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带绦虫
猪带绦虫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237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基础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3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515243篇;相关期刊99种,包括热带病与寄生虫学、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畜牧兽医学报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第五届北京热带医学与寄生虫学论坛、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第十次学术研讨会等;猪带绦虫的相关文献由465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必英、才学鹏、骆学农等。
猪带绦虫—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15243篇
占比:99.96%
总计:515465篇
猪带绦虫
-研究学者
- 周必英
- 才学鹏
- 骆学农
- 景志忠
- 刘美辰
- 郑亚东
- 张少华
- 杨凤娇
- 郭爱疆
- 江楠
- 窦永喜
- 周泠
- 黄江
- 戴佳琳
- 贺莉芳
- 刘晖
- 廖兴江
- 罗波
- 侯俊玲
- 刘世贵
- 夏惠
- 孙俊超
- 孙新
- 孟民杰
- 宁长申
- 方文
- 李想
- 沈斌
- 王佩雅
- 王帅
- 高荣
- 魏竹波
- 刘光学
- 包怀恩
- 方强
- 李文桂
- 牟荣
- 王克非
- 肖靓靓
- 胡守锋
- 陈雅棠
- 侯俊琳
- 刘玉江
- 卓麟
- 孙晓林
- 张曦
- 张龙现
- 李江凌
- 梁盼红
- 欧阳任辉
-
-
姚弘;
田斌;
赵烁;
刘光耀
-
-
摘要:
囊虫病是指猪带绦虫幼虫寄生于人体各组织器官所致的一种疾病。全身播散性囊虫病在临床上较为罕见,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于2020年12月收治一名全身扩散性囊虫病合并左侧股骨病理性骨折的患者,该患者诊疗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9岁,于3h前因摔伤致左侧大腿疼痛、肿胀伴活动受限。
-
-
宿海娟
-
-
摘要:
猪囊尾蚴病是由猪带绦虫的幼虫猪囊尾蚴寄生在猪的机体组织而引发的一种寄生虫病,呈世界流行,人畜共患,病原生活史需要中间宿主和终末宿主共同参与,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各种日龄、品种和性别的猪都能感染,中大型猪感染居多;诊断本病可通过肉眼观察、显微观察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进行检查;预防本病需加强环境的卫生管理,做好人员管理工作,吡喹酮、阿苯达唑等药物可用于该病的治疗.
-
-
毕研丽;
刘仲藜;
郭爱疆;
张少华;
王帅;
才学鹏
-
-
摘要:
主要研究猪带绦虫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Ts-serpin-1(WormBase:TsM_000065700)对宿主THP-1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和RT-PCR扩增技术,获得Ts-serpin-1编码序列,用qRT-PCR分析Ts-serpin-1基因在猪带绦虫成虫和中绦期幼虫的表达情况;构建pCold-Ts-serpin-1原核表达载体,诱导表达纯化重组蛋白Ts-serpin-1;用重组蛋白Ts-serpin-1处理THP-1细胞,采用qRT-PCR和ELISA方法检测Ts-serpin-1处理THP-1细胞后,各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获得的Ts-serpin-1目的基因长度为1149 bp,编码382个氨基酸,含有Serpin家族特有的反应中心环。Ts-serpin-1基因在猪带绦虫成虫和中绦期幼虫均表达,且成虫表达量显著高于幼虫。重组蛋白Ts-serpin-1的分子质量约为43 ku,可抑制THP-1细胞促炎性细胞因子IL-6、IL-1β、IL-12、TNF-α、IFN-γ和iNOS2的表达,促进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和TGF-β的分泌表达。以上结果提示,Ts-serpin-1在寄生虫-宿主互作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
-
刘美辰;
欧阳任辉;
罗波;
周必英
-
-
摘要:
目的 观察猪带绦虫Ts143-3.2重组蛋白在小鼠体内诱导的免疫应答情况.方法 将60只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Ts14-3-3.2重组蛋白50 μg剂量组、100 μg剂量组和150 μg剂量组以及弗氏佐剂对照组和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对照组,于首次免疫后0d、28 d、56 d收集血清和脾淋巴细胞,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 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特异性IgG及其亚类(IgG1、IgG2a)水平,采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以及通过ELISA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 2、IFN-γ、IL-4、IL-10水平.结果 Ts14-3-3.2重组蛋白免疫昆明小鼠后,50 μg、100 μg和150 μg剂量组血清特异性IgG、IgG1和IgG2a水平均在首免后28~56 d内升高且56d均高于28 d,均呈现剂量-效应关系;脾淋巴细胞增殖水平和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IL-2、IFN-γ、IL-4、IL-10水平在28~56 d升高(IL-10在56d恢复至正常水平),均在28 d达到峰值,均呈现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Ts14-3-3.2重组蛋白可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并呈现剂量-效应关系.
