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93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9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24937篇;相关期刊74种,包括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医疗器械信息、健康之路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14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第八届年会、2004年中国高血压年会等;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相关文献由302位作者贡献,包括刘莉、徐志伟、杨新芳等。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9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24937 占比:99.93%

总计:125030篇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发文趋势图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研究学者

  • 刘莉
  • 徐志伟
  • 杨新芳
  • 陈晓琳
  • 丁文祥
  • 何少茹
  • 刘建国
  • 刘玉梅
  • 刘锦纷
  • 孙云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郭佳丽; 段荷
    • 摘要: 目的:探讨个性化感受式音乐疗法(MT)对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患儿术后康复中血浆皮质醇水平及疼痛指标的影响,讨论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科收治115例儿童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7例给予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58例联合实施个性化感受式MT,对比两组患儿术后疼痛指标,身心应激水平和临床康复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24 h、48 h儿童疼痛行为量表、视觉模拟量表分数、额外镇痛药物使用量均低于对照组;术后收缩压、C反应蛋白、血浆皮质醇水平低于对照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抑郁焦虑、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拆线时间和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感受式MT应用于VSD修补术患儿,可以减少术后疼痛,使身体体征平稳,提升心理健康,促进患儿康复。
    • 刘建国; 阎红; 李青
    • 摘要: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同期纤支镜灌洗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并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室间隔缺损并重症肺炎患儿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例)和观察组(1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观察组实施常规治疗+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纤支镜灌洗。对比2组患儿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辅助治疗时间、住院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检测2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及治疗后3个月的心功能与肺功能指标变化,统计2组患儿治疗后3个月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2组患儿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机辅助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及治疗后3个月的LVEF、E/A、动态顺应性和氧合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同期纤支镜灌洗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并重症肺炎可改善患儿心肺功能,减少并发症,缩短患儿康复时间。
    • 张波; 孙浩峰; 任超; 张勇; 杨哲; 郑德志; 梁家立
    • 摘要: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后残余漏的疗效。方法选取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的VSD修补术后残余漏患者42例,单纯VSD修补术后残余漏患者35例,法洛四联症矫正术后VSD残余漏患者7例。患者均有左心室容积超负荷(Qp/Qs≥1.5)。其中26例应用对称型膜周部VSD封堵器,16例应用非对称型膜周部VSD封堵器。VSD修补术后残余漏直径为4~16(8.6±3.3)mm。封堵器直径为6~18(9.8±4.1)mm。结果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并发血管内溶血2例(4.76%),分别持续5、7 d,经治疗后恢复。4例(9.52%)术后复查心脏超声心动图存在残余分流,术后6个月复查2例残余分流消失,2例(4.76%)仍存在少量残余分流。2例(4.76%)发生短暂性左前分支阻滞,术后2、6 d恢复。2022年3月随访时无房室传导阻滞及主动脉瓣返流发生。结论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VSD修补术后残余漏安全、有效,可避免二次开胸手术及体外循环的高风险。
    • 刘芳
    • 摘要: 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干预在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护理价值分析.方法:抽选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患儿26例,根据实施的护理方式不同将所有患儿进行分组,组别分为常规组和讨论组,每组患儿人数均为13例,常规组给予患儿采常规护理干预,讨论组给予患儿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以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发症发生率.结果:讨论组患儿以及家属的满意率为92.30%高于常规组的56.15%,差异显著(P<0.05).比较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后得出讨论组患儿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给予术后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患者应用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证率,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临床研究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吴丹; 尚丽丽; 利民; 彭宇阁
