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清洁手术

清洁手术

清洁手术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306篇,主要集中在药学、外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0篇、会议论文22篇、专利文献828215篇;相关期刊122种,包括中国感染控制杂志、海峡药学、西北药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2014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四届中国药师周、2015广东省药师周大会、2013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等;清洁手术的相关文献由752位作者贡献,包括陈英、刘晓玲、曹松山等。

清洁手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0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2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828215 占比:99.96%

总计:828507篇

清洁手术—发文趋势图

清洁手术

-研究学者

  • 陈英
  • 刘晓玲
  • 曹松山
  • 王清理
  • 裴保方
  • 陈海燕
  • 吴琪
  • 张建华
  • 李森森
  • 李燕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徐长飞; 张荣
    • 摘要: 目的研究处方点评模式干预对我院清洁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3月至2020年6月纳入的120例清洁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54例未实施处方点评模式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66例接受处方点评模式干预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情况。结果手术前、手术后,研究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长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药物种类、给药时机、持续用药时长合理率上高出对照组,但在适应症、持续用药时长、用法用量、联合用药的不合理率上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抗菌药物种类上的使用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处方点评模式干预运用于清洁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中的效果突出,能够缩短使用时长,并保证用药的合理性,值得推广。
    • 欧琳; 罗莹洁; 郑芬
    • 摘要: 目的探讨目标性监测联合多学科管理在骨科清洁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骨科清洁手术患者695例为对照组,2020年1—12月骨科清洁手术患者782例为观察组,对照组未实施干预措施,即由医生根据患者情况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观察组实施目标性监测联合多学科管理。比较两组患者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用药时机、持续时间及手术部位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抗菌药物使用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目标性监测联合多学科管理在骨科清洁手术中应用,能有效规范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且不增加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
    • 任小娇
    • 摘要: 目的研究专项处方点评模式运用于我院清洁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年纳入的100例清洁手术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病历资料作为研究组,给予专项处方点评模式;另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纳入的100例清洁手术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病历资料作为对照组,未开展专项处方点评,观察两组用药疗程、用药时机、用法用量、无用药指征、联合用药、药物选择的不合理情况,统计两组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观察两组抗菌药物类别的使用情况,比较两组干预结果。结果研究组在用药疗程、用药时机、用法用量、无用药指征、联合用药、药物选择上的不合理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使用率12.00%低于对照组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抗菌药物类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项处方点评模式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不合理率,保证用药安全,值得推广。
    • 乔进; 赵彦; 陈霞; 施凯; 窦志华
    • 摘要: 目的 通过临床药师对医院骨科清洁手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持续干预,规范骨科清洁手术前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方法 通过临床药师参与医院抗菌药物的管理与考核,建立医嘱点评与考核系统,收集持续性干预3年(2017-2019年)的医院骨科清洁手术出院病历4 43.0份,对清洁手术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率、人均抗菌药物费用、抗菌药物的种类选择及使用疗程进行分析与点评.结果 临床药师持续干预期间,人均抗菌药物费用由2017年的(2 073.6±26.7)元下降至2019年的(255.3+8.2)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由2017年的70.72%下降至2019年的5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的选用比例逐年下降,第1代头孢菌素(头孢唑啉)的选用比例逐年升高.2017-2019年,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疗程<24 h的例数逐年增加,使用疗程>48 h的例数逐年下降,2017年与2019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药师干预医院骨科清洁手术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可明显促进骨科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 虞露艳; 顾莺; 周莹; 凌云; 吴倩; 盛土君; 诸纪华; 徐红贞; 沈志鹏; 周英凤
    • 摘要: 目的 实施小儿非开颅颅脑清洁手术皮肤准备的循证实践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采用知识转化模式将获得的最佳知识应用于小儿非开颅颅脑清洁手术皮肤准备中.比较知识应用前后审查指标的依从性以及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预防及治疗手术部位感染的费用、住院时间.结果 循证实践应用了4条知识;根据患儿或其家长意愿将患儿分成全头修剪组和不修剪组;知识应用后,除全头修剪组的审查指标2外,其余审查指标的依从性均达到100.0%;不修剪组与全头修剪组的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预防及治疗手术部位感染的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修剪组住院时间短于全头修剪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头修剪组预防及治疗手术部位感染的费用及住院时间均小于基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循证实践的不修剪备皮方法不会增加小儿非开颅颅脑清洁手术的手术部位感染率;含乙醇的葡萄糖氯己定消毒液可以降低预防及治疗手术部位感染的费用并缩短住院时间.
    • 王瑞芬; 张庆; 张晶; 杨金霞; 张国平; 马颖欣; 张静姝
