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泌乳阶段

泌乳阶段

泌乳阶段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28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农作物、生物工程学(生物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0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26945篇;相关期刊54种,包括技术与市场、动物营养学报、今日畜牧兽医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六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第三届中国奶业大会、中国奶业协会2008年年会等;泌乳阶段的相关文献由352位作者贡献,包括毛永江、杨章平、梁艳等。

泌乳阶段—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0 占比:0.44%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26945 占比:99.53%

总计:27072篇

泌乳阶段—发文趋势图

泌乳阶段

-研究学者

  • 毛永江
  • 杨章平
  • 梁艳
  • 罗军
  • 傅庆民
  • 刘国文
  • 刘志成
  • 刘超
  • 史彬林
  • 吴复渠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海洋; 郭梦玲; 梁艳; 张强; 卢徐斌; 杨章平; 李明勋; 毛永江
    • 摘要: 为了解荷斯坦牛不同泌乳阶段累计产奶量和305 d产奶量的相关性,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806头荷斯坦牛不同胎次各泌乳阶段累计产奶量和305 d产奶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胎次对不同泌乳阶段累计产奶量和305 d产奶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5胎305 d产奶量最高,1胎最低,且极显著低于其它胎次(P<0.01);不同泌乳阶段累计产奶量与305 d产奶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在前5个泌乳月,1胎相关系数最大,2胎最低。在第2至第16个泌乳旬中,1胎相关系数最大,2胎最小。在120 d前,1、2、5胎相同时间点泌乳月测定方式的相关系数大于泌乳旬测定方式,3胎、4胎相同时间点泌乳旬测定方式的相关系数大于泌乳月测定方式。在泌乳月和泌乳旬2种测定方式中,1胎牛分别在90、80 d以上相关系数达到0.8以上,分别在240 d和210 d以上相关系数达到0.9以上,2胎牛分别在300 d和280 d以上相关系数达到0.9以上,3胎牛分别在150 d和140 d以上相关系数达到0.8以上,分别在270 d和250 d以上相关系数达到0.9以上,4胎牛分别在120 d和120 d以上(除280 d外)相关系数达到0.8以上,分别在210 d和170 d以上(除270 d、280 d外)相关系数达到0.9以上,5胎牛分别在180 d和170 d以上(除230 d外)相关系数达到0.8以上,分别在270 d和240 d以上相关系数达到0.9以上;所有胎次中分别在150 d和160 d以上相关系数达到0.8以上,分别在300 d和280 d以上相关系数达到0.9以上。研究结果显示,胎次对不同泌乳阶段累计产奶量和305 d产奶量均有极显著影响,泌乳期150 d的累计产奶量和305 d产奶量的相关系数达到0.8以上,可以较准确的预测泌乳期305 d产奶量,泌乳旬测定方式比泌乳月测定方式能更早、更准确地预测305 d产奶量。
    • 郭建超; 刘建营; 李品红; 秦红贤; 许华钊
    • 摘要: 为了解广东地区荷斯坦牛牛乳中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含量,以及泌乳季节、胎次、泌乳天数和体细胞数对其影响情况,本研究采用以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原理进行乳成分测定的DHI技术,通过对牧场一个测定年度的16924条测定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泌乳季节、胎次、体细胞数变化对SFA、MUFA、PUFA均有显著影响,且其含量排序为:SFA>MUFA>PUFA。在季节影响方面,SFA在冬季含量最高,MUFA在夏、秋季含量显著高于冬、春季,PUFA在秋季含量最高;胎次影响方面,在前4胎中,SFA含量随胎次增加而显著升高,4胎最高,5胎及以上含量下降但不明显,3胎和5胎及以上差异不显著,MUFA和PUFA含量1、2胎均显著低于其他胎次;在体细胞数方面,体细胞数<15万个/mL范围内三种脂肪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范围组的含量,三种脂肪酸在25万个/mL≤SCC<1000万个/mL各体细胞数范围组之间差异不显著,SFA在15万个/mL≤SCC<25万个/mL和25万个/mL≤SCC<40万个/mL范围组之间差异不显著,MUFA、PUFA在15万个/mL≤SCC<25万个/mL和100万个/mL≤SCC<1000万个/mL组差异不显著;随泌乳天数的增加,SFA、MUFA、PUFA呈先降后升趋势。