    • 摘要: 目的 观察家属参与式护理干预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76例在我院行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修补术的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家属参与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期的疼痛情况,术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12h两组患儿特殊病人疼痛评估量表(FLACC)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24、48h FLACC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抗拒用药次数、哭闹次数及抗拒进食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家属参与式护理干预可减轻患儿的术后疼痛,使患儿配合治疗,促进患儿恢复,减少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李明; 周文; 李洪军; 陈芬; 向富昭
    •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室间隔缺损修补术(VSDR)患儿麻醉血流动力学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行VSDR手术患儿96例,根据麻醉诱导时舒芬太尼剂量分为A组(0.8 μg/kg)、B组(1.0 μg/kg)和C组(1.2 μg/kg),比较三组患儿t1(诱导前)、t2(诱导后)、t3(插管后即刻)、t4(插管后2 min)、t5(插管后5 min) 、t6(插管后10 min)等时点的心率(HR)、收缩压(SBP)及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差异,比较T1(人手术室后)、T2(插管后)、T3(胸骨劈开后)、T4(开始复温时)、T5(停机10 min后)和T6(术后1 d)等时点IL-6的差异.结果 t2~t6时三组HR[A组:(104.62±10.58) 、(128.73±13.29) 、(127.59±13.53)、(125.62±12.60)和(118.49±11.62)次/min,B组:(100.27±10.11)、(119.33±12.62)、(116.57±11.40)、(113.57±11.94)和(113.37±11.46)次/min,C组:(87.92±8.87)、 (98.62±9.69)、(94.42±9.38)、 (88.72±8.62)和(89.36±9.17)次/min]和SBP [A组:(79.54±7.59)、(102.75±10.62) 、(90.62±9.52) 、(85.19±8.62)和(83.98±8.62) mmHg(1 mmHg=0.133 kPa),B组:(76.74±7.28) 、(90.45±9.57) 、(87.38±8.51) 、(84.72±8.50)和(83.77±8.58) mmHg,C组:(70.62±7.27)、(75.62±7.83)、(72.69±7.80)、 (71.28±7.43)和(71.39±7.16) mm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4时三组BI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48.64±5.03、53.58±5.71和59.61±5.87,B组:48.79±5.12、50.23±5.24和57.75±5.66,C组:43.59±4.62、50.31±5.34和55.26±5.53) (P<0.05).T2~T6时三组IL-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0.41±0.06)、(0.49±0.11)、(0.53±0.13)、(0.82±0.17)和(0.61 ±0.15) μg/L,B组:(0.38±0.05)、(0.42±0.08)、(0.46±0.09) 、(0.75±0.14)和(0.53±0.12).μg/L,C组:(0.35±0.05)、 (0.40±0.06)、 (0.43±0.07)、(0.72±0.12)和(0.51±0.11) μg/L](P<0.05).B组患儿与A组及C组比较HR、SBP和BIS的波动性相对较低.t2~t6时,A组IL-6水平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A组和C组患儿心血管不良事件率均高于B组(P<0.05).结论 1.0 μg/kg舒芬太尼对VSDR患儿血流动力学和IL-6影响较小,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具有安全高效等优点.
    • 刘建国; 李迎; 郭士勇; 李青; 张琦; 宋航; 李宇峰
    •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治疗膜周VSD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症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单纯膜周VSD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改良组(n=50).对照组患儿采取传统VSD修补术,改良组患儿采用改良VSD修补术.采用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观察比较2组患儿手术结果及术后至出院1年主要并发症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改良组患儿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6个月、1年改良组患儿肺动脉口血流速度低于对照组,主动脉瓣口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分析显示,手术方式、出院后1个月肺动脉口血流速度及主动脉瓣口血流速度与患儿出院后并发症的发生相关(P<0.05).结论 改良VSD修补术较传统VSD修补术在手术效果方面有明显优势,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
    • 李新亚; 周红; 姜亦瑶; 李建安; 雷虹; 葛建军
    • 摘要: 目的 探讨右进胸垂直小切口(VRAMT)入路应用于体质量15 kg以下患儿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17年1月-2019年11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84例经心脏彩超确诊为VSD并且体质量小于15 kg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1例、女43例,月龄3~34(15.17±7.26)个月,体质量5~15 (9.64±2.54) kg.84例患儿均行VSD修补术.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两组:VRAMT组38例,采用右进胸垂直小切口入路;MS组46例,采用正中切口入路.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机械辅助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残余分流发生率、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术后出血二次手术发生率、术后6个月心功能分级.结果 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体质量、缺损类型、缺损直径、跨缺损压差、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患儿均手术顺利,未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及二次手术,术后均获随访6个月.两组患儿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术后机械辅助通气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残余分流发生率以及术后6个月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VRAMT组患儿ICU时间和住院时间[(24.23±5.48)h和(15.37 ±3.91)d]均较MS组短[(39.23±9.86)h和(17.41±4.5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VRAMT入路用于体质量在15 kg以下儿童VSD修补术相较于正中切口入路,更有助于减少ICU时间和住院时间,利于患儿快速恢复,在先天性心脏病外科中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