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腕损伤

腕损伤

腕损伤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110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特种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3篇、专利文献33101篇;相关期刊51种,包括体育科技文献通报、中国骨伤、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等; 腕损伤的相关文献由333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波、陈山林、刘志强等。

腕损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3 占比:0.31%

专利文献>

论文:33101 占比:99.69%

总计:33204篇

腕损伤—发文趋势图

腕损伤

-研究学者

  • 刘波
  • 陈山林
  • 刘志强
  • 刘路
  • 朱瑾
  • 王志新
  • 詹惠荔
  • 陈宏
  • 刘艳
  • 吴富章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孙轶韬; 马奇翰; 戴宇祥; 朱兴涛; 刘锦涛
    • 摘要: 桡骨远端骨折是最常见的骨折之一。中医非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常采用的方法有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中药内服与外用等。这些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费用低、疗效好、易于被患者接受等优点,但亦存在并发桡骨短缩、掌倾角与尺偏角丢失、下尺桡关节脱位、正中神经卡压和腕管综合征、前臂筋膜室综合征、骨萎缩及肩手综合征等的风险。为进一步了解桡骨远端骨折的中医非手术治疗及相关并发症,本文从这两大方面进行了综述。
    • 王健; 丁燕萍; 顾三军; 吴永伟; 芮永军; 刘宇; 殷渠东
    • 摘要: 目的 探讨桡骨头骨折合并肱骨小头软骨损伤(CCI)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5月期间苏州大学附属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110例桡骨头骨折患者资料.男62例,女48例;年龄17~74岁,平均44.1岁.按术中探查情况分为合并CCI组和非合并CCI组.主要观察合并组CCI的诊断、部位、大小、类型、手术方法和术后恢复等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前臂活动范围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结果 合并CCI组25例,其中Ⅰ型7例,Ⅱ型12例,Ⅲ型6例,见于Mason各种桡骨头骨折类型;位于肱骨小头外侧13例,后外侧9例,前外侧3例.术前经局部麻醉后体检和影像学检查共诊断出CCI 13例,漏诊率48% (12/25).合并CCI组术前屈伸(61.8°±13.7°)和旋转(60.0°±24.2°)范围小于非合并CCI组(77.7°±23.0°、79.9°±21.9°),桡骨头骨折Mason类型严重于非合并CC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年龄、性别、合并伤、桡骨头骨折处理方法、随访时间、末次随访时前臂活动范围和MEPS评分等方面,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桡骨头骨折合并CCI的发生率为22.73% (25/110),见于Mason所有桡骨头骨折类型,多发生在肱骨小头的外侧和后外侧影像学检查很容易漏诊.对于较轻桡骨头骨折怀疑合并CCI者,局部麻醉后体检阳性作为诊断合并CCI和手术指导的价值较大.桡骨头骨折手术中,应重视探查是否合并CCI.
    • 卢承印; 石淇允; 张来福; 王孝辉
    • 摘要: 目的:比较掌侧入路与背侧入路加压螺钉固定治疗腕舟骨骨折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关于掌侧入路与背侧入路加压螺钉固定治疗腕舟骨骨折对比研究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10月。依据文献检索及筛选方案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后,由2名研究人员分别独立进行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316篇文献,最终纳入17篇文献,共涉及87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掌侧入路组和背侧入路组手术时间和腕关节掌屈、背伸、桡偏、尺偏活动度及Mayo腕关节评分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2)=60%,MD=2.37,95%CI(-0.13,4.88),P=0.060;I^(2)=40%,SMD=0.10,95%CI(-0.15,0.34),P=0.440;I^(2)=18%,SMD=-0.02,95%CI(-0.26,0.23),P=0.880;I^(2)=48%,SMD=-0.06,95%CI(-0.31,0.18),P=0.610;I^(2)=26%,SMD=0.17,95%CI(-0.08,0.41),P=0.180;I^(2)=0%,MD=-0.15,95%CI(-1.44,1.13),P=0.820];掌侧入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背侧入路组[I^(2)=95%,MD=-4.63,95%CI(-8.64,-0.62),P=0.020],骨折愈合时间短于背侧入路组[I^(2)=92%,MD=-2.42,95%CI(-4.19,-0.65),P=0.007],综合疗效优良率高于背侧入路组[I^(2)=0%,OR=2.64,95%CI(1.50,4.67),P=0.001],骨折不愈合率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背侧入路组[I^(2)=18%,OR=0.41,95%CI(0.19,0.91),P=0.030;I^(2)=0%,OR=0.48,95%CI(0.28,0.82),P=0.007]。