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胎次

胎次

胎次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726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99篇、会议论文23篇、专利文献4篇;相关期刊220种,包括猪业科学、黑龙江畜牧兽医(下半月)、家畜生态学报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中国地方猪种保护与利用协作组第十一届年会、2015中国(北京)国际马科技大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牛学分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5年学术研讨会等;胎次的相关文献由2032位作者贡献,包括黄锡霞、杨章平、毛永江等。

胎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99 占比:96.28%

会议论文>

论文:23 占比:3.17%

专利文献>

论文:4 占比:0.55%

总计:726篇

胎次—发文趋势图

胎次

-研究学者

  • 黄锡霞
  • 杨章平
  • 毛永江
  • 叶东东
  • 白俊艳
  • 王雅春
  • 赵云翔
  • 曾检华
  • 芦春莲
  • 葛建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宗见; 陈远昆; 刘杨; 刘辰东; 沈林園; 张顺华; 朱砺
    • 摘要: 我国是养猪大国,但生产效率相较于发达国家仍然相差很大,缩短母猪的繁殖周期是提高猪场综合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分析四川某种猪场包括大约克和长白猪的15665条繁殖数据,从母猪品种、公猪品种、配种季节和胎次等不同因素分析其对母猪妊娠期长短的影响,以及妊娠期长短对母猪产仔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对母猪妊娠期有极显著影响(P<0.01),季节、胎次对母猪妊娠期有显著影响(P<0.05),春季母猪妊娠期最短,平均为114.06 d;第1胎时母猪的妊娠期最长,随后呈现缩短趋势,在第7胎最短,为114.04 d。妊娠期长短对总产仔数、产健仔数、仔猪初生窝重等均有影响。
    • 吴芳; 吴银银; 马原; 窦俊凯; 王晓晔; 万菁菁; 陶秀彬
    • 摘要: 目的:了解已生育女护士生育胎次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推动三胎政策落实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自制已生育女护士生育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问卷,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安徽省13个城市部分三级甲等医院的已生育女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回收有效问卷4234份显示,已生育二胎的女护士有1727人,占40.79%,生育一胎2507人,占59.21%;二元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护士年龄30~39岁、籍贯为城镇、非独生子女、家庭年收入较高及住房面积大、与长辈同住、有父母帮衬、一胎性别为女孩的已育女护士生育二胎更多。结论:全面放开二胎后,女护士生育二胎比例有所提高,多种现实客观因素影响女性护士生育二胎的意愿和行为。
    • 周福振; 周部; 代旭; 王海洋; 郭梦玲; 梁艳; 杨章平; 毛永江
