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2009年浙江省肠外肠内营养学学术年会
2009年浙江省肠外肠内营养学学术年会

2009年浙江省肠外肠内营养学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09
  • 召开地:宁波
  • 出版时间: 2009-04-16

主办单位:浙江省医学会

会议文集:2009年浙江省肠外肠内营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合理的肠内营养支持是危重病人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管饲肠内营养因其众多的优越性,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内镜下放置空肠营养管方法逐渐增多,主要包括内镜旁活检钳置管法及导丝置管法,但该两种方法应用于危重病人有很大局限性。本文介绍了在119例危重病人应用经胃镜活检孔道快速放置空肠营养管建立肠内营养,取得的较满意效果。
  • 摘要:目的: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严重烧伤患者体液分布及水钠潴留的影响。rn 方法:成年重度烧伤患者30例,按区组随机化设计分为rhGH治疗组和对照组。伤后第7天开始分别皮下注射rhGH(12IU/d)和等量等渗盐水,持续2周。于伤后第7天(注射前)及伤后第14、21天,应用生物电阻抗法(BIA)观察2组患者细胞总水量(TBW)、细胞内水(ICW)及细胞外水(ECW),同时应用离子选择电极法(ISE)测量24h尿钠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和综合统计。rn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伤后第7、14、21天的TBW、ICW、ECW及24h尿钠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时相点的差值比较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将两组患者数据合并统一处理后,伤后第21天TBW值为(35.7±5.6)L、ICW值为(21.2±4.1)L,较伤后第7天TBW值(38.2±6.5)L、ICW值(23.4±6.7)L显著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09)。rn 结论:重度烧伤患者随着病程延长,细胞内水和细胞总水量逐渐减少,适量应用rhGH对患者体液分布和水钠潴留影响不明显。外源性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是目前烧伤患者的常用药物,可促进机体蛋白质合成,提高免疫功能,从而纠正负氮平衡,加速创面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及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应用rhGH后,对严重烧伤患者体液分布的影响及是否发生水钠潴留。
  • 摘要:目的:探讨宁波地区普遍食盐碘化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rn 方法:对宁波市四组特定人群共计200人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主要设计为饮食结构,既往史,查体情况,甲状腺B超检查和尿碘测定。rn 结果:四组被调查对象尿碘中位数普遍超标,体内的碘主要来源于食盐中,尿碘中位数过高甲状腺疾病发病率明显增高。rn 结论:宁波地区食盐普遍碘化会增加甲状腺疾病发生率,尿碘测定有助于指导个体化补碘。
  • 摘要:目的:分析全胃肠外营养液(Total Parenteral Nutriention,TPN)临床支持中存在的不合理用药,探讨信息技术在TPN处方管理中的应用。rn 方法:随机抽取了2004年10月到2008年10月住院病人使用的500条TPN医嘱审核记录,进行整理分析。针对无适应症用药、电解质大量使用影响TPN稳定性、处方组成不合理、配伍不当等几大类主要问题,开发基于医院信息系统(HIS)的TPN处方管理子系统。rn 结果:该系统在临床工作中的实际应用,实现了TPN医嘱的组方合理性监测及医嘱全生命周期的条码化管理,促进了TPN处方管理的科学化、准确化和效率化。rn 结论:利用信息技术来确保TPN处方合理性及给药流程安全性的管理模式是行之有效的。
  • 摘要:目的:探讨双泵在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术后早期使用肠内营养(EEN)的应用价值。rn 方法: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46例胰腺癌合并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1例EEN时应用双泵(复尔凯800肠内喂养泵,静脉微泵使用胰岛素),动态监测血糖变化,根据血糖值调整胰岛素用量,使血糖控制在一个相对正常范围,避免了血糖过度波动;对照组25例在术后肛门恢复排气后使用一次性输液器滴注肠内营养液,根据血糖值予临时皮下注射胰岛素。检测术前、术后7d白蛋白,术前及营养结束后前白蛋白、平均住院日、总费用、并发症等结果进行比较。rn 结果:实验组血糖控制容易,波动范围小;血浆白蛋白下降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前白蛋白上升的数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日、总费用也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双泵在胰腺癌合并糖尿病病人术后早期使用肠内营养,血糖控制较平稳,且可以减少住院天数、降低住院总费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摘要:目的:了解不同脂肪乳剂预处理后SD大鼠对LPS所致急性肺损伤模型炎症介质和肺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rn 方法:1、模型和分组幼年Sprague-Dawley大鼠100只随机分为五组,每组20只,分别为Intra组、Clino组、Omega组、LPS组和空白组。不同脂肪乳剂预处理7天,第8天取标本。在取标本前8小时,用药组与LPS组气管内滴入LPS,建立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ALI),空白组使用生理盐水作对照。