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知情权
环境知情权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1年内共计181篇,主要集中在法律、环境保护管理、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9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132118篇;相关期刊111种,包括法制与社会、行政与法、华章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首届国家预防灾害培训体验和法制保障论坛、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等;环境知情权的相关文献由176位作者贡献,包括朱谦、王文革、孙笑征等。
环境知情权—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32118篇
占比:99.86%
总计:132299篇
环境知情权
-研究学者
- 朱谦
- 王文革
- 孙笑征
- 张紫宜
- 何育妍
- 刘秀华
- 刘萍
- 周卫
- 张力
- 潘书宏
- 蒋北辰
- 谢军安
- 贾莉莉
- 门莹
- 陈雅芝
- 丁凡
- 丁嵘
- 万赛
- 严厚福
- 于达尔汗
- 任晓红
- 余敏
- 俞世峰
- 俞晓
- 凌勇
- 刘佳
- 刘佳奇
- 刘兰颖
- 刘宁
- 刘延东
- 刘栋
- 刘沫茹
- 刘波
- 刘清轩
- 刘畅
- 刘覃竞
- 史玉成
- 史磊
- 史磊1
- 叶力
- 向欢
- 吕娟
- 吴梅
- 吴爽
- 周国梅
- 周宏春
- 周瑞芬
- 周雁凌
- 周鲁耀
- 夏光
-
-
宋晓平
-
-
摘要:
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是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重要途径。2017年5月,原环境保护部联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推进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向公众开放的指导意见》,此后陆续发布4批共计2000余家向公众开放的设施单位。在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过程中,各地环保社会组织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此,本刊公益栏目聚焦环保组织相关实践及思考,以期更好地推动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
-
-
方印
-
-
摘要:
"公众环境信息权即公众环境知情权"虽是目前之通说,但为有效克服公众环境知情权机制调整环境信息利益关系的局限性,有必要从公众参与环境信息流"全过程"民主治理的价值理念出发,提出"超越知情:公众环境信息权的拓展塑造"这一学术理论命题.在认可既定的公众环境信息知情权要素下,使公众环境信息权这一功能性与概括性概念在认同原有环境信息知情权这一技术性权利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必要的功能创生和有益的赋权拓展,微观塑造出一组新型的其他环境信息子权利,具体包括环境信息收集权、环境信息传播权、环境信息享益权、环境信息监督权及环境信息救济权等新兴技术性权利概念,以此完成此项学术理论命题的微观证成.
-
-
-
-
耿幸雅;
刘佳
-
-
摘要:
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是提高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途径,能够有效保障群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走向公开、透明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环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为进一步推进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河北省积极探索、丰富环保设施开放新途径。
-
-
计韦杰
-
-
摘要:
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把"闲人免进"的环保封闭场所变为向市民开放的"城市客厅",让公众参与其中,对化解"邻避效应",促进社企和谐共建发挥积极作用。环保设施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推动相关设施向公众开放,既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也是推进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促进行业企业可持续发展、化解"邻避效应"的重要措施,是新时期环境教育的重要抓手。
-
-
-
薛梅;
郝苗苗;
赵修海
-
-
摘要:
本文以山东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为例,重点分析了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的背景意义,厘清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富有针对性的建议举措。环保设施包括环境监测、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危险废物和电子废物处理等四类设施。这些设施既是重要的环境基础设施,也是重要的民生设施。推动四类设施向公众开放,有利于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高全社会的生态环境意识,防范和化解各类环境社会风险。
-
-
徐源聪;
聂宁
-
-
摘要:
环境知情权是公民对自己国家甚至国际社会的环境现状及发展动态,一个国家的环境管理现状以及本人所处的环境情况等相关资源信息获得的权利.本文对我国目前存在的环境知情权主要问题作了初步阐明后,再进一步论述我国必须在立法层面对环境知情权下一番功夫,并且要规范企业产品信息公开制度,政府更应搞好环境信息披露审计制度.
-
-
史磊
-
-
摘要:
2015年1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正式施行,这部号称史上最严的"环境保护法"引起了民众以及法律界相关人士的热议,同时,随着近几年我国各地出现的各类环境问题屡见报端,其中也不乏有非常严重的恶性环境污染事件,公众的环境环保意识进一步觉醒并增强,而本篇文章所要研究的便是公民环境权的相关法律问题,希望通过本篇文章,不仅使自己对环境权的相关法律问题有一个完整而清晰的认识和把握,同时也希望本篇文章能够使环境权为更多的人知晓和了解,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美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作出属于自己的一份贡献.
-
-
吴梅;
赵凯莉
- 《全球视域下三山五园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环境知情权是公民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权利.信息公开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前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目前,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仍存在许多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现阶段城市规划中环境知情权的现状,提出几点建议以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更好地保障公民环境知情权.如何使得政府信息公开和公众获取环境信息达成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是实践中努力探索的方向。就这一点而言,不断扩大公众在环境相关决策中的参与权,既是知情权实现的目标性前提,也会为环境知情权实现提供程序化保障。
-
-
-
-
谢军安;
蒋北辰
- 《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
| 2007年
-
摘要:
环境知情权是一项新兴的环境法律权利,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得到不断的完善,我国环境知情权虽然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还存在具体的缺陷,本文对环境知情权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后,借鉴国外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完善我国环境知情权应做出的努力。针对目前环境知情权制度,要求加强环境信息公开力度,明确政府职责,注重加强公众参与机制,推动相关立法的不断完善,不断完善环境知情权的法律规范,创建符合我国具体国情的法律机制。
-
-
谢军安;
蒋北辰
- 《2007年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
| 2007年
-
摘要:
环境知情权是一项新兴的环境法律权利,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得到不断的完善,我国环境知情权虽然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还存在具体的缺陷,本文对环境知情权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后,借鉴国外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完善我国环境知情权应做出的努力。针对目前环境知情权制度,要求加强环境信息公开力度,明确政府职责,注重加强公众参与机制,推动相关立法的不断完善,不断完善环境知情权的法律规范,创建符合我国具体国情的法律机制。
-
-
-
-
-
赵园园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5环境执法研究与探讨会议》
| 2005年
-
摘要: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法律制度是保障公民环境知情权及其他相关环境权益的充分行使和增强企业环境保护意识与自我守法意识,解决企业违法成本低和守法成本高问题的有效法律制度.本文分析了企业信息披露法律制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找出了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的不足,提出了完善的对策,以期能促进我国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