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滩海地区

滩海地区

滩海地区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90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工业经济、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1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12952篇;相关期刊66种,包括中国科技投资、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陇东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工程专业委员会海洋工程工作部2011年工作年会暨技术交流会、第四届全国特种油气藏技术研讨会、第十二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等;滩海地区的相关文献由193位作者贡献,包括林承焰、卢姝男、吴智平等。

滩海地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1 占比:0.54%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12%

专利文献>

论文:12952 占比:99.33%

总计:13039篇

滩海地区—发文趋势图

滩海地区

-研究学者

  • 林承焰
  • 卢姝男
  • 吴智平
  • 张宪国
  • 张涛
  • 杨贵丽
  • 程燕君
  • 宋子齐
  • 徐怀民
  • 方世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袁静; 吴兵; 王永诗; 马立驰; 杨贵丽
    • 摘要: 以(密闭)岩心精细观察描述、粒度分析、密井网测井资料分析为主要研究手段,结合区域古构造、古气候以及基准面旋回变化研究成果,对胜利油田滩海地区新近系馆陶组上段至明化镇组底部河流类型及河型演变规律开展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馆陶组上段和明化镇组底部主要发育辫状河、分汊河和曲流河三种河流类型。其中,辫状河主要发育在研究区馆上段7砂组、研究区南部和中部馆上段6砂组下部和南部馆上段1+2砂组;曲流河主要发育在研究区中部馆上段3砂组和北部馆上段5砂组上部到3砂组;分汊河则比较广泛地发育于除上述地区和砂组以外的其他砂组。控制和影响研究区河流演变的三大因素依次为构造作用、古气候和基准面变化,受其影响,研究区从馆上段—明化镇组底部即存在辫状河到分汊河(再到曲流河)的正向演变关系,也有分汊河到辫状河、曲流河到分汊河的反向演变关系,而非持续地从高能量河流向低能量河流演变的过程。
    • 王秀红; 陈涛; 李政; 侯旭波; 张学军; 王娟; 牛子铖
    • 摘要: 埕岛东斜坡埕北斜394井产出无色凝析油,对于其来源及成因机制尚不明确.基于轻烃组成、生物标志物、碳同位素和金刚烷等特征分析,明确埕北斜394井凝析油气来源,探讨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埕北斜394井无色凝析油与淡黄色凝析油具有相似性与关联性,无色凝析油属于渤中坳陷沙三段烃源岩在高成熟演化阶段的产物,淡黄色凝析油为无色凝析油在产出过程中混有少量本层东营组烃源岩产出的成熟原油所致.天然气为与凝析油同源的伴生气,成熟度比凝析油略高,总体上具有"早油晚气"的充注特征.轻烃指标证实凝析油的蒸发分馏作用不明显,成熟热演化作用与运移分馏作用是凝析油气藏形成的主要机制.
    • 田雯; 王永诗; 景安语; 辛也; 杨贵丽
    • 摘要: 济阳坳陷滩海地区在寒武纪和奥陶纪时期为稳定克拉通内部沉降型盆地,沉积了厚达1200余米的海相碳酸盐岩、泥页岩地层。因受郯庐断裂的走滑和逆冲影响,其构造演化具有多旋回性,经历了古生界地台发育阶段、中生代早期地台解体阶段。
    • 毕永斌; 张雪娜; 马晓丽; 刘道杰; 陈雷; 但佳敏
    • 摘要: 复杂断块油田断层多、断块小、油水关系复杂,深斜井多,动态监测资料少,开发潜力分析难度大.从单一油层采收率的理论公式入手,推导出多油藏集合体(油田)的采收率公式,明确了影响采收率的四要素与饱和度密切相关,依据饱和度变化计算其平面波及系数、层间波及系数、层内波及系数以及驱油效率,进而通过概率分析方法得出油田采收率四要素,并对比四要素单因素变化单位增长率及单因素增加可采储量极限值,量化分析了复杂断块油田增加可采储量的潜力,为实现提高采收率效益最大化提供了依据.
    • 姜生玲; 周庆华; 李彦举; 姬安召; 李振华; 朱秀兰
    • 摘要: 油藏规模序列法能够客观、准确地评价勘探程度较高地区的油气资源.根据辽河滩海地区已发现的油藏规模及其分布序列,应用油藏规模序列法评价该区石油资源为6.38×108吨,待发现石油资源为3.86×108吨,64.1%的待发现油藏规模小于1000万吨,表明该区待发现石油资源主体上集中分布在中小型油藏中,大量的中小型油气藏是今后勘探的主要方向.
    • 李明; 杜庆国; 颜新林
    • 摘要: 通过对辽河坳陷滩海地区暗色泥岩进行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了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并评价烃源岩有效性.研究表明:沙一二段暗色泥岩有机质丰度达到好烃源岩标准,东营组和沙三段暗色泥岩达到较好烃源岩标准;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Ⅱ2型和Ⅲ型为主,沙河街组烃源岩丰度和类型都好于东营组;烃源岩生油窗深度范围为2 500?5 000 m,西部凹陷的沙河街组为有效烃源岩,以生油为主,东部凹陷沙河街组和东营组下部为有效烃源岩,生油为主兼生气.鉴于有关滩海地区的生烃潜力研究较少,本次研究为油气勘探提供了基础地质资料,并为辽河坳陷陆上油气勘探部署做对比参考.
    • 卢姝男; 吴智平; 程燕君; 李旭
