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烧伤,电

烧伤,电

烧伤,电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1年内共计98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8篇、专利文献241228篇;相关期刊30种,包括法医学杂志、国际中医中药杂志、河北中医等; 烧伤,电的相关文献由333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庆富、谢卫国、王车江等。

烧伤,电—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8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241228 占比:99.96%

总计:241326篇

烧伤,电—发文趋势图

烧伤,电

-研究学者

  • 张庆富
  • 谢卫国
  • 王车江
  • 冯建科
  • 周慧敏
  • 沈余明
  • 覃凤均
  • 张丕红
  • 胡骁骅
  • 邵洪波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学科

年份

    • 狄海萍; 邢培朋; 夏成德; 薛继东; 郭海娜; 刘磊; 张建; 苏增幅; 韩志新
    • 摘要: 目的 观察游离腹股沟皮瓣修复拇指环形电烧伤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20年2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科收治的20例拇指环形电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拇指创面彻底清创后,I期采用游离腹股沟皮瓣进行修复,术后给予抗凝、抗感染、抗血管痉挛等综合治疗.术后1周和2周分别统计皮瓣存活率及创面I期愈合率;术后6个月评价皮瓣外观、拇指运动功能及皮瓣感觉功能.结果 20例患者术后皮瓣成活率及创面Ⅰ期愈合率均为100.00%.皮瓣外观、质地良好,优良率为95%(19/20).拇指功能评定综合评价:优10例,良8例,中2例,优良率90%.其中10例患者拇指可以完成对指以及拇指关节自主活动度超90°.皮瓣两点辨别觉为(8.2±1.4) mm,皮瓣感觉恢复良好.结论 游离腹股沟皮瓣修复拇指环形电烧伤外形美观,供区隐蔽,术后拇指功能恢复好,可以作为修复拇指环形软组织缺损的一种皮瓣选择.
    • 张颖; 沈余明
    • 摘要: 高压电烧伤是一种致死率、致残率极高的特殊类型烧伤,毁损严重,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腕部高压电烧伤损伤重,损伤程度难于判定,治疗过程复杂,预后较差,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极大的负担.近年来影像学检查为高压电烧伤的诊断/分型提供更可靠的依据;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也使创面修复有更多的选择.笔者就腕部高压电烧伤的流行病学、临床分型、损伤诊断、手术治疗进行综述,为腕部高压电烧伤的临床诊治提供借鉴.
    • 张万福; 徐婧; 胡晓龙; 韩飞; 佟琳; 李少珲; 向胜涛; 官浩
    • 摘要: 目的 探讨背阔肌肌瓣在电烧伤后肩周肌力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4年3月—2020年9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13例伴有肩周严重损伤的电烧伤患者,其中男11例、女2例,年龄19~55岁,对其进行回顾性观察性研究.受伤肢体为左上肢8例、右上肢5例,均为Ⅲ~Ⅳ度焦痂创面,其中伴有肱二头肌缺损6例、三角肌缺损3例、肱三头肌缺损2例、肩周多条肌肉复合缺损2例.手术分2个阶段进行,Ⅰ期行肩周电烧伤创面清创探查,在保证全身状况稳定的前提下,尽可能保留局部组织、保存肢体.最后1次清创后创面面积为10 cm×6 cm~40 cm×15 cm,肌肉缺损面积为8cm×4cm~19cm×12cm,7例患者伴有肱骨外露.Ⅱ期根据残留肢体缺损程度,采用背阔肌肌瓣行肩周肌力重建,背阔肌肌瓣切取面积为15 cm×6 cm~20 cmx18 cm,剩余创面采用自体头部刃厚皮修复,肌瓣供区直接拉拢缝合.观察术后肌瓣成活和创面封闭情况及随访时供受区外观.末次随访时,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肩关节功能;参照肩关节简明测试评分系统,自制问卷调查患者对肩部外观及功能恢复的满意度.结果 术后13例患者肩周肌瓣全部成活;2例患者皮片移植区域残余创面,其中1例患者经换药处理后愈合,1例患者换药后再次行自体头部刃厚皮移植后愈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18个月,患者肩周肌瓣外形饱满、不臃肿,修复区域萎缩性瘢痕质地柔软,与周围正常皮肤组织接近.肌瓣供区遗留线性缝合瘢痕,不影响整体外观.末次随访时,肩关节主动外展活动度60~90°,上举120~180°,肌力恢复Ⅳ级以上8例、Ⅲ级5例;肩关节功能评定为优8例、良5例;10例患者对肩周外观及功能恢复非常满意,3例患者对肩周外观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背阔肌肌瓣的应用为肩周电烧伤后肌力重建提供了一种较佳选择,术区外形好,上肢功能预后较佳.
    • 张丕红; 黄晓元; 黄跃生
