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界面性质

界面性质

界面性质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87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化学工业、石油、天然气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7篇、会议论文23篇、专利文献37432篇;相关期刊100种,包括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22种,包括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2013固体力学及其应用学术研讨会、第十七届全国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微波器件和光电器件学术会议等;界面性质的相关文献由564位作者贡献,包括林梅钦、尹建国、李明远等。

界面性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7 占比:0.39%

会议论文>

论文:23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37432 占比:99.55%

总计:37602篇

界面性质—发文趋势图

界面性质

-研究学者

  • 林梅钦
  • 尹建国
  • 李明远
  • 赵贯甲
  • 郭继香
  • 马素霞
  • 孙思修
  • 杨天林
  • 杨威
  • 李玲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琨; 张新雪; 殷丽君
    • 摘要: 果胶是从苹果渣、柑橘皮和甜菜粕等原料中提取的一种结构复杂的阴离子多糖,具有特殊的表面和界面特性,是构建纳米乳液的理想材料。然而,天然果胶的亲水性较强,疏水性不足,不易吸附到两相界面并发挥作用,限制了其在食品等领域的应用。对天然果胶进行甲酯化改性,或者将果胶与小分子表面活性剂(如吐温、司盘等)或大分子表面活性剂(如蛋白质等)联合使用,能够有效克服天然果胶在稳定纳米乳液时的缺陷,提高纳米乳液的稳定性和生物活性物质的包埋效果。本文综述基于改性果胶的纳米乳液制备方法、表征手段,以及不同形式的果胶基乳化剂的界面及乳化性质,旨在为果胶基纳米乳液体系的构建及其在生物活性物质包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郭雅娴; 李姿坤; 张喜瑞; 张满; 梁彬; 姬长建; 孙婵婵
    • 摘要: 该文研究纳米粉碎对乳清浓缩蛋白(whey protein concentrate,WPC)及乳清浓缩蛋白微凝胶颗粒(whey protein concentrate micro-gel particles,WPM)粒径、分子量、游离巯基含量和内源性荧光光谱的影响,探究蛋白质多尺度结构的变化对WPM稳定乳液的微流变特性、贮藏稳定性和微观形貌的影响,以表征乳清浓缩蛋白界面性质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粉碎预处理可以显著降低乳清浓缩蛋白的粒径并增强粒径分布的集中程度。纳米粉碎预处理后,蛋白质分子量并无明显差异,但是游离巯基含量明显减少,证明了大量分子内二硫键的形成;内源性荧光光谱结果显示WPC的最大吸收波长由333 nm红移至339 nm处,说明内埋的疏水性基团暴露,表面疏水性增强。经纳米粉碎和微粒化处理后,sWPM-8h乳液具有最强的黏性和弹性、较小的固液平衡值、最小的流动性指数和最高的贮藏稳定性。综上,纳米粉碎可以改善乳清浓缩蛋白的界面性质
    • 孙铭; 邵溥真; 孙凯; 黄建华; 张强; 修子扬; 肖海英; 武高辉
    • 摘要: 本研究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在广义梯度近似下,分别建立了具有不同碳氧比的“铝/氧化石墨烯/铝(Al/GO/Al)”界面模型以及含缺陷“Al/GO/Al”三层界面模型。探讨了含氧官能团和单空位缺陷、双空位缺陷以及拓扑缺陷对还原氧化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界面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Al/GO/Al”界面模型中,环氧基优于碳原子而与铝原子产生明显的电荷交互作用,氧原子净电荷为-0.98e,铝原子净电荷为0.46 e,环氧基有利于复合材料中还原氧化石墨烯与铝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当缺陷存在时,含缺陷的“Al/GO/Al”界面模型中缺陷处碳原子净电荷在-0.05e至-0.38e区间,环氧基与碳原子之间存在较弱的相互作用,与铝原子间相互作用明显较强。环氧基抑制了空位缺陷处碳原子与铝原子之间的反应,可保护含空位还原氧化石墨烯中碳原子结构的完整性。本研究可为开发高性能Al/GO/Al基复合材料提供理论指导。
    • 吴晓娟; 吴伟
    • 摘要: 研究米糠酸败诱导的氧化修饰对米糠清蛋白界面性质的影响.结果 显示,米糠酸败会诱导米糠清蛋白发生羰基化和巯基氧化反应.米糠清蛋白的乳化性、乳化稳定性、起泡能力和起泡稳定性与其羰基含量、α-螺旋/β-折叠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与游离巯基含量、表面疏水性、Zeta电位绝对值、溶解度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结果 表明,米糠氧化酸败产物诱导米糠清蛋白通过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二硫键、非二硫共价键、疏水作用力等)形成可溶性和不可溶的聚集体,导致蛋白质分子柔性和表面疏水性下降,分子间静电斥力减弱,进而对米糠清蛋白的界面性质产生负面影响.