结论:现有的证据表明,掌侧入路与背侧入路加压螺钉固定治疗腕舟骨骨折,在手术时间、腕关节功能恢复方面无明显差异,但掌侧入路加压螺钉固定比背侧入路加压螺钉固定术中出血少、骨折愈合快、综合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
    • 肖济阳; 刘波; 陈山林
    • 摘要: 腕不稳定是一类严重而复杂的腕关节疾患,一般由不同程度和类型的腕关节损伤或病理改变引起.舟月不稳定是最常见的腕不稳定类型,其他损伤类型包括月三角不稳定、腕中关节不稳定、桡腕不稳定和月骨周围损伤等.腕不稳定的诊断与治疗相对困难,是腕关节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随着对腕不稳定病理机制的理解深入,出现了许多更符合腕关节解剖和运动学的新手术方法.同时,随着腕关节镜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传统的切开手术正不断向腕关节镜辅助下的微创手术演进.笔者对腕不稳定的诊断和治疗进展进行阐述,讨论腕不稳定诊疗过程中的难点和争议问题,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 刘波; 陈山林; 王志新; 肖济阳; 朱瑾; 刘路; 白帆; 蒋协远
    • 摘要: 亚急性舟骨骨折的治疗迄今仍有争议.延迟的石膏固定使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较高;亚急性舟骨骨折也并不都需要植骨手术,稳定无移位的骨折可通过微创经皮螺钉固定实现愈合.但由于舟骨特殊的解剖形态,徒手拧入螺钉可能出现位置及长度不满意,这使得术后关节磨损、骨折不稳定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机器人辅助技术能大大提高螺钉置入的精确度及安全性,且目前尚无应用于稳定亚急性舟骨骨折的报道.笔者回顾性分析2例稳定无移位的亚急性舟骨骨折患者在导航机器人与腕关节镜辅助下行微创固定治疗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可行性及初步临床疗效.
    • 邢培朋; 郭海娜; 狄海萍; 薛继东; 曹大勇; 梁占岭; 梁琰; 夏成德
    • 摘要: 目的 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联合动脉血管重建修复腕部Ⅱ、Ⅲ型高压电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6年5月-2019年2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腕部高压电深度烧伤患者25例,其中男23例、女2例,年龄11 ~ 63岁,4例为双侧腕部电烧伤、21例为单侧腕部电烧伤,共29个患肢29个创面,创面深度为Ⅲ~Ⅳ度,其中Ⅱ型17个、Ⅲ型12个.术前24例患者行上肢CT血管造影,1例患者因海鲜过敏未行该项检查.7个患肢尺桡动脉均无明显损伤,6个患肢单纯尺动脉损伤,7个患肢单纯桡动脉损伤,9个患肢尺桡动脉均有损伤.清创后创面面积为10 cm×7 cm~36 cm×17 cm,切取面积为11 cm×8 cm ~ 37 cm×18 cm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进行修复.尺桡动脉均无损伤患者,皮瓣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主干或其主干联合携带的较粗肌肉穿支或外侧支与创面尺或桡动脉吻合;单一的尺或桡动脉损伤患者,皮瓣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主干、外侧支或内侧支与创面尺或桡动脉吻合;尺桡动脉均长段损伤患者,采用上述方法重建创面尺或桡动脉,未与皮瓣动脉吻合的损伤动脉移植大隐静脉进行重建,并将移植的血管用股外侧肌包埋.皮瓣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伴行静脉与创面尺或桡动脉的伴行静脉和/或头静脉吻合.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或移植大腿中厚皮封闭.术后和随访观察皮瓣和患肢成活情况,随访时根据上肢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后评定标准评定患肢手功能.结果 15个创面因组织液化于皮瓣修复术后14 ~28 d再次行清创手术后愈合.最终29个皮瓣均成活.1例患者患肢尺桡动脉长段损伤,术后1周因血管再次栓塞致手坏死;其余患肢均成活.术后随访6 ~ 30个月,皮瓣稍臃肿,患肢手温暖,血运正常,屈指、屈腕功能及手部感觉不同程度恢复.成活患肢功能评定为优者8个、良9个、中5个、劣6个,优良率为60.71%. 结论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联合动脉血管重建修复腕部高压电烧伤创面临床效果较好,I期恢复上肢尺、桡动脉的通畅有助于提高保肢的成功率.
