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河湟谷地

河湟谷地

河湟谷地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0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园艺、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9篇、专利文献2441篇;相关期刊73种,包括青海社会科学、群文天地、中国土族等; 河湟谷地的相关文献由171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峰贵、周强、陈琼等。

河湟谷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9 占比:4.27%

专利文献>

论文:2441 占比:95.73%

总计:2550篇

河湟谷地—发文趋势图

河湟谷地

-研究学者

  • 刘峰贵
  • 周强
  • 陈琼
  • 张镱锂
  • 燕速
  • 于鹏杰
  • 李皓
  • 谢大伟
  • 马玉滨
  • 侯光良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晓燕
    • 摘要: “河湟”,因黄河与湟水而得名。常被称为“河湟流域”“河湟谷地”“河湟地区”,其范围泛指黄河、湟水河及大通河三条河流的流域范围,大部分在青海省,还包括甘肃省兰州市以西的部分区域,古称“三河间”。《西宁府新志》中记载:其地“北依山作镇,南跨河而为疆。地接青海、西域之冲,治介三军万马之会,金城屏障,玉塞咽喉”,是一个由湟水和黄河冲积而成的谷地,是青海省地势最低的地区,一直以来也是青海最重要的农业生产区。
    • 董得红
    • 摘要: 2021年10月20日夜里一场纷纷扬扬的雪花,使河湟谷地的山地变得白茫茫一片。川道里的雪花飘到地上就化成了水,而山上的积雪一直未化。21日是堂弟去世3周年的日子,按河湟谷地习俗,家人和亲戚们要到位于平安区白沈沟樊家顶上的坟地去上坟。20日晚哥哥来电话说山路雪滑车上不去,只能步行上山,要我明天早点动身从西宁赶到平安。
    • 孙晓晨; 焦菊英; 王红雷; 李建军; 陈同德; 赵文婷; 程玉卓
    • 摘要: [目的]通过研究青海省河湟谷地1980—2020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及成因,为当地土地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1980,1990,2000,2010,2020年5期土地利用资料,应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变化量分析、综合动态度及冷热点分析等方法,对河湟谷地近40年来的土地利用数量与空间变化规律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1)1980—1990年河湟谷地以草地增加为主,1990—2000年以耕地和未利用地增加为主,2000—2010年以草地增加为主,2010—2020年各地类数量变化不明显。(2)1980—1990年未利用地向草地转化主要发生在西南部及北部,2000—2010年耕地向草地转化主要发生在中部。(3)河湟谷地土地利用变化热点区主要分布在贵德县、尖扎县、同仁市、循化县、民和县、化隆县、门源县和平安区。冷点区主要分布在大通县、门源县、乐都区和同仁市。[结论]国家政策、地方政策等因素导致了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差异,对于不同地区应因地制宜、有侧重地选择研究方法,才能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实现城乡振兴。
    • 贾文清
    • 摘要: 进入腊月,人们便忙着洗涤除尘,购买年货,为过年做准备。生活在河湟谷地的人也不例外,从腊月初八杀年猪开始,天天忙着备办年货。有一句笑话说:西宁的汉人腊八麦仁喝上后糊涂掉了,把一年来省吃俭用舍不得花的钱全部拿出来,在年前花个精光。而这些开支里除了购买一家大小过年的衣物鞋袜和日常用品外,很大一部分,是用来购买年食的。
    • 苏永玲; 李生辰; 胡垚; 张雪琦; 梅成红
