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国南瓜

中国南瓜

中国南瓜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145篇,主要集中在园艺、农作物、分子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4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5735篇;相关期刊70种,包括西北植物学报、中国种业、种子世界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园艺学会南瓜分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西南地区南瓜产业化发展论坛、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等;中国南瓜的相关文献由314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新峥、周俊国、王甲生等。

中国南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4 占比:1.95%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5735 占比:98.02%

总计:5851篇

中国南瓜—发文趋势图

中国南瓜

-研究学者

  • 李新峥
  • 周俊国
  • 王甲生
  • 杜晓华
  • 武国秀
  • 朱海生
  • 李勇奇
  • 李庆飞
  • 温庆放
  • 王彬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裴徐梨; 胡文婷; 荆赞革; 焦鹏; 朱丽瑞; 宋立晓; 严继勇
    • 摘要: 蔗糖转化酶(INV)编码基因广泛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在果实成熟期可影响果实品质。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中国南瓜INV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从中国南瓜中鉴定出18个INV基因家族成员,其功能分为酸性转化酶和中性/碱性转化酶两大类。该家族成员在11条染色体上不均匀分布,且仅有1对串联重复基因。表达模式分析结果显示,CmoCh06G004890.1在根中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其他INV基因家族成员,CmoCh01G010160.1和CmoCh06G004890.1在果实中的相对表达量较高。葫芦科作物INV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南瓜、印度南瓜和美洲南瓜的大多数INV基因均聚为一簇,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分析中国南瓜INV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以及提高中国南瓜品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刘昆言; 禹双双; 闵子扬; 段慧; 路遥; 彭长城; 丰金玉; 李宇翔; 郑焕
    • 摘要: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是植物新品种权授权的前提条件,提升DUS测试能力水平是保证植物新品种权授权质量的关键技术手段。中国南瓜测试已开展4年多,测试中存在不少问题,测试体系正逐步完善并改进。以中国南瓜新品种测试发展现状为主题,重点分析其田间测试量、测试品种来源情况、存在主要问题及工作改进情况等方面内容,对中国南瓜测试栽培技术进行研究,为今后相关育种者开展自主测试提供参考。
    • 邱喜岩; 段颖; 张硕; 张蒙; 疏琴; 孙雅佩; 何亚迪; 廖青桂; 王长林; 薄凯亮
    • 摘要: 以2份耐低温和2份低温敏感的中国南瓜幼苗为试材,在人工气候室中进行昼/夜为10°C/2°C(12 h/12 h)的低温胁迫处理,以昼/夜为25°C/15°C(12 h/12 h)作为常温对照,研究低温胁迫对不同耐低温性中国南瓜幼苗生理指标和光合作用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10 d时,耐低温种质的可溶性糖含量仍明显高于低温敏感种质;而低温胁迫后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在耐低温种质与低温敏感种质间无明显差异;耐低温种质能够在低温胁迫下更好的维持叶片叶绿素含量,且净光合速率明显高于低温敏感种质。相关性分析表明,Fv/Fm与Fv/F_(0)呈显著正相关,与气孔导度呈显著负相关;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之间均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以上结果表明,低温胁迫7 d时,可溶性糖含量、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可以作为中国南瓜种质耐低温性鉴定的可靠指标。
    • 吴宇军; 朱德宁; 邹春华; 张素平; 乔燕春; 刘玉平; 何国平; 曹翠文; 黄剑锋
    • 摘要: 为了满足人们对小果型南瓜日益旺盛的消费需求,迎合各地市场对南瓜新优品种的广泛青睐,针对粤北地区地理气候的独特条件以及多年种植中国南瓜的传统,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总结出1套从品种选择、施肥整地、播种育苗、田间管理、病虫蚁害防治到适时采收的适合粤北丘陵地势种植小果型中国南瓜品种的栽培技术,应用于生产之后,取得了人工成本大幅降低,南瓜品质得到保障、稳产高产特性突出、耐贮运性强的可喜效果,十分适合"欠发达"地区推广与借鉴.
    • 李庆飞; 张曼楠; 王梦梦; 陈碧华; 王广印; 周俊国; 李新峥
    • 摘要: 以3个中国南瓜自交系为材料,探究乙烯利和乙烯抑制剂硫代硫酸银(STS)喷施幼苗期茎芽组织对南瓜花性别分化的影响,以及叶片乙烯合成和受体基因(ACO、ETR)对该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与未处理植株相比,乙烯利处理使乙烯合成酶基因ACO和乙烯接受体基因ETR的表达水平升高;调查20节内的花性别分化发现,乙烯利处理显著降低了第一雌花节位,并增加了雌花数量,其对雄花数量的影响在不同自交系中存在差异;相反,STS处理抑制了ACO和ETR的表达,显著延迟了第一雌花的产生,增加了植株20节内的雄花数量,降低了雌花数量.说明乙烯利和乙烯抑制剂STS处理既能影响乙烯的合成,也能影响乙烯的响应;乙烯利对雌花的促进作用和STS对雌花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其诱导或抑制了乙烯合成及响应基因的表达有关.
