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耕地压力指数

耕地压力指数

耕地压力指数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146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农业基础科学、农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1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51907篇;相关期刊84种,包括经济与管理评论、广东土地科学、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09全国数学地球科学与地学信息学术会议、中国土地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地籍与房产测绘2007年重庆年会等;耕地压力指数的相关文献由316位作者贡献,包括蔡运龙、李玉平、成六三等。

耕地压力指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1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51907 占比:99.90%

总计:152053篇

耕地压力指数—发文趋势图

耕地压力指数

-研究学者

  • 蔡运龙
  • 李玉平
  • 成六三
  • 任志远
  • 郝瑞彬
  • 周静逸
  • 孙国军
  • 尹力军
  • 曹蕾
  • 杨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罗海平; 何志文; 周静逸
    • 摘要: 文章基于耕地压力模型对我国粮食主产区2001—2017年耕地压力指数进行测算,并对其空间分异及驱动因子进行了动态演化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7年粮食主产区耕地压力总体呈下降态势,耕地压力指数由2001年的0.98下降至2017年的0.79,2017年13个粮食主产区中有8个处于或高于临界压力区。研究期内耕地压力的空间分异程度逐渐扩大,出现耕地压力状态的马太效应,呈现南高北低格局。空间集聚效应形成"强—弱—强"的"V"型动态趋势。粮食主产区中虚拟耕地贸易、耕地质量、种植结构、农民收入均与耕地压力显著负相关,城镇化与耕地压力显著正相关,其中种植结构、农民收入是耕地压力的主要驱动因子,但不同地区引起耕地压力的变化原因不一,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
    • 程晓瑜; 盖微微; 杨振民
    • 摘要: 在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新冠病毒为社会带来严峻考验的背景下,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显得更为重要。陕西省是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重要基地,探索分析其耕地压力时空演变特征与驱动因素,对区域耕地资源有效利用与粮食安全保障有重要意义。基于陕西省1995—2019年耕地数量和分布情况,对最小人均耕地面积S_(min)与耕地压力指数P进行测算,对传统差异指数进行整合,建立总体分异测度指数GDI,引用重心移动模型和总体分异测度指数GDI描述区域内耕地压力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借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耕地压力变动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1995—2019年陕西省耕地面积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耕地压力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变化幅度较小,仍长期处在“警戒压力”水平;陕西省耕地压力重心在关中地区,先向北偏西移动,之后逐年向南推移;陕西省耕地压力空间分异情况2003年之前不明显,且状态相对平稳,2003年之后分化格局日趋明显;1995—2019年无霜期情况、降水情况、粮食单产量、化肥使用、农村居民收入、城镇居民收入、经济发展水平、工业水平对陕西省耕地压力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作用。
    • 张光顺; 刘彬; 孙在冠
    • 摘要: 粮食安全对“三农”工作及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相关模型准确评估地区粮食安全状况,是保障粮食安全工作的前提。制定地区粮食安全保障政策对防范重大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价值。在全面调查山东粮食安全工作的基础上,采用相关模型测算山东地区耕地压力指数,综合评估地区耕地压力指数与粮食安全之间的关系,并基于山东粮食安全状况提出具体性保障粮食安全的对策。
    • 马歆; 郑潇潇; 王韵; Raheel Akhtar Kathia
