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用色

用色

用色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3年内共计1778篇,主要集中在绘画、轻工业、手工业、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1篇、专利文献1537篇;相关期刊166种,包括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收藏、文艺生活·文海艺苑等; 用色的相关文献由3006位作者贡献,包括菅原淳、张春琦、野口大介等。

用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1 占比:13.55%

专利文献>

论文:1537 占比:86.45%

总计:1778篇

用色—发文趋势图

用色

-研究学者

  • 菅原淳
  • 张春琦
  • 野口大介
  • 三浦谕
  • 藤原祥雅
  • 角仓康夫
  • 安野慎太郎
  • 廖泽宇
  • 秦曙光
  • 井口萌木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芮樱
    • 摘要: 如何用色是中国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中国画“随类赋彩”的用色理论,分析了当代中国画色彩教学的现状,并提出:教师讲授色彩视觉性以传达色彩精神内涵、学生自主练习以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师生通过教学相长加强形成个人色彩语言的教学方法尝试,以期提高中国画的教学质量,促进中国画的传承和发展。
    • 张桐
    • 摘要: 在中国的绘画理论体系中,关于笔墨方面的论述最为丰富。中国画的创作过程,涉及用笔、用墨、用色以及用水等表现技法。笔法、墨法以及赋色的方法历来受到重视,但水法的运用,尤其是用水与用墨之间的微妙关系对绘画创作的影响却较少有理论涉及。然而,从事中国画创作的人都应明白,在作画过程中,无论是用笔、用墨抑或是用色,都少不了用水,水在整个作画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该文从中国画用水与用墨之间的关系这一视角,探讨其对中国画创作产生的重要影响。
    • 成帅; 赵琪琪; 刘珊
    • 摘要: “六法”是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中国绘画品评标准,为后世所推崇,成为中国古代美术作品重要的评价标准与创作原则。通过对“六法”的解读,将其与中国传统建筑理念相观照,可发现“六法”与传统建筑营造思想与审美取向颇为共通、若合符节。从这一角度采用文献分析法、历史研究法、概念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将六法与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追求、创造原则与营建方法逐一比较分析,探究传统建筑,延伸丰富“六法”的理论内涵,为理解传统建筑艺术追求与精神实质提供新的启发。
    • 王霞
    • 摘要: 文人画始于唐朝,但追溯其发展渊源,同先民创造的图像符号有着密切关联,同时文人画在用色方面也显示出继承先民的色彩审美特点,并重点突出黑白二色的运用.基于图像符号的立象、指事,以及与图像符号并行的用色选择,文人画在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之后以崭新的形态出现的时候,也表现出社会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上的变迁.本文则尝试从历史梳理的视角,考辩文人画的图像符号渊源,解读图像符号深层文化学内涵,并对文人画的用色选择进行深入分析.
    • 胡新华; 胡建华
    • 摘要: 山东灵岩寺宋代彩塑罗汉,是东方古代写实主义雕塑的代表.这批罗汉衣饰美轮美奂,在服装样式、图案造型以及色彩运用等方面均与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审美趣味相呼应,同时也传承和凝聚着传统的审美集体无意识,是佛教世俗化的集中表现.反之,世俗化的美丽装扮也让这批罗汉塑像散发着恒久的魅力.
    • 孙东明
    • 摘要: 画家王玉晓的《高原印象组画》既体现了藏族文化的当代性,又不失其传统特征,这源自作者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和体悟,并且生成了问题意识.其脑海中对藏族文化的既定印象与他在藏族聚居区的实地考察所形成的认识反差,激发了他的创作欲望,于是他将"心印"输出笔端,融于色彩.笔者采用先读作品、提炼问题,然后通过针对问题让画家解答的方法来印证笔者的思考与理解,以揭示当代优秀艺术作品的生成机制,真实地表达作者的创作初心及作品所承载的艺术语言.
    • 韦广寿
    • 摘要: 中国画如何在用色用墨方面解决火、脏、灰的问题,需要对墨色关系进行深入探索.本文通过对中西绘画色彩传统的对比研究,提出把墨当色看;把色当墨用;用色也要讲究用笔;处理好中国画中的色墨辩证统一关系,以及打破传统技法藩篱,使色彩运用更加自由和谐、使色墨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 赖雅芊
    • 摘要: 亨利·马蒂斯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野兽派画家,他因奔放的用色、狂放的笔触而被称为“野兽”。《戴帽子的女人》所绘的是马蒂斯的夫人艾米丽。她头戴礼帽,手持羽毛扇,侧坐椅上直视前方。与立体主义相反,野兽派画家并没有对人物的造型进行变形,而是改变了所使用的颜色。画面中模特的面部大面积使用了绿色而非肉色,这种不考虑现实情境的用色就是野兽派绘画的特点。最初,“野兽”是一个对这一类画家的骂名,但当美国收藏家格特鲁德·斯坦因买下《戴帽子的女人》之后,马蒂斯名声大振。最后,“野兽”成了一曲赞歌,马蒂斯也成为20世纪艺术的领军人物。
    • 徐梅
    • 摘要: 服饰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穿在人身上的“文化”和“历史”,既有其丰富的物质特性,也有宝贵的精神内涵。人类社会经过原始社会到文明时代,服饰己经从最初的遮身暖体,到后来的装饰美化自己,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戏曲服饰绚丽多彩,精美绝伦,是中国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服饰的精妙绝伦的款式设计,浓墨重彩的化妆造型给中国的服饰文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 马伟男
    • 摘要: 随着文人阶层的兴起,山水画的用色从唐代的金碧山水逐渐向王维所提倡的水墨山水发展,并在宋元时期达到巅峰, 但是这并不代表这种表现就此消失,在山水画的用色上也是发展变化的,出现了浅降、没骨等用色表现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 山水画的用色将会重新散发出独特的魅力,越来越多的画家们开始重视并探索用色的表现方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