-
-
刘美辰;
欧阳任辉;
罗波;
周必英
-
-
摘要:
目的建立猪带绦虫(Ts)14-3-3.2原核表达系统,并观察Ts14-3-3.2蛋白在Ts成虫和囊尾蚴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在遵义医科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前期获得Ts14-3-3.2基因序列的基础上,采用基于PCR的精确合成(PAS)方法全基因合成Ts14-3-3.2基因,经限制性内切酶NdeⅠ和XbaⅠ双酶切后连接质粒pCzn1,构建重组质粒pCzn1-Ts14-3-3.2。将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埃希菌ArcticExpress感受态细胞中诱导表达,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考马斯亮蓝染色分析和鉴定表达产物,通过镍(Ni)柱亲和纯化获得纯化Ts14-3-3.2重组蛋白。采用该纯化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Ts14-3-3.2重组蛋白多克隆抗体,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Ts14-3-3.2蛋白在Ts成虫和囊尾蚴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Czn1-Ts14-3-3.2,诱导表达后菌体上清液和沉淀均在相对分子质量约29.31×10^(3)处出现Ts14-3-3.2目的蛋白条带。纯化后带有His标签的Ts14-3-3.2重组蛋白能被抗His单克隆抗体识别,获得效价为1∶512000的Ts14-3-3.2重组蛋白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s14-3-3.2蛋白在Ts成虫和囊尾蚴中均有表达。结论成功建立Ts14-3-3.2原核表达系统,获得了高纯度、高效价的Ts14-3-3.2重组蛋白多克隆抗体。Ts14-3-3.2蛋白在Ts成虫和囊尾蚴阶段均有表达。
-
-
刘美辰;
欧阳任辉;
罗波;
周必英
-
-
摘要:
目的 建立猪带绦虫(Ts) 14-3-3.2原核表达系统,并观察Ts14-3-3.2蛋白在Ts成虫和囊尾蚴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在遵义医科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前期获得Ts14-3-3.2基因序列的基础上,采用基于PCR的精确合成(PAS)方法全基因合成Ts14-3-3.2基因,经限制性内切酶Ⅳ如Ⅰ和Xba Ⅰ双酶切后连接质粒pCzn1,构建重组质粒pCzn1-Ts14-3-3.2.将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埃希菌ArcticExpress感受态细胞中诱导表达,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考马斯亮蓝染色分析和鉴定表达产物,通过镍(Ni)柱亲和纯化获得纯化Ts14-3-3.2重组蛋白.采用该纯化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Ts14-3-3.2重组蛋白多克隆抗体,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Ts14-3-3.2蛋白在Ts成虫和囊尾蚴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Czn1-Ts14-3-3.2,诱导表达后菌体上清液和沉淀均在相对分子质量约29.31×103处出现Ts14-3-3.2目的 蛋白条带.纯化后带有His标签的Ts14-3-3.2重组蛋白能被抗His单克隆抗体识别,获得效价为1:512000的Ts14-3-3.2重组蛋白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s14-3-3.2蛋白在Ts成虫和囊尾蚴中均有表达.结论 成功建立Ts14-3-3.2原核表达系统,获得了高纯度、高效价的Ts14-3-3.2重组蛋白多克隆抗体.Ts14-3-3.2蛋白在Ts成虫和囊尾蚴阶段均有表达.
