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理论范式

理论范式

理论范式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358篇,主要集中在社会学、政治理论、经济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2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5646篇;相关期刊280种,包括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上海行政学院学报、广西社会科学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5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环境社会学青年论坛、第八届全国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学术论坛、2011世界华商管理大会、第15届世界管理论坛暨东方管理论坛等;理论范式的相关文献由409位作者贡献,包括杨仁忠、于树军、张熙等。

理论范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52 占比:5.86%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10%

专利文献>

论文:5646 占比:94.04%

总计:6004篇

理论范式—发文趋势图

理论范式

-研究学者

  • 杨仁忠
  • 于树军
  • 张熙
  • 张金英
  • 杨燕
  • 陈剑
  • 陈潭
  • 陈素梅
  • 陶水平
  • 于海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向振
    • 摘要: 2021年,中国民俗学研究总体上在以下四方面有所突破:第一,当代民俗学学科体系建设得到重视;第二,当代民俗学日常生活转向研究持续推进,民俗学理论研究得到深化;第三,在充分借鉴社会史、文化史相关研究范式基础上,历史民俗学和民俗学史研究成果突出;第四,立足题材和体裁学分类,传统民俗事象和民俗事件的个案研究继续得到关注。同时,在以下三方面还存在拓展空间:一是贴合当前社会生活和朝向当下研究旨趣的民俗学教材建设有待加强;二是在深度参与社会建设和美好生活构建方面也有待深入;三是在理论研究与个案研究相结合方面还存在范式不足和“两张皮”现象。这些都是未来民俗学研究需要面对和正视的重要议题。
    • 王靖雨; 荆昭延
    • 摘要: 目前,我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研究,大致依“诠释”、“实践”、“批判”、“建构”四种范式展开,从研究路径来说,“诠释范式”主要取马恩经典著作诠释和思想史路径,“实践范式”主要取新闻史学研究的实践史路径,“批判范式”分析了西方新闻学的理论观点,“建构范式”主要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建构路径。从这四种范式及其研究路径梳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可以使得既有研究在理论层面更加清晰,进而,有助于提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的理论性和系统性。
    • 陈嘉铭
    • 摘要: 从方法论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独白和对话两种方式,前者适应封闭、保守的传统社会,后者适应开放、多元的现代社会。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关系单向度、内容抽象化、方式简单化、平台单一化的独白式困境。为此,应当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转型,以对话式替代独白式,建构以关系平等化、平台多元化、内容生活化等为内容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范式。
    • 李猛
    • 摘要: 字以通词,词以通道,道以承教。“道”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具有异常丰富的内涵,武汉大学李建中教授的著作《元典关键词研究的理论范式》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文化元典关键词研究”的重要成果暨“中国元典关键词研究丛书”(六种)和“中华字文化大系丛书”(八种)的基础和纲领,通向元典之“道”,又以元典为“道”,开辟了中华元典关键词研究的通变范式,同时,又根植学术,耕耘讲坛,赓续传统,指向未来。
    • 李珏
    • 摘要: 首先对社会记忆理论与档案学之间的关系作出分析,随后介绍社会记忆理论范式基础上档案收集工作转变,将社会记忆理论作为基础,从观念突破、思想转变、情感建设三个方面着手分析,剖析转变档案收集工作的方法,以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例,提出丰富资源、创新技术、完善团队三项工作转变的具体措施,通过对档案收集工作转变的研究,可为档案管理与应用奠定基础.
    • 尚进
