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安矿区
潞安矿区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88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工业经济、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5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822篇;相关期刊40种,包括湖南农业科学、煤、煤田地质与勘探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纪念“综采”四十年学术研讨会、中国水土保持学会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21世纪高效集约化矿井学术研讨会等;潞安矿区的相关文献由162位作者贡献,包括郝成元、田林、曹运兴等。
潞安矿区
-研究学者
- 郝成元
- 田林
- 曹运兴
- 杨志如
- 范世民
- 郭金刚
- 任润厚
- 傅国廷
- 冯培文
- 刘同吉
- 刘昌华
- 刘菁
- 华明国
- 吕孝华
- 周丹
- 崔宝库
- 廖引
- 方文会
- 曹永恒
- 李华超
- 杜金龙
- 杨雯
- 林健
- 栗磊
- 樊良新
- 滕娟
- 王世东
- 王东飞
- 王洋
- 石玢
- 秦文斌
- 胡学军
- 许传阳
- 郝少伟
- 陈志超
- 马施民
- (Missing)
- 丁忠义
- 丁焜
- 丁言伟
- 乔俊全
- 乔刚
- 乔茂坡
- 任国强
- 佟艳
- 侯湖平
- 傅雪海
- 关英斌
- 冯绪兴
- 刘东海
-
-
杜金龙
-
-
摘要:
采集了潞安矿区中部煤矿5类80份已知水源水样,利用PIPER三线图对不同来源水样水文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利用聚类分析方法(Ward法)对三线图上存在重叠的砂岩水、太灰水与奥灰水进行分类,显示奥灰水与太灰水明显聚类,局部存在两者混合,砂岩水则与上述两者难以区分;最后利用Bayes模型建立了不同水源判别函数(自我检验准确率达91.5%),对采集的19个矿井涌水水样进行了识别,识别出顶板砂岩水样12个,地表水、孔隙水样4个,太灰水样3个;对于后验概率不高的水样(低于80%)存在水源混合的可能性。
-
-
华明国;
田林;
张燕;
李佳;
曹永恒
-
-
摘要:
水文地球化学分析是研究煤层气富集条件及开采动力条件的重要方法。以沁水盆地中南段潞安矿区山西组3号煤煤层气井产出水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矿化度、H/O稳定同位素和主要离子浓度分布特征研究,结合区域构造展布特征及煤层气开发历史分析了区内煤层气开发优选区。结果表明:(1)潞安矿区分布有3个高矿化度区(五阳井田、余吾西南部、高河北部–古城井田),地下水平均矿化度2000~3200 mg/L;1个低矿化度区域(常村井田和余吾井田中东部),地下水平均矿化度1500 mg/L。(2)煤层产出水中的δD和δ^(18)O值均落在该区大气降水线附近,表明该区各含水层均有来自大气降水的补给,且煤层中的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3)潞安矿区地表水从东部太行山裸露岩层区向下运移至含煤地层和下部奥陶系含水层,而后在灰岩系中向东出露地表,补给辛安泉域。研究区内两条区域断层文王山断层和二岗山断层是开放性导水断层,为地下水运移提供了通道,其展布特征决定了地下水的基本流动规律,其控制区域内的煤层气含量较低;地下水在挤压性断层中华–安昌断层附近、天仓向斜和许村向斜轴部相对滞流,矿化度较高,是煤层气富集区,也是潞安矿区煤层气开发的优选区。
-
-
王良
-
-
摘要:
石圪节煤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上党盆地北缘,始建于1926年。康克清同志曾于1938年两次到煤矿传播革命火种。1938年9月,石圪节煤矿建立潞安矿区第一个红色党支部。1945年8月,石圪节煤矿成为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接收的第一座煤矿。在新中国矿山的发展中,“石圪节精神”成为一面旗帜。多少年来,这座红色的矿山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开创着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始终传承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石圪节精神”。