-
-
严海东;
邹旭东;
张一雯;
周必英
-
-
摘要:
目的 探究猪带绦虫(Ts) 14-3-3.3蛋白作为囊虫病疫苗候选分子的潜力.方法 选取60只昆明小鼠,体重为18~22 g,按体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分别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对照组)、Ts14-3-3.3重组蛋白疫苗组(疫苗组)、Ts14-3-3.3重组蛋白疫苗+佐剂组(疫苗+佐剂组),每组20只.采用多点皮下注射法,在0周首次免疫后进行2次加强免疫,共免疫3次,每次接种间隔2周.3组在首次免疫后0、2、4、6、8周分别剖杀4只小鼠,摘眼球取血和无菌取脾,分别用于分离血清和制备脾淋巴细胞悬液[处理因素:原液、抗原刺激、刀豆蛋白A(ConA)刺激].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免疫球蛋白(Ig)G、IgG2a、IgG1及IgE水平;采用CCK-8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水平;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2、IL-13、IL-10水平.结果 疫苗、疫苗+佐剂组 免疫2~8周IgG、IgG2a、IgG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疫苗+佐剂组免疫2~8周上述指标均高于疫苗组(P均<0.05).组间相同处理因素下,免疫2~8周脾淋巴细胞增殖水平以及培养上清液TNF-α、IL-12、IL-13、IL-10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疫苗、疫苗+佐剂组免疫2~8周脾淋巴细胞增殖水平以及培养上清液TNF-α、IL-12、IL-13、I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疫苗+佐剂组免疫2~8周上述指标均高于疫苗组(P均< 0.05).组内不同处理因素下,抗原刺激、ConA刺激时免疫0~8周脾淋巴细胞增殖水平以及培养上清液TNF-oα、IL-12、IL-13、IL-10水平均高于原液,且ConA刺激时免疫0~8周上述指标均高于抗原刺激(P均<0.05).结论 Ts14-3-3.3重组蛋白疫苗可诱导小鼠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
-
-
毕研丽;
刘仲藜;
郭爱疆;
张少华;
王帅;
才学鹏
-
-
摘要:
为阐明猪带绦虫(Taenia solium)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Tsserpin570)对蛋白酶的抑制作用,通过RT-PCR从猪带绦虫成虫cDNA扩增获得Tsserpin570(TsM000807300)的完整CDS序列,并构建了pColdTsserpin570原核表达载体,利用发色底物法检测可溶性重组蛋白Tsserpin570对蛋白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RT-PCR扩增获得的Tsserpin570基因片段长1 206 bp,其蛋白的分子质量为46 ku,含有serpin家族特有的反应中心环及DEEGAE和FIVDHPFLFFI家族保守序列。qRT-PCR结果显示,Tsserpin570基因在猪带绦虫成虫和囊尾蚴阶段均有表达,且在成虫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囊尾蚴的。pCold-Tsserpin570原核表达载体经IPTG诱导表达后获得可溶性重组蛋白Tsserpin570,可被猪囊尾蚴阳性血清识别。基于发色底物法检测Tsserpin570对牛α-胰糜蛋白酶、猪胰弹性蛋白酶、猪胰蛋白酶、人白细胞组织蛋白酶G、人血浆凝血酶、猪胃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等蛋白酶的活性抑制作用发现,其对牛α-胰糜蛋白酶、胰蛋白酶及弹性蛋白酶的活性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以上结果提示,Tsserpin570对多种丝氨酸蛋白酶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
-
-
-
侯俊玲;
骆学农;
郑亚东;
张少华;
王帅;
尹才;
才学鹏
-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
| 2013年
-
摘要:
通过猪带绦虫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发现,猪带绦虫的Wnt基因家族共有6个成员,分别是Wnt1、Wnt2、Wnt4、Wnt5、Wnt 11-1和Wnt11-2.经RT-PCR分别克隆出这些基因,分析发现,它们编码的氨基酸数目分别为487个(Wnt1)、582个(Wnt2)、491个(Wnt4)、365个(WntS)、536个(Wnt11-1)和421个(Wnt11-2).通过系统进化分析发现,猪带绦虫Wnt基因家族在进化过程中存在丢失现象,与其他物种相比,仅存有Wnt1、Wnt2、Wnt4、Wnt5、Wnt11-1和Wnt11-26个成员.以GAPDH(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作为内参基因,qRT-PCR实验结果显示,用猪胆汁和人工肠液活化的猪囊尾蚴Wnt4基因表达量较未激活的猪囊尾蚴明显上调,是未激活时的5.6倍.表明Wnt4可能参与了猪囊尾蚴从幼虫向成虫发育的生物学过程.该研究为揭示猪带绦虫的发育生物学和新型疫苗和药物的创制奠定了基础.
