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三维地震勘探

三维地震勘探

三维地震勘探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061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石油、天然气工业、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36篇、会议论文187篇、专利文献468073篇;相关期刊245种,包括物探与化探、黑龙江科技信息、煤田地质与勘探等; 相关会议72种,包括陕西省煤炭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13年论坛、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三十周年暨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论坛等;三维地震勘探的相关文献由1682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广忠、唐汉平、赵禄顺等。

三维地震勘探—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36 占比:0.18%

会议论文>

论文:187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468073 占比:99.78%

总计:469096篇

三维地震勘探—发文趋势图

三维地震勘探

-研究学者

  • 张广忠
  • 唐汉平
  • 赵禄顺
  • 李元杰
  • 张爱印
  • 石君华
  • 刘松
  • 张向鹏
  • 曹新领
  • 王晓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冰; 王辉; 杨景超
    • 摘要: F_(10)大断层(落差10~110 m)为矿井的中部大断层,为了解决邻近该断层巷道施工期间的断层水害问题,通过在26煤巷进行槽波地震探测对F_(10)大断层的赋存情况进行探查,然后在26岩石集中巷施工探查云盖山断层钻孔进行钻探验证,对槽波物探结果进行检验,通过采取这种探控技术,来分析该断层的赋存情况,留设相应的断层保护煤柱,以防治断层水害,保证邻近该断层情况下顺利布置采掘接替巷道。该项目的成功应用将为其他矿井邻近大落差断层布置巷道提供参考依据,同时该项目主要采用槽波地震探测以及钻探验证的方式查明大落差断层的具体赋存情况,可为制定大型断层探控技术标准提供参考。
    • 郭南舟; 郑雪静; 李旭东; 李云霞
    • 摘要: 地面塌陷是地下矿产采空区常见的地质灾害。通过开展三维地震勘探,选择合理采集参数,经过精细处理解释,可以获得三维地震剖面,从而查明地下采空区平面分布及空间形态。同时运用地质雷达可以精细搜索浅层空洞及隐藏塌陷部分。2种勘查技术有效结合可以较好地掌握地下地质灾害情况,为治理规划及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依据。
    • 姜韫麒; 孔令军
    • 摘要: 为保证煤矿安全开采,为开采中工作面的布置提供技术规划,通常采用三维地震勘探的方法对地下构造进行探查。常规三维地震多在陆地进行,采区位于水体覆盖区域,则需采取特殊的采集措施进行水面地震勘探。以新安煤矿找矿为例,通过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最终准确圈定煤层赋存范围,获得较为可靠的地质成果。
    • 王利强
    • 摘要: 针对三维地震资料处理时炮点、检波点位置关系校准工作中存在的效率低、容易出现人为错误情况,提出了三维地震勘探炮检点可视化快速校准系统研究思路和方法,就具体实现技术选型、数据格式、关键技术点进行了介绍。经工程化验证,开发的校准系统实现了可视化的、快速化的炮检点位置校准功能,对于提升工作效率,确保资料处理结果的准确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摘要: 我国煤炭资源赋存地质条件差、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多,迫切需要超前精细查明隐蔽地质异常体的分布状况,保障煤矿安全高效开采。当前,煤矿采区地质勘探、地面三维地震勘探、矿井物探在探测精度、深度与可靠性、时效性方面均不能完全满足煤矿生产的需求,急需开展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地球物理响应机理的研究,研发地面高精度勘探与井下动态智能探测的新技术与新装备,形成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快速、精细、动态、智能探测技术体系。
    • 刘增平
    • 摘要: 褶曲作为煤田中的隐蔽致灾因素之一,不仅会影响煤矿的高效开采,而且还会引发煤层顶板冒顶、突水、瓦斯突出等安全事故。采用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对褶曲形态进行准确识别是一种新的尝试。相比于常规三维地震勘探技术,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数据采集上采用小网格、高覆盖次数;在资料处理方面,主要采用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三维地表一致性反褶积、精细速度分析、叠前时间偏移和叠前深度偏移等技术以确保得到高质量三维地震数据体。以叠前偏移数据体为基础进行地震资料解释,褶曲形态在时间剖面上和水平切片上均有清晰的反映。实际资料应用结果表明,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可用于褶曲的识别,对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 程彦; 赵镨; 汪洋; 林建东; 黄亚平; 郎玉泉; 杨臣明
    • 摘要: 煤矿采区全数字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实现了地震采集检波器的数字化,经过近十年的研究与实践,在采集、处理、解释技术上均有较大发展,具有高分辨率、高信噪比、高精度地震成像的技术优势,但针对煤矿采区复杂构造的精细刻画与低信噪比成像要求的系统性研究尚不完善,需要煤田物探工作者继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全数字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体系趋向完善。在分析了煤矿采区全数字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研究现状、技术体系的基础上,提出在全数字资料采集队伍与动态管理智能化建设、以深度数据为基础的处理与解释技术、“人工智能+”煤田物探技术的构想和展望,为技术体系构建的研究方向上提供了新的思路。
    • 刘增平
    • 摘要: 介绍了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原理和数据处理流程,并通过某矿区断层识别的实际应用,得到:相比于常规三维地震勘探,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在数据采集上采用小网格、高覆盖次数;在资料处理方面,主要围绕静校正处理技术、保幅去噪处理技术、逐步拓频处理和高精度成像处理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勘探的精度,可为实现小断层的精准识别提供更有力的地质保障依据,表明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更有利于断层的识别。
    • 杨德根; 李运肖; 张震润; 邓国成
    • 摘要: 长治盆地霍尔辛赫煤矿位于长治盆地西侧,井田内断层和褶曲较发育,岩溶引起的陷落柱较多,需对其进行查明。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常用于井下勘探中,基于岩石的波阻抗差异,对地下地质构造进行推断、解释的物探方法。通过在此区开展此方法,详细查明区内新生界厚度、煤层底板起伏形态、断层、陷落柱的分布及其性质。研究得出,3号煤层达到查明程度,15号煤层为控制程度,共发现波幅≥10 m的褶曲7个;发现的6条断层中落差≥5 m的3条为逆断层,25 m的陷落柱6个,其中3个为控制可靠陷落柱,另3个为控制较可靠陷落柱;并圈定异常区3处。研究为后续煤矿开采设计提供了详实、可靠的地球物理资料。
    • 刘旭东; 马邮国; 宋方舟; 刘昊培; 吴涛; 贺海平
    • 摘要: 通过对升富井田地震地质条件分析,在充分实验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采集参数,在该井田开展三维地震勘探。本文以地震属性、垂直剖面和水平切片为主要解释方法,对地震资料进行解释,解释成果确定了井田构造形态及主要可采煤层的赋存状态,对煤层厚度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查明了基岩面起伏状况及厚度变化情况。此次解释的井田构造形态及2-2煤层可采范围较地质勘探阶段有所变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