称取肺组织、记录肺湿重、计算肺系数。采用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PGE2和LTB4蛋白含量。HE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的病理改变。用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细胞凋亡标记技术(TUNEL)原位检测肺细胞凋亡并计算凋亡指数(AI)。rn 结果:(1)、光镜下结果:空白组无明显的炎症表现;LPS组、Intra组、Clino组和Omega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可见明显炎症细胞浸润、出血。 (2)、肺系数结果:与空白组(0.510±0.054%)相比,LPS组(0.685±0.093%)、Intra组(0.616±0.096%)、Clino组(0.634±0.085%)和Omega组(0.603±0.065%)均显著增高(P>0.05),而LPS组、Intra组、Clino组和Omega组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 (3)、细胞凋亡结果:各组AI:Intra组(18.180±3.046)、Clino组(12.756±3.917)、Omega组(11.767±3.219)、LPS组(19.748±4.935)、空白组(2.140±0.952)。与空白组相比,各组AI均显著升高(P<0.01);与LPS组相比,Clino组和Omega组AI显著降低(P<0.01),Clino组和Omega组差异无显著性。(4)、ELISA检测结果:各组LTB4:Intra组(333.888±10.901)、Clino组(372.905±14.840)、Omega组(383.758±3.629)、LPS组(392.152±8.412)、空白组(272.983±16.661):各组PGE2:Intra组(52.091±4.155)、Clino组(27.630±6.262)、Omega组(24.613±4.672)、LPS组(139.241±23.432)、空白组(15.523±4.655)。与空白组相比较,四组LTB4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Intra组比较,Omega组、Clino组LTB4水平显著增高(P<0.05);与LPS组相比较,Intra组在LTB4水平有显著降低(P<0.01)。与空白组相比,Intra组PGE2水平有显著增高(P<0.05),Clino、Omega两组增高无统计学意义;与Intra相比Omega组PGE2水平显著降低(P<0.05),Clino组有降低没有统计学意义。与LPS对照组相比Clino、Omega两组PGE2水平显著降低(P<0.05),Intra组降低没有统计学意义。rn 结论:Lipoven20%、Clinoleic20%、Omegaven10%能减少炎症介质PGE2、LTB4的值,降低肺泡上皮细胞凋亡:以Clinoleic20%、Omegaven10%的作用较为显著。
  • 摘要:目的:制作和评价以小肠切除-吻合术模拟术后疲劳综合征(Postoperative Fatigue Syndrome POFS)稳定的实验动物模型。rn 方法:42只大鼠按体重随机区组分为对照组、70%、40%、10%四组,完全模拟临床手术全过程切除大鼠适量中段小肠,术后观察一般情况、进行改良悬尾试验、Morris水迷宫试验等行为学试验,并以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纤维连接蛋白评价其术后营养状况,以血清SOD、MDA评价其氧自由基水平。rn 结果:70%小肠切除组大鼠一般情况POFS表征符合程度最佳,体力、耐力下降,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并出现一定程度的抑郁倾向(P<0.05),血清急性期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疲劳相关的氧自由基也处于失衡状态(P<0.05)。rn 结论:70%小肠切除一吻合术建立的大鼠动物模型,具有临床术后疲劳综合征的基本特点,制作方便结果可靠,可作为研究术后疲劳综合征的实验动物模型。
  • 摘要:目的:评价老年喉癌患者在围手术期的营养状况,探索改善老年喉癌患者营养状况的护理措施。rn 方法:选择2006年7月至2008年6月入住我院的65例60~82岁拟行部分或全喉切除术的喉癌患者,在围手术期使用体质指数(BMI)、营养状况综合评价法(SNA)对全部65例患者在手术前1天;手术后3天、7天、14天进行营养评估。rn 结果:老年喉癌患者手术前(BMI)营养不良率10.8%,实验室检查结果营养不良率(7.7~50.8%);手术后营养不良加重;与手术前相比较,患者手术后体质指数(BMI)明显下降(P<0.001);体重(BW)、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淋巴细胞总数(TLC)、运铁蛋白(TF)、上臂肌围(AMC)值明显下降(P<0.05~0.001)。rn 结论:老年喉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不良发生率高,部分或全喉切除手术后营养不良显著加重,肠内和肠外联合营养支持也不能迅速完全纠正,在老年喉癌患者围手术期进行简单的营养评估和有针对性的饮食护理指导极为重要。
  • 摘要:目的:探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指导胃癌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的应用价值。rn 方法:将2008年3月至2008年10月我科收治的40例胃癌患者术后均早期实施肠内营养,并根据术前测得的最大VAS调整肠内营养,观察病人肠内营养实施完成率,平均完成肠内营养总量和完成时间。同时观察生命体征改变和精神状况改变。rn 结果:所有病人全部完成预定肠内营养计划。rn 结论:胃肠疾病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已经逐步为临床医师所接受,研究发现肠内营养可促进肠道功能恢复、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和减轻炎症应激反应等多种临床作用。但是早期肠内营养经常由于患者导致术后不能充分实施,其中由于因患者自述不能耐受而最后放弃占绝大多数。为了帮助患者顺利开展肠内营养,我们引入视觉模拟评估系统量化患者肠内营养时地不适程度,依照VAS调整肠内营养方案。
