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甘草泻心汤

甘草泻心汤

甘草泻心汤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7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内科学、口腔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2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3456篇;相关期刊151种,包括光明中医、江苏中医药、江西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全国第二十三次仲景学说学术年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肿瘤经方治疗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年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国医堂馆社区服务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年会等;甘草泻心汤的相关文献由782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晓慧、唐红梅、朱买勋等。

甘草泻心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52 占比:9.20%

会议论文>

论文:18 占比:0.47%

专利文献>

论文:3456 占比:90.33%

总计:3826篇

甘草泻心汤—发文趋势图

甘草泻心汤

-研究学者

  • 刘晓慧
  • 唐红梅
  • 朱买勋
  • 牛欣
  • 翟少钦
  • 刘肖
  • 孟鹏飞
  • 宋小莉
  • 李世杰
  • 李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全喜; 董永丽; 贾玉; 李成卫
    • 摘要: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是一种反复发作为特点的口腔黏膜病,与中医学中“口疮”“口糜”“口疳”类似。西医多采用局部对症治疗,全身治疗时有较高的复发率和较大的不良反应。中医临床治疗时,不可纯用清热之法;遵《金匮要略》“狐惑病”之论,以甘草泻心汤加减,寒温并用,守“清热除湿,扶正解毒”之法,治疗该病有较好的效果。
    • 何颖; 邹爱英; 涂正伟; 刘慧敏
    • 摘要: 目的:分析甘草泻心汤配方颗粒煎煮汤剂(dec.FD)、热溶汤剂(dis.FD)与传统汤剂(TD)的HPLC指纹图谱一致性。方法:采用HPLC建立甘草泻心汤dec.FD、dis.FD和TD指纹图谱,通过相似度评价和化学计量学分析比较dec.FD、dis.FD与TD的指纹图谱一致性。结果:10批TD间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在0.992以上,匹配出54个综合共有峰,dec.FD、dis.FD分别以TD共有模式作对照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在0.995以上,dec.FD、dis.FD与TD比较,有部分综合共有峰未检出;化学计量学分析显示,TD与dec.FD、dis.FD区分明显,dec.FD、dis.FD聚落集中,TD则聚落的较为分散,dec.FD与dis.FD之间有差异,但差异不显著;47、49、16、26等21个综合共有峰VIP>1,对差异有贡献。结论:甘草泻心汤dec.FD、dis.FD与TD间具有较高的相似度,但具有明显的差异,而dec.FD与dis.FD间有差异,但不显著,对配方颗粒汤剂煎煮与否对其物质组成影响不大。
    • 徐诚; 覃婷婷; 方泓
    • 摘要: 应用四君子汤合甘草泻心汤与针灸综合治疗顽固性恼人耳鸣反复发作1例。患者病程较长,既往中医辨证为脾肾两虚,采用内服中药与针灸治疗均未有明显改善。根据患者主症、次症和舌脉综合辨证为脾虚湿盛,寒热错杂证,治以健脾渗湿,寒热平调,方用四君子汤合甘草泻心汤加减,辅公孙、内关、足三里、丰隆、中脘、关元以健脾和胃,理气化痰,温补下元。患者耳鸣主症和脾胃兼证均改善后,治以益气和胃,健脾渗湿,开窍明耳,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辅太渊、太白、足三里、阴陵泉、关元针灸综合治疗以益气健脾,和胃渗湿,培元固本。患者耳鸣症状改善明显,自主选择终止治疗。
    • 葛国艳
    • 摘要: 目的:观察加减甘草泻心汤对肺癌中晚期患者化疗后胃肠道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长治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肺癌中晚期化疗后胃肠道反应患者10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加减甘草泻心汤。对比两组患者胃肠道反应改善效果、中医证候评分、胃泌素水平、血清肿瘤标志物指标水平,生存及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胃肠道反应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均降低,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两组QLQ-C30评分、KPS评分均有所提升,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观察组胃泌素、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减甘草泻心汤可明显改善肺癌中晚期患者化疗后胃肠道反应,提高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质量,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且不良反应低,值得临床运用。
    • 王炳恒; 陈新旺; 吴明阳
