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职业化
法官职业化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1年内共计244篇,主要集中在法律、法律、中国共产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2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558083篇;相关期刊152种,包括法律适用、法制与社会、江淮法治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山东省法理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2004年在汉部委属高校首届博士研究生联合论坛等;法官职业化的相关文献由241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晓、吕忠梅、张胜等。
法官职业化—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58083篇
占比:99.96%
总计:558327篇
法官职业化
-研究学者
- 王晓
- 吕忠梅
- 张胜
- 任文松
- 何军兵
- 公丕潜
- 刘向鹏
- 吴忠伟
- 张伟
- 徐慧清
- 文亭
- 李军
- 李国栋
- 杨月斌
- 林珣
- 江严
- 滑璇
- 王晨光
- 祝铭山
- 程宗璋
- 蔡淑燕
- 赵冰
- 赵蕾
- 郑占军
- 马贵翔
- 丁言
- 万娟娟
- 丘理
- 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厦门大学法学院课题组
- 乔檀
- 于东亮
- 于同良
- 代泽雄
- 何云
- 何兵
- 余冬琴
- 余文唐
- 傅伟刚
- 公丕祥
- 关雁春
- 冯军
- 刘东辉
- 刘乃一
- 刘冰
- 刘成浩
- 刘晨
- 刘月红
- 刘桂明
- 刘治斌
- 刘涛
-
-
朴丽如
-
-
摘要:
在全面推行依法治国的当下,随着新一轮司法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法官职业化建设成为了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我国现状出发,在目前司法改革的背景下探讨我国法官职业化建设的问题和方向。
-
-
张瑞
-
-
摘要:
在司法人员分类管理改革过程中法官助理面临着一种难以通过提升个人能力突破的身份困境,这种困境表现为法官助理被剥夺审判权后失落感强烈、法官助理制度存在"名不副实"的现象、法官助理对职业发展缺乏稳定预期、法官助理等待入额的机会成本高昂.法官助理所处的身份困境主要源自改革制度与资源双向供给不足,其中包括外来制度水土不服、本土制度供给不足、司法改革资源匮乏.为了实现司法改革的目标,需要权责利相统一,实施加强审判力量的增量改革、尊重司法规律,科学划分各类人员工作职责、为编内法官助理提供可凭能力入额的畅通渠道,以编外助理为主处理审判辅助工作.
-
-
-
左康
-
-
摘要:
一直以来,我国法官在晋升机制上始终和普通公务员晋升机制挂钩,在考核标准和晋升渠道上呈现一体化,这对于确保我国法官队伍的稳定性并没有产生积极效果,而对法官的激励机制也并无切实可行性的政策法规予以支撑,基于法官职业的特殊化,因此,构建一种专属于法官的晋升及激励机制尤为重要.通过对我国目前法官晋升的现状进行剖析并结合具体实例来分析法官晋升及激励体制,对建立一支廉洁高效的法官队伍具有深远意义.
-
-
-
戴怡
-
-
摘要:
法官作为公众司法的守护者,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积极作用,加强法官职业化建设势在必行.我们在探索法官职业化路径时,结合上海司法改革方案中的亮点和难点可以发现,以法官职业化的基本内涵和理论依据为基础,进一步优化法官遴选机制,对员额制确定进行科学性判断,及对法官职业保障采用切实可行的办法,都是我们亟须探索的几个方向.
-
-
张名晔
-
-
摘要:
法院文化具有司法专属性.法官文化是法院文化的核心内容.全面建设法院文化必须牢牢把握法官文化这个主线,重新诠释具有浓厚本土气息的法官职业化制度,进而打造社会期待和民众信赖的法官精英.在进行法院文化建设时,社会也对法官提出了更高要求,法官要具备独特的职业技能、知识储备、行为方式.理顺法院文化建设的其他主体与法官之间的关系,促进法院文化的全面繁荣.
-
-
蔡天啸;
胡敏
-
-
摘要:
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法官职业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就已出台,该《意见》从宏观和长远的角度部署了我国未来法官职业化之路,意义可谓深远.而今,距该《意见》出台已十多年,伴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发布,"法治"、"司法改革"等被重新提起.如何具体推进法官的职业化,尽快提高法官素质,已成为我国司法制度改革中的关键.对比英美,他们深厚的法官职业化文化积淀和制度设计也许能给我们提供良好的启示.
-
-
-
曹文兵;
吴凤
-
-
摘要:
当前,我国法官业绩考评机制存在考评方法无特色、法官职业特点不明,考评指标设置不尽科学、有违审判规律,考评过程流于走过场、行政化色彩浓郁,法官考评结果反馈与运用机制失灵,以"科层化"为表征、缺乏法官个体化要求等诸多问题。积极探索构建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符合司法审判规律的立体式、多元化、多维度法官业绩考评机制是推进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是落实司法责任制的重要内容,能够起到规范审判管理,改进激励机制,促进司法公正之功效。
-
-
-
马洪伟
- 《2004年在汉部委属高校首届博士研究生联合论坛》
| 2004年
-
摘要:
运用法学理论知识介绍了法官职业化的内涵,分析了在我国实行法官职业化的社会条件,指出了这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中的必然选择。论述了其对司法实践的影响,重点阐述了法官职业化过程中应该注意理论上的准备和途径上的上下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