    • 摘要: 为探究江苏地区荷斯坦泌乳牛不同淘汰原因及分布情况,本研究收集江苏省某大型奶牛场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5月30日共计5126头荷斯坦泌乳牛的淘汰记录,并将奶牛淘汰原因分为代谢类疾病、繁殖类疾病、呼吸类疾病、乳房类疾病、消化类疾病、肢蹄类疾病、其他疾病和低产淘汰,利用SPSS 26.0软件分析不同淘汰原因母牛的淘汰月龄、胎次和泌乳天数,对同一淘汰原因下不同泌乳天数、胎次、季节的分布进行卡方检验。结果表明:该牛场主要淘汰原因为低产淘汰、乳房类疾病、肢蹄类疾病、繁殖类疾病,比例分别为24.80%、20.44%、17.56%、12.19%;其他依次为消化类疾病、其他疾病、呼吸类疾病、代谢类疾病,比例分别为7.28%、7.16%、5.48%、5.09%。不同淘汰原因泌乳牛淘汰月龄、胎次、泌乳天数有极显著差异,其中,患繁殖类疾病的母牛淘汰胎次最低(1.86胎),患代谢类疾病淘汰胎次最高(2.58胎)且淘汰时母牛泌乳天数最低(60.71 d)。各淘汰原因不同泌乳天数间卡方检验达到极显著。繁殖类疾病所淘汰母牛主要为2胎,乳房类疾病所淘汰母牛主要集中在2~3胎,低产淘汰母牛4胎及以上样本数最少;除代谢类疾病外,各淘汰原因不同胎次间卡方检验均达到极显著。代谢类疾病、繁殖类疾病、肢蹄类疾病淘汰主要集中在冬季;其他疾病和低产淘汰主要发生在夏季,消化类疾病淘汰主要发生在春季,呼吸类疾病不同季节间分布差异不显著,其他疾病不同季节间淘汰数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该研究为江苏地区奶牛场泌乳牛饲养管理提供了参考。
    • 赵辉; 张江波; 白俊艳
    • 摘要: 在长白猪的生产中,不同的年份、场地、季节、性别和出生胎次均对其生长性能有一定影响。本研究搜集了2007年至2010年共1807头长白猪的体重资料,利用SPSS软件分析这些因素对长白猪体重的影响,为提高长白猪的生产水平、生产效益和选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年份对长白猪生长发育性能的影响主要表现为2007年、2009年和2010年的体重极显著高于2008年的体重(P0.05);长白猪发育期的体重在A出生场的测定值要高于B出生场,而且两者之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长白猪发育期的体重秋季测量值高于冬季和夏季,而且两者之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长白猪发育期的体重春季测量值高于夏季,而且两者之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长白猪发育期的体重在第10胎次时其测定值最高,显著高于第1~6胎次(P<0.05),而第7胎次和9胎次的长白猪发育期的体重显著高于第1、3、4、5、6和8胎次的体重(P<0.05)。
    • 张江波; 张江峰; 赵辉; 白俊艳
    • 摘要: 在长白猪的生产过程中不同年份、场地、季节、性别和出生胎次均对其生长性能有一定的影响,研究搜集从2007年至2010年长白猪的日增重资料,利用SPSS软件来分析这些因素对长白猪日增重的影响,为提高长白猪的生产水平、生产效益和选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 王芳彬; 路强
    • 摘要: 本研究通过整理甘肃省某猪产业标准化示范种猪场(可繁殖母猪1200头)297头长大二元母猪的繁殖记录,主要研究了长大二元母猪不同胎次与断奶配种间隔,配种分娩率,产仔数和产仔重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长大二元母猪不同胎次对断奶配种间隔有显著影响,且断奶配种间隔随胎次呈现规律性变化,其中第2和3胎的断奶配种间隔最长平均为7.35 d和7.36 d,其他胎次都在5 d左右变化。配种分娩率第1胎和第6胎最低(80和77.27),而第2、3、4、5胎和6胎以上分娩率都在96以上。长大二元母猪初生重第4胎窝均重最大(17.47 kg/窝),在第1胎最小(14.30 kg/窝),在第2、3、4、5胎窝均重都较高。由这些结果得出长大二元母猪的理想繁殖胎次应在第2~5胎。
    • 柴捷; 潘红梅; 张廷焕; 陈力; 张亮; 龙熙; 王金勇
