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兽医专业
畜牧兽医专业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958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教育、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48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32327篇;相关期刊367种,包括兽医导刊、畜牧与饲料科学、畜禽业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三届京津冀畜牧兽医科技创新研讨会暨“瑞普杯”新思想、新方法、新观点论坛、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2010年全国家畜环境与生态学术研讨会等;畜牧兽医专业的相关文献由1292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利刚、姜明明、张力等。
畜牧兽医专业—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2327篇
占比:97.13%
总计:33283篇
畜牧兽医专业
-研究学者
- 王利刚
- 姜明明
- 张力
- 范学伟
- 邢军
- 冯永谦
- 杨晓志
- 陈西风
- 乔格拉森
- 周春宝
- 张绍男
- 李小芬
- 吉尔格力
- 吴忠良
- 姜鑫
- 张响英
- 张尧
- 张玲
- 王静
- 陈明
- 马博
- 丁威
- 唐思静
- 宋金秋
- 廖智慧
- 张旭
- 张海波
- 张涛
- 朱锋钊
- 李军成
- 李刚
- 梁珠民
- 耿明杰
- 莫文湛
- 陈军
- 陈宏军
- 丁兆忠
- 于春梅
- 伍维高
- 刘志健
- 刘振湘
- 刘鹤翔
- 周路
- 孙国波
- 徐孝宙
- 曹授俊
- 李丽
- 李晓
- 杨帆
- 欧阳叙向
-
-
杨帆;
段俊红;
朱锋钊;
孙伟;
刘杉杉;
高波
-
-
摘要:
党中央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高度重视,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对高职院校实施扩招,同年教育部发布《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本文以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为例,笔者从2019年开展对扩招的193级四类生源、203级六类生源进行教育教学模式研究及实施,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扩招生源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教学效果好,学生们对课程教学模式的开展过程满意度高。
-
-
周启扉;
耿明杰;
王龙;
姜文博
-
-
摘要: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不同类型,具有高等教育的属性,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2014年起,上海市在全国率先开展"课程思政"试点工作。
-
-
孙明梅
-
-
摘要:
只有不断深化产教融合,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才能培养出社会需求度高的专业技能人才。本文以松原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畜牧兽医专业为例,从深化产教融合的必要性、深化产教融合培养目标的改革、课程体系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等方面进行深化产教融合的改革与实践研究,以期对高职其他专业的产教融合深化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
-
李舫;
孙秋艳;
袁东芳;
李汝春;
鞠雷
-
-
摘要:
高校教师能力建设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是支撑教育改革的着力点,也是教育治理的重要方向。结合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教育实际,从提升教师模块化教学设计实施能力、课程标准开发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习实训指导能力、技术技能积累创新能力等方面,制订了教师能力标准及提升方案、教师能力发展路径及能力标准、教师能力提升测评方案,以期为新时期畜牧业类教师能力提升,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提供一些可行性方法。
-
-
苏静
-
-
摘要:
畜牧兽医专业中职新生对生活、学习等的适应问题是影响中职生能否顺利升学或就业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提出解决畜牧兽医专业新生适应问题相关措施,通过加强多方沟通交流,掌握学生动态,引导学生树立自信;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生活;加强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树立学习目标,以促进新生迅速适应中职生活。
-
-
李能伟
-
-
摘要:
畜牧兽医专业课程实践性强,能否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该专业的整体教学水平,对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有着深远而广泛的影响。纵观我国畜牧业的兽医队伍现状不难发现,其实践技能亟待提升,与理论知识掌握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无法适应新时代的畜牧兽医岗位职责,这也充分反映出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的不足,由此可见,研究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问题及策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重点探讨了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
-
孟晓彤
-
-
摘要: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本文以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当前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背景下,以构建全课程育人体系为契机,充分挖掘畜牧兽医专业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课程思政元素,发挥专业课程智育和德育功能,促进对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
-
李能伟
-
-
摘要:
目前,畜牧兽医业发展迅速,传统畜牧业开始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等现代畜牧业形式转变。转型期最突出的是人才匮乏,尤其是精通畜牧兽医专业相关理论知识、具有较强专业实践操作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教学团队在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提到人才培养目标是“掌握畜牧兽医专业必备基本知识与职业必备动手技能,面向各级养殖场、饲料企业、畜牧行政管理部门、畜产品加工企业、检疫机关以及自创实体等农牧业领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因此,改革目前的实践教学模式,整合实践教学资源以及实践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实践教学水平,增强学生对就业岗位的适应性,实现毕业生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是畜牧兽医团队在实践教学中致力解决的首要问题。
-
-
刘志健
-
-
摘要:
近些年,我国畜牧业发展迅速,对高质量畜禽养殖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已经不能满足养殖企业对于养殖人才的需求,在此大背景下,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由此应运而生。高职院校通过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提高养殖人才的培养质量、缓解养殖业人才紧缺的状况以及加强校企合作等优点。现主要阐述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现代学徒制的意义和现代学徒制在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动物养殖方向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以供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动物养殖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
-
-
-
何东洋
- 《第八届江苏教育发展论坛》
| 2017年
-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已渗透到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职业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要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必须采用“互联网+”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建成信息化的技能教学环境.本文基于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实训基地项目建设案例,通过建设前广泛调研和研讨,确立信息化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依托专业和职业特点确定建设项目,并融入网络、数码互动、信息采集和传输等信息技术,制定建设方案,并通过实施建成畜牧兽医专业信息化实训基地,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搭建信息化实习、实训平台.
-
-
杨久仙;
张孝和;
张京和;
周珍辉
- 《第三届京津冀畜牧兽医科技创新研讨会暨“瑞普杯”新思想、新方法、新观点论坛》
| 2012年
-
摘要:
工学结合“岗位轮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是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点专业建设项目.通过对牧医专业5个试点班186名学生3个轮次的“岗位轮动”人才培养的研究实践,确定了以体现都市型现代化畜牧业特色为主线,以宠物养护及美容、绿色畜禽养殖、畜禽良种繁育、动物疫病防治领域的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创新形成了学做一体的“岗位轮动”人才培养模式,并且整合内容、开发课程,构建了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岗位化课程体系.畜牧兽医专业通过实施“岗位轮动”人才培养模式,大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并在专业群和同类院校建设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
-
-
刘振湘
-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
| 2010年
-
摘要:
本文研究了畜牧兽医专业"四位一体"产学结合推行工学结合模式的内涵与具体内容,探讨了其运行模式与效果,实现了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科技推广、科技示范、科技指导的目的,也在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师资队伍、科研水平等方面找到了托举专业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点,服务与育人并举,学校、政府、企事业、学(协)会、学生多方共赢.
-
-
- 《2008年新农村人才战略研讨会》
| 2008年
-
摘要:
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黑龙江省实施的"村村大学生计划"是一项利民利农的教育工程,也是快速提高农村人口文化素质的人才工程,旨在为农村培养有现代农业发展理念、掌握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带动群众致富的"上得来、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专科层次乡土落地人才.本文对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在畜牧兽医专业"村村大学生"培养中优化人培养模式问题进行交流,为高职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
-
桂腾益
- 《2020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年会》
-
摘要:
现在我国社会一直在不断进步,同时也开始向大时代方向迈进,所以社会对于各个方面的人才需求量也就因此有所增加.而在我国的教育行业,中职畜牧兽医专业不仅比较冷门,同时该专业的人才也比较匮乏.所以中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师一定要注意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并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以及独立实践空间,以此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学校也要积极与相关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提升其实践能力。这样一来学生在步入工作之后,不仅可以满足工作需求,同时还可以满足社会对于该方面人才所提出的需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