  • 摘要:目的:观察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需肠外营养的ICU病人应用及护理要点。rn 方法:2007年-2009年需进行TPN治疗的病人共67例,实施PICC留置管,给予肠外营养,分析PICC留置管在肠外营养护理过程中的优缺点。rn 结果:67例患者PICC管留置成功率为100.0%,PICC导管穿刺后留置5天到45天。全组患者在应用TPN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rn 结论:PICC置管成功率高,减少了病人反复穿刺的痛苦及肠外营养液对外周血管的损害,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且操作简单、危险性小。
  • 摘要: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是外科常见的比较凶险的急腹症,易引起多脏器功能的损害,其手术并发症较高,死亡率可达20%-30%目前对胰腺坏死未感染的病例多采用保守治疗。本文介绍了本院采用早期局部A灌注联系肠外营养的方法治疗30例ASP的过程和取得的满意疗效,并将护理经验进行了阐述。
  • 摘要:目的:获得正常人皮肤自体荧光(skin autofluorescence,AF)参考值,并探索其影响因素,为AGE-Reader(DiagnOptics B.V.,Groningen,TheNetherlands)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奠定基础。rn 方法:利用AGE-Reader,通过无创法测定不同年龄正常人皮肤AF值,并记录其一般情况、皮肤反射率及烟酒嗜好,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正常人AF参考值范围:20-29岁:1.48-1.57;30-39岁:1.59-1.68;40-49岁:1.76-1.85;50-59岁:1.88-2.01;60-69岁:2.01-2.17;70-79岁;2.07-1.35,不同年龄段间AF值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各年龄段内男女间AF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吸烟可使AF值增加,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rn 结论:AGE-Reader做为测量组织晚期糖化反应终产物(advanced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含量的新仪器,操作简单、快捷,已有多项相关试验证实其临床价值,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方面有改进空间。
  • 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经过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制剂治疗后,大鼠的精神状况及血清抗氧化酶的变化,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影响。rn 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生理盐水治疗组(NSG),急性坏死性胰腺炎鱼油治疗组(FOG),和对照组(CG)。NSG组和FOG组均应用3.5%牛磺胆酸钠逆行胰胆管注射法诱导ANP模型,NSG组通过皮下注射生理盐水,FOG组通过皮下注射ω-3多不饱和脂肪酸(鱼油)进行药物治疗。模型制备后,NSG组和FOG组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及ω-3不饱和脂肪酸,连续注射7天。并于模型制备后第一、三、五、七天进行改良大鼠悬尾试验,观察大鼠的精神情况;并于7天后处死大鼠,观察大鼠血清淀粉酶、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浓度的变化及大鼠胰腺组织的病理变化。rn 结果:FOG组与NSG组相比,FOG组大鼠的耐力及精神状况明显优于NSG组,仅次于CG组。血清学检查提示FOG组与NSG组比较,GSH-PX活力明显升高,MDA活力明显降低。FOG组的胰腺组织病理变化轻于NSG组。rn 结论: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耐力及精神状况有较好的改善作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干预后血清GSH-PX活力升高,MDA活力降低。鱼油对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有改善作用。
  • 摘要: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可行性。 方法:将二十例结直肠癌的病人在术后24小时给予百普素,待肛门排气后,改为能全力,整个过程持续10天时间。肠内制剂的投入均通过留置于空肠的鼻十二指肠管。rn 结果:术后第七天均转入正氮平衡,前白蛋白(g/L):术前为(0.22±0.02)、术后第七天为(0.23±0.03);转铁蛋白(g/L):术前为(2.12±0.32)、术后第七天为(2.40±0.26)。rn 结论:早期肠内营养符合生理、简便、经济、实用,避免了与胃肠外营养相关的并发症,并且安全有效。
  • 摘要:动物实验及流行病学调查表明,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PLIFA)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是一种良好的化学预防制剂。其通过多种途径及机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分化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本文简要综述n-3PIYFA的抗肿瘤作用及可能的生物机制。
  • 摘要:韦尼克脑病(WE)是1881年由CarlWernicke首先发现并命名的,它由维生素B1缺乏引起,目前对其认识和重视程度尚不够,易致误诊、漏诊,因此有必要给予重视。本文介绍了一例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韦尼克脑病的临床表现和检查,提出治疗方案。
