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游憩空间

游憩空间

游憩空间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70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旅游经济、林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4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76818篇;相关期刊115种,包括美与时代·城市、品牌、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等;游憩空间的相关文献由306位作者贡献,包括吕梁、吴寒冰、徐煜辉等。

游憩空间—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4 占比:0.20%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76818 占比:99.78%

总计:76988篇

游憩空间—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云峰; 陈娟; 吴朦
    • 摘要: 从城市公园游憩空间的重要性以及城市公园游憩空间相关规范系统不完善的角度出发,在11个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中,选取63个居民使用度较高的城市公园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实地调查研究,修正相关资料,收集整理相关数据,利用Excel和SPSS19.0等数理统计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此探究三类城市公园游憩空间规模与公园面积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公园游憩空间的数量以及面积与公园总面积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并建立相关回归方程;布局方面通过公园平面图的拓扑图形,总结归纳三类城市公园游憩空间的布局特征,以及每种布局方式的优劣.本次研究结果对补充城市公园相关规范以及城市公园游憩空间规模定量,布局模式的选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肖遥; 邵明; 马源
    • 摘要: 游憩空间是人居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文化的重要载体。将清代志书及文人笔记中的游憩信息作为离散点,使用语义分析定量描述清代北京游憩活动类型与空间分布特征,反映清代北京人居环境状况,还原人居景观格局。研究发现:清代游憩活动以民俗宗教、游憩游赏、宴饮聚会为主,在内城西部、东部内外城交界处和西山山麓3处分布较为集中。西城组团游憩意象为水体,以寺观为主的节点和标志物围绕水体布局;东城组团游憩意象为水利设施和人文建筑,空间节点散点布局;西北郊组团游憩意象为宗教景观,由山体和散布其中的寺观节点构成。研究讨论了游憩活动、自然环境要素和人文环境要素的关系,认为游憩活动与寺观和水体关联性最强。
    • 徐莉
    • 摘要: 随着城市区域的扩张,城郊山地被纳入城区范围,公园规划设计范围也转向了山地,以求能有更多的城市绿地空间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游憩活动需求。因此,城市山地公园开发建设将是城市绿地发展的趋势。但山地公园地形较为复杂、高差大,这一特性也给山地公园的开发建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论文以大连金石滩山地公园设计为例,本着尊重自然的前提,探讨了在城市山地公园设计中因山构园,营造游憩空间的方法。
    • 吕梁; 朱捷; 汪子茗
    • 摘要: 为了福州滨海游憩空间更好的发展,文章基于GIS对福州滨海游憩空间进行了用地适宜性综合评价研究。研究结果包含以下3个方面:(1)福州滨海游憩空间分为旅游度假型、公园绿地型、文化型和商业型4个类型。(2)4类游憩空间都在县(市)中心形成了3个Ⅰ级适宜区,其中文化型和商业型的Ⅰ级适宜区基本相同;而旅游度假型和公园绿地型除了3个中心的Ⅰ级适宜区,在沿海区域也有广泛分布。(3)对各类游憩空间不同等级所占面积及比例进行了统计。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之上探讨了研究结果如何为福州滨海游憩空间发展服务。
    • 尹灵芳; 伍晓慧; 吴向阳; 金佳伟; 张鑫; 舒柏尧
    • 摘要: 滨水区游憩空间是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优化改造,对传播运河文化、塑造城市风貌、丰富居民生活方式等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首先通过实地和网络调研探究运河滨水区游憩空间的建设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改造意义及迫切需求,其次基于场所精神理论,寻求在原有的场所肌理下,提出优化措施,最后结合大运河镇江段东风社区古运河段为例,提出优化方案。
    • 何明; 肖姝龄
    •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休闲娱乐的需求越来越高。游憩空间不仅可为民众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而且能促进民众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近年来,少数民族聚居区休闲游憩空间发生了质的变化,但也存在游憩设施不完善、游憩空间同质化、人群使用率不高等问题。以峨边彝族自治县滨河路为例,研究少数民族聚居区游憩空间与人群行为,为少数民族聚居区游憩空间建设提供参考。
    • 丁玮; 王怡晨; 王焱宁; 郑科; 王欣
    • 摘要: 借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改扩建项目,深入探索以动物为主题的城市游憩空间设计过程,研究以保护动物自然行为为核心、以提升游憩体验度为目标的设计原则,旨在从规划设计层面形成可参考的同类动物主题公园的设计依据。从现有的游憩空间理论入手,将设计内容解构为空间基底、观赏方式、馆舍布局及游线设计4个层面,通过文献研究、案例分析、专家访谈、场景构建等方法,以游憩空间理论为基础,基于动物的自然生境和行为需求,以拟达到的游憩体验为目标,构建符合动物生境和游客需求的主题游览场景。经过项目实践,改扩建后的大熊猫基地不仅尊重了动物的自然行为,而且提升了游客的游览体验,得到了动物保护专家和公园运营部门的认可。基于研究成果,形成理论研究框架,以期为同类动物主题公园及其他类型主题公园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 黄颖倩
    • 摘要: 城市水系是区域自然与人文的融合体,滨水游憩空间是彰显城市人文活力的条带状地域名片,大面积区域性滨水景观空间规划如何延续历史脉络,创新人文体验,在营造独具地域特色的滨水游憩场所的同时,为城区带来社会经济生态文明多重效益,是此类景观规划的难点与关键。以漳州九十九湾滨水游憩空间规划为研究对象,借鉴景观三元论,进行三意论规划原则的梳理与创新,以闽南水乡滨水游憩空间景观营造为切入点,从三个维度分析滨水游憩空间营造方法及意义;以文化基底引导、水系媒介贯通、空间特色营造,推进区域带状水系空间的地域性滨水景观体系的复兴,丰富完善游憩空间网络。
    • 摘要: 廊下郊野公园是上海首家开园并以“生态、生产、生活”为主题,以“农村、农业、农民”为核心,集现代农业、科普教育、文化体验、旅游休闲于一体的“主题农场”型郊野公园。在廊下郊野公园内可以体验到廊下人家、水岸花语、密林探幽、农家菜园、田园牧歌、金桂飘香、五彩森林、芰荷映蔚和智慧农业等景观,形成了“望得见田,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大型游憩空间,成为市民休闲游乐的新地标。
    • 李帆萍; 蒋蓉; 刘亚舟
    • 摘要: 乡村游憩空间是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本文通过构建游憩空间理论景观设计的分析框架,梳理竹艺村的游憩资源,挖掘与提炼游憩空间价值,并对游憩空间进行分类,探讨各类游憩空间的设计策略,最终实现乡村生态景观的保护提升、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提质,以及游憩者需求的满足.通过总结竹艺村游憩空间营造方法,以期为其他城市近郊村落及风景区旅游村游憩空间营造提供有益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