    • 摘要: 目的:观察甘草泻心汤对糖调节受损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脂联素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糖调节受损(湿热蕴脾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生活方式干预)和治疗组(口服甘草泻心汤)。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证候疗效、糖代谢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nsulin-resistance,HOMA-IR)。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8.33%,治疗组有效率为96.66%,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PG)、餐后2小时血糖(2-hour post-meal blood glucose,2hPG)、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水平,HOMA-IR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脂褐素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IL-6、TNF-α、hs-CRP水平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脂褐素水平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L-6、TNF-α、hs-CRP与HOMA-IR呈显著正相关(P<0.05),脂褐素与HOMA-IR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甘草泻心汤可有效缓解糖调节受损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反应,减少胰岛素抵抗;糖调节受损患者胰岛素抵抗与炎症因子呈正相关,与脂褐素呈负相关。
    • 唐红梅; 翟少钦; 陈春林; 闫志强; 朱买勋
    • 摘要: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甘草泻心汤(甘草、黄芩、黄连等)中姜酮、盐酸黄连碱、甘草素、盐酸小檗碱、汉黄芩苷、黄芩素、6-姜辣素、甘草酸铵的含量。方法该药物甲醇-乙腈(1∶1)提取液的分析采用Sepax HP-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甲醇(1∶1)]-0.1%三氟乙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8 mL/min;柱温25°C;检测波长282 nm。以盐酸小檗碱为内标,计算其他7种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测定其含量。结果8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0),平均加样回收率98.47%~104.17%,RSD 0.94%~1.49%。一测多评法所得结果与外标法接近。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甘草泻心汤的质量控制。
    • 缑慧勇; 韩晓音; 李合国
    •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甘草泻心汤加减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有关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Jadad评分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得出结论。结果:本研究纳入10篇文献共1 01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甘草泻心汤加减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在提高总有效率及痊愈率,改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减少不良反应方面均优于西医常规疗法。结论:甘草泻心汤加减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优于西医常规疗法,且安全性较高。
    • 谭颖; 袁世清; 杨智豪; 陈佩欣; 王海龙
    • 摘要: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所记载的甘草泻心汤药物组成不完全相同:《伤寒论》所载甘草泻心汤中的甘草为炙甘草,是否载有人参尚不明确;《金匮要略》所载甘草泻心汤中的甘草为生甘草,方中明确载有人参。从原文出发,《伤寒论》甘草泻心汤证为脾胃虚弱、痞利俱盛,用炙甘草补中和胃,且方中当有人参。《金匮要略》甘草泻心汤证为中焦湿热内蕴成毒,重用生甘草泻热解毒。二者虽有不同,但方药相通,均可用于中焦虚实寒热错杂、升降失调的多种病证,偏虚者宜用炙甘草,偏热者宜用生甘草,虚与热难分伯仲者,可兼用之。实证可为痰饮湿浊或饮食停聚,或已化热或未化热,临床当结合脉诊随证治之。
    • 蔡欣潮; 甘礼明
    • 摘要: 甘草泻心汤之主症,常被历代文献总结为"痞、满、硬、肠鸣、下利、干呕、心烦不得安"等,均为胃虚夹邪之证,而甘草泻心汤作为治疗寒热错杂之痞症方证之一,历代各著名医家对遣此方均有各自的独到见解。甘草泻心汤方证为中焦虚弱,通过重用甘草以建中州,被广泛应用于现代临床,如可用于胃食管反流病、复发性口腔溃疡、失眠等辨证属甘草泻心汤方证者。现通过介绍甘礼明之甘草泻心汤临床医案3则、临证分析及甘草泻心汤的使用心得,为同道临床治疗提供借鉴。虽然疾病不同,症状各异,但在治疗中均体现了异病同治,体现了中医思维。
    • 李警卓; 赵唯含; 张选国; 骆晶; 樊高薇
    • 摘要: 目的探讨甘草泻心汤治疗脾胃气虚型胃溃疡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108例脾胃气虚型胃溃疡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甘草泻心汤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中医症状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草泻心汤治疗脾胃气虚型胃溃疡患者能够改善临床症状,调节血清炎症因子、胃蛋白酶原及胃泌素17水平,且用药安全性良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