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牛心朴子

牛心朴子

牛心朴子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1年内共计85篇,主要集中在植物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植物保护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3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1589篇;相关期刊42种,包括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西北植物学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毒理学分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动物毒理学与中毒病防治第八次学术研讨会等;牛心朴子的相关文献由176位作者贡献,包括米海莉、李树华、许兴等。

牛心朴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3 占比:0.34%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1589 占比:99.66%

总计:21663篇

牛心朴子—发文趋势图

牛心朴子

-研究学者

  • 米海莉
  • 李树华
  • 许兴
  • 何军
  • 何生虎
  • 曹有龙
  • 姚宇澄
  • 张曦燕
  • 张永康
  • 刘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周丽; 王瑞洲; 赵世鹏; 陶丽; 郝福生; 马燕; 金晶; 韩璐
    • 摘要: 目的:探讨沙生植物牛心朴子提取物对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的镇痛活性,为其传统应用提供药效学证据。方法:采用胶原诱导的大鼠CIA模型,对其抗炎镇痛活性进行评价。结果:慢性疼痛CIA大鼠与Model组比较,牛心朴子给药组的缩足反射潜伏期明显延长,三个剂量组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显著升高。结论:牛心朴子对急性疼痛和慢性炎性疼痛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 段海婧; 任远; 马骏; 陈靖
    • 摘要: 目的考察含盐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对宁夏野生荒漠植物牛心朴子内生真菌分离、纯化及抗真菌活性的影响,为牛心朴子耐盐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含不同质量分数NaCl(0%,5%,10%,15%,20%,30%)的PDA培养基对牛心朴子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纯化;将得到的内生真菌发酵培养,发酵物分别用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后,采用稻瘟霉模型初步筛选萃取物活性菌株。结果共得到45株内生真菌,其中PDA培养基组15株(占全部菌株数的33.3%),5%NaCl组24株(占全部菌株数的53.3%),10%NaCl组6株(占全部菌株数的13.3%),NaCl质量分数大于15%时无菌株生长。乙酸乙酯部位完全抑制稻瘟霉孢子萌发共16株,其中PDA培养基组3株,且菌株Dy-3的活性极强(15.6μg/mL),几乎与酮康唑相当(7.8μg/mL),5%NaCl组共13株,10%NaCl组无活性;正丁醇部位完全抑制孢子萌发共18株,其中3株活性较强,且对应其乙酸乙酯部位活性较弱。结论耐盐培养对内生真菌的分离及抗稻瘟霉活性均有显著影响,5%NaCl为筛选耐盐活性菌株的较优质量分数;耐盐培养下正丁醇萃取物仍有活性,因此不能随意弃掉,以免漏筛。
    • 马晓闻; 周思泓; 王丹玉; 贠桂玲; 侯玉霞
    • 摘要: 【目的】从转录水平分析牛心朴子在低温胁迫下的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响应低温胁迫的转录因子家族,鉴定出牛心朴子低温胁迫响应的关键调控基因,为全面解析逆境胁迫响应分子调控网络及有效挖掘关键调控基因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低温胁迫(CT组)和常温处理(对照,CK组)的牛心朴子cDNA文库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和富集,鉴定出响应低温胁迫的转录因子家族,并选取4个差异表达的转录因子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以验证转录组测序结果的可信度。【结果】从CK组和CT组共获得30.50 Gb的原始数据,Cycle Q20平均值在96%以上,经数据过滤及去冗余后,拼接组装获得100006条Unigenes,但其功能注释率较低,有47082条至少在一个数据库中被功能注释,占Unigenes总数的47.07%;而在NR、NT、KO、SwissProt、PFAM、GO和KOG数据库中均被注释的Unigene有7070条,仅占Unigenes总数的7.06%。GO功能富集分析筛选到554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表达基因2039个,下调表达基因3506个,分别富集到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三大类别中。从牛心朴子Unigene中共鉴定到83个转录因子家族的1826个转录因子,其中,以MYB转录因子家族成员数目最多,为136个(占7.45%)。从差异表达基因中筛选到与低温胁迫有关的66个转录因子家族的550个转录因子,其中MYB、C3H、bHLH、AP2-EREBP、C2H2、NAC、bZIP、CCAAT和WRKY等转录因子家族均有大量转录因子能被低温胁迫诱导表达。基于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牛心朴子低温胁迫下转录因子基因表达水平检测结果与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论】MYB、C3H、b HLH、AP2-EREBP、C2H2、NAC、bZIP、CCAAT和WRKY等转录因子家族成员在牛心朴子响应低温胁迫时发挥主导作用,同时各家族转录因子间存在共表达性或协同作用,通过复杂的转录调控网络发挥重要调节作用,进而提高牛心朴子对低温胁迫的耐受性。
    • 王星霁; 刘强