    • 摘要: 当前国家十分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并且初步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发展特色的理论范式和框架体系。去年,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今年,批复同意国家发改委牵头建立数字经济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不仅为不断做强做优做大中国数字经济指明了方向,还加强了统筹协调的力度。在中央的强力部署推动下,我国数字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中央网信办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45.5万亿,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9.8%。
    • 陈卯轩
    • 摘要: 法制史决定了法学史书写,民族法学伴随民族法制成长。当代中国民族法制的发展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和改革开放时期两个重要发展阶段。当代中国民族法学研究在民族法学基础理论研究不断取得进展之上,确立起民族政策、民族法制、民族法文化和民族治理研究稳定的叙事论域。民族法学研究问题意识及研究重心随着中国法制发展和法治国家建设事业推进不断切换,研究方法不断丰富更新,形成了民族政策文本解释、民族法制理论分析、民族法文化学理解读以及民族治理实证研究主要理论范式。当代中国民族法学在最具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文本解释范式、受现代性法文化强烈影响的民族法制理论分析范式、最具法学学术性的民族法文化学理解读范式及有显明实践性的民族治理实证研究范式等理论研究活动中,搭建起民族法学全要素知识生产体系,形成了研究平台、研究团队、学术机制和学术产出宝贵积累,为中国民族法学未来发展打开了理论空间,也必然有益于新时代中国特色法学学术话语体系的构建。
    • 路璐; 许颖
    • 摘要: 西方历史文脉理论深受“文脉主义”的影响,主要聚焦历史建筑与空间语境、文化线路以及遗产价值这三个层面。而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的历史文脉则强调文、史、道三者的辩证生成,其与国脉、政统紧密相连。区别于现有文化遗产概念与研究视角,大运河历史文脉是由时空二重性、区域文化与华夏主体文化互动生成、显性要素与隐性要素的统一以及实体与话语这四个部分构成。大运河历史文脉作为一种文化政治,回归传统又链接当下,以一种强烈的中国意识挑战西方遗产话语,力图实现遗产意义系统的再整合以及对民族精神、文化传统的承续,从而形成文化遗产领域的新的理论范式研究。
    • 段茂君; 郑鸿颖
    • 摘要: 面对深度学习成果的纷繁以及深度学习本身的复杂,文章以CSSCI和SSCI文献为代表,基于复杂性理论的宏观框架梳理研究现状,并按复杂性理论的基本范式提出研究展望。研究表明:复杂系统的概念、条件、机制、过程、标度等方面构成了复杂性理论的宏观框架和基本范式;既有深度学习界定均源自以往的学习理论和框架,特别是依托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但这难以反映复杂学习现象的一切特性;不同理论视角的深度学习内涵,加之对机制理解的差异,导致深度学习机制在内容、形式和表述上较为悬殊;深度学习的优化过程在宏观层面缺乏较一致的原则,在中观层面未能有效结合深度学习机制,在微观层面欠缺较明确的统整架构;深度学习的评价体系分为框架类、维度类和指标类,但均以定性为主且局限于认知范畴,无法定量反馈其余因素的影响;由于评价体系的不完善,深度学习的实证研究结论缺乏足够的教育意义和普适性。因此,“深度学习如何表征(内涵)”“深度学习如何实现(机制、过程)”“深度学习如何评价”是深度学习研究值得继续探索的三个核心问题。基于复杂性理论的基本范式,从学习系统视角将深度学习的内涵重新概念化、深度学习的机制和过程科学化、深度学习的评价多维动态化,是今后深度学习研究颇具价值和意义的深化方向。
    • 黑龙; 关佳琪
    • 摘要: 民族史学科是民族学二级学科之一,也是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传统优势学科."十三五"期间,我国民族史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学科优势进一步加强,人才梯队受到重视,研究条件日益改善,民族史研究呈现出值得关注的一些新变化和新气象,主要表现为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展,中华民族史、汉民族史、民族关系史、民族文化史研究领域继续得到拓展和深化;重大项目成果迭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国家清史纂修工程""新疆项目""北疆项目"等工程项目凝聚了大批民族史专家,陆续推出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文献史料整理研究成果突出,特别是域外文献整理研究取得重要进展,《俄藏黑水城文献》《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蒙古文文献丛编》《欧洲所藏蒙古文古籍文献总目提要》等相继问世;理论探索进一步加强,在"统一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凝聚力"等理论范式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范式.与此同时,我国民族史研究存在理论研究相对薄弱、标志性成果产出乏力、国际话语权和学术影响力有限等问题,也面临着学科进一步交叉融合、研究重心调整、理论范式创新、研究方法多元化等新的发展趋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