    • 陈培雯; 张立; 陈学进; 李新峥; 李庆飞
    • 摘要: 从实验室前期对中国南瓜雌花败育转录组测序结果推测,CmNPR1基因可能在南瓜花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该研究以中国南瓜自交系'3-1'为试验材料,采用同源克隆方法获得中国南瓜CmNPR1基因CDS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基因表达以及亚细胞定位分析对该基因进行初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CmNPR1基因在南瓜花发育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中国南瓜CmNPR1基因CDS全长1442 bp,编码480个氨基酸;蛋白序列包含有一个BTB/POZ和一个锚蛋白重复序列(Ank)保守结构域;该蛋白无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多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CmNPR1氨基酸序列与美洲南瓜的亲缘关系最近,为96.05%,其次是印度南瓜,为95.63%.(2)CmNPR1基因在所取样品中花纵径0.5 cm时期表达量最高,且在花不同结构中柱头的表达量最高.(3)通过拟南芥原生质体亚细胞定位分析发现,该蛋白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
    • 李俊星; 刘小茜; 赵钢军; 罗剑宁; 龚浩; 郑晓明; 吴海滨
    • 摘要: 南瓜为葫芦科南瓜属草本植物,起源于美洲大陆,是一类重要的园艺蔬菜作物,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且栽培面积广泛,是世界南瓜生产与消费第一大国,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我国南瓜主要有3个栽培种被大面积种植,分别为中国南瓜、印度南瓜和美洲南瓜,其中中国南瓜的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肉用中国南瓜包括食用嫩瓜型和食用老瓜型.近5年来,我国南瓜研究者围绕中国南瓜产业发展新需求开展了系列工作,在基础研究、育种技术以及新品种选育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进展.从中国南瓜重要性状功能基因定位、克隆及分子机理研究、品质性状评价指标及检测技术研究、单倍体、种间杂交等育种技术研究、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综述了过去5年我国南瓜研究者取得的最新进展,分析了中国南瓜育种技术和理论研究方面目前存在的不足和关键难点,并对未来育种工作进行展望,提出未来育种研究的重点方向,为中国南瓜育种及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 孟凡茹; 陈碧华; 郭卫丽; 袁敬平; 李庆飞; 王庆安
    • 摘要: 为了选育耐镉中国南瓜砧木种质资源,以3个耐镉南瓜砧木自交系、自交系两两杂交种F1为试验材料,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在16 mg·L-1Cd2+处理下对6个杂种F1及其亲本幼苗的生长发育及其不同器官中Cd2+积累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60-3×041-1的幼苗株高、干质量及根系活力均高于双亲,112-2×360-3、360-3×112-2、041-1×112-2、112-2×041-1、041-1×360-3的幼苗根系活力低于双亲或单亲;360-3×041-1叶绿素相对含量显著高于双亲,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双亲,其他杂种F1膜脂过氧化均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镉胁迫下,不同器官对Cd2+的吸收能力表现为根>茎>叶,041-1×112-2、360-3×041-1幼苗的转移系数都在0.10以下,其中360-3×041-1的转移系数比父本显著降低77.78%.综上所述,360-3×041-1在幼苗生长及镉耐受性方面表现出超亲优势,可以作为耐镉砧木种质资源进一步研究.
    • 孟凡茹; 陈碧华; 郭卫丽; 袁敬平; 李庆飞; 王庆安
    • 摘要: 为了选育耐镉中国南瓜砧木种质资源,以3个耐镉南瓜砧木自交系、自交系两两杂交种F1为试验材料,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在16 mg·L^(-1)Cd^(2+)处理下对6个杂种F1及其亲本幼苗的生长发育及其不同器官中Cd^(2+)积累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60-3×041-1的幼苗株高、干质量及根系活力均高于双亲,112-2×360-3、360-3×112-2、041-1×112-2、112-2×041-1、041-1×360-3的幼苗根系活力低于双亲或单亲;360-3×041-1叶绿素相对含量显著高于双亲,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双亲,其他杂种F1膜脂过氧化均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镉胁迫下,不同器官对Cd^(2+)的吸收能力表现为根>茎>叶,041-1×112-2、360-3×041-1幼苗的转移系数都在0.10以下,其中360-3×041-1的转移系数比父本显著降低77.78%。综上所述,360-3×041-1在幼苗生长及镉耐受性方面表现出超亲优势,可以作为耐镉砧木种质资源进一步研究。
    • 闵子扬; 韩小霞; 李勇奇; 胡新军; 汪端华; 孙小武
    • 摘要: 为促进中国南瓜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以中国南瓜高代自交系N87的种子为试验材料,构建中国南瓜突变体库。将材料在不同浓度的甲基磺酸乙酯(EMS)溶液中处理不同时间,并对诱变后代的表型变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以诱变后南瓜种子的发芽率、成苗率及幼苗生长状况为指标,筛选出1.6%EMS处理12 h为中国南瓜种子最佳诱变条件。使用最佳诱变条件处理10 000粒中国南瓜种子,构建了由725个M2家系组成的中国南瓜突变体库,该突变体库在叶片、株型、生殖器官、果实等性状上均存在丰富的变异,总变异频率达11.2%。通过构建和分析F2分离群体,明确白花突变和短蔓突变为单基因隐性突变。本研究成功构建了中国南瓜突变体库,不仅丰富了中国南瓜种质资源,还为中国南瓜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新品种选育奠定了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