    • 摘要: 电烧伤的致残率相当高.尽管多年来逐渐积累了一些电烧伤诊治经验,但对电烧伤的创面修复尚缺乏相关的规范和共识.为提高电烧伤的救治水平、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烧创伤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创面修复科标准化建设专家委员会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结合临床实际情况,经过专家讨论修改,形成电烧伤创面早期修复中国专家共识.本共识从电烧伤的损伤机制和病理生理改变、创面临床表现和诊断、清创修复及诊治注意事项等方面,较系统地介绍电烧伤的规范化创面修复措施,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 李利根; 柴家科
    • 摘要: 肢体高压电烧伤致伤机制特殊而复杂,软组织、血管损伤严重且隐蔽,术前不容易判断其损伤程度和范围,影响诊断和治疗效果,是烧伤界的一个难题.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进行了系列临床研究,用多种影像学方法对软组织、血管损伤进行判断,各有优势与不足.按照准确、精细、安全、易行的原则,对肢体高压电烧伤软组织、血管损伤的影像学判断,一般选择行磁共振成像的同时行磁共振血管造影,需要对血管损伤做精细判断时再行B型超声.
    • 张庆富
    • 摘要: 电烧伤是一种特殊原因烧伤,其损伤机制复杂,是烧伤救治的难点之一.电烧伤不仅严重毁损机体的组织和器官,同时显著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许多电烧伤患者饱受躯体和心理的双重打击,使治疗难度增加,康复时间延长.有的患者虽然躯体损伤得到了良好修复,但因伤后精神障碍而丧失劳动能力,甚至死亡.因此,电烧伤的诊疗除了重视患者躯体损伤修复,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治疗与康复.
    • 尹凯; 程琳; 杜伟力; 胡骁骅; 沈余明
    • 摘要: 目的 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下称笔者单位)收治的腕部高压电烧伤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腕部高压电烧伤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笔者单位200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腕部高压电烧伤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回顾性统计患者性别、年龄、人群类别、受伤情境、受伤季节、烧伤总面积、患肢腕部电烧伤分型、伤后至首次皮瓣/肌皮瓣移植时间,患肢血管重建及皮瓣/肌皮瓣移植情况,患肢总截肢率、Ⅲ型腕部高压电烧伤截肢率,患者手术次数、皮瓣/肌皮瓣术后感染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治疗结局;另对比2008年1月-2013年12月(下称前期)、2014年1月-2019年12月(下称后期)收治患者前述除性别、患肢总截肢率、治疗结局以外统计项目.对数据行x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及Wilcoxon秩和检验. 结果 笔者单位12年间共收治腕部高压电烧伤住院患者169例,其中男162例、女7例;年龄(35±13)岁,75.15% (127/169)的患者年龄段21 ~50岁.人群类别构成比中排前3位的从高到低分别是工人、农民工和中小学生,分别占48.52%(82/169)、28.99%(49/169)、9.47%(16/169).受伤情境构成比中排首位的是非电力专业工作中,占47.93%(81/169).受伤季节多为夏季和秋季,分别占39.05%(66/169)、28.99%(49/169).患者中65.09%(110/169)烧伤总面积<10%体表总面积.共有216个腕部高压电烧伤患肢,其中Ⅲ型25个(1 1.57%)、Ⅳ型21个(9.72%).伤后至首次皮瓣/肌皮瓣移植时间为6.00(3.75,8.00)d.45个患肢行血管重建,75个患肢行带蒂轴型皮瓣移植、86个患肢行游离皮瓣/肌皮瓣移植.患肢总截肢率为12.96%(28/216),Ⅲ型腕部高压电烧伤截肢率为28% (7/25).手术次数为4(3,5)次,皮瓣/肌皮瓣术后感染率为7.18%(13/181),住院时间为39.00 (25.00,50.00)d,住院费用为123 553.00(50 656.50,216 003.00)元.与前期比较,后期收治患者伤后至首次皮瓣/肌皮瓣移植时间明显缩短(Z=-4.038,P<0.01),患肢行游离皮瓣/肌皮瓣移植比率明显升高(x 2=13.478,P <0.01),患肢行带蒂轴型皮瓣移植比率明显降低(x 2=10.242,P<0.01),手术次数明显减少(Z=-5.903,P<0.01),皮瓣/肌皮瓣术后感染率明显降低(x2=4.492,P<0.05),住院时间明显缩短(Z=-2.723,P<0.01),住院费用明显下降(Z=-2.121,P<0.05);前、后期收治患者其余指标相近. 结论 笔者单位收治腕部高压电烧伤患者男性多于女性,青壮年工人、农民工可能是预防腕部高压电烧伤的重点人群,加强对非电力专业工作人员的高压电安全教育管理及对高压电环境周边的警示及保护、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高压电环境尤为重要,特别是夏秋季节.近6年间,笔者单位早期积极行血管重建、游离皮瓣/肌皮瓣移植修复创面,可能使腕部高压电烧伤患者有所获益.
    • 邢培朋; 郭海娜; 狄海萍; 薛继东; 曹大勇; 梁占岭; 梁琰; 夏成德