    • 姚志兰; 程李杰; 沈留红; 曹随忠; 王绍熙; 傅宏庆
    • 摘要: 【目的】探究热应激对不同泌乳阶段奶牛应激、抗氧化和肝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以期为不同泌乳阶段奶牛更有效预防热应激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择四川省某规模化奶牛场热应激期泌乳牛856头和非热应激期泌乳牛896头,按泌乳天数分为新产(0~21 d)、泌乳前期(22~120 d)、泌乳中期(121~200 d)和泌乳后期(201~305 d),分别随机选择处于热应激中期和非热应激期体况、年龄、泌乳天数相近的各泌乳阶段健康经产(2~4胎次)泌乳奶牛10头,采集各试验牛尾静脉血,检测热应激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皮质醇(Cortisol,Cor)、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游离脂肪酸(Non-esterified fatty acid,NEFA)、结合珠蛋白(Haptoglobin,HPT)和谷氨酸脱氢酶(Glutamate dehydrogenase,GDH)水平。【结果】热应激各泌乳阶段奶牛应激指标HSP70、Cor水平和抗氧化指标SOD活性均极显著上升(P<0.01);新产、泌乳前期奶牛T-AOC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泌乳中期奶牛T-AOC水平显著降低(P<0.05);新产奶牛MDA水平显著上升(P<0.05),泌乳前期、中期奶牛MDA水平极显著上升(P<0.01)。各泌乳阶段奶牛GDH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新产奶牛、泌乳前期奶牛NEFA水平极显著提高(P<0.01),泌乳中期显著提高(P<0.05);新产、泌乳前期和中期奶牛HPT水平均极显著上升(P<0.01)。【结论】不同泌乳阶段奶牛均受热应激影响而发生不同程度应激反应和氧化损伤,且肝功能均不同程度损伤,新产、泌乳前期和中期奶牛尤为严重。
    • 杨月美
    • 摘要: 奶牛的泌乳情况会受到奶牛自身健康状况和饲养管理等多方面的影响,根据不同泌乳阶段奶牛的生理特征,科学调整饲养管理措施,对提高奶牛的泌乳能力十分重要。本文综述了影响泌乳的因素,同时对不同泌乳阶段奶牛的饲养管理提出合理的建议,以期为牛奶的科学养殖提供参考。
    • 苏牛
    • 摘要: TMR是Total Mixed Rations(全混合日粮)的简称。奶牛场应用TMR是指根据奶牛在不同生长发育和泌乳阶段的营养需要设计日粮配方,采用特制搅拌机对日粮各组分进行搅拌、切割、混合和饲喂的一种先进饲养方式。奶牛场应用TMR饲养方式,避免了传统饲养方式营养摄入不均衡的缺点,改善了饲料的适口性,增加了奶牛对饲料干物质的采食量,提高了产奶性能,增强了瘤胃机能,降低了奶牛消化和代谢疾病的发病率,从而有效提升奶牛场养殖效益。
    • 曾鑫; 王琬婷; 藏赛鸽; 岳子婷; 罗军; 李聪
    • 摘要: 本试验旨在探究母羊出生年度、季节、胎次、泌乳阶段4个固定效应对西农萨能奶山羊产奶性状的影响.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萨能羊原种场2006-2018年的645只泌乳母羊为研究对象,每月采集乳样1次,采样日早、晚各采集1次,将两次乳样等比例混合后,采用乳成分分析仪测定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总脂固形物、非脂固形物、密度、冰点和酸度共8个指标,结合羊场产奶量记录,采用固定效应模型,通过SAS 9.4软件进行表型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再采用GLM模型进行固定效应对产奶性状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西农萨能奶山羊平均300 d产奶量为507.67 kg,乳脂率为3.58%,乳蛋白率为3.20%,乳糖率为4.19%;总固形物含量为12.21%,非脂固形物含量为8.46%;出生年度、胎次对产奶量影响极显著(P<0.01),出生季节对产奶量影响不显著(P>0.05);泌乳阶段、出生年度对乳脂率等8个乳成分性状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胎次对除乳蛋白率和总固形物的其他6个乳成分指标均存在极显著影响(P<0.01).综合以上试验结果,胎次及泌乳阶段是影响西农萨能奶山羊产奶性状的两种主要非遗传因素,第3、4胎母羊产奶性能最佳,泌乳早期的乳品质更优,揭示了对种群进行良种选育工作和羊饲养管理的重要性,也为后期进行奶山羊经济性状遗传评估和群体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基础.