    • 摘要: 为了研制高效且环境友好的槐绿虎天牛成虫诱剂,以生长于西鄂尔多斯高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牛心朴子为来源植物,选取该种植物的5种挥发物,即丙二醇甲醚醋酸酯、糠醛、苯甲醛、乙酸4-叔丁基环己基酯和1,3-丁二醇,研究单一组分和复合配方对槐绿虎天牛的引诱活性,测试项目包括EAG反应、嗅觉行为和野外诱集实验.结果表明,丙二醇甲醚醋酸酯、1,3-丁二醇和乙酸4叔丁基环己基酯对槐绿虎天牛雌、雄虫均有一定的引诱活性,但效果不显著,同对照物(石蜡)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苯甲醛和糠醛有忌避作用.以前3种化合物为组分配制的7种复合配方中,配方P1(体积分数为0.100 0%的丙二醇甲醚醋酸酯和0.010 0%的乙酸-4-叔丁基环己基酯等体积混合)的引诱活性最好,其次是P5(体积分数为2.500 0%的丙二醇甲醚醋酸酯和0.010 0%的乙酸-4-叔丁基环己基酯等体积混合),这2种配方对槐绿虎天牛的EAG、嗅觉行为和野外诱集效果均优于单一化合物和其他复合配方.牛心朴子挥发物中,丙二醇甲醚醋酸酯和乙酸4叔丁基环己基酯可以作为研制槐绿虎天牛诱剂的备选化合物.
    • 王利娟; 韩丛丛; 牛宋芳; 刘秉儒
    • 摘要: 植物种群空间格局反映了种群自身特性、种间相互作用以及种群与环境间的关系.以荒漠草原退化指示物种牛心朴子(Cynanchum komarovii)种群为研究对象,针对灰钙土、流沙土和红粘土生境,运用Ripley函数对其空间格局和空间关联性进行分析,评价其生存状态和演变趋势,为荒漠草原生态安全预警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灰钙土、流沙土和红粘土3种土壤类型中牛心朴子种群分别在0~1.8、0~1.5和0~1.4 m等小尺度上呈随机分布,种群空间无明显的关联性,在超过临界值的较大尺度上均倾向集群分布,个体间的空间关联性演变为正关联;随着尺度增大,小个体的牛心朴子有随机分布向集群分布演变的趋势,但大个体植株始终呈随机分布状态;形体大小差异越大,它们的正关联关系就越弱.比较而言,在流沙地这种扰动状态的生境中牛心朴子种群呈衰退状态,因而土壤面临进一步沙化的危险,需要加强生态保育,遏制生境恶化.
    • 李启军; 达能太
    • 摘要: 牛心朴子是萝摩纲萝摩科鹅绒藤属的多年生植物.近10余年来,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由于干旱少雨,沙尘暴不断,致使草场上可食牧草缺乏,而牛心朴子大量繁殖,据统计全镇牛心朴子分布面积达25.05万hm2,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78.47%,主要分布于巴彦朝格图嘎查,上海嘎查,沙日霍德嘎查,造成草原退化,沙化,家畜中毒,给畜牧业的安全发展带来了极大隐患.
    • 常伟; 刘咏梅; 庞国伟; 高原; 王德军
    • 摘要: 牛心朴子(Cynanchum komarovii)是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荒漠草原的主要毒害草之一.近年来,牛心朴子快速蔓延对当地畜牧业发展和草原生产力的影响日益严重.采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典型样区内牛心朴子和其它沙地植物的野外实测光谱,通过叶片光谱、冠层光谱及群落样方光谱的对比分析,探讨牛心朴子与其它沙地植物的光谱差异性.结果表明,在350-2 500 nm波段,牛心朴子叶片的光谱反射率均高于花的反射率,花的反射光谱未出现明显的蓝谷和绿峰.沙地背景对牛心朴子冠层光谱的影响强烈,冠层光谱是沙地与牛心朴子叶片光谱的综合表征.最大的红边斜率以及800-1 300 nm明显的高反射率是牛心朴子与其它沙地植物冠层光谱的主要差异特征.根据不同盖度牛心朴子群落样方光谱的变化规律,选取4个特征参量与群落盖度进行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利用红边斜率进行群落盖度反演的效果最好,R2为0.781 5.本研究可为牛心朴子分布遥感监测及其盖度定量反演提供科学依据.
    • 郭丽珠; 马青成; 胡毕斯哈勒图; 巴雅尔; 何玮
    • 摘要: 2013年和2014年6月,就牛心朴子和变异黄芪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荒漠草原的分布情况进行实地样方调查,在调查区域共布设了10个样地200个小样方,两年的调查结果表明,变异黄芪在阿左旗荒漠草原的分布面积为0.13万hm2、1.02万hm 2,牛心朴子的分布面积为3.95万hm2、4.63万hm2,此结果与之前的调查结果相比有所减少,其原因可能是调查区域气候变化、退牧还草政策的落实以及小范围虫害的发生.分析不同相对多度的牛心朴子和变异黄芪对其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可知,牛心朴子和变异黄芪并没有显著影响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 剡根姣; 鲁静; 贺晓莹; 杨敏丽
    • 摘要: 以牛心朴子和苦豆子为供试植物,通过对溶剂、助溶剂、乳化剂、水质等的筛选,配制成生物碱微乳剂,并以杀虫活性为指标,考察了pH值、放置时间、温度、乳液稳定性对微乳剂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溶剂用量为30%、乳化剂15%、助溶剂20%时,微乳剂体系为黄色透明的均相液体,透明温度范围为-5~54°C,具有良好的乳液稳定性和热贮冷藏稳定性,可在标准硬水中使用,pH范围为8~12,于室温下放置12个月内药效没有明显变化,有效期较长。%The Alkaloids microemulsion of Cynanchum komarovii and Sophora alopecuroides was prepared by selection and adding of solvent,emulsifier,solubilizer and water. With insecticidal activity as index , the influence factors including diverse time,temperature and pH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solvent consumption was 30%, emulsifier was 15%and solubilizer was 20%. Under the conditions, the system appeared as yellow transparent homogeneous liquid and keeping stable within 12 months at the temperature in the range of-5~54°C,pH in the range 8~12.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