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电影符号学

电影符号学

电影符号学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234篇,主要集中在电影、电视艺术、文学理论、语言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2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9596篇;相关期刊105种,包括理论导报、湖湘论坛、西部广播电视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11届世界符号学大会暨首届中国符号学论坛、第10届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讨会等;电影符号学的相关文献由203位作者贡献,包括小流、姚晓濛、张维刚等。

电影符号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2 占比:1.17%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9596 占比:98.82%

总计:19830篇

电影符号学—发文趋势图

电影符号学

-研究学者

  • 小流
  • 姚晓濛
  • 张维刚
  • 李智贤
  • 何清俊
  • 刘云舟
  • 叶幼天
  • 吴梦洁
  • 张振华
  • 张海燕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蔡政彤
    • 摘要: 色彩符号是电影里不可忽略的一种符号形式,也是电影符号学研究中重要的一个参考指标,而先锋电影作为电影发展历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种艺术类别,其色彩的表现充满内涵性。本文试从电影符号学概念入手,分析电影符号学的发展以及对色彩符号的表现,从国内外的先锋电影分析色彩表现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从叙事性角度探讨电影符号学和先锋电影之间的关联。
    • 陈思佳
    • 摘要: 克里斯蒂安·麦茨开创了电影符号学,对电影的意指进行了系统解读,把关注点放在电影的影片意义上。人物作为电影中最重要的主体,关于人物符号的构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把握好电影人物符号的构建,才能深层领略作品的涵义,挖掘作品的主题。文章结合大量影片分析人物符号构建的几种重要表现形式:人物名字符号、人物关系符号、人物造型符号、人物象征符号,旨在分析电影中的各种人物符号对于电影的指示意义,并结合当下说明电影人物符号构建的社会意义。
    • 张骋
    • 摘要: 随着影像的载体格式逐渐从"横屏"转向"竖屏",影像符号的表意机制也发生了相应的变革。这种变革主要体现在:横屏影像的表意机制侧重于索绪尔的符号表意理论,因为横屏影像的表意主要通过影像内部所展现的事物与事物、事物与空间、事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和位置来完成的;竖屏影像的表意机制侧重于皮尔斯的符号表意理论,因为竖屏影像的表意主要通过作为表意主体的观众与作为表意客体的影像之间的符号互动来完成。此外,影像符号表意机制的变革需要我们在竖屏时代以皮尔斯的符号表意理论为基础重建电影符号学
    • 林凡友
    • 摘要: 作为万玛才旦的最新力作,《气球》依然选择从藏区出发,用风格化的影像展开对人类信仰的追问。在视觉文化泛滥的时代,用符号学的视域来阐释电影中的符码意义,无疑将会扩宽电影的深度和广度,从而达到真正理解一部电影的目的。本文试以电影符号学为分析路径,从符号的象征用意、动态组合段的深层含义、与观众之间的哲理呼应三方面出发,对《气球》进行由表及里的研究挖掘,从而领悟《气球》文本背后的哲学隐喻,实现对影片意义建构更为准确地解码识读。
    • 柯岩·托玛瑟利; 达米安·托玛瑟利; 尹倩