-
-
ZHOU Bi-ying;
周必英;
ZHOU Ling;
周泠;
LIU Mei-chen;
刘美辰;
Zhang xi;
刘晖;
LIU Hui;
贺莉芳;
HE Li-fang;
张曦
- 《第五届北京热带医学与寄生虫学论坛》
| 2013年
-
摘要:
目的:构建猪带绦虫重组质粒pGEX-TS045W-4B-TSOL18,表达纯化TS045W-4B-TSOL18重组融合蛋白,制备兔抗重组蛋白血清。方法:用疏水甘氨酸接头连接TS045W-4B和TSOL18编码基因,通过全基因合成猪带绦虫TS045W-4B-TSOL18融合基因,定向克隆到pGEX-lλT。T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GEX-TS045W-4B-TSOL18;转化大肠埃希菌ArcticExpress(DE3),IPTG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分析表达情况;亲和层析纯化获得重组融合蛋白,免疫兔制备抗血清;ELISA测定抗血清的效价,Western blot鉴定抗血清的特异性。结果:全基因扩增出789by的TS045W-4B-TSOL18融合基因,酶切和测序鉴定证实TS045W-4B-TSOL18融合基因成功插人pGEX-1λT中;SDS-PAGE分析显示重组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5kDa,经亲和层析后可获得纯度为85%的重组蛋白;ELISA测定抗血清的效价为1:512000, Western blot证实该抗血清能与重组融合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猪带绦虫TS045W-4B-TSOL18融合基因能在大肠埃希菌中高效表达,成功制备了高纯度的TS045W-4B-TSOL18重组融合蛋白和高滴度的兔抗重组蛋白血清,为猪带绦虫的疫苗研制奠定了基础。
-
-
-
-
才学鹏;
景志忠;
窦永喜;
蒙学莲;
吴国华;
骆学农;
郑亚东
-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5次代表大会暨第8次学术研讨会》
| 2004年
-
摘要:
从猪带绦虫六钩蚴cDNA表达文库中筛选、克隆的TsO1基因,设计表达性引物,亚克隆到pGEX-4T-1表达载体,构建pGEX-GST-TsO1的融合表达的重组载体,转化BL21寄主菌和IPTG诱导表达后,经SDS-PAGE和Western蛋白分析,成功地高效表达了约40kD左右的融合蛋白质,与预测的分子量大小一致,表达量达40﹪左右,具有免疫学活性,而且表达的产物呈可溶性,未形成包涵体,这与用蛋白质软件分析的TsO1编码蛋白水溶性相一致.
-
-
-
骆学农;
郑亚东;
窦永喜;
侯俊琳;
景志忠;
才学鹏
- 《2006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目的: 以CD58为分子佐剂,为提高45W-4BX重组抗原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奠定基础. 方法: 以重组质粒pGEM-4B和pGEM-CD58为模板,用PCR扩增45W-4BX和猪CD58基因,将45W-4BX与酶切处理的pGEX-4T-1定向连接后,再在其下游酶切插入CD58基因,PCR和测序证明阅读框正确后用IPTG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表达产物的活性. 结果: 联合后的诱导表达产物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为69ku的融合蛋白,且能被人囊虫血清所识别. 结论: Q两基因联合表达后45W-4B仍然保持了反应活性,为进一步改善45W-4B的免疫效果奠定了基础.
-
-
骆学农;
郑亚东;
吴旭刚;
窦永喜;
景志忠;
才学鹏
- 《21世纪第2届全国人兽共患病学术研讨会》
| 2004年
-
摘要:
囊虫和绦虫病在中国大部分地区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对人的健康危害很大.猪囊尾蚴感染率也较高,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0亿元.囊虫病在免疫诊断和预防是一个难度很大的课题.主要原因是抗原成分复杂且不能大量生产.通过寻找免疫相关基因,在体外克隆并表达该基因,用表达产物作为抗原进行免疫和诊断无疑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和热点.
-
-
景志忠;
才学鹏
-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5次代表大会暨第8次学术研讨会》
| 2004年
-
摘要:
由于猪带绦虫发育的阶段性(成虫、六钩蚴、囊尾蚴)和宿主的特殊性,解决诊断和预防问题一直是国际上极为重视但又难以攻下的课题,其难点在于始终未能从虫体中直接分离出具有高度特异性、敏感性的诊断用抗原以及免疫保护性的蛋白质.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解决这一难题也成为可能.目前猪带绦虫/囊尾蚴病的分子生物学、免疫预防、免疫诊断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很快,取得了不少成就.现仅就其免疫原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
-
-
-
-
-
- 遵义医学院
- 公开公告日期:2017-11-21
-
摘要:
本发明以GenBank中登陆的猪带绦虫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