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发芽势

发芽势

发芽势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2年内共计1105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园艺、林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84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3859篇;相关期刊369种,包括中国种业、种子、种子科技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西南西北片区第十四次烟草学术研讨会、中国物理学会第14届静电学术年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等;发芽势的相关文献由3303位作者贡献,包括曾德芳、何淑玲、余启高等。

发芽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84 占比:7.25%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13859 占比:92.71%

总计:14949篇

发芽势—发文趋势图

发芽势

-研究学者

  • 曾德芳
  • 何淑玲
  • 余启高
  • 刘克彪
  • 张秀玲
  • 李文建
  • 董汇泽
  • 许美玲
  • 何承忠
  • 刘乐承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魏希杰; 杜江; 王伟; 裴生权
    • 摘要: 本试验以玉树州称多县和黄南州河南县两个地方采集的野生珠芽蓼种子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处理方法对珠芽蓼种子发芽率的影响。试验采用砂纸打磨、热水浸泡、10%硫酸及植物蛋白免疫制剂等处理方法对珠芽蓼种子进行处理,通过测发芽率、发芽势、发芽速度、发芽指数、活力指数5个指标,综合评定不同处理方法对珠芽蓼种子发芽的效果。结果表明,60°C热水浸泡1h处理是提高珠芽蓼种子发芽率的最佳方法。
    • 张鑫瑞; 李政; 孙哲; 李澳旋; 乔永刚; 郭淑红; 宋芸
    • 摘要: 【目的】探明不同引发剂对柴胡种子萌发的影响,为其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赤霉素溶液、氯化钙溶液、PEG-6000溶液、硼酸溶液和水作为引发剂,研究不同浓度引发剂处理柴胡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平均萌发时间的变化。【结果】4个引发剂各浓度溶液引发处理均可缩短柴胡种子的发芽进程,以100 mg/L赤霉素溶液、1.50%的氯化钙溶液、20%的PEG-6000溶液和250 mg/L硼酸溶液对柴胡种子的引发效果最好;水引发时间为8 h时,柴胡种子的各发芽指标均较CK提高;PEG-6000溶液和硼酸溶液引发柴胡种子的最早发芽时间最短,为10 d,较不引发处理(CK)提早4 d,赤霉素溶液、氯化钙溶液和水引发的最早发芽时间居中,均为11 d,较CK提早3 d。【结论】综合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平均萌发时间,20%的PEG-6000溶液对柴胡种子的引发效果最好。
    • 颜妙珍; 李兰兰; 冯名开; 崔芸瑜; 陈棕林; 周岐伟; 赖家业
    • 摘要: 【目的】研究百香果种子的萌发特性,为百香果种子育苗及杂交后代种子萌发、性状观察奠定基础。【方法】以百香果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水温(25、45、65、85、100°C)、浓硫酸浸泡时间(0、0.5、1、2、5、8、10、15 min)、赤霉素浓度(0、200、400、800 mg/L)、培养温度(18、28、35、18~28、28~35°C)、有无种壳及不同物理处理方式(针刺、磨砂)对百香果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为考查指标,确定种子萌发适宜条件。【结果】百香果种子在65°C温水中自然冷却浸泡24 h发芽率最高(57.78%);浓硫酸最适浸泡时间为8 min,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分别为77.38%、77.38%和3.39;赤霉素浓度为400 mg/L时发芽率高达81.11%;最适发芽培养温度为28~35°C变温,发芽率为64.44%;全剥壳的百香果种子发芽率达76.67%;磨砂和针刺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但针刺不好控制容易伤到种胚,以磨砂为佳,发芽率为60%。【结论】百香果种子适宜用65°C温水自然冷却浸泡24 h或浓硫酸处理8 min后浸泡24 h,采用磨砂处理或400 mg/L赤霉素浸泡24 h可有效提高种子发芽率,适宜的萌发培养温度为28~35°C变温。
    • 李鹏程; 夏明升; 阮慧林; 孙玉童; 李中玉
    • 摘要: 自然状态下,苦草种子的发芽率较低,为了解除苦草种子的休眠,提高发芽能力,利用不同浓度的芸苔素、赤霉素以及泥球包裹对苦草种子进行处理,为其繁殖培育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观察不同浓度芸苔素、赤霉素以及在泥球包裹的情况下,对苦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赤霉素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打破苦草种子的休眠,提高苦草种子的发芽率。赤霉素浓度500 mg/L,将苦草种子粘附于泥球表面,苦草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发芽势为65%,发芽率为85%。赤霉素能在一定范围内打破苦草种子的休眠,从而促进种子发芽,并且粘附于泥球表面,更适合苦草种子的萌发。
    • 群措