-
-
方文会;
廖引
-
-
摘要:
随着矿井煤炭开采不断向深部发展,煤层地应力不断增大、煤层瓦斯含量不断增加,矿井发生瓦斯灾害的危险程度显著增加,高瓦斯矿井区域瓦斯预测与治理已成为制约矿井安全高效生产的关键。由于受地质构造等影响,井田不同区域的瓦斯赋存情况差异较大,采用固定单一的瓦斯治理措施将严重影响矿井的采掘接替。以潞安矿区为工程背景,根据地质构造特征与瓦斯赋存情况将矿区划分为4个地质单元,探讨了各区域瓦斯分布规律及其随埋深的关系,提出了基于煤层瓦斯突出危险程度的区域瓦斯分级治理方法,针对不同煤层瓦斯含量和煤体坚固性系数等情况采取不同的瓦斯治理措施。研究表明,潞安矿区各地质单元内主采煤层瓦斯含量均随埋深的增加呈线性增长趋势,且呈东低西高分布;对矿区瓦斯含量W≥16 m3/t、8≤W<16 m3/t和W<8 m3/t三种等级,结合煤层埋深和煤体坚固系数的影响,综合采用地面井预抽、井下定向长钻孔/顺层钻孔/底抽巷穿层钻孔预抽条带瓦斯、顺层立体交叉钻孔预抽工作面瓦斯的地面—井下联合抽采措施,为矿区的安全、高效采煤作业提供了技术保障。
-
-
方文会;
廖引
-
-
摘要:
随着矿井煤炭开采不断向深部发展,煤层地应力不断增大、煤层瓦斯含量不断增加,矿井发生瓦斯灾害的危险程度显著增加,高瓦斯矿井区域瓦斯预测与治理已成为制约矿井安全高效生产的关键.由于受地质构造等影响,井田不同区域的瓦斯赋存情况差异较大,采用固定单一的瓦斯治理措施将严重影响矿井的采掘接替.以潞安矿区为工程背景,根据地质构造特征与瓦斯赋存情况将矿区划分为4个地质单元,探讨了各区域瓦斯分布规律及其随埋深的关系,提出了基于煤层瓦斯突出危险程度的区域瓦斯分级治理方法,针对不同煤层瓦斯含量和煤体坚固性系数等情况采取不同的瓦斯治理措施.研究表明,潞安矿区各地质单元内主采煤层瓦斯含量均随埋深的增加呈线性增长趋势,且呈东低西高分布;对矿区瓦斯含量W≥16 m3/t、8≤W<16 m3/t和W<8 m3/t三种等级,结合煤层埋深和煤体坚固系数的影响,综合采用地面井预抽、井下定向长钻孔/顺层钻孔/底抽巷穿层钻孔预抽条带瓦斯、顺层立体交叉钻孔预抽工作面瓦斯的地面—井下联合抽采措施,为矿区的安全、高效采煤作业提供了技术保障.
-
-
栗磊;
傅国廷;
崔宝库;
栗鲁平;
靳曙琛;
华明国
-
-
摘要:
介绍了潞安矿区瓦斯(煤层气)开发和利用现状,分析了瓦斯利用的有益效果,并对潞安矿区瓦斯利用的规划及前景进行了展望。为消除瓦斯灾害对井下煤炭开采的制约与威胁,保障煤矿安全生产,近年来潞安集团建成了煤矿乏风瓦斯发电利用、热源撬供热瓦斯利用、内燃机发电瓦斯利用、井下抽采高浓度瓦斯作为燃料利用、地面井抽采高浓度瓦斯压缩制CNG、增压后集输至天然气管网等瓦斯利用工程项目,基本实现了煤矿瓦斯的全浓度的梯级利用。
-
-
刘东海;
邓念东;
姚婷
-
-
摘要:
为了查明影响潞安矿区煤炭开采沉陷的主要因素,从地质赋存条件和采矿工艺2个方面初选出可能与地表沉陷有关的9个因子,根据潞安矿区10个典型工作面的地质和采矿资料、观测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和回归预计方法,分析了地表最大下沉系数与地质因素、采矿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潞安矿区煤炭开采沉陷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覆岩综合硬度、采高、工作面倾向长度及扰动系数;同时以地表最大下沉系数为因变量,以主要影响因素为自变量建立了煤炭开采沉陷回归模型,此模型较好地反映了该地区地表最大下沉系数与其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量化关系,同时也为潞安矿区的煤炭开采沉陷预计提供理论依据.
-
-
郭瑞强;
姜涛;
朱加锋;
单耀
-
-
摘要:
为研究潞安矿区地下水地球化学特征与控制因素,收集并测试了41个水样,包括地表水、第四系含水层水、煤系水和灰岩水.综合运用水文地球化学、统计学的相关技术方法,系统比较了各含水层的水文地球化学特点.结果表明:第四系水、煤系水和灰岩水的TDS一般在1000 mg/L以下,但灰岩水中有个别样品TDS较高;第四系水中优势阴阳离子分别为HCO3-和Ca2+,煤系水中的优势阴阳离子分别是HCO3-和K+/Na+,灰岩水中的优势阴阳离子分别是Cl-、HCO3-、SO42-和K+/Na+.研究区水化学成分主要受蒸发结晶和岩石风化控制,岩石风化作用在水文地球化学成因中占主要作用,其次是蒸发岩溶解作用.
