在这种形势下,患者的用药安全面临诸多问题,如COVID-19治疗的超说明书用药和同情用药中的安全问题、COVID-19治疗药物与其他疾病治疗药物并用中的安全问题、COVID-19治疗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公众自购药物预防和治疗COVID-19的安全问题以及疫情期间其他疾病患者用药的安全问题等.因此,需要对患者的用药安全问题给予更多关注,科学抗疫,用更小的代价去赢取COVID-19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更大胜利.
    • 邹霞丽; 阳海枚; 曾燃元; 伍子健; 唐琼; 李珏; 陈前友
    • 摘要: 2020年12月7日,湖南省武冈市(隶属于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到某高中学生邓某诊断为活动性肺结核的预警信息.武冈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当天即组织专业人员赴医院和学校开展调查和处置工作.此次疫情共发现学生肺结核14例,男性2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16.07±0.48)岁.共筛查接触者1194名,其中,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uberculin skin test,TST)强阳性者144名,强阳性率12.06%.发现患者13例,发病率1.09%.130名TST强阳性者接受了预防性服药,无发病者.14名强阳性者未接受预防性服药,5例发病.学校发现肺结核疫情后应及时进行接触者筛查,TST强阳性者进行预防性服药,有利于学校结核病的控制.
    • 倪建军; 蒋强; 葛瑞瑞; 丁雅倩; 陈静
    • 摘要: 2020年1月23日,安徽省五河县结核病定点医院上报1例学校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指示病例).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疫情封控,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学校复课当日(4月13日),按照结核病流行病学筛查流程以该学生为中心分层次逐步对443名接触者(同班、任课老师、同楼层及周末短训班同学)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结核病筛查[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试验(PPD试验)、胸部X线摄片检查].发现该指示病例延迟就诊34d,无结核病密切接触史.本次筛查师生的PPD试验强阳性率为2.7%(12/443),胸部X线摄片异常率为2.1%(9/436);同班级密切接触者的PPD试验强阳性率[7.7%(5/65)]和胸部X线摄片异常率[12.3%(8/65)]均明显高于同楼层其他班级和周末短训班的一般接触者[分别为1.9%(7/378)和0.3%(1/3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134,P=0.023;x2=33.917,P<0.001).本次疫情共计发现学生结核病患者7例,分属两个班级,发病率分别为10.3%(6/58)和1.8%(1/56).认为本次疫情发现较晚,又因新冠疫情未能及时筛查,存在结核病播散情况,且密切接触者感染的风险明显高于一般接触者,应提高学校结核病防控意识,加强其与卫生部门的紧密合作以保障防控措施的落实.
    • 嵇小倩; 刘玉秀; 马明敏; 麻丽; 刘影; 孔伟栋; 姜舒; 韩超; 徐晓莉
    •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人员培训现状,借鉴国际经验,提出适于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人员培训工作展开的改进对策.方法 以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中2011-2020年文献为数据源,运用CiteSpace软件绘制知识图谱,对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人员培训文献研究情况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与结论 对检索到的821篇国际有效文献和258篇中文文献进行地域分布、关键词共现及聚类分析,发现中国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人员培训方面的研究存在着文献发表量虽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波动性大、研究内容缺乏全面性且研究层面浅、研究体系不健全、文献间关键词缺乏关联性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借鉴国际经验,提出加大应急知识宣传力度、持续强化应急培训研究、拓宽应急培训研究广度和深度、健全应急培训研究体系、提高文献间研究相互关联性等建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