    •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不同的预措处理方式对红三叶、百脉根以及草木樨这 3 种牧草种子的萌发率带来的影响,以探寻能够有效提高牧草种子萌发率的预处理方式。试验结果显示,最适合百脉根的处理方式为将其浸泡于 40°C的热水中浸泡,经过浸泡的发芽率以及发芽势分别达到了 64.0%、63.3%,相比于对照组有着明显的差异;最适合红三叶种子的处理方式为将其放置于 25~35°C的环境下进行变温处理,经过变温处理的发芽率以及发芽势分别达到了 72.0%、68.7%;最适合草木樨的处理方式为先将其放置于 60°C的环境下进行干热处理,然后再放置于 25~35°C的环境下进行变温处理。由此可见,不同的处理方式都会对 3 种牧草中的萌发率产生显著的影响。
    • 陈超; 张蕊; 夏凡; 阚海明; 王庆海
    • 摘要: 通过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试验,探讨黄香草木犀水浸提液对其自身及4种常见杂草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黄香草木犀水浸提液对其自身和其他杂草都存在明显的化感作用,但其化感作用强度则取决于受体植物种类及浸提液的浓度。种子萌发试验表明,黄香草木犀水浸提液降低其自身和狗尾草的发芽率,而提高马齿苋和牛筋草的发芽率,且均在高浓度时效果显著(p<0.05);但对反枝苋却有“低抑高促”作用。除了牛筋草在高浓度(3.3%~10.0%)时发芽势有所增加以外,黄香草木犀水浸提液明显降低其自身、狗尾草、反枝苋和马齿苋的发芽势,且随着浓度增加而抑制作用显著。幼苗生长试验表明,黄香草木犀水浸提液增加了2种双子叶植物的株高(p<0.05);对2种单子叶植物及其自身则为“低抑高促”作用。狗尾草、牛筋草和反枝苋的地上生物量随浸提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p<0.05);对于马齿苋为高浓度促进、低浓度抑制的影响,这和对黄香草木犀自身植株的生长和生物量积累的情况完全相反。地下生物量的结果则表明,黄香草木犀对2种单子叶杂草均为促进作用,而对2种双子叶杂草则为“低抑高促”的作用,而对其自身根系的生长则表现为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
    • 邵昕怡; 胡华兵; 王荣华; 刘大丽; 吴则东; 王茂芊
    • 摘要: 为测定不同浓度胺鲜酯(DA-6)对甜菜种子引发效果,为甜菜种子包衣剂物料筛选提供依据。以‘ms9602×NY07’甜菜种子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5、10、15 mg/L DA-6三种浓度和8、12、24 h三个时间梯度共9个处理(另以干种子为CK),通过对甜菜种子浸泡回干发芽培养,测定其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结果表明,9个处理均可提高甜菜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与对照相比,处理后的发芽势提高了4.67~14.00个百分点(平均9.26个百分点),最高的处理(10 mg/L DA-6,24 h)比最低处理(15 mg/L DA-6,24 h)高9.33个百分点;处理后的发芽率提高了2.00~11.34个百分点(平均6.78个百分点),最高的处理(10 mg/L DA-6,24 h)比最低处理(15 mg/L DA-6,24 h)高9.34个百分点;处理后的发芽指数提高了44.31%~114.65%(平均70.46%),最高的处理(10 mg/L DA-6,24 h)比最低处理(10 mg/L DA-6,8 h)高48.74%;处理后的活力指数提高了39.90%~169.16%(平均105.99%),最高的处理(5 mg/L DA-6,24 h)比最低处理(5 mg/L DA-6,12 h)高92.38%。各处理相对电导率比对照显著降低了340.13~381.67个百分点(平均361.10个百分点),并随浸种处理时间的增加而降低。9种处理都可以促进甜菜种子引发,但浓度、时间不同,效果也有所不同,浓度5 mg/L、10 mg/L DA-6,处理时间24 h,对甜菜种子引发效果较好。
    • 孙晓佳; 李倩; 任四妹; 欧鉴基
    • 摘要: 本文研究了腊肠树种子的生物学特性,以及浸种时间、基质、温度、光照等因素对腊肠树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腊肠树种子为扁状心形,外壳坚硬,新鲜种子的千粒重为202.9 g,储藏种子的千粒重为174.7 g;新鲜种子生活力为100%,储藏种子生活力为76%;浸种试验中,发芽率最高的浸种时间为12 h,发芽率达66%;基质试验中,种子在营养土中发芽率最高,达84%;温度试验中,在30°C时种子发芽率最高,达43.3%;光照时间试验中,光照时间为12 h时种子发芽率最高,达53.3%;遮阴度试验中,二层遮阴网中种子发芽率最高,达98%。
    • 杨莉萍; 张驰; 张乃群
    • 摘要: 野生大豆作为栽培大豆的近缘物种,具备诸多优良的遗传特性,通过杂交育种提高大豆的品质和抗逆性,在农业育种领域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对野生大豆种子生理特性研究是开发利用的基础,探究不同培养温度对野生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苗高、植株鲜重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野生大豆种子的最适萌发和幼苗生长温度为15~25°C。
    • 路璐; 黄梦琪; 隋晓青; 佘文静; 许遥遥; 石国庆; 张博
    • 摘要: 在实验室条件下,基于HCl溶液和NaOH溶液调控的4个酸胁迫梯度和3个碱胁迫梯度,对6份无芒雀麦种质进行酸碱胁迫处理,研究酸碱条件下无芒雀麦种质萌发过程及特性。结果表明,酸碱胁迫后不同无芒雀麦种质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根长和芽长都随着浓度的降低而降低,碱胁迫下随着浓度的升高而降低。6份无芒雀麦耐酸碱能力大小比较顺序是4号大于2号大于6号大于1号大于3号大于5号,其中新疆塔城无芒雀麦既耐酸又耐碱。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