  •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机械通气期间危重病患者腹泻发生情况,明确腹泻的高危因素,探讨机械通气期间腹泻的预防方法。rn 方法:将2005年1月~2007年12月重症监护室收住的168例机械通气超过48h的患者,按是否加用培菲康胶囊分两组,培菲康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腹泻的发生情况,x2检验分析两组腹泻发病率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记录腹泻前末次血清白蛋白浓度和腹泻前APACHEII评分。rn 结果:1培菲康组腹泻发病率低于对照组(15.85%:38.37%)(x2=10.7,P<0.01);培菲康组腹泻症状和体征比对照组轻;2经APACHE II评分后发现,随着APACHEII评分增高,腹泻发病率明显增高(x2=22.82,:P<0.01);3经血清白蛋白浓度分层后发现,随着血清白蛋白浓度降低,腹泻发病率明显增高(x2=30.14,P<0.01)。rn 结论:益生菌制剂培菲康胶囊有预防腹泻的作用,积极治疗原发病、补充白蛋白和早期停用广谱抗菌药物是预防腹泻的关键。
  • 摘要:胃手术后胃无力症是指各种胃手术后出现的一种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其主要特征是胃排空速度延迟,故又称“胃排空延迟症”,本文介绍了本科对17例胃手术后胃无力症,采用禁食,胃肠减压,使用胃动力药,PN、EN支持和心理支持等保守治疗的过程,并将护理体会进行了总结。
  • 摘要:目的:探讨肠内营养百普素联合不同剂量人参皂甙Rb1(EN+Rb1)对70%中段小肠切除-吻合术模拟术后疲劳综合征(POFS)大鼠动物模型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rn 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区组分为对照组(C组)、模型组(M组)、EN+高剂量Rb1组(EHP组))、EN+中剂量Rb1组(EMP组)、EN+低剂量Rb1组(ELP组)。观察术后体重等一般情况;测定学习与记忆重现能力、体力耐力及精神状况;评估免疫功能;检测血清营养指标蛋白及肌肉LOP、MDA、SOD。rn 结果:EHP组及EMP组在改善POFS方面效果明显,ELP组在部分指标改善显著:体重方面,除M组外各组交替上升,术后第7天都明显增加(P<0.05)。MORRIS水迷宫试验中,EN+Rb1能明显缩短学习潜伏期及增加准确穿越目标平台次,EHP及EMP组(P<0.01);ELP组(P<0.05)。在改良悬尾试验中,EHP及EMP组能明显增加挣扎域上面积(P<0.05),减少单次最长静止休息时间,EHP及ELP组作用类似(P<0.05),EMP组效果突出(P<0.01)。EN+Rb1能增加转铁蛋白、前白蛋白、纤维连接蛋白血清含量(P<0.05),其中EHP能极其明显地增加纤维连接蛋白含量(P<0.01)。各治疗组能增加CD4+T细胞比例及IL-2含量(P<0.05),但对于CD8+T细胞无统计学差异(P>0.05)。EHP及EMP组能增加SOD活性减少LOP及MDA含量(P<0.05)。rn 结论:1)EN+Rb1能明显改善其术后疲劳情况,与剂量有关;2)其可能主要机制为强化术后营养、遏制高代谢、增加免疫力、抑制氧自由基反应对细胞及酶活性的损害。
  • 摘要:目的:研究饮食治疗对妊娠糖尿病(Gestutional DiabetesMellitus GDM)的作用。rn 方法:观察159例妊娠糖尿病患者,采用食品交换份的方法指导其孕期饮食。并收集了130例正常妊娠的孕妇作为对照组。对确诊为GDM的孕妇,即在我院营养科进行营养指导,调整其饮食。观察GDM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的控制情况,并比较GDM组和对照组在分娩前的血脂、婴儿出生时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出生体重、整个孕期孕妇体重增加的量。rn 结果:GDM组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情况良好。GDM组和对照组分娩前血脂比正常值均有所升高。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新生儿窒息,吸入性肺炎,畸形、早产儿等并发症的发病率,整个孕期孕妇的体重增加两组均无显著性差异。巨大儿的发病率,婴儿的平均出生体重有显著性增高。rn 结论:采用食品交换份的方法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使患者的饮食多样化,依从性好。合理的饮食干预对妊娠糖尿病是非常重要的,使患者的血糖得到有效控制,从而降低了巨大儿及其并发症的发生。通过饮食干预,使患者更好掌握妊娠糖尿病的营养知识,从而更好地选择食物。
  • 摘要:以猕猴桃鲜果为原料,在其它果酒研制工艺参数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果酒品系,采用对比试验和正交试验,探讨液态发酵法酿造猕猴桃果酒的生产工艺。结果表明,该果酒的优化酿造工艺条件为:猕猴桃果汁糖度调整至20%,果酒酵母接种量0.2%,SO2添加量50mg/L,发酵醪液初始为3.6,主发酵温度28℃,主发酵时间8~10d,后发酵温度20~25℃,后发酵时间10~15d,陈酿60d以上,用0.1%的皂土进行澄清处理。酿制的营养型猕猴桃果酒色泽淡黄,具有纯净、幽雅、爽怡的口味和独特的猕猴桃果香,澄清透明,酒体完整,典型性突出。
  • 摘要:术后疲劳综合征(postoperative fatigue syndrome,POFS)是外科领域新的研究热点之一。术后疲劳的严重程度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状况,除了可能会延长平均住院时间,而且可能导致各种术后并发症如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褥疮、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乃至肺栓塞等,是临床医学以及社会发展中需要关注的问题之一。rn 本文结合建立POFS动物模型以及采用营养干预、临床研究等方法,试图在缩短患者术后康复时间、提高术后康复质量、减轻患者医疗经济压力等方面进行探讨,为寻求快速康复外科发展的新思路奠定理论基础。
  •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因肺功能进行性减退,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劳动和生活质量。COPD患者中约23%患者存在营养不良,营养不良进一步影响呼吸肌功能使病情恶化,增加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对社会经济和人民健康都造成巨大的负担。本文介绍了COPD患者的营养代谢变化,阐述了COPD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新进展。