    • 摘要: 利用2018—2020近三年青海河湟谷地低涡切变影响下强降水天气个例地面观测、NCEP 1°×1°再分析、FY-2G云图相当黑体亮温温度、模式及雷达拼图等资料,对比分析相同环流背景影响下不同类型强降水环境条件和成因差异,以及初步评估模式预报能力。结果表明:伴有雷暴、冰雹、雷暴大风等混合性强降水天气称为强降水Ⅰ型,以纯短时强降水为主的强降水天气称为强降水Ⅱ型。低涡切变是两种类型强降水的影响系统,强降水Ⅰ型400~300 hPa高空冷平流入侵促使低涡切变系统加强东移,地面冷锋发展在河湟谷地形成锢囚锋。强降水Ⅱ型受副热带高压西进阻挡,低涡切变系统和地面冷锋减弱消失;强降水Ⅰ型主要具有较强的高空干冷急流、高的下沉对流有效位能,较高的700 hPa和400 hPa温差以及强的垂直风切变均为强对流发生提供动力条件,产生的强天气以风雹类为主,而强降水Ⅱ型具有较高的0°C层和-20°C层高度、较高的抬升凝结高度,产生的强天气以短时强降水为主;强降水Ⅰ型云图特征主要表现为午后发展起来组织化程度高的冷涡云系,相当黑体亮温(TBB)初始中心数值在-45~-35°C,发展阶段TBB下降至-75~-40°C,强降水Ⅱ型云图特征主要表现为分散的块状对流云系,TBB初始中心数值在-35°C左右,发展阶段TBB下降至-70~-50°C;地面辐合线是两类强降水的触发系统,强降水Ⅱ型假相当位温数值大于强降水Ⅰ型,以热力强迫为主,强降水Ⅰ型垂直速度大于强降水Ⅱ型,以动力强迫为主;全球同化预报系统相比中尺度天气数值预报系统更具优势,ECMWF和CMA-MESO两种模式对500 hPa低涡切变有较好的刻画,ECMWF模式能较好模拟出对流有效位能,三家模式降水量级预报明显偏大、降水中心位置偏北偏西,而中国气象局中尺度天气数值预报系统CMA-MESO模式在降水预报方面略具有优势。
    • 张生福
    • 摘要: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地处青海省东部河湟谷地,总面积309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23万公顷(二调数据),草场面积16.7万公顷。境内有9镇11乡,289个村委会,22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6.84万人,有汉、回、土、藏、蒙古等26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4.70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2.73%。近年来,大通县着力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产业融合示范园、特色小镇,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建设,推动县级农牧系列专业技术人员“县管乡用、下沉到村”。
    • 朱进成
    • 摘要: 土族是古代东胡鲜卑族慕容吐谷浑的直系后裔,是青海高原古老的民族之一,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漫长的岁月里,土族人民生息、繁衍在河湟谷地,对青海高原古代农牧产品的引进培育、民族文化的传承弘扬、东西交通的搭建畅通、边贸经济的繁荣发展、祖国西陲的开拓稳定曾作出过重大的贡献。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是青海境内土族主要的分布区之一。
    • 李江; 杨菁; 刘亚如
    • 摘要: 河湟谷地位于山脉河谷纵横交织的黄河上游地区,自古便是丝绸之路、唐蕃古道、茶马古道的咽喉。伊斯兰教经由西域进入嘉峪关后,河湟谷地是其重要的驻足地。伊斯兰建筑受到河湟谷地自然气候条件、伊斯兰教中国化、汉藏多元文化等因素的共同影响,普遍采用与“庄廓院”民居同构的布局方式,攒尖屋顶与外凸穹顶嫁接组合的唤醒楼盔顶形式,以及融合藏式梁柱“摞活”与雕塑化斗栱的外檐做法等,在布局方式、结构做法、装饰艺术方面具有过渡、复合、创新的鲜明特征,形成了向本土模式转变的特殊形式,是研究伊斯兰建筑营造体系的珍贵样本。
    • 王学超
    • 摘要: 在青海这片古老的河湟谷地上,有一处美丽迷人的地方,它就是平安驿。这里有地道的河湟传统美食,有古老的河湟旧时民居,有传统的河湟民间手工艺品;这里盛开着各民族团结之花,流传着许许多多民族团结的动人故事;花朵的绚丽离不开育花人辛勤的浇灌和呵护,作为海东市平安驿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的陈玉良,为团结之花的竞相绽放付出了辛勤的心血,可谓是平安驿里的育花者。
    • 赵济潮
    • 摘要: 从前几年三江源“民兵+生态管护员”试点模式推广到如今全省形成村有班、乡有排、县有连、州有营的网格化民兵生态管护力量.青海省军区与该省生态保护任务对接,组织民兵枳极参加生态保护工程。在三江源区、祁连山地,青海湖呼、河湟谷地,数万民兵以不同形式保护森林、草原、动物、河流,上演着一场场生态保护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