    • 摘要: 受郯庐断裂带走滑作用影响,滩海地区不同区带的演化特征具有明显差异.综合地震及海陆资料,对滩海地区断裂体系特征及走滑效应进行分析,利用物理模拟实验总结该区构造样式,建立构造演化差异性分区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NW向、NNE向和NE向3个方向优势断裂.NW向断裂为中生代先存断裂,新生代继承性发育并叠接左旋走滑作用;NNE向断裂为右旋走滑,NE向断裂为拉张正断裂,其走滑效应NNE向强于NW向,NW向强于NE向.研究区主要发育走滑断裂弯曲构造样式、走滑断裂释压叠接构造样式、走滑断裂增压叠接构造样式及走滑断裂尾端拉张马尾扇构造样式.滩海地区构造演化差异性从沙三段沉积时期开始,差异性原因与郯庐断裂带左旋转换为右旋的过程有关.将滩海地区划分为3个演化区带,I区为继承断陷区,以NW向断裂控制为主;Ⅱ区为相干叠合断陷区,以NW向和NE向断裂相干叠合控制为主;Ⅲ区为走滑断陷区,以NNE向走滑断裂控制为主.
    • 庄圆; 谢俊
    • 摘要: 本文分析了新构造运动的活动特点,研究了新构造运动对该区圈闭、输导体系等上第三系成藏因素的影响,指出新构造运动是影响滩海地区东西部油气富集差异的主要原因,其控制了滩海地区晚期成藏、上第三系油气富集,上第三系仍是该区勘探的主要目的层系.
    • 詹润; 朱光; 杨贵丽
    • 摘要: 胜利油田滩海地区是济阳坳陷东部重要的油气聚集带,前古近系基底断裂对新生代含油气盆地构造演化及油气成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通过对滩海地区及济阳坳陷前新生代地层的分布、残留厚度与构造特征的分析,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规律,揭示了该地区前新生代基底断裂空间展布与发育规律,总结了基底断裂成因、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滩海地区前新生代主要发育北西向、北北东向与北东向3组基底断裂,其分布格局与构造样式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差异.其中北西向基底断裂起源于印支期大别—苏鲁造山带碰撞造山期形成的前陆褶皱与逆冲断层系统,北北东基底断裂属于晚侏罗世郯庐断裂带第二次大规模左行走滑活动中伴生的左行平移断层系统,北东向基底断裂一部分形成于印支期北西向褶皱作用中的横向调节正断层或逆冲作用中的撕裂断层,另一部分可能形成于早白垩世期间北西—南东向区域拉张背景之下.3组基底断裂在多期构造活动中相互叠加、改造,并发生了多次的构造反转活动,新生代期间逐渐消失并被新生的东西向断裂所取代.%The beach area of Shengli oil field is an important oil-gas accumulation zone in the eastern Jiyang Depression.The pre-Tertiary basement faults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geology evolution and the oil-gas reservoir formation of the Cenozoic petroleum basin.Combined with the regularity of regional tectonic evolution,the paper revealed the structural evolution pattern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basement faults,and their origin and evolution were also summarized,based on analysing the distribution and residual thickness of the pre-Cenozoic stratum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beach of Jiyang Depress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W,NNE and NE trending faults are mainly developed in pre-Cenozoic stages in this area,which distribution patterns and structural styles are obviously different.The NW-trending faults originated from foreland thrusts which generated by Dabie-Sulu collision zone,formed during Indosinian.The NNE-trending faults belong to sinistral strike-slip,associated with the second strong sinistral strike-slip faulting of the Tan-Lu fault zone occurred in late Jurassic.Parts of the NE-trending faults belong to the transverse accommodation normal faults or the tear-faults generated by the NW-folding during Indosinian.The other parts probably formed under the NW-SE regional stretching environment during early Cretaceous.The three groups of basement faults superimposed and transformed with each other in the multi-stage tectonic movements,and also had undergone multiple structural inversion activities.Moreover,they are replaced by large numbers of EW faults during Cenozoic.
    • 陈志勇
    • 摘要: 本文重点介绍了目前海内外大位移水平井的应用情况,并对大位移水平井在海油陆采方面取得的经济效益进行了论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