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浅低温

浅低温

浅低温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157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5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91345篇;相关期刊99种,包括解放军护理杂志、心肺血管病杂志、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等;浅低温的相关文献由475位作者贡献,包括何巍、陈铭伍、郑宝石等。

浅低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5 占比:0.17%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1345 占比:99.83%

总计:91501篇

浅低温—发文趋势图

浅低温

-研究学者

  • 何巍
  • 陈铭伍
  • 郑宝石
  • 周华富
  • 张海涛
  • 林辉
  • 肖颖彬
  • 薛涛
  • 钟前进
  • 陈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姜辉; 刘宇; 杨忠路; 葛玉光; 都业君; 唐卓; 王辉山
    •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单一胸骨上段小切口在浅低温下行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全主动脉弓置换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2019年1月至2019年7月共35例确诊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其中男31例,女4例;年龄(43.7±5.7)岁.经单一胸骨上段小切口在浅低温下行全主动脉弓置换术并记录围手术期死亡比例、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停循环时间和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病率等.结果 全组患者均在单一胸骨上段小切口浅低温下完成手术,围手术期死亡3例(8.6%);体外循环(202±53) min,主动脉阻断(128±28) min,停循环(8±3)min.短暂神经功能障碍6例(17.1%),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1例(2.9%).结论 单一胸骨上段小切口浅低温下行Stanford A型夹层主动脉弓置换术安全、可行.
    • 秦竹韵; 申世轩; 曲开勇; 曹芳芳; 张海涛
    • 摘要: 目的:探究浅低温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合并脓毒症大鼠模型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共1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合并脓毒症浅低温(MHT)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合并脓毒症常温(NT)组和假手术常温组作为对照组.大鼠心肌缺血后再灌注同时给予内毒素,然后MHT组将大鼠置于冰床降温,15 min内达(33.0±0.5)°C,随后维持2 h.NT组及对照组实验全程维持在(37.0±0.5)°C.实验全程观察和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浅低温或常温维持2 h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观察心肌梗死面积、病理学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心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2(NOX2),免疫组化检测心肌胱天蛋白酶-3(caspase-3)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MHT组再灌注2 h心率较NT组降低[(396.63±39.93)次/min vs.(457.74±32.77)次/min,P0.05).MHT组的caspase-3相对表达量及TNF-α相对表达量均较NT组显著降低[(1.06±0.34)%vs.(3.27±0.67)%;(12.23±3.31)%vs.(31.14±1.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浅低温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合并脓毒症有心脏保护作用,可改善心功能,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减轻心肌损伤、炎症、氧化应激及凋亡.
    • 徐娇; 孙振东; 蔡国华; 亓峰; 刁力为; 吴乃石
    •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成人停跳浅低温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为术后急性肾损伤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筛选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于停跳、浅低温、体外循环下,需同时处理2个及以上瓣膜的成人心脏手术患者(n=433),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48 h内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n=250)、非AKI组(n=183).收集两组的围手术期一般资料,分析术后AKI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AKI组与非AKI组在性别构成、有无糖尿病及高血压病史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年龄、LVEDD、BNP、尿酸、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术中输血量的差别也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21,95%CI:1.000 ~1.041)、性别(OR=2.107,95%CI:1.355 ~3.277)、体外循环时间(OR=1.019,95%CI:1.004~1.034)是成人停跳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发生AKI的危险因素(P<0.05).进一步对年龄、体外循环时间分组,进行哑变量变换、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OR=1.817,95%CI:1.211 ~2.727),体外循环时间>100 min(OR=2.450,95%CI:1.653~3.632)是成人停跳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发生AKI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年龄、性别、体外循环时间是成人停跳浅低温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后发生AKI的危险因素.年龄>50岁,体外循环时间>100 min与术后AKI的发生密切相关.
    • 吴丽映; 朱大量; 陈海生; 叶东挺; 张雄; 李彬; 李观青
