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液囊空肠导管

液囊空肠导管

液囊空肠导管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96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5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36301篇;相关期刊61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当代护士(专科版)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0全国肠外肠内营养学术会议、第四届全军胃肠外科学术会议暨2009普通外科热点论坛、2009年浙江省肠外肠内营养学学术年会等;液囊空肠导管的相关文献由220位作者贡献,包括洪菁、陈一奇、郭芸等。

液囊空肠导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5 占比:0.23%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36301 占比:99.75%

总计:36393篇

液囊空肠导管—发文趋势图

液囊空肠导管

-研究学者

  • 洪菁
  • 陈一奇
  • 郭芸
  • 周桂兰
  • 苏梅芳
  • 谢琪
  • 吴晓英
  • 吴爱须
  • 廖桂兰
  • 侯改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学艳; 黄瑞英; 万相斌
    • 摘要: 目的:探究液囊空肠导管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对肠道功能恢复及白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4月至2021年11月期间97例CRC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营养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常规组48例给予肠外营养,干预组49例给予联合液囊空肠导管行肠内营养,对比两组患者肠道功能恢复,白蛋白水平,免疫状态,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肛门排便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干预3、7 d末血浆白蛋白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液囊空肠导管行肠内营养可改善CRC术后患者白蛋白水平,促进肠道功能恢复,调节免疫状态,且有较高的安全性。
    • 卿英
    • 摘要: 目的:研究经液囊空肠导管喂饲清胰汤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绵阳四0四医院收治的2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10)与对照组(n=10).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经液囊空肠导管为观察组患者喂饲清胰汤,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各项临床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和血尿淀粉酶水平恢复正常的时间、腹痛症状减轻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ɑ、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0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经液囊空肠导管喂饲其清胰汤能较快缓解其病情,改善其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缩短其住院的时间.
    • 任杰
    • 摘要: 目的:讨论液囊空肠导管在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中的有效应用。方法:将我院ICU收治的57例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治疗过程中予以经鼻滞留液囊空肠导管进行早期营养支持,观察液囊空肠导管的应用效果与临床疗效。结果:57例重症患者中,液囊空肠导管的放置成功率为94.74%(54/57),其他3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经过二次置管后成功,而剩余的1例患者因严重感染导致置管失败。此外,放置导管时,进入空肠的时间为1.3~31 h,提供空肠营养支持的时间为15~14 h。结论:将液囊空肠导管应用于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中,能够很大地改善患者营养吸收方面的困难,防止患者营养不良的情况的发生,从而让患者更快地痊愈。液囊空肠导管不仅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程度,为患者提供营养上的支持保障。
    • 王莉; 董娟; 伏丽君
    •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液囊空肠导管在胃肠外科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来我院治疗的胃肠外科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护理方法,对于试验组患者采用液囊空肠导管的应用方法,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营养评分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在本次实验中,对照组40例患者中,并发症发生率为18例(45.00%),患者营养评分为(73.21±1.23).试验组40例患者中,并发症发生率为2例(5.00%),患者营养评分为(91.25±2.37),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液囊空肠导管在胃肠外科的应用可以较为明显的提升患者的营养评分,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情况,结合针对性的护理,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的康复速度,保障患者身体的健康,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可以在临床上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应用.
    • 徐海蓉; 吴丽芳; 陆恺
    • 摘要: 目的:分析对重症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中采用液囊空肠导管的效果.方法:择取2018年8月~2020年8月就诊的32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予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例;将鼻胃管与鼻肠管用于对照组,观察组运用液囊空肠导管,对比两组临床恢复时间、营养开始及到达全量时间.结果:观察组肛门排气、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观察组肠内营养开始与到达营养全量的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胰腺炎患者采用液囊空肠导管,能够缩短肠内营养开始时间,减少患者的不适感.
    • 王琦; 梅卫国; 胡斌; 张帅
    • 摘要: 目的:观察液囊空肠导管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 2014 年 6 月至 2019 年 10 月符合条件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共 56 例,随机分为行液囊空肠导管营养组(EN)和行全胃肠外营养组(TPN)各 28 例,比较两组治疗期间腹痛及腹胀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白细胞、血淀粉酶、血清白蛋白及 C反应蛋白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EN治疗组在腹痛及腹胀缓解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明显优于 TP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在治疗第 7、14 天后白细胞、血淀粉酶、血清白蛋白及 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优于 TP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使用液囊空肠导管,有助于消化道功能的恢复,疗效明显优于肠外营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倪小红
    • 摘要: 目的:探究液囊空肠导管在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本院行胃癌手术的患者40例,术后采用液囊空肠导管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观察治疗效果.结果:40例患者术后均顺利完成肠内营养计划,术后4-5d拔除营养管.使用肠内营养期间发生2例腹胀,2例腹泻,1例恶心.予营养液减慢或停用1d后,症状均缓解.结论:胃癌术后患者利用液囊空肠导管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同时进行胃肠减压,是有效、安全的肠内营养方法.
    • 吴丽芳; 朱月琴; 顾伟; 袁晓春; 陆恺; 陈林祥; 潘春霞
    • 摘要: 目的 探讨液囊空肠导管在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重症患者45例,采取经鼻留置液囊空肠导管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45例患者,放置液囊空肠导管成功率为93.3%;1例经二次置管成功,1例因胃癌胃大部切除术后复发置管失败,1例因颈椎骨折高位截瘫置管失败;导管进入空肠时间0.5~36.0 h,进行空肠营养支持10~125 d.置管过程中未出现心律失常、误插、消化系统损伤等并发症,放置液囊空肠导管的患者未见呕吐、食物反流等并发症的发生.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后,患者营养状况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并发症减少.本组2例患者出现液囊空肠导管移位,经调整后能继续使用;3例空肠导管堵塞,2例经导丝疏通、温开水反复冲洗后通畅,1例因无法疏通而更换.未发生意外拔管现象.结论 重症患者利用液囊空肠导管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同时进行胃肠减压,是有效、安全的肠内营养方法.
    • 尹秀芬; 谭李军; 洪菁; 张龙苗; 黄伶俐; 宋英
    • 摘要: 目的 探讨液囊空肠导管肠内营养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90例行PD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6例及对照组44例,研究组术后采用液囊空肠导管肠内营养+肠外营养支持,对照组术后采用完全肠外营养支持,两组营养总热量、氮量相同.比较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在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营养支持费用均短于或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PD术后早期经液囊空肠导管行肠内营养可促进肠道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及减少营养支持费用,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卢国浩
    • 摘要: 营养支持是危重症患者治疗和康复的一项重要措施,对重症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方式在身体模拟生理活动、维持胃肠道的菌群均衡、减少胃肠道的缺血坏死、减低脓毒血症发生率、减少住院费用、住院时间等各方面均明显优于肠外营养方式.重症患者的肠内营养主要通过放置鼻空肠营养管(包括液囊空肠导管)来实现,研究和探索床旁无创放置液囊空肠导管的方法,对提高放置成功率和准确性等方面有积极的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