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印度南瓜

印度南瓜

印度南瓜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114篇,主要集中在园艺、中国医学、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9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3195篇;相关期刊50种,包括中国种业、北方园艺、辣椒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园艺学会南瓜研究分会2016年年会暨西葫芦、南瓜新品种新技术观摩会、中国园艺学会南瓜研究分会籽用南瓜产业发展经验交流暨学术研讨会、中国园艺学会南瓜分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等;印度南瓜的相关文献由283位作者贡献,包括屈淑平、徐文龙、李海真等。

印度南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9 占比:2.70%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21%

专利文献>

论文:3195 占比:97.08%

总计:3291篇

印度南瓜—发文趋势图

印度南瓜

-研究学者

  • 屈淑平
  • 徐文龙
  • 李海真
  • 张帆
  • 王长林
  • 刘泽发
  • 向成钢
  • 崔崇士
  • 张国裕
  • 王云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海真; 曹占山; 储昭胜; 郭鑫; 闫佳浩; 景保东
    • 摘要: 南瓜品种"京红栗"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选育的笋瓜(印度南瓜)一代杂交品种。该品种植株长势健壮,叶色浓绿,坐瓜能力强,第一雌花在7~9节,每隔2~4节又连续出现1~2朵雌花。播种至采收85天左右。单瓜平均重1.5kg,瓜形厚扁圆,瓜为橘红色,果面光滑、亮丽。瓜肉厚,深橘黄色,口感甘甜细腻,粉质度高,具有板栗香味,品质好。此品种具有耐寒和低温生长较强等特性,可进行冬春早熟栽培、春季早熟栽培、春秋露地栽培。
    • 马玮; 张蒙; 史玉滋; 疏琴; 孙廷珍; 薄凯亮; 王福利; 段颖; 王长林
    • 摘要: 为选育果实淀粉含量高、适于早春日光温室栽培的印度南瓜,以Agol、雪2父、S8844、无名绿4份高代自交系种质为试材,研究果实发育期间(授粉后14、21、28、35、42 d)淀粉含量动态变化及其与AGPase、GBSS、SSS、SBE、α-淀粉酶、β-淀粉酶等酶活力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果实发育42 d后,高淀粉含量种质S8844和无名绿的干物质含量(w,后同)分别为26.1%、33.0%,淀粉含量分别为85.2%(干质量)、87.1%(干质量)。与淀粉积累有关的AGPase、GBSS、SBE等酶活力均高于低淀粉含量的2个种质(Agol、雪2父)。在进行适于早春日光温室栽培的印度南瓜品种选育时,可选择果实发育前期的APGase和SBE酶活力作为高淀粉含量种质的筛选指标之一,为高品质印度南瓜种质早期筛选鉴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马海龙; 智海英; 安晓宁; 岳青
    • 摘要: 晋园银栗是以自交系材料Y8为母本、Y17为父本杂交选育的印度南瓜杂交1代新品种。该品种早熟,第1雌花节位9~10节。春季露地栽培果实发育期34 d,全生育期102 d。果实扁圆形,老熟瓜皮色灰绿色,果肉色泽金黄、果腔小,肉质甘面,品质优良。平均单瓜质量1.9 kg左右,单株坐果数2个,667 m^(2)产量2400 kg左右。适合在山西省及周边生态环境相似地区春季露地种植。2021年5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 宋慧; 张香琴
    • 摘要: 为了明确中国南瓜x印度南瓜高代自交系的耐热特性遗传效应,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利用两个印度南瓜自交系为母本,两个中印南瓜高代自交系为父本,配制4个杂交组合,对组合的田间耐热特性进行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中印南瓜高代自交系的耐热性以加性效应为主,广义遗传力与狭义遗传力均较高,耐热性状可遗传的程度高。耐热亲本20F3的一般配合力较高,且为正向配合力,是耐热杂交育种的优良亲本。
    • 刘建汀; 温文旭; 朱海生; 王彬; 白昌辉; 张前荣; 温庆放
    • 摘要: [目的]获得印度南瓜转录组信息特征,为后续印度南瓜基因功能、分子标记、次生代谢途径及其调控机制等分析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文以印度南瓜叶片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HiSeqTM 2000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转录组测序共获得26 083 711个高质量片段(clean reads),经Trinity de novo组装获得68 073条Unigenes,平均长度1236.73 nt.BLAST分析显示分别有37 542(占总Unigenes的98.34%)、23 946 (62.72%)、20 011(52.42%)、15 074(39.48%)、9938 (26.03%)、21 414(56.10%)、21 823(57.16%)和33 927(88.87%)个Unigenes在Nr、Swiss-port、KOG、KEGG、COG、GO、Pfam和eggNOG数据库得到注释信息,涉及127个KEGG标准代谢通路,其中包括类黄酮、莨菪烷、哌啶、吡啶生物碱、花色素苷和芥子油苷等次生代谢产物合成途径.借助MISA软件发现5391个SSRs,单碱基重复最丰富,有2906个,出现频率为53.90%,其次为三碱基重复SSRs,有1096个,出现频率为20.33%,五碱基重复SSRs最少,仅有10个.[结论]印度南瓜测序测序质量较好,可为后续基因资源挖掘、基因功能鉴定以及遗传多样性分析和遗传图谱构建提共依据.