    • 摘要: 目的 探讨支架象鼻内球囊阻断联合浅低温停循环、双侧脑灌注技术与传统孙氏手术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中的对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孙氏手术治疗的81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资料.根据术中操作方式分为传统组和改良组,传统组按照传统孙氏手术方式处理主动脉弓部,在肛温25°C停循环选择性脑保护.改良组采用支架象鼻内球囊阻断联合浅低温停循环、双侧脑灌注技术,在肛温30°C停循环,支架象鼻内球囊阻断后立即恢复全流量灌注.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情况,探讨该术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传统组(55例)术后死亡4例,改良组(26例)死亡1例.术后昏迷、截瘫、术后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使用率等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术后短暂性神经系统并发症传统组显著多于改良组.传统组与改良组在停循环时间[(26.6±2.1)比(2.6±1.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49.4±22.6)比(101.2±13.6)min]、体外循环时间[(222.2±35.8)比(187.7±36.3)min]、手术时间[(482.4±36.1)比(401.2±13.6)min]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与改良组的围手术期输注红细胞[(737±374)比(451±407)ml]]、术后清醒时间[(17.6±9.8)比(7.2±4.3)h]、机械辅助通气时间[(61.1±13.3)比(31.0±9.4)h]、ICU停留时间[(5.5±1.6)比(3.1±1.1)d]、住院时间[(20.8±2.1)比(12.7±2.4)d]、术后肾功能改变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围术期红细胞用量明显少于传统组,术后恢复优于传统组.结论 支架象鼻内球囊阻断联合浅低温停循环、双侧脑灌注技术能明显缩短各操作时间和手术时间,减少输血,有益于保护全身脏器,术后康复快,在合适病例中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 黄宏前; 曾庆诗
    • 摘要: 目的分析艾司洛尔联合浅低温在胸腔镜不停搏再次三尖瓣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1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行胸腔镜不停搏再次三尖瓣手术患者43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根据心率控制方法不同分为艾司洛尔联合浅低温组(A组)和艾司洛尔组(B组)。A组患者术中鼻咽温维持在32~34°C,B组患者鼻咽温维持在35~36°C,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数据和临床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T_(3)、T_(4)时刻心率控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_(3):(42.18±11.93)次/min vs.(67.12±21.21)次/min,P0.05)。结论胸腔镜不停搏再次三尖瓣手术体外循环期间联合使用艾司洛尔与浅低温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控制心率,安全可行。
    • 周洁洁; 李娟; 张洁; 程慧娴; 周志强; 段满林
    • 摘要: 目的 浅低温治疗是心跳骤停后有效的脑复苏措施,温度降低时冷诱导RNA结合蛋白(CIRP)表达显著增强.文中旨在评估抑制CIRP对浅低温治疗心跳骤停大鼠海马神经元和线粒体损伤效果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5只雄性SD大鼠海马区注射AAV9,以0.2μL/min注入左右侧各1μL,2周后荧光显微镜观察GFP表达.60只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5组(n=12):假手术组、模型组、浅低温组、浅低温+CIRP抑制组、浅低温+空载对照组.浅低温+CIRP抑制组海马区注射AAV9,浅低温+空载对照组注射等量空载体,其余组注射等渗盐水.2周后采用经食道心脏起搏诱发心跳骤停+心肺复苏的方法 制备心跳骤停模型.低温组降温至32~34°C,维持6 h.再灌注72 h行NDS评分、HE染色并海马CA1区锥体细胞计数;再灌注24 h电镜下观察海马锥体细胞中线粒体结构,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CIRP、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1(Drp1)和细胞色素C(Cyt-C)蛋白含量.结果 与假手术组NDS评分(80.0分)相比,模型组(61.5分)、浅低温组(70.0分)、浅低温+CIRP抑制组(65.0分)、浅低温+空载对照组(69.0分)评分均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浅低温组、浅低温+空载对照组评分升高(P<0.05).光镜下模型组细胞排列紊乱稀疏,空泡出现,核固缩或碎裂,大量锥体细胞死亡;浅低温组和浅低温+空载对照组组排列紊乱程度减轻,核固缩、核碎裂及死亡细胞数减少;浅低温+CIRP抑制组与模型组表现相似,较浅低温组损伤加重.模型组、浅低温组、浅低温+空载对照组存活锥体细胞计数[(25.2±3.8、51.8±3.2、50.2±4.4)个]较假手术组[(76.3±3.9)个]明显减少(P<0.05),浅低温组和浅低温+空载对照组较模型组增多(P<0.05),而浅低温+CIRP抑制组[(27.2±4.9)个]较浅低温+空载对照组少(P<0.05).与假手术组Drp1、Cyt-C蛋白含量比较,其余4组均明显增高(P<0.05),浅低温组、浅低温+空载对照组较模型组降低(P<0.05),浅低温+CIRP抑制组较浅低温组和浅低温+空载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CIRP蛋白(0.14±0.03)相比,浅低温+CIRP抑制组(0.03±0.01)含量显著降低(P<0.05);浅低温组(0.37±0.08)和浅低温+空载对照组(0.39±0.04)较模型组(0.25±0.05)显著升高(P<0.05).结论 下调海马CIRP的表达,将削弱浅低温对心跳骤停大鼠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线粒体分裂有关.
    • 唐卓; 刘宇; 石云; 王斌; 张旭; 王辉山
    • 摘要: 目的 探讨在浅低温短暂停循环下行全主动脉弓置换术的体外循环管理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本组患者均为A型主动脉夹层确诊患者,共35例,男31例,女4例;年龄(43.7±5.7)岁,体重(73.2±14.7)kg,在浅低温短暂停循环下行全主动脉弓置换术,记录围术期各种参数.结果 全组患者均在浅低温短暂停循环下完成手术,术中体外循环时间189(168,205)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18(101,134)min,下半身停循环时间37(19,62)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37(19,62)h,ICU停留时间58(38,80)h;围术期死亡率8.6%.结论 应用浅低温短暂停循环行全主动脉弓置换术安全、可行.
    • 吴玉
    • 摘要: 心脏骤停的患者在抢救的过程中会出现意外情况,即被施行心肺复苏的时候会对其产生不可避免的再灌注损伤.治疗性浅低温被证实可以对再灌注之后的颅脑产生产生保护作用,心肌缺血和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采用治疗性浅低温可以被证实有保护作用,但是其他器官有无保护作用目前还不得而知,得等待进一步观察.本文对治疗性浅低温对于人体脑部和心脏的保护作用和机制进行综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