    • 彭松云; 熊屹; 唐良华; 周长林; 程志刚; 齐晓兵; 钟凯; 敬戈; 杨彦君; 沈骏
    • 摘要: 目的:探讨自制量表在非手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3月至2017年12月,在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及贵州省中医院接受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的68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于外固定夹板拆除后3个月,分别采用自制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疗效评价量表和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量表评价疗效,并对2种量表的信度进行分析。自制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疗效评价量表的评分项目主要由基础生存要求和生活需求2大部分构成,满分100分,评分越高疗效越好。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量表的评分项目由残余畸形、主观评价、客观评价、并发症4部分构成,评分越低疗效越好。结果:6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7个月,中位数5个月。外固定夹板拆除后3个月,腕关节自制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疗效评价量表评分,桡偏畸形(1.99±2.46)分、手握力恢复(3.80±0.65)分、手指捏力(4.34±1.71)分、腕关节背伸(6.10±2.09)分、腕关节掌屈(9.26±1.78)分、腕关节旋前(3.31±2.38)分、腕关节旋后(3.38±2.36)分、指间关节背伸(4.19±1.85)分、指间关节掌屈(4.93±0.61)分、书写(19.12±4.14)分、乐器弹奏(6.18±4.90)分、穿针及持细物(3.97±2.04)分、肩手综合征(6.47±4.81)分,总分(77.04±11.95)分,疗效评价结果优14例、良27例、可20例、差7例;腕关节Gartland-Werley评分,残余畸形(1.38±1.46)分、主观评价(2.35±0.29)分、客观评价(3.46±2.84)分、并发症(0.41±0.72)分,总分(7.63±4.63)分,疗效评价结果优13例、良25例、可30例。自制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疗效评价量表Cronbach’sα=0.618,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量表Cronbach’sα=0.764。结论:自制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疗效评价量表能全面评价非手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具有一定的信度。
    • 杨顺; 陈柯屹
    • 摘要: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下清理联合尺骨短缩截骨内固定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3月至2019年1月,采用腕关节镜下清理联合尺骨短缩截骨内固定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患者30例,男11例、女19例;年龄26~67岁,中位数55岁;左腕12例,右腕18例。无明显诱因发病25例,因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发病5例。所有患者均经非手术疗法治疗3~6个月症状无明显缓解而选择手术治疗。X线检查均显示存在不同程度尺骨正变异;MRI检查均显示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及月三角骨间韧带有不同程度退变或损伤,其中月骨或三角骨囊性变28例。术后随访观察患腕疼痛改善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0例患者均行腕关节镜下清理,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Palmer分型ⅡA型8例、ⅡB型10例、ⅡC型10例、ⅡD型2例。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6个月,中位数13个月。截骨处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3周。患腕尺骨变异值,术前(3.2±1.3)mm、术后12个月(-0.4±0.6)mm;患腕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术前(7.2±0.6)分、术后12个月(3.7±2.5)分。术后12个月,采用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标准评价患腕功能,本组(78.2±12.8)分,优14例、良10例、可6例。结论:采用腕关节镜下清理联合尺骨短缩截骨内固定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能缓解腕关节疼痛、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