  • 摘要:目的:探讨果糖注射液(商品名:丰海能)对腹部手术应激状态时血糖的影响。rn 方法:采用前瞻、双盲、随机和对照的原则,60例腹部大、中型手术患者分为两组,果糖组和生理盐水组30例,。麻醉前测两组病人静脉血糖、血尿酸水平、肝肾功能和尿常规作为基础值。分别于患者手术开始即刻给予500 ml 5%果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小时内输入。于输液后1 h、2h、3 h测定静脉血糖水平;手术后第一天清晨测血尿酸水平、肝肾功能和尿常规。rn 结果:果糖组和生理盐水组比较,输液前后各时点的血糖、血尿酸水平、肝肾功能及尿常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n 结论:与生理盐水比较,果糖注射液对腹部手术应激状态时血糖、血尿酸水平、肝肾功能和尿常规均无明显影响。
  • 摘要:目的:探讨在临床中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蛋白血症患者的营养状况、感染及临床症状改善的影响。rn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5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8例;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连续治疗20天后通过营养状况、感染的控制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观察疗效。rn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中心房钠尿肽(BNP)、总蛋白(TP)、白蛋白(ALB)、超敏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心脏射血分数(EF值)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BNP、CRP、WBC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TP、ALB、EF值均较干预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感染控制率;因此对于存在营养不良的心力衰竭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有着积极的意义。
  • 摘要:目的:改进吞咽困难的评估和处理,以减少脑梗死后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发生。rn 方法:应用FOCUS-PDCA模型,于2006年9月至2007年8月间,对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急性期(发病2周内)患者共214人进行吞咽困难评估和处理的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并计算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与改进前1年的数据进行比较。rn 结果: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年发生率从CQI前的8.97%下降到4.21%(p<0.05)。rn 结论:(1)重视脑梗死患者吞咽功能的评估,积极处理吞咽困难并早期进行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积极康复介入,可以有效地减少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发生;(2)FOCUS-PDCA模型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是一种经济有效的CQI模型,可考虑推广至临床工作的其它方面。
  •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老年人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pancreatitis,SAP)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n 方法:前瞻性研究我院2006年2月-2009年2月32例老年人SAP的临床资料:将32例SAP分为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组和早期经空肠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组,观察两组患者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死亡人数、APACHEⅡ评分,检测血浆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前白蛋白,并进行比较。rn 结果:EN组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均低于PN组,病死率下降,APACHE-Ⅱ评分下降,并有统计学意义。rn 结论:EEN在老年人SAP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 摘要:恶性肿瘤病人营养不良的发生率相当高,部分患者常有恶病质征象,表现为厌食,进行性体重下降,贫血,低蛋白血症等,晚期还会出现疼痛、呼吸困难、器官衰竭等表现。恶病质是恶性肿瘤的常见的致死因素,并且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并发症增加,生活质量下降,生存期缩短,住院天数延长和医疗费用增加。本文介绍了碳水化合物代谢改变、蛋白质代谢改变以及脂肪代谢改变等恶性肿瘤病人代谢改变,并提出防治对策。