    • 摘要: 文章提出一种全面的基于感官的符号学,以解释观众在虚拟现实(VR)投影设备实现的四维叙事中所操控的“交互式”选择。具体而言,文章提供了一种最广泛意义上的视觉成像的四维时空理论,并通过皮尔斯知觉理论进行解读,这一皮尔斯符号学方法在这里被扩展到包括将虚拟现实作为一种包罗万象的感官体验。一方面,从对模拟媒体(媒介、信息)和二维符号学电影理论的探讨入手;另一方面,重点观照四维的感官符号学。传统上,电影艺术家往往依赖于画家的视觉感受力、诗人的视觉观察力和有声语言,以及音乐家的时间感,因而电影的多义性使得符号学成为一种特别适合于二维电影分析的研究范式。然而,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AR)等新媒体拓宽了“观众”的定义,即观众不仅是二维平面的“观者”,还成为了在图像、听觉和感觉的三维或更多的维度上观影的“参与者”,且这些维度看起来均是真实和有形的。因此,三元现象符号学解释将解释者包括在对故事的操纵中,从而与二维结构主义电影符号学形成对比。
    • 庄忠瑶
    • 摘要: 2019年在中国内地上映的美国电影《绿皮书》套用好莱坞公路片的剧情,以诙谐幽默的影像声响组合,揭示了美国文化中的种族问题,留给观众无尽的沉思。通过运用法国克里斯蒂安·麦茨的电影符号学理论,对电影《绿皮书》中出现的部分符号进行探析,从而挖掘符号背后所隐藏的文化内涵,以期更深入体会此部影片的主题意蕴及审美价值。
    • 邓静; 董小瑗
    • 摘要: 由路阳执导的《刺杀小说家》于2021年春节贺岁档上映,并在同期上映的各类影片中杀出重围,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作为近些年来相对成功的商业片,其融合了东方魔幻、悬疑、冒险等多种元素,为观众呈现出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双时空叙事的多重层次。电影的工业化与技术美学交织,多种元素的糅合呈现,让观众感知到了普通人与命运相对峙的顽强精神。影片虚实交错,观众随着主角在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间反复横跳。两个世界都以不同意义的符号进行呈现,这些符号的能指与所指的错位也是导演对于现实世界的批判性的保留,隐晦表达出导演对于现实世界的思考与人文关怀。本文从电影符号学角度出发,拆解影片中的能指与所指、语言符号、图像符号、象征符号,以期从中解读出电影的更多内涵意义。
    • 董洋
    • 摘要: 奉俊昊是韩国电影新浪潮的代表人物。他善于在类型电影叙事框架下,用平民视角关注边缘群体的生存困境,以敏锐触角关切韩国社会现实,创作了一批具有独特隐喻和文化反思的影像作品。本文以电影符号学理论为基础,对奉俊昊的美学实践、叙事主旨及艺术理念进行解读。从2000年创作《绑架门口狗》起,奉俊昊陆续拍摄创作了7部长片及《白色人》《沉浮》《震动东京》等6部短片作品。
    • 梁振起
    • 摘要: 爱奇艺自制的悬疑网剧《沉默的真相》一经播出便受到了观众的喜爱,豆瓣评分高达9.2分。该剧热播的因素,一方面在于“迷雾剧场”系列为其增加热度和期待值;另一方面在于编码者将诸多人物和物象符号编织成一场扣人心弦的悬疑梦,不仅在视听观感上让观众沉迷其中,而且剧中所传达的意识形态也内化于观众的集体无意识。本文将运用符号学的相关理论,试图从三角对立的人物符号、指向深刻的物象符号和悬疑叙事的表意特性三方面来探析悬疑网剧《沉默的真相》热播因素。
    • 王熙成
    • 摘要: 后现代主义语境下诞生的虚拟现实叙事,是一种虚拟现实技术与新媒体艺术共同作用下出现的电影叙事概念。数字复制时代下的电影创作,普遍采用了这一新的叙事概念,并付诸实践。虚拟现实叙事可以概括为一种依托算法逻辑产生的交互式、游戏式文本策略,对比依托传统文本的经典电影叙事学,二者呈现出叙事语境在形式上的共有联系及未来反传统的发展走向。20世纪90年代,经典电影叙事学基于影像文本领域的单向研究被多数理论家所诟病,之后的经典电影叙事学的研究一直没有新的进展。笔者主要从虚拟现实叙事已有的算法逻辑、交互叙事、网状叙事的研究视角出发,分析经典电影叙事学概念对于当今虚拟现实叙事研究所产生的影响。同时探讨在后电影时代语境下如何重新解读经典电影叙事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