    • 韩小霞; 胡新军; 李勇奇; 闵子扬; 袁祖华; 粟建文
    • 摘要: 为筛选出适于长沙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南瓜新品种,本研究以17个印度南瓜品种和15个中国南瓜品种进行比较试验,对各品种的基本性状(第一雌花节位、始花期、瓜皮颜色、瓜形、瓜肉颜色、平均单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单位面积产量等)进行测量、记录和分析.结果表明,绿皮类型的印度南瓜中"DN-1"、"菜用南瓜2号"和"中栗6号"品质表现较好,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分别为14.9%、14.6%和14.0%;"菜用南瓜2号"和"中栗3号"产量较高,平均每667 m2产量分别为2457 kg和2135 kg.红皮类型的印度南瓜"京研7号"、"C19红杂2"和"红栗68"品质表现较好,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分别为13.5%、13.2%和12.5%;"京研7号"、"C19红杂1"和"红粟68"产量表现较高,平均每667 m2产量分别为2492 kg、2261 kg和2121 kg.中国南瓜类型的"1号棒棒瓜"和"粉蜜1号"品质表现较好,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分别为12.6%和12.5%;"香蜜小南瓜"、"1号棒棒瓜"和"北蜜2号"产量较高,平均每667 m2产量分别为3318 kg、3150 kg和3115 kg.研究认为,综合各供试南瓜品质及产量,推荐印度南瓜品种"菜用南瓜2号"、"中栗6号"、"DN-1"、"京研7号"、"红栗68"和中国南瓜品种"甜蜜小南瓜"、"1号棒棒瓜"、"金圆南瓜"在长沙地区推广种植.
    • 刘文君; 周建辉; 陈宝玲; 张曼; 范爱丽; 高忠奎; 黄凤婵
    • 摘要: 以不同表型的4个印度南瓜自交系为母本,依次与不同表型的2个中国南瓜自交系杂交,分析种间杂交后代叶形、茎粗、节间长度、果形、果实皮色、果重等主要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化,探讨种间杂交在杂种优势利用和优异性状基因跨种转移的应用潜力.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组合的亲和性存在明显差异,种间杂交存在不亲和性,印度南瓜自交系Y15与中国南瓜杂交的亲和性高于其他印度南瓜亲本材料;杂种F1植株表现出叶片变大、节间变长和单瓜重变大的超亲趋势;杂种F1植株和果实外观兼容了双亲的形态特征,叶上白斑、叶色接近中国南瓜亲本,果实形状及皮色接近印度南瓜亲本.选择亲和性高的亲本材料是杂交成功的关键,杂种后代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在性状改良和品种创制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时丕彪; 洪立洲; 王军; 费月跃; 王伟义; 吕远大; 顾闽峰
    • 摘要: Na^+/H^+逆向转运蛋白(SOS1)是植物耐盐的关键因子之一,在植物响应非生物胁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解析印度南瓜SOS1基因的序列特征和功能,利用生物信息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克隆获得印度南瓜SOS1基因cDNA全长序列,命名为CmaSOS1,GenBank登录号:NW019272028。序列分析表明,CmaSOS1基因的cDNA全长3940 bp,包含一个3429 bp的开放阅读框架,编码1142个氨基酸。CmaSOS1基因含有23个外显子和22个内含子,全长46314 bp。CmaSOS1蛋白的分子量为126.7 kDa,理论等电点为5.92,包含12个跨膜结构区域,具有一个NaHExchanger superfamily结构域和一个CAPED superfamily结构域;CmaSOS1蛋白属于疏水性稳定蛋白,二级结构元件多为无规卷曲和α-螺旋。CmaSOS1蛋白与葫芦科的中国南瓜、西葫芦、甜瓜、黄瓜和苦瓜Na^+/H^+逆向转运蛋白的同源性较高,序列一致性分别为98%、98%、90%、89%和89%。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CmaSOS1基因在印度南瓜的根和叶中表达量较高,在茎、花、果实中的表达量较低;该基因受NaCl和聚乙二醇(PEG)诱导后均呈上调表达,推测CmaSOS1基因可能在印度南瓜抵御盐分胁迫和干旱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CmSOS1在非生物胁迫下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