    • 吴晨; 周颖; 朱晓龙; 詹忞之; 杨汉西; 钱江锋
    • 摘要: 锂金属二次电池具有极高的能量密度,是下一代储能电池的研究热点.然而,金属锂负极在传统碳酸酯电解液1 mol·L-1 LiPF6-EC/DEC(ethylene carbonate/diethyl carbonate)中充放电时,存在严重的枝晶生长和循环效率低下等问题,阻碍了其商业化应用.因此,开发与锂负极兼容的新型电解液体系是目前重要的研究任务.与传统稀溶液相比,高浓度电解液体系具有独有的物化性质和优异的界面相容性,并且能有效抑制锂枝晶生长、显著提升锂负极的循环可逆性,因而格外受到关注.本文综述了高浓度电解液及局部高浓电解液体系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其溶液化学结构和物化性质,对其与锂负极的界面相容性、枝晶抑制效果、效率提升能力及界面稳定性机制进行了探讨;文章着重介绍了高浓与局部高浓电解液体系在锂金属二次电池中的应用,同时从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层面对高浓电解液和局部高浓电解液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胡钧
    • 摘要: 清晨小草上晶莹剔透的露珠为什么是圆的?为什么可以在叶子上滚动?这些现象都与物质的界面性质分不开。研究发现,一些特殊的现象或反应往往发生在微观界面上,特别是纳米尺度下的界面行为,和物质的宏观表现有着截然不同的特性。露珠的超高接触角,就是在纳米突起中间发生气体吸附而形成的。
    • 王可心; 段庆松; 王依凡; 段玉敏; 霍金杰; 江睿生; 何东; 高育哲; 肖志刚
    • 摘要: 为对比不同米糠蛋白质量浓度下O/W及W/O/W乳液的稳定性,以米糠蛋白作为基料,采用双乳化法制备O/W及W/O/W乳液,考察不同米糠蛋白质量浓度下乳液的微观形态和稳定性并探究其界面稳定机理.结果 表明:W/O/W乳液的贮存稳定性显著优于O/W乳液;与相同蛋白含量的O/W乳液相比,W/O/W乳液的黏度显著提高;当米糠蛋白质量浓度为0.4 g/100 mL时,W/O/W乳液的稳定性较O/W乳液提高了1倍以上;乳液内部包裹更多的W/O液滴,W/O/W乳液的粒径较大;而此时静电斥力也较大,起到稳定乳液的目的 .同时,米糠蛋白质量浓度不小于0,4 g/100 mL时,O/W及W/O/W乳液中蛋白质的吸附率较高,达到78%以上.本研究为天然米糠蛋白质在食品级乳液中的开发提供参考,为粮食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 黄强; 王梦欣; 张灿; 王志刚; 刘保; 卢志敏
    • 摘要: 以葡萄糖与疏水性辛烯基琥珀酸酐(OSA)为原料进行酯化改性,并将合成的辛烯基琥珀酸葡萄糖酯(OSGE)进行分离纯化,制备了糖酯含量约50%的OSGE;以十二烷基直链苯磺酸钠(LAS)、烷基糖苷(APG)和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CAB)为对照,研究其温和性与界面性质.结果 表明,OSGE和LAS的表面张力均为28 mN/m;临界胶束浓度(CMC值)的排序为OSGE <LAS<APG<CAB;OSGE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LB)为16.90,表明其亲水性最强;OSGE的乳化能力与LAS和APG无显著差异,但其刺激性远低于其他3种表面活性剂.
    • 祝平; 张强; 芶华松; 王平平; 邵溥真; 小林郁夫; 武高辉
    • 摘要: 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金刚石/铝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质及界面反应.计算结果表明:金刚石(100)/铝(111)界面粘附功更大,相比金刚石(111)/铝(111)的界面粘附功4.14 J/m2提高了41%.同时,金刚石(100)/铝(111)界面处形成Al—C键合的趋势更强.Al—C键的引入能够促进金刚石(100)/铝(111)界面处C—C键的形成,提高界面粘附功.利用真空气压浸渗法制备金刚石/铝复合材料,并对金刚石/铝复合材料的界面结构进行多尺度表征.在金刚石{100}面观察到界面产物Al4C3,且界面脱粘多发生在金刚石{111}面,实验现象与计算结果相一致.湿热实验研究了界面反应对金刚石/铝复合材料的影响,进一步表明抑制Al4C3生成、改善界面选择性结合对于提高金刚石/铝复合材料性能及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研究为第一性原理计算金刚石/金属的界面性质提供了新的思路,也对金刚石/金属复合材料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钱志鸿; 马惠; 蒋平; 张磊; 冯可心; 郭凯
    • 摘要: 乳液体系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调驱体系和提高采收率手段,受到广泛的重视.相比于传统的表面活性剂制备的乳液体系,利用化学驱组分与纳米材料制备的乳状液通过润湿调控作用、贾敏效应以及降黏作用显著地提高了水驱后岩心的采收率.但是与传统乳液相比,新型的乳液驱油体系在界面性质特别是界面黏弹性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而油水界面特性的改变都会显著地影响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规律以及微观孔隙尺度和宏观地层尺度下的压力响应特征.目前乳液体系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规律更多考虑其粒径与地层孔隙尺寸的匹配关系,并未充分考虑纳米材料对油水界面性质的影响.因此未来针对乳液体系的研究将更多侧重于纳米材料对乳液界面特性的影响和对其渗流规律的作用机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