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湿病

湿病

湿病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108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儿科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4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935篇;相关期刊78种,包括健康生活、家庭医生、医药与保健:下旬版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第四届国际扶阳论坛、全国第十一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全国第二十次仲景学说学术年会等;湿病的相关文献由1326位作者贡献,包括不公告发明人、付强、刘丹等。

湿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4 占比:13.24%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83%

专利文献>

论文:935 占比:85.94%

总计:1088篇

湿病—发文趋势图

湿病

-研究学者

  • 不公告发明人
  • 付强
  • 刘丹
  • 李小峰
  • 王建民
  • 王来远
  • 王璐
  • 陈国森
  • 于艳辉
  • 侯宏理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高原; 呼兴华; 卢芬萍; 丁辉; 李耀辉; 许建秦
    • 摘要: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软件,对“冒雨”所致湿病的证治规律进行探索。方法对中华医典(5.0)、CNKI、大医医学搜索等数据库中“冒雨”相关医案进行搜集与整理,筛选并建立“冒雨”湿病数据库,借助软件分析系统,剖析“冒雨”湿病医案中的常见疾病、主要证型、治则治法及用药模式。结果纳入医案共88则,涉及证型33种,90种症状、25种舌象、33种脉象,治则治法103种,中药204味,经统计,最常见的疾病为感冒、咳嗽、着痹、头痛、黄疸、痛痹、泄泻、腰痛等;症状出现频率以发热、恶寒、头痛、乏力、咳嗽、纳呆、口干、汗出、大便稀、关节痛等为主;舌象出现的频率以苔薄白、苔白腻、苔黄腻最高;脉象以数、濡、弦、细为出现频率最高;证候出现频率最高有寒湿束表、湿热蕴结、风寒袭表、暑湿郁遏、寒湿阻肺等;关联分析得出常用药对组合为甘草+茯苓+白术。结论历代医家治疗“冒雨”所致外感湿病,以发汗祛湿、清热祛湿、和中化浊、行气化湿等为主,围绕扶正祛邪大法,祛除湿邪兼调理气机,值得学习与借鉴。
    • 李素; 李廷荃
    • 摘要: 湿为六淫之一,为水气所化,属阴邪,与水同类,因具弥漫之性,其致病可弥漫上中下三焦;其重浊有质,侵入最易留滞于脏腑经络,可出现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各科病证,特别是现代社会,因湿邪诱发的疾病愈发增多。李廷荃教授临证过程中,治疗湿邪所致各类疾病,紧抓脏腑失调根本,以振脾阳为关键,佐清热之法以助祛湿,且不忘育阴,擅用风药,注重守中激发人体自身修复力,遣方用药独辟蹊径,临床经验丰富。
    • 高原; 呼兴华; 卢芬萍; 丁辉; 李耀辉; 许建秦