  • 摘要:目的:比较接受肠内营养治疗的危重病人鼻胃管营养和空肠管营养的耐受性、安全性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探讨危重病人安全的肠内营养模式。rn 方法:将入住ICU需要一个月以上肠内营养的60例病人随机分为鼻胃管组和鼻空肠管组,每组30人。两组病人给予纽迪西亚公司生产的能全力或者百普利。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2w、3w、4w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肌酐(Scr)水平、监测各项胃肠道功能障碍指标(胃潴留、腹胀、腹泻、呕吐、肠道菌群失调等)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rn 结果:两组治疗后第二周白蛋白、前白蛋白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第四周接近正常水平。两组血肌酐均进行性降低。鼻胃管组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潴留、菌群失调发生率与鼻空肠管组无显著性差异。腹胀、腹泻和输入速度明显相关。鼻胃管组和鼻空肠管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rn 结论:肠内营养可以改善营养不良,但无法避免肌肉分解。空肠营养未表明比胃内营养有优势。肠内营养输入途径的选择还要根据病人的个体情况及所在医院的经验。
  • 摘要:目的:与完全胃肠外营养(TPN)支持比较,评价经胃镜放置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NENE)支持对肝胆胰重病患者的临床价值。rn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NENE支持的肝胆胰重病患者88例,选择同期行TPN支持的肝胆胰重病患者96例作对照,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及支持后1周、2周及4周血常规、血糖、前白蛋白、肝肾功能、血脂、血钙水平变化、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营养支持时间、营养支持平均每日费用、机械通气时间、ICU监护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rn 结果:营养支持4周后,NENE组的贫血、空腹高血糖及前白蛋白的恢复较’TPN组显著(P值均<0.05);NENE组败血症、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胰周、腹腔、胆道感染率、院内感染率、总并发症发生率、平均营养支持时间、营养支持平均每日费用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TPN组(P值均<0.05)。rn 结论:与TPN相比,NENE能有效恢复肝胆胰重病患者贫血、空腹高血糖及低前白蛋白血症,显著减少各种感染(肺部感染除外)、MODS,缩短营养支持时间。
  • 摘要:胃癌根治术后病人由于胃肠动力学受干扰,手术创伤引起代谢增加以及免疫抑制等状况的出现,术后常需营养支持。某些晚期胃癌术前合并幽门梗阻,术后易致胃瘫,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因此术后禁食周期延长。肠内营养(EN)的实施,对改善营养不良,治疗胃瘫,吻合口瘘无疑大有裨益。本文介绍了本院在胃癌根治术中采用改良Roux-y吻合加术中输出袢空肠置管行术后EN,取得的较好疗效。
  • 摘要:目的:调查中、重度烧伤患者的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状况。rn 方法:选择年龄≥16岁、烧伤面积≥20%TBSA的烧伤住院患者,回顾性调查营养治疗率及其副反应;第一阶段为1994年~2001年,入选病例271例,第二阶段为2002年~2007年,入选病例273例。rn 结果:第一阶段营养支持治疗率为74.17%,肠外与肠内营养比例为1.5:1;第二阶段营养支持治疗率为85.35%,肠外与肠内营养比例为1:1.5。两阶段营养支持治疗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二阶段肠外营养配方以“全合一”形式经中心静脉输注为主,112例次中心静脉置管中,导管培养阳性62例次(55.36%)。肠内营养制剂经口摄入108例,165例经喂养管泵入,其中161例系鼻胃营养管,4例螺旋型营养管进入空肠,1例床边胃镜下空肠置管。出现明显胃肠道症状者27例(1例患者并发急性胃扩张),2例吸入性肺炎。rn 结论:烧伤患者肠内肠外营养应用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离规范合理应用营养治疗仍有很大差距。
  • 摘要:目的:了解营养支持治疗在腹腔乳糜漏(乳糜腹水)治疗中的地位。rn 方法:回顾总结3例胃癌清扫术后腹腔乳糜漏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经过。rn 结果:3例进展型胃癌(T4 N2-3 MO-1)经姑息性根治性切除后,分别於术后第6-7天出现腹腔乳糜漏,经肠外和肠内营养支持、生长抑素及腹腔引流等综合措施治疗后,分别在第9、10、14天治愈。rn 结论:营养支持治疗是治疗腹腔乳糜漏最重要的措施之一,百普力混悬液肠内营养支持疗效满意。
  • 摘要:经空肠肠内营养支持(enteral nutrition,EN)对胰腺刺激作用小,能减少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肠源性感染和MODS的发生,改善营养状况,降低住院费用和时间,目前已成为SAP治疗的一项重要措施,并主张尽早行EN支持。但是EN途径的建立仍是难点。rn 本文介绍了本院采用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jejunostomy,PEGJ)及胃镜辅助鼻空肠营养管放置术治疗1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过程和取得的较好疗效。