-
-
李恒乐;
曹运兴;
周丹;
柴学周;
刘同吉;
冯培文;
石玢;
田林
-
-
摘要:
压裂参数是决定压裂效果、影响裂缝特征与煤层气产能的重要参数,深入认识压裂参数对产能的影响规律,对于优化压裂工艺和提高煤层气井产能至关重要.以潞安矿区45口氮气泡沫压裂井为对象,分析压裂施工曲线的类型及其对产能的影响,探讨各阶段压裂液用量与产能之间的关系,并对比评价氮气泡沫与水力压裂井产能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氮气泡沫压裂施工曲线可分为稳定型、波动型、上升型和下降型4类9型,下降型和稳定型压裂曲线对应的产能要高于波动型,上升型曲线对应的产能最差;总压裂液用量以800 m3为宜,前置液和顶替液用量分别为450 m3和8 m3,氮气注入量在5万m3左右最佳,而携砂液用量越大产能越高,氮气泡沫压裂液良好的携砂、造缝、沉降支撑性能是有助于提高产能的优势所在;整体上,就潞安矿区而言,氮气泡沫压裂井的产能明显高于水力压裂井,主要体现在高产井、中高产井的比例远大于水力压裂井,约61%的氮气泡沫压裂井具有较高产能,而水力压裂井为23%.氮气泡沫压裂技术在潞安矿区展示出的可观潜力,可为国内其他具有类似储层特征矿区的煤层气开发提供技术借鉴.
-
-
曹腾飞;
杨兆彪;
崔宝库;
郝少伟
-
-
摘要:
基于潞安矿区19组注入压降试井数据,系统分析了该区现代地应力平面及垂向分布特征,探讨了现代地应力对煤储层渗透率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潞安矿区3号煤储层整体为中-低应力区,应力场类型在垂向上呈非均匀分布,埋深400 ~610 m区域为走滑断层应力场(σH>σV>σh);埋深610~ 800 m区域为正断层应力场(σV>σH>σh).潞安地区现代地应力场测压系数与埋深关系的关系式为:131.67/H+0.165 9≤K≤544.72/H+0.238 0,整体表现为“浅部离散,深部收敛”的特征.煤储层渗透率与水平主应力、水平主应力差和有效应力密切相关.煤储层渗透率与最大/最小水平主应力及其应力梯度存有较好的幂函数关系,煤储层渗透率都随最大、最小水平主应力及其应力梯度的增加而快速减小.水平主应力差通过控制煤储层裂隙开合来影响渗透率,当矿区应力场最大主应力方向与煤储层优势裂隙组发育方向一致时,煤储层中的裂隙受拉张作用,煤储层渗透率提高;当矿区应力场最大主应力方向与煤储层优势裂隙组发育方向不一致时,煤储层中的裂隙受到挤压,煤储层渗透率降低.因此,二岗山、文王山断层之间区域渗透率普遍高于二岗山、文王山断层之外区域渗透率.煤储层渗透率随有效应力的增加呈指数降低.在同等条件下,煤储层压力高的地区,有效应力低,渗透率一般较高;煤储层压力低的地区,有效应力高,渗透率一般较低.潞安矿区3号煤储层压力状态整体呈低压的特点可能是该区渗透率低,煤层气产气量不高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
-
-
(Missing)
- 《中国水土保持学会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山西省上党盆地,是一个以煤-焦-化、煤-电-化、煤-油-化三条产业链为主线,集采煤、焦化、发电、机制、化工、建材、林业等多种经营、综合发展的现代化经营联合体,属山西省五大煤炭集团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企业,全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之一,现有3个国有独资公司,21个控股子公司,17个参股公司,员工4.5万余名,总资产173亿元,2005年销售收入规模131亿元.公司在"十一五"期间,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机遇和挑战,正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引深管理,提出"七六五四三二一,方方面面争第一"的战略思想,围绕创建绿色潞安、环保潞安、和谐潞安、生态潞安的和谐社会奋斗目标,将建设成为一个高效率、高效益、高技术、高管理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我公司是第一个"中国煤炭工业现代化矿井",曾两次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和国家级企业技术进步奖,三次获得全国企业管理优秀奖"金马奖";2005年被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评为全国十大"最具影响力企业"之一.本文介绍潞安矿区,1加强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管理,保证水保"三同时"制度有效落实,2稳步推进生产区水土保持工作开展,建设一批示范工程,3强化水土保持管理,实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
-
康红普;
林健
- 《21世纪高效集约化矿井学术研讨会》
| 2001年
-
摘要:
介绍了我国煤巷锚杆支护成套技术,分别从地质力学测试、设计方法、支护材料及监测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结合潞安矿区的应用,分析了锚杆支护效果和技术经济效益,指出成套性是今后煤巷锚杆支护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