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灵韵

灵韵

灵韵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177篇,主要集中在艺术理论、中国文学、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7篇、专利文献4379篇;相关期刊140种,包括美与时代(下旬刊)、学理论、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 灵韵的相关文献由178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璐、吴亭静、唐彩云等。

灵韵—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7 占比:3.88%

专利文献>

论文:4379 占比:96.12%

总计:4556篇

灵韵—发文趋势图

灵韵

-研究学者

  • 刘璐
  • 吴亭静
  • 唐彩云
  • 张晶
  • 曾思雨
  • 朱天一
  • 王丹
  • 祝子怡
  • 葛思彤
  • 蒋继华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小倩; 王纯菲
    • 摘要: 本雅明在《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先见性地察觉到在现代技术革命浪潮的冲击下,经过“技术祛魅”后新生的艺术形式——电影。他高度认可电影的独特价值,认为随着独属于传统艺术的“灵韵”不断消散,电影紧紧依托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创造出了独属于自身时代的艺术范本。同时,本雅明还创造性地将运用自身的“灵韵”和寓言理论作为重要理论基础,不断丰富自身电影理论的意义内涵和审美范畴。他认为,电影呈现世界的方式,与其独特的寓言理论异质同构,影像化地呈现了他心中的寓言世界。
    • 杨江泽
    • 摘要: 书法出版物以及网络图像对我们的视觉感官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刺激,这对书法审美及创作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此文拟用居伊·德波及本雅明的一些理论尝试分析,由“书法景观”的操控而受限,而书法曾经有的“灵韵”因为各种图像的刺激而消散,成为具有视觉化倾向的艺术的现象。我们应该传承书法中的批判性精神,对我们的惯性视觉经验进行重塑。现代复制技术无疑会促进书法传播,但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是否接受就不仅仅是书法的问题,因此谈论书法如何在国际传播其实是一个比较主观的议题。
    • 刘鹤
    • 摘要: 1975年,我出生于武汉新洲。这里,浩浩汤汤的长江奔腾不息,蜿蜒曲折的举水涓涓流淌,巍巍大别山层峦叠翠,浩渺涨渡湖碧波荡漾。孔子曾使子路在此问津,问津文化传承千年。如果说青山绿水,赋予了这片土地别样的灵韵,那么厚重底蕴,则滋养着一代代新洲人。生于斯长于斯,我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在心里,更在行动上。
    • 王璐璐
    • 摘要: 本雅明在论述“灵韵”空间意识时分别从三个维度进行了阐述,并指出了灵韵的距离感、空间感和与人的互动体验等审美范式。《社戏》作为鲁迅小说集《呐喊》最后一篇小说,以“我”为第一视角叙写了在平桥村发生的童年趣事,使得“我”在平桥村的种种体验都被熔铸于观看社戏的体验之中,让平桥村成了“我”心目中难以忘却的精神家园。
    • 张翛
    • 摘要: 梁宗岱在《诗与真》一书中,对情景关系做了许多新的思考,希望以此阐明诗歌及诗歌创作的真谛。一方面在传统诗学的基础上进行探讨,另一方面则学习借鉴了法国象征主义。作为一本翻译与评论合集,《诗与真》收录的文章虽然在时间上跨度较大,但其中对“诗”与“真”的探索却贯穿全书,梁宗岱始终秉持着面向现实的态度,力图通过对情景关系的进一步探讨来追问诗歌的真谛,发掘诗歌的灵韵,解决新诗的困境,为诗歌创作寻找新的出路。
    • 陈力君
    • 摘要: 随着文图共生现象的兴起和滋蔓,文学作品改编渐趋普遍和当下,文学创作的视觉性和视觉意识增强,日渐扩展的90年代“文学视觉化”现象,被视为争夺文学“领地”而深受质疑:或是大众文化滥觞的表现,或是文化尊严的丧失和“文学危机”的表征,抑或是大众文化和消费主义的表现形式。面对视觉文化兴起的忧虑思想,源于无视、误解人类与非人类混合的新视觉感知的精英文学立场。回顾90年代“文学视觉化”现象,无论是文学影视改编还是文图并存,都会发现“灵晕”淡去,“眩晕”随之而来。彼时,视觉化意识还处于萌发和起始阶段,充满生命力尚显“稚嫩”。现象和批评间的错位值得重新审读。
    • 刘雪
    • 摘要: “灵韵”是本雅明对于机械复制时代艺术特征的独创概念。在资本主义经济环境下,人逐渐在数字时代形成劳动异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人符号化,主体性消失,异化为商品。“人设”原本是影视文学创作的相关概念,但大众却利用“人设”打造迎合市场需求的个性特质,其异化是大众在劳动异化中失去主体性的一种表现,值得我们警惕与反思。
    • 蔡毅
    • 摘要: 文艺价值构成复杂,内容广泛,是一种重要的精神价值.文艺价值是文艺作品的精华精粹,是存活于文艺作品中的一种有意无形,不易看到却能感知的精神性意向和能量."灵韵"与"光晕"可以很好地概括文艺价值的总体特征.精神向度就是精神趋向或趋势,每一种向度都是由精神内涵及其内驱力决定的.文艺价值的精神向度主要包括"为人生""为时代""为文明"和"为未来".
    • 朗蔚·玛拉斯拉散
    • 摘要: 纵览本雅明关于灵韵的艺术理论,时代提供其理论最重要的基础背景因素.站在时代巨变的节点上,其理论的核心是以“灵韵(Aura)的消失”来区分机械时代的艺术作品与古典艺术作品的差别。面对机械复制时代灵韵的消失,如何看待艺术?本雅明认为复制技术所带来的片面、零碎的讯息,带给人们超过现实感的震惊(Shock)体验。震惊也反映在艺术作品的美学风格上。文章主要透过本雅明的艺术理论灵韵与震惊探索非遗保护理论的方向与价值,并以非遗电影为例,加以解释与应用。
    • 叶剑秀
    • 摘要: 曾几何时,我与想马河有过短暂接触,却未及亲近。今年仲春时节,终于寻到机会,再次带着闲情雅兴,去想马河品山品水。临行前一天,活泼的春雨下得欢腾,相约的文友却有了顾虑,纷纷打电话“劝停”。我不愿更改初衷,执意按约定时间出发了。次日,我们一行入山,天气放晴。大家欢杨如歌,沉浸在空山清雅的惬意中——大约我们与这里的山水心脉相契合,所以才有了这难得的缘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