  • 摘要:目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FTS)治疗理念,应用肠内营养、止痛、加强护理等综合治疗手段,提高患者胃癌术后的营养状况与胃肠道免疫功能,加快康复速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rn 方法:通过术前营养风险筛查结合肠内营养支持、术后早期少量肠内营养支持、早期下床活动、围手术期护理等一系列措施,观察患者术后营养状况与胃肠道免疫功能,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恢复时间上的差异。rn 结果:FTS组术后血清白蛋白及免疫球蛋白IgG、Ig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早;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住院时间更短。rn 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的部分营养及护理理念可以很好地应用于胃癌围手术期治疗,在不增加手术风险的前提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 摘要:目的:探讨液囊空肠导管在重症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价值。rn 方法:将64例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液囊空肠导管组(实验组)和单纯鼻胃管加鼻肠管组(对照组)。实验组32例将液囊空肠导管一腔置于Trial's韧带20 cm以下进行肠内营养,一腔置于胃行胃肠减压;对照组先置鼻胃管行胃肠减压,病情稳定后由另一鼻腔置鼻肠管。比较肠内营养开始时间和营养全量达到时间、导管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的发生情况。rn 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肠内营养开始时间和营养全量到达时间、导管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n 结论:液囊空肠导管将胃肠减压及肠内营养同时进行,显著提前肠内营养的开始时间;避免了管道占据病人两侧鼻孔造成的不适,从而提高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 摘要:1997年本院药剂科在美国罗马琳达医学中心专家的直接指导下开始了全肠外营养液(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的集中配置,经过十几年的实践探索,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工作制度,药师作为营养支持小组成员参与TPN标准医嘱的制定,根据患者的临床诊断及基本信息进行处方合理性评估,严格按无菌操作规程要求进行配置,监测其疗效及并发症,有效保证患者营养支持的合理和安全。rn 本文就本院药师在临床营养支持中参与的工作及其积极作用进行介绍,为国内医院药师开展此项工作提供参考。
  • 摘要:我院于2006年12月通过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国际部(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JCI)医院评审标准,创建医院质量管理新体系。为符合JCI标准规范我院营养科开展全院病人营养评估,内容包括:营养评估和再评,监测和记录营养治疗计划,食物与营养治疗,病人和家属教育。营养评估的开展使得营养辅助治疗有效的在全院展开,对改善病人住院期间营养状况,与临床科室的配合治疗都有显著提高。
  • 摘要:目的:探讨序贯肠内营养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伴吞咽障碍患者分为序贯肠内营养组、对照组(各40例)。肠内营养组患者给予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总量按每天84~126KJ/Kg)鼻饲3d,第4d起改用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鼻饲;对照组给予普通流质食物鼻饲;均持续≥10d。观察两组患者营养治疗第1d、7d、14d的营养指标[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三头肌肌围(MAMC),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B)、血红蛋白(Hb)含量]、感染并发症及神经功能评分(NIHSS)和Barthel指数(BI)。rn 结果:肠内营养组在治疗后第14d营养指标(TSF、MAMC、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肠内营养组治疗后第14d NIHSS评分明显低于、BI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rn 结论:序贯肠内营养治疗能够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近期预后。
  • 摘要:肠外瘘是一种严重并发症,80%发生于术后,也可由先天性畸形、创伤、炎症、肿瘤等引起。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病死率在50%~60%,至今仍在15%~20%。如何预防其发生是外科医生在追求探索的问题,当其发生后应如何处理,以降低其致残率与病死率也在努力解决之中。本文就本院诊治肠外瘘情况进行了介绍。
  •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术后发生颈部乳糜漏的机制及防治原则。rn 方法:15例甲状腺癌术后并发颈部乳糜漏的患者均采用持续强负压吸引(压力50~60kPa,维持5~14天),漏夜量超过200ml/d的予以禁食并联合静脉营养及生长抑素治疗。rn 结果:13例经此保守方法治愈,未出现其它严重并发症,2例无效经再次手术结扎胸导管治愈。rn 结论:颈部乳糜漏的发生与其解剖密切相关,术中应仔细操作预防其损伤。持续强负压吸引联合静脉营养是治疗颈部乳糜漏的理想且安全的保守方法,少量乳糜屡保守治疗可痊愈,保守无效者尽早手术治疗。
  • 摘要:目的:探讨全胃肠外营养支持在术后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全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total parenteralnutrition TPN)和部分肠道内和部分肠道外营养(partenteral nutrition part parenteral nutrition PENPPN)治疗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营养指标变化和对脱机时间的影响。rn 结果:两组病人的营养指标在治疗后均显著改善,两组治疗后营养指标和脱机时间无明显差别。rn 结论:全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能显著改善营养指标。
