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疼痛护理管理

疼痛护理管理

疼痛护理管理的相关文献在2012年到2022年内共计162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2篇、专利文献401372篇;相关期刊83种,包括中国卫生产业、医药前沿、医学信息等; 疼痛护理管理的相关文献由243位作者贡献,包括卓蕾菁、陈恒梅、黄巧萍等。

疼痛护理管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2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401372 占比:99.96%

总计:401534篇

疼痛护理管理—发文趋势图

疼痛护理管理

-研究学者

  • 卓蕾菁
  • 陈恒梅
  • 黄巧萍
  • 刘姗姗
  • 孙佩佩
  • 张琴
  • 李潇
  • 杨阳
  • 王华
  • 王敏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盟盟
    • 摘要: 目的 探究使用疼痛护理管理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联合自体游离皮片植皮治疗糖尿病足患者感染创面时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20年7月在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4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VSD治疗+游离皮片植皮进行足部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护理管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疼痛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所需时间,住院平均时间及住院平均费用、两组患者植皮治疗后5d,10d及15d疼痛评分、护理满意度、治疗疗效。结果 研究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平均时间、住院平均费用、植皮治疗后5d,10d及15d疼痛评分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且数值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治疗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数值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疼痛护理管理在VSD联合自体游离皮片植皮治疗糖尿病足患者感染创面时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程度,加速其康复,提高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 陈冬琴; 李小兰; 杨晓丽
    • 摘要: 目的:探究沉浸式游戏交互反馈机制下术后疼痛护理管理在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控制中的护理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2020年7月在我院进行肝胆外科手术治疗的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实施常规术后疼痛护理管理)和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组上实施沉浸式游戏交互反馈机制下术后疼痛护理管理),每组31例。对比两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Kolcaba的舒适状况量表(GCQ)、改良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评分,并比较两组的疼痛持续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SNS)评分。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的VAS、SRSS评分低于常规组,而GCQ、NSNS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的疼痛持续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为行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实施沉浸式游戏交互反馈机制下术后疼痛护理管理,可显著消除疼痛,缩短疼痛时间,有利于患者机体的恢复和改善睡眠,护理质量理想。
    • 罗冬玲
    • 摘要: 目的探析接受手术治疗的小儿急性阑尾炎手术患儿应用疼痛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4月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医院进行手术切除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儿5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9例,予以所有患儿阑尾切除术及围术期常规护理干预,同时予以试验组患儿疼痛护理管理,对比术后不同时间两组患儿疼痛度、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恢复时间及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除术后6 h外,试验组患儿术后其他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术后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对比,试验组患儿家属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手术治疗的小儿急性阑尾炎手术患儿围术期应用疼痛护理管理可有效减轻其疼痛感,减少相关并发症,有助于促进其术后恢复,而且可以有效提升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
    • 何佳薇; 申逸
    • 摘要: 目的分析断指再植患者疼痛护理管理中持续质量改进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8月—2021年9月该院骨科17名医护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根据科室不同时间节点管理方法不同进行分组,2020年8月—2021年2月采取常规管理模式为常规组;2021年3—9月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模式为观察组。选取同期间科室内60例断指再植患者。对两组管理效果评分、管理质量评分、管理办法评分以及患者管理服务满意度展开比较。结果观察组管理效果各项评分均较常规组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管理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管理办法评分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管理服务满意度(93.33%)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断指再植患者疼痛护理管理中运用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医护工作人员综合技能水平,提高科室管理效果及管理质量,同时该管理模式评分和管理服务满意度更高。
    • 阿依帕下·买托合提; 艾克热木·奥塔里甫
    • 摘要: 目的:评估疼痛护理管理应用在急诊骨创伤患者护理中的效果。 方法:纳入 2021 年 1 月 ~ 2022年 1 月的 92 例急诊骨创伤患者,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例分配至对照组(纳入 46 例,提供常规护理)、观察组(纳入 46 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疼痛护理管理),评价组间简明健康调查表( SF-36)、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情绪状态评分、并发症情况。 结果:(1)护理前,组间 SF-36、VAS、情绪状态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 SF-36、VAS、情绪状态评分更佳,P<0.05;(2)经症状观察及数据统计,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4.35% )低于对照组(21.74% ),P<0.05。 结论:对急诊骨创伤患者实施疼痛护理管理,能够减轻疼痛感,改善情绪状态,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张百娣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国际医院联合委员会(JCI)标准的疼痛管理模式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疼痛程度、髋关节功能恢复、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南阳市某医院收治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基于JCI标准的疼痛管理模式干预,2组患者持续干预至出院。比较2组患者术前与术后6 h、12 h、24 h、48 h白细胞介素-6(IL-6)、P物质(SP)水平、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比较2组患者术前与术后48 h焦虑抑郁状态[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与出院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时的髋关节功能,比较2组患者干预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 h、12 h、24 h,2组患者血清IL-6、SP水平及NRS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12 h、24 h,观察组患者血清IL-6、SP水平及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2组患者HAMA评分、HAMD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3个月相比,2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9个月、12个月时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54%,低于对照组的2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JCI标准的疼痛管理模式可显著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IL-6、SP水平,降低术后疼痛程度,缓解术后焦虑、抑郁情绪,促进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邓楚欣
    • 摘要: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管理在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9年1月-2021年4月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60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疼痛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原发性肝癌在护理中配合疼痛护理管理,可对患者疼痛进行一定控制,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张珊
    • 摘要: 目的探讨质量评价指标在骨科疼痛护理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天津市宁河区医院骨科接诊的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疼痛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疼痛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比较两组首次疼痛评估合格率、疼痛护理质量水平、临床行为依从性评分、护理前后24 h疼痛评分以及镇痛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首次疼痛评估合格率为93.54%,高于对照组的80.6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健康教育、护理记录、护理安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疼痛护理管理中应用质量评价指标,可提高首次疼痛评估合格率、疼痛护理质量水平以及患者临床行为依从性,降低疼痛评分,提升镇痛满意度。
    • 曾珊; 杨谊; 罗亚琴
    • 摘要: 针对急诊骨创伤患者的疼痛问题,本文阐述了急诊骨创伤患者疼痛管理的护理方法,以及完善骨创伤患者疼痛护理对策.实施有效的疼痛护理对策,能够提高患者救治水平,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
    • 李玉华
    • 摘要: 目的:外科临床护理中应用疼痛护理管理的效果探讨.方法:选2019年5月-2019年5月于我院的外科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应用疼痛护理管理,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管理.结果:研究组的疼痛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患者满意度要高于对照(P<0.05).结论:痛疼护理管理应用于外科临床护理中效果较好,能降低患者的痛疼度,提高满意度,可推广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