    • 摘要: [目的]严守耕地红线、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资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法]文章采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分析了2007—2016年中原经济区耕地压力时序变化特征,引入重心转移模型和变异系数,探究耕地压力重心的空间分布及迁移特征,并基于粮食生产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双重视角,选取10个指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影响中原经济区耕地压力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结果]2007—2016年中原经济区耕地压力指数呈现阶段性特征,总体处于波动递减的趋势,各地级市耕地压力离散程度和空间差异不断拉大,空间分布不均衡,东西分化趋势显著;耕地压力重心从西北向东南方向迁移,在郑州市区域移动;选取的影响因素指标对耕地压力变化均有影响,关联度大小依次为人均GDP>城市化水平>农民收入>产业结构>化肥投入>灌溉水平>复种指数>粮食单产量>耕地质量>人均耕地面积.[结论]社会经济因素对耕地压力影响显著,是影响耕地压力变动的主导因素.
    • 逯璐; 李丁; 戚禹林; 左津榕
    • 摘要: 耕地压力与粮食安全保障密切相关,本文根据2000—2018年黄淮海平原5省2市数据,运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研究了该区域的耕地压力大小的变化,借助灰色预测GM(1.1)模型对影响黄淮海耕地压力指数的人均耕地面积、粮食单产等进行预测,并分析了黄淮海平原2019—2033年的耕地压力指数的趋势.结果发现,耕地压力指数总体呈现递减趋势,由研究初期的耕地压力较大威胁粮食安全向耕地压力较小粮食安全有所保障转变.提出区域间耕地压力指数分化严重,应对区域间耕地压力分化问题予以关注,避免大城市粮食供应过度依赖粮食绝对安全地区;严格把控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进行土地用途整理,改良废弃土地,增加耕地资源的储备量;在不影响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可以适当采取措施来保护生态环境等一些相关的建议.
    • 黄曦
    • 摘要: [目的]应用耕地压力指数模型,通过计算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及耕地压力指数,分析福建省耕地承压的时间变化规律及成因.[方法]文章通过耕地承压类型区的划分,分析福建省耕地承压的空间变化规律、成因及区域特点.[结果](1)由于人口不断增加,耕地面积呈减少趋势,在保持粮食自给率相对稳定的情况下,1998-2018年福建省耕地承压呈明显上升趋势;(2)根据福建省各县(市、区)耕地压力指数划分耕地承压类型区,共分4个类型区,即:耕地高承压区,耕地较高承压区,耕地较低承压区和耕地低承压区;(3)福建省耕地承压空间差异显著,闽西北山区低于闽东南沿海地区.耕地高承压区和耕地较高承压区主要分布在闽东南沿海地区和靠近闽东南沿海地区,其耕地压力指数大于1,耕地承压明显;耕地低承压区和耕地较低承压区主要分布在闽西北山区,其耕地压力指数小于1,耕地承压不明显.[结论]福建省耕地压力大且地区差异明显,总体上有增强的趋势.
    • 张文信; 张惠中; 程伟亚; 李新举; 李俊颖
    • 摘要: 为了实现区域经济发展要求与耕地保护要求的平衡,对山东省耕地压力指数展开动态分析及预测.本文基于耕地压力指数模型,综合考虑了各地级市人均GDP、城镇化率等经济指标,对耕地压力指数变化类型进行区域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权衡分区.结果表明:粮食生产方面,山东省的粮食状况较为安全,山东省耕地压力指数在平原区较低,耕地集约利用程度较高,山地丘陵区耕地压力指数较高;耕地保护转嫁区压力指数较高,且呈增长趋势;耕地保护管控区耕地保护压力较大,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并不理想,耕保经济兼顾区耕地压力指数下降幅度较快.提出大力开展耕地整理,保持动态平衡;协调耕地自然禀赋与利用水平,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平衡区域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建立粮食生产能力指标交易制度等建议.
    • 罗海平; 周静逸; 何志文
    • 摘要: 基于县域尺度对中国粮食主产区157个产粮大县(含县级市、市辖区、自治县、旗、自治旗)2000—2015年的耕地压力空间属性及其影响因子进行实证研究,并运用GM(1,1)模型对其2016—2030年的耕地压力进行拟合、预测.结果 显示,157个产粮大县的耕地负荷较重,但随着粮食单产水平的不断提升,157个产粮大县的总体耕地压力指数由2000年的0.88下降到了2015年的0.66.截至2015年,研究对象中共99个产粮大县处于安全压力区,20个产粮大县处于潜在压力区,31个产粮大县处于轻度压力区,而江苏省邳州市,四川省安岳县、简阳市、宣汉县、岳池县、南部县、资中县7个产粮大县处于中度压力区,存在潜在耕地压力风险.157个产粮大县的耕地压力空间分异显著,马太效应增强,呈南高北低、西高东低态势.研究期内,总体耕地压力承载系数持续减小,耕地压力敏感系数波动显著,呈"W"形波动态势.在不考虑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预测到2030年157个产粮大县的耕地压力将进一步缓解.建立耕地压力变动影响因素模型,实证分析了耕地质量、化肥投入、种植结构、城镇化水平、农民收入等因素对耕地压力变动的显著影响,认为改良种植结构、改善耕地质量、提高粮食单产仍是缓解耕地压力的重要途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