    • 摘要: 目的 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联合动脉血管重建修复腕部Ⅱ、Ⅲ型高压电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6年5月-2019年2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腕部高压电深度烧伤患者25例,其中男23例、女2例,年龄11 ~ 63岁,4例为双侧腕部电烧伤、21例为单侧腕部电烧伤,共29个患肢29个创面,创面深度为Ⅲ~Ⅳ度,其中Ⅱ型17个、Ⅲ型12个.术前24例患者行上肢CT血管造影,1例患者因海鲜过敏未行该项检查.7个患肢尺桡动脉均无明显损伤,6个患肢单纯尺动脉损伤,7个患肢单纯桡动脉损伤,9个患肢尺桡动脉均有损伤.清创后创面面积为10 cm×7 cm~36 cm×17 cm,切取面积为11 cm×8 cm ~ 37 cm×18 cm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进行修复.尺桡动脉均无损伤患者,皮瓣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主干或其主干联合携带的较粗肌肉穿支或外侧支与创面尺或桡动脉吻合;单一的尺或桡动脉损伤患者,皮瓣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主干、外侧支或内侧支与创面尺或桡动脉吻合;尺桡动脉均长段损伤患者,采用上述方法重建创面尺或桡动脉,未与皮瓣动脉吻合的损伤动脉移植大隐静脉进行重建,并将移植的血管用股外侧肌包埋.皮瓣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伴行静脉与创面尺或桡动脉的伴行静脉和/或头静脉吻合.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或移植大腿中厚皮封闭.术后和随访观察皮瓣和患肢成活情况,随访时根据上肢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后评定标准评定患肢手功能.结果 15个创面因组织液化于皮瓣修复术后14 ~28 d再次行清创手术后愈合.最终29个皮瓣均成活.1例患者患肢尺桡动脉长段损伤,术后1周因血管再次栓塞致手坏死;其余患肢均成活.术后随访6 ~ 30个月,皮瓣稍臃肿,患肢手温暖,血运正常,屈指、屈腕功能及手部感觉不同程度恢复.成活患肢功能评定为优者8个、良9个、中5个、劣6个,优良率为60.71%. 结论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联合动脉血管重建修复腕部高压电烧伤创面临床效果较好,I期恢复上肢尺、桡动脉的通畅有助于提高保肢的成功率.
    • 张庆富; 高志娟; 张紫薇; 赵学刚; 冯建科; 徐彦粉; 屠丽红; 张晶
    • 摘要: 目的 探讨高压电烧伤对大鼠血小板功能及流变行为的影响及血必净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280只清洁级8 ~10周龄SD大鼠(雌雄不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组、单纯电烧伤组、电烧伤+盐水组、电烧伤+血必净组,每组70只.假伤组大鼠不通电致假伤;其余3组大鼠给予输出电压2 kV、电流强度(1.92 ±0.24)A持续通电3 s,造成电流入口左前肢、电流出口右后肢各1 cm×1 cm大小高压电烧伤创面.假伤组与单纯电烧伤组大鼠伤后不予处理;伤后2 min及1、2、3、4、5、6d,电烧伤+盐水组、电烧伤+血必净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6 mL/kg、血必净6 mL/kg.记录实验过程中大鼠的存活情况.伤前15 min及伤后1h、8h、24 h、48 h、72 h、7d,每组按随机数字表法取10只大鼠经心脏直视采血5 mL后处死.取0.05 mL血液制成活血涂片,采用多项投影显微镜于400倍视野下计数血小板聚集数;其余血样离心收集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血小板生成素(TPO)、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含量.对数据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SNK法检验. 结果 假伤组和单纯电烧伤组大鼠在实验过程中均存活,电烧伤+盐水组大鼠于伤后6d死亡1只,电烧伤+血必净组大鼠于伤后5、6d各死亡1只.各组大鼠伤前15 min各指标水平相近.3组电烧伤大鼠伤后各时间点血清PDGF、TPO、PAF含量及血小板聚集数均高于或多于假伤组,前3个指标于伤后8h达峰值;单纯电烧伤组大鼠血清血小板聚集数于伤后48 h达峰值,电烧伤+盐水组和电烧伤+血必净组大鼠血清血小板聚集数于伤后72 h达峰值.其中电烧伤+血必净组大鼠血清PDGF含量于伤后48、72 h及7d[分别为(12.8±4.0)、(11.6±4.4)、(11.0±3.6) ng/mL]与假伤组[分别为(10.4±2.0)、(10.4±2.5)、(9.8±3.3)ng/mL]接近(P>0.05),血清TPO含量于伤后24、72 h及7d[分别为(200±52)、(192±36)、(193±32) ng/mL]与假伤组[分别为(182±30)、(184±41)、(183±33) ng/mL]接近(P>0.05).电烧伤+血必净组大鼠伤后各时间点血清PDGF、TPO、PAF含量及血小板聚集数普遍低于或少于电烧伤+盐水组和单纯电烧伤组. 结论 大鼠高压电烧伤后应用血必净治疗可降低血清中PDGF、TPO、PAF含量及减少血小板聚集数,抑制血小板活化,从而改善血小板流变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