    • 韩晓晖; 周震; 吴泽标; 罗志莹; 刘娇; 邓铭; 郭勇庆
    • 摘要: 该研究通过整理中国华南地区某奶牛场2017年生产性能测定数据,分析了胎次、泌乳阶段和季节对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胎次对于奶牛的产奶量和各乳成分均有显著影响(P<0.05),产奶量和乳蛋白率在第2胎时高于其他胎次,体细胞数随着胎次的增加而增加;泌乳阶段显著影响奶牛的产奶量和各乳成分(P<0.05),产奶量随着泌乳阶段的增加而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R2=0.9769),而乳蛋白率(R2=0.9801)、乳脂率(R2=0.9189)、平均尿素氮(R2=0.7332)和体细胞数(R2=0.8318)随着泌乳阶段的增加呈正相关;季节对产奶量和各乳成分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乳蛋白率和体细胞数在夏、秋季节显著高于冬、春季节,产奶量和乳脂率在冬季达到最高值.综上结果表明,胎次、泌乳阶段和季节可显著影响奶牛生产性能,生产中应注意调节,以期提高华南地区奶牛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 王琬婷; 曾鑫; 岳子婷; 藏赛鸽; 罗军; 李聪
    • 摘要: 本研究旨在解析母羊出生年度、季节、胎次、泌乳阶段4个固定效应对西农萨能奶山羊乳脂肪酸性状的影响.选择2010—2017年出生的104只泌乳奶山羊,采用气相色谱仪测定实验个体羊奶中37种不同乳脂肪酸含量,采用固定效应模型,通过SAS 9.4软件的GLM过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西农萨能奶山羊乳脂肪酸以C16:0、C18:1n9c、C14:0、C18:0和C10:0为主,其中含量最高的为C16:0,达26.65%;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为2.27:1,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为15.52:1;泌乳阶段效应对乳脂肪酸含量影响显著,年度、季节、胎次效应对于乳脂肪酸组分影响较小.研究结果显示,泌乳阶段是影响西农萨能奶山羊乳脂肪酸性状的主要非遗传因素之一,泌乳早期的乳品质更优.
    • 杨明路; 张海亮; 安涛; 竹磊; 张帆; 黄锡霞; 郭刚; 王雅春
    • 摘要: 本实验旨在探究北京地区泌乳母牛活动量的群体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牛群精细化管理和建模分析奶牛活动量性状提供参考.本研究于2015年5月—2018年6月收集北京地区某规模化牧场916头成母牛的活动量记录,包括原始活动量(2 h记录1次)和日活动量(24 h记录1次).对原始活动量和日活动量进行描述性统计,然后利用线性混合模型分析胎次、测定季节、体况评分、泌乳阶段、测定年份和项圈类型对日活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北京地区泌乳母牛的原始活动量为47.29 au/2h,日活动量为573.35 au/d,是奶牛日常活动中仅次于休息的第二大类行为.处于不同胎次或不同季节的奶牛,其每天不同时段的活动量变化规律不同,00:00—06:00奶牛活动量最低,除集中投料和挤奶时段外,其余时段各季节活动量呈现差异;奶牛的原始活动量随着温湿指数升高而逐渐增加.胎次、测定季节、体况评分、泌乳阶段、测定年份和项圈类型对日活动量均有极显著影响.与1胎奶牛相比,2胎奶牛的活动量减少了4.2%;奶牛在夏季的日活动量最高,在冬季最低;奶牛的日活动量随着泌乳阶段的延长呈逐渐下降的趋势;随着体况评分增加,奶牛的日活动量逐渐降低.
    • 马海成
    • 摘要: 犊牛是牧场的未来,理应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关注,但实际上在笔者本人的饲养经历中未看到这一点。也许是因为在牧场中无法显而易见看到经济效益而被忽视,然则泌乳牛的最大泌乳能力很大程度上在犊牛期已经决定了。因此,在笔者看来我们应该改变一下我们的关注度,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犊牛饲养管理上,想要其在泌乳阶段发挥最大的泌乳潜力,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应该先从“娃娃”抓起,在犊牛期给予更多的关注投入更多的精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