    • 摘要: 旨在研究不同胎次、产仔时长以及不同季节对荣昌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对国家级荣昌猪保种场682头荣昌猪的1802窝产仔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8胎荣昌母猪产仔性能较佳,其中5胎具有最高的断奶仔猪(8.70±2.03)头;夏季高温对母猪的繁殖性能产生影响,其中断奶仔猪(7.64±2.24)头显著低于秋季(P<0.05),秋冬季节产仔数显著低于夏季产仔数(P<0.05);从相关性分析来看,产程过长容易造成死胎数的增加,同时母猪产仔初生重越大,健仔数越多,窝断奶仔猪数量也就越多。结果提示,对于猪场生产来说,2~8胎荣昌母猪繁殖性能优良,应尽量减少8胎以上荣昌母猪的存栏,若开展保种工作,可适量增加荣昌母猪的使用年限,延长世代间隔;可适量减少夏季高温季节配种及产仔工作的开展,同时做好妊娠期母猪的饲喂工作,获取更多的健仔数。
    • 付畅
    • 摘要: 众所周知牧场的乳房炎、子宫炎及肢蹄病是影响牧场经济效益的三大疾病,那么奶牛产奶量决定了一个牧场的生产力,子宫炎是仅次于乳房炎影响奶牛产奶量的第二大疾病,伴随着产犊高峰期的到来,热应激的状态以及胎次的增加,奶牛子宫炎发病率也在增高,子宫炎会降低奶牛的配种成功率从而延长平均配准天数、增加平均泌乳天数、增加繁殖淘汰风险,拉低产量增加饲养成本,造成浪费,最终影响牧场的长久发展。
    • 郭建超; 刘建营; 李品红; 秦红贤; 许华钊
    • 摘要: 为了解广东地区荷斯坦牛牛乳中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含量,以及泌乳季节、胎次、泌乳天数和体细胞数对其影响情况,本研究采用以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原理进行乳成分测定的DHI技术,通过对牧场一个测定年度的16924条测定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泌乳季节、胎次、体细胞数变化对SFA、MUFA、PUFA均有显著影响,且其含量排序为:SFA>MUFA>PUFA。在季节影响方面,SFA在冬季含量最高,MUFA在夏、秋季含量显著高于冬、春季,PUFA在秋季含量最高;胎次影响方面,在前4胎中,SFA含量随胎次增加而显著升高,4胎最高,5胎及以上含量下降但不明显,3胎和5胎及以上差异不显著,MUFA和PUFA含量1、2胎均显著低于其他胎次;在体细胞数方面,体细胞数<15万个/mL范围内三种脂肪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范围组的含量,三种脂肪酸在25万个/mL≤SCC<1000万个/mL各体细胞数范围组之间差异不显著,SFA在15万个/mL≤SCC<25万个/mL和25万个/mL≤SCC<40万个/mL范围组之间差异不显著,MUFA、PUFA在15万个/mL≤SCC<25万个/mL和100万个/mL≤SCC<1000万个/mL组差异不显著;随泌乳天数的增加,SFA、MUFA、PUFA呈先降后升趋势。
    • 赵尚尚; 赵茜; 赵国栋; 闫俊财; 宋玉坤; 张晓茜; 樊琛; 阿布力孜•吾斯曼
    • 摘要: 为研究胎次及分娩季节对不同杂交模式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本试验根据新疆某猪场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大约克夏、大长、长大、杜长大共8461窝繁殖记录,统计分析胎次及分娩季节对不同杂交模式母猪总产仔数、健仔数、死胎数、畸形和初生窝重的影响。结果表明:胎次对母猪繁殖性能有显著影响,其中总产仔数、健仔数及初生窝重均随着胎次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3~7胎繁殖性能较好,均在5胎达到高峰,5胎的总产仔数、健仔数及初生窝重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胎次,死胎数10胎最高,畸形数1胎最高;春季母猪的总产仔数和健仔数最大且均高于秋季和冬季(P<0.01),夏季的初生窝重最大且均高于秋季和冬季(P<0.01),秋季母猪的产死胎数最多;4~6胎杜长大的总产仔数、健仔数和初生窝重均最高,总产仔数高于大长母猪(P<0.05),健仔数和初生窝重高于大约克夏(P<0.05)。综上所述,母猪的繁殖性状受到胎次、分娩季节和品种杂交效应的综合影响,生产中需要加强初产和8胎以上高胎龄母猪的饲养管理,并及时淘汰高胎龄母猪,以维持最佳胎次结构,并可提高母猪3~7胎龄在猪群中的占比,调整配种时间,提高春季产仔母猪的数量,进而提高养殖母猪的经济效益。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