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国文明

中国文明

中国文明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1年内共计869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中国文学、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66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3085篇;相关期刊585种,包括文史知识、历史学习(高考)、读书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炎黄文化学术研讨会、第二届西安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2017“一带一路”文化艺术交流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等;中国文明的相关文献由756位作者贡献,包括马勇、秋风、阮炜等。

中国文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66 占比:21.90%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3085 占比:78.02%

总计:3954篇

中国文明—发文趋势图

中国文明

-研究学者

  • 马勇
  • 秋风
  • 阮炜
  • 孙皓晖
  • 张青玲
  • 李学勤
  • 许纪霖
  • 万欣荣
  • 严斯信
  • 余世存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谢茂松
    • 摘要: 深刻把握大国、文明兴衰的理势合一,需要具有文明之通识,即需要贯通古、今、中、西、马并面向未来.认识今天中国面向未来的新文明的想象力,首先要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文明意义——中国共产党是文明型政党,也将形塑新文明,中国共产党本身将成为一种新文明.一方面,只有把握中国共产党作为一种新的文明样态这一主轴,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中国文明与中国共产党、中国文明与中国道路二者的一体相生关系:另一方面,要从文明史的整全性、中国历史文明的纵深中更全面、深刻地研究、诠释中国道路.中国文明与中国共产党的深层关系主要体现为四个方面十八个基本问题,中国文明和中国道路研究的基本框架包括四个方面十二个基本问题.
    • 蒋旭东
    • 摘要: 习近平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重要回信,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阶段建设高品质学术期刊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马克思主义理论期刊要充分认识新阶段自身肩负的历史新使命和面临的新形势,坚持正确办刊导向,坚守办刊初心,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支持优秀学术人才成长,促进中外学术交流,努力回答好习近平提出的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重大时代命题.
    • 谢泽颖
    • 摘要: 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内外学界对中国早期文明及相关问题颇多探研,一度众说纷纭。其中,法国汉学家马伯乐立足于中国传统文献,以法国社会科学的整体视野为导向,在其系列研究中完成了驳斥人种西来说,辨明夷夏之别的根源所在以及概括早期中国文明特征的三重任务。本文以中文、法文原始材料的对比为基础,呈现马伯乐的中国早期文明研究成果,并分析其研究是如何受译介迟滞与时运不济的双重影响而未能在民国学界引起重视的原因。
    • 陈赟
    • 摘要: 西方文明与中国在甲午之后的相遇,给中国带来了暴力与创伤,但更重要的是它以一套近代的历史哲学叙述,将中国文明贬抑为传统的归属于过去的静态与停滞的文明.梁漱溟本人在1920年代完成由佛归儒的人生转变,基于人生路向与文明类型的互构,重思中国文明的世界历史意义问题.他在人生三大问题(人对物的问题、人对人的问题、人对自己的问题)、三种基本态度(向前、持中、向后)、三种文明类型(西方、中国、印度)三者之间建立对应关系,以此方式回应西方的历史哲学中的文明论述.在西方历史哲学中被作为世界历史终点的西方文明被梁漱溟重新安置在以向前的人生态度解决人对物的问题的现时代,现时代是一个即将完成的时代,也是世界历史的开端;继之而来的则是以持中态度解决人对人问题的中国文明时代,位居世界历史最后纪元的则是印度文明,它是以向后态度面对人对自己问题的文明类型.梁漱溟的历史文化哲学论述,虽然对西方近代的历史哲学有所翻转,但仍然受制于将同时性的多元文明编排在历时性的一元性文明进程论述的架构内.
    • 谢泽颖
    • 摘要: 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内外学界对中国早期文明及相关问题颇多探研,一度众说纷纭.其中,法国汉学家马伯乐立足于中国传统文献,以法国社会科学的整体视野为导向,在其系列研究中完成了驳斥人种西来说,辨明夷夏之别的根源所在以及概括早期中国文明特征的三重任务.本文以中文、法文原始材料的对比为基础,呈现马伯乐的中国早期文明研究成果,并分析其研究是如何受译介迟滞与时运不济的双重影响而未能在民国学界引起重视的原因.
    • 黄涛; 黄千容
    • 摘要: 卫三畏是美国著名汉学家,所著《中国总论》是其对中国文明认识的最基础载体,书中从物质、制度、文化、精神、现实五个层面系统阐释了中国文明的形态和实质,指出中国是属于半文明半野蛮的“中央之国”,是需要基督拯救的现实国家。他的中国文明观显然具有西方中心主义和基督教文明优越论的偏颇,但在近代中国国际地位衰落的背景下,卫三畏比较客观公允地看待中国文明,却是一种积极的文化心态,有助于中西文化交流。
    • 车凤成
    • 摘要: 宁夏地区处于“中原—草原”过渡交叉地带,其多民族共生的“文化生态”对于理解中国文明特征具有较强代表性:从自然地理意义上说,宁夏地区处于中国文明展开的“东南/西北”分界线上;就地域文化而论,宁夏地区因同时囊括“农耕/游牧”等不同文明形态而成为理解中国文明动力特征的理想区域;由地域而地缘,宁夏地区向西辐射到“中亚”区域,这使得对于宁夏地区文化特征的理解既应将其置于整体中国的地理疆域空间中,也应将其置放于“中亚—中国”地缘互动中,这不仅对维护宁夏地区“文化安全”,而且对西北地区,乃至中国整体文化安全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这一点也应成为理解宁夏地区文学文化生产与相应批评活动的前提所在。
    • 车凤成
    • 摘要: 宁夏地区处于"中原—草原"过渡交叉地带,其多民族共生的"文化生态"对于理解中国文明特征具有较强代表性:从自然地理意义上说,宁夏地区处于中国文明展开的"东南/西北"分界线上;就地域文化而论,宁夏地区因同时囊括"农耕/游牧"等不同文明形态而成为理解中国文明动力特征的理想区域;由地域而地缘,宁夏地区向西辐射到"中亚"区域,这使得对于宁夏地区文化特征的理解既应将其置于整体中国的地理疆域空间中,也应将其置放于"中亚—中国"地缘互动中,这不仅对维护宁夏地区"文化安全",而且对西北地区,乃至中国整体文化安全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这一点也应成为理解宁夏地区文学文化生产与相应批评活动的前提所在.
    • 姚中秋
    • 摘要: 可以燕山、阴山、贺兰山、邛崃山为界,分中国为阴、阳两区域,地理、气候等条件不同,经济形态不同,人民风习不同,是以文化不同.其性相异,故交感而互动,构成中国文明演进之内在动力.历史上四次重大变化,黄帝尧舜建立华夏国家,周人兴起、至礼乐完备,秦人兴起,建立郡县制,至汉稳定完备,以及最后,清一统阴阳两面,动力均来自于此.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