    • 摘要: 目的 通过对北京某三甲医院骨科清洁手术部位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对可能的清洁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进行筛选,找出清洁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某三甲医院2010年-2019年骨科清洁手术病例,采用病例对照法研究,将术后发生清洁手术部位感染患者与同期未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患者,按1:2频数配比法,匹配因素为手术科室、年份,对清洁手术感染可能的影响因素予以多因素分析.结果 2010-2019年骨科共59例清洁手术部位感染病例.感染病例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为61.0%(36/59),病原体检出率为77.8%(28/36);28例病例共分离到34株病原菌,其中6例病例为混合感染(2种及以上病原菌);病原菌培养结果,革兰氏阳性菌22株(64.7%):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3例(38.2%),表皮葡萄球菌7例(20.6%);革兰氏阴性菌12株(35.3%).多因素分析后得出,清洁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糖尿病、术前贫血、手术时间≥180 min、术中出血>1000 ml、超重和肥胖、心功能Ⅲ级(P<0.05).结论 控制清洁手术部位感染,建议采取如下措施: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术前积极控制各种危险因素,如调整血糖,纠正贫血,针对超重肥胖和心功能差的患者,积极进行术前评估,完善手术计划,对患者进行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健康宣教;术者应提高手术技巧,充分止血,缩短手术时间.
    • 杨改梅; 刘雯
    • 摘要: 目的 探讨处方点评模式干预对我院清洁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我院并行清洁手术的患者120例,以我院处方点评模式建立并正式实施的时间2017年6月为节点,将120例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及研究组(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各60例.对比两组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时间、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不合理情况及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类型或品种与使用率.结果 两组患者均未在术中追加使用抗菌药物.术前,研究组抗菌药物应用时间≤2d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研究组抗菌药物应用时间≥3d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患者在药物品种选择、持续给药时间以及给药时机合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在无适应症用药、用法用量不当及联合给药不合理率等方面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类型以第三代头孢菌素为主,研究组则以第一代头孢菌素类为主,且研究组联合用药和前后更换药品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施处方点评模式干预可有效提高我院清洁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合理性,从而保障患者的就医安全.
    • 余士贝
    • 摘要: 目的 探究临床药师干预清洁手术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对比.方法 本研究对象为收治时间在2019 年度6 月-2020 年度1 月的清洁手术患者,总例数(选取对象)100例,采取抽签分组方法分为观察组 50 例以及对照组 50 例,观察组进行临床药师干预抗菌药物应用(观察组)、对照组未实施干预进行抗菌药物应用(对照组),将各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抗菌药物使用不良反应率与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药师干预清洁手术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效果显著,并且安全性高,值得研究和推广.
    • 裴保方; 曹松山; 段彦彦; 刘晓玲; 陶兴茹; 李燕; 陈海燕
    •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与手术切口的感染情况。方法:收集我院2011-2015年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的3851例患儿病历资料,在对2011年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的基础上,制定"清洁手术围术期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方案",普外科临床医师严格执行方案的相关规定,同时监测术后手术切口感染情况,评估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对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结果:2011-2015年各年份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分别为100.00%、50.06%、0.00%、0.00%、0.00%,其手术切口感染率分别为0.26%、0.26%、0.13%、0.13%、0.26%,2012-2015年手术切口感染率与2011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中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0.5%的规定。结论: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术期不预防用抗菌药物,不会导致手术切口感染率增加,可不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 黄建权; 许姜姜; 杨巧玲; 高洁; 孙华君
    • 摘要: 目的考察骨科内固定取出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与否的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儿童医院骨科2016-2017年间,择期内固定取出术患儿的性别、年龄、血常规检查数据、是否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是否继发切口感染和术后住院时间等数据.结果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组(71例)与未用药组(350例)患儿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80±1.24)d和(1.27±0.6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是否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与切口感染无关,建议逐步纠正临床医生的预防用药行为,降低骨科择期内固定取出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ventive use of antibiotics for internal fixation as selective removal surgery during perioperative period.Methods The sex, age, routine blood examination data, preventive medications, secondary incision infection and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for the patients underwent selective removal surgery for internal fixation from July2015to June 2017were analyzed.Results The average postoperative hospitalization time for the preventive medication group (n=71) and the untreated group (n=350) were (1.80±1.24) days and (1.27±0.61) days.This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Preventive antibiotics use is not related to incision infections.It is recommended to correct the current behavior of the preventive drug use.The preventive antibiotics use in selective removal surgery for internal fixation in the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needs to be reduced.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