  • 摘要:营养支持对于改善外科重危病人的营养状况,提高重危病人的存活率,改善手术疗效都有重要作用。而肠内营养(EN)因为具有安全,有效,方便的优点,在外科重危病人的应用日益得到重视。本文介绍了本院外科自2006年至2008年对65例重危病人施行EN,取得的满意效果。
  • 摘要:慢性病(ChDs)的产生和发展与体内晚期糖化终产物(AGEs)和脂质过氧化终产物(ALEs)蓄积所引起的炎症放大作用密切相关。加热、照射、离子化等加工过程可以与营养过度相结合,使机体产生、蓄积、暴露于更多的AGEs/ALEs。动物实验证实,限制富含AGEs/ALEs食物的摄入,是延长生存期中值和预防ChDs的有效途径。本文总结了食物与AGEs的关系,及目前通过饮食疗法减低AGEs含量以减轻炎症反应的尝试,探索预防ChDs、促进其预后的新方法。rn 慢性病(Chronic diseases,ChDs)是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首要原因。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ChDs的产生和发展与体内晚期糖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AGEs)和脂质过氧化终产物(advanced lipoxidation end products,ALEs)蓄积所引起的炎症放大作用密切相关。加热、照射、离子化等加工过程可以与营养过度相结合,使机体产生、蓄积、暴露于更多的AGEs/ALEs。动物实验证实,限制富含AGEs/ALEs食物的摄入,是延长生存期中值和预防ChDs的有效途径。
  • 摘要:目的:研究染料木素(genistein,G)对硫代乙酰胺(thioacetamide,TAA)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BB)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可能机制。rn 方法:SD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NS)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G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TAA腹腔注射3个月制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结束后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Ⅳ型胶原(collagen Ⅳ,CⅣ)、层粘连蛋白(Laminin,LN)含量,各组肝组织行Van Gieson染色观察纤维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图像分析方法对PDGF-BB的组织分布进行半定量分析。rn 结果:染料木素能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血清CⅣ和LN水平(P<0.05),减少纤维组织沉积和PDGF-BB免疫组化表达(P<0.05)。rn 结论:染料木素对大鼠肝纤维化形成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DGF-BB的表达而发挥作用。
  • 摘要:目的:研究染料木素(genistein,G)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的预防效果。rn 方法:SD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NS)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染料木素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硫代乙酰胺(thioacetamide,TAA)腹腔注射3个月制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结束后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rocollagen typeⅢ N-peptide,PⅢNP)、层粘连蛋白(Laminin,LN)含量,各组肝组织行HE染色病理检查。rn 结果:治疗组较模型组血清PⅢNP和LN水平降低(p<0.05),肝脏纤维组织沉积减少(p<0.05)。rn 结论:染料木素对大鼠肝纤维化形成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 摘要:乳糜腹水首次由Morton于1691年报道,发病率约占住院病人的1/(5~10)万,是外科手术后的并发症。由于患者病程长,营养丢失严重及破裂口难以定位等原因,在治疗上相当困难,特别是手术治疗。现主要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本文介绍了三例腹部术后乳糜腹水病例的治疗过程和取得的疗效,浅谈了治疗体会。
  • 摘要:目的:探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指导胃癌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的应用价值。rn 方法:将2008年3月至2008年10月我科收治的3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术后均通过VAS指导进行早期实施肠内营养。rn 结果:术前、术后VAS在不同组别有所差别,在VAS指导下3组患者较好地完成肠内营养实施;肠内营养开展的效率与疾病部位和疾病严重程度有关。rn 结论:VAS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疾病严重程度的简单易行的评定手段,同时可以较好地指导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开展。
  • 摘要:通过试验得出以下结论:枇杷去皮的最佳方案为用浓度为3%的NaOH,在80℃的温度下浸泡50s。相对柠檬酸和食盐,浓度为0.6%维生素c能在较长的时间内抑制枇杷的褐变,护色效果最好。复合果酱的最佳配比为1:3,枇杷果酱在后,用这个比例配出的复合果酱,色香具佳,口感良好。在低甲氧基果胶添加量为0.6%、CaCl2添加量为0.20%时,凝胶效果良好,果酱粘度较低,涂抹性也较好,应用效果良好。通过实验确定各种辅料的添加量为:蔗糖10%,蛋白糖0.05%,柠檬酸0.6%,制成的营养型果酱可溶性固形物为68%,pH为4.5,酸甜可口,风味宜人,色泽自然。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