    • 摘要: 目的:探索"酒伤"所致内伤湿病的证治规律。方法:搜集并整理中华医典(5.0)、中国知网(CNKI)、大医医学搜索、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酒伤"相关医案,将医案进行规范处理后,建立"酒伤"内伤湿病数据库,将医案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借助软件分析系统,剖析"酒伤"内伤湿病医案中的常见疾病、主要证型、治则治法、常用药物、常用药物组合。结果:纳入医案共101则,涉及证型30种,82种症状,11种舌象,治则治法63种,中药212味;常见疾病为泄泻(16)、呕吐(9)、咳嗽(7)、黄疸(6)、胃痛(5)、呕血(5)等;症状以大便次数多(19)、大便稀(19)、呕吐(17)、食少(16)、咳嗽(12)、头昏(11)、发热(11)为主;舌象中舌质以淡白舌(34)、红舌(30)、淡红舌(12)为主,舌苔以白腻苔(21)、黄腻苔(16)、薄白苔(12)为主;证型以湿浊内盛(29)、脾胃阳虚(21)、痰湿蕴肺(19)、湿郁化热(11)、肝失疏泄(8)、脾肾阳虚(7)为主;常见药物为茯苓(56)、白术(32)、甘草(31)、半夏(27)、陈皮(22)等;关联分析得出频数较高的药物组合为"白术-茯苓"(24)、"半夏-茯苓"(22)、"甘草-茯苓"(20)、"陈皮-茯苓"(17)、"半夏-陈皮"(14)。结论:关于"酒伤"所致内伤湿病,历代医家立足中焦气机升降,囊括三焦祛湿基本治法,尤以温阳祛湿、清热利湿、淡渗利湿、理气化湿、降逆止呕、芳香化湿、健脾益肾等为主。
    • 孙海燕
    • 摘要: [目的]在厘清“湿”“湿气”“湿邪”“湿病”概念的基础上,对《金匮要略》湿病再次进行思考研习,以明仲景心法,以助益临床。[方法]通过剖析“湿”“湿气”“湿邪”“湿病”的概念,阐释《金匮要略》中湿病狭义与广义之不同,从广义湿病的诊断、鉴别诊断、转变及转归预后等角度,思考并研习仲景对于湿病的认知思路。[结果]《金匮要略》之湿病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之“湿病”,即“湿痹”;广义之“湿病”多达25种,仲景以主症、主脉定义或诊断疾病,以病为纲;在湿病的诊断过程中亦穿插了病证鉴别思想、点明了病证鉴别关键;同一病因下,仲景看到不同湿病互相转变的动态性,重视湿病的转归预后。[结论]《金匮要略》论湿病,全面分析了湿病的诊断、鉴别、转变到转归预后,对于湿病的认知全面立体,值得研习,以助临床见病知源、见病明异、见病识变。
    • 陈善涛; 谢晶日
    • 摘要: 湿邪致病,不论内湿、外湿常犯脾脏,损伤脾阳,阻滞气机而表现出多组证候。谢晶日教授善用风药从肝脾论治消化系湿病,疏肝胜湿以治疸,醒脾制湿以疗泄,开玄透湿以消肿,以风药引经而增效。
    • 田浩君; 马葳
    • 摘要: 湿病作为一类以湿邪性质为主的疾病,治疗起来反复难愈,严重影响了民众的健康.我国古代众多典籍医家提纲挈领论述了湿病的证治特点与规律,但湿病包括的疾病种类繁多,很多具体的疾病,并未能面面俱到,仲景言医家应思求经旨,演其所知;发皇古义,应用于临床.笔者临床治疗湿病的患者众多,因而略有感悟,立足于三焦辨证,辨析上焦湿病的病因病机以及临床证治特点,从而分析其本质,论述上焦湿病的不同特点的规律.
    • 田浩君; 马葳
    • 摘要: 湿病作为一类以湿邪性质为主的疾病,治疗起来反复难愈,严重影响了民众的健康。我国古代众多典籍医家提纲挈领论述了湿病的证治特点与规律,但湿病包括的疾病种类繁多,很多具体的疾病,并未能面面俱到,仲景言医家应思求经旨,演其所知;发皇古义,应用于临床。笔者临床治疗湿病的患者众多,因而略有感悟,立足于三焦辨证,辨析上焦湿病的病因病机以及临床证治特点,从而分析其本质,论述上焦湿病的不同特点的规律。
    • 毛德西
    • 摘要: "分消走泄法"源于《黄帝内经》,方出仲景,法于北齐,详于清代,而明确提出者乃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叶天士。"分消走泄法"对应疾病为暑温、湿温、湿病等,而其对应之证,乃湿热证。湿浊之邪所盘踞之处均以脾胃为主,旁及于肝,上及于肺,下及于肾,即盘踞中焦,上蒙下注,涉及肺肾。针对湿热病机,"分消走泄法"用药以"轻灵"取胜。"轻灵"二字,不但指药物气味与质地"轻灵",还指药物剂量"轻灵"。临证应圆机活法,精简扼要,力求"轻灵中求纯正"。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