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织业
丝织业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322篇,主要集中在工业经济、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4823篇;相关期刊210种,包括江汉论坛、浙江学刊、文史知识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1年全国博士生论坛——中国近现代史等;丝织业的相关文献由296位作者贡献,包括范金民、王翔、陈学文等。
丝织业
-研究学者
- 范金民
- 王翔
- 陈学文
- 卢华语
- 廖志豪
- 徐晓望
- 熊燕军
- 任克
- 倪戈
- 叶万忠
- 岳树明
- 张淑贤
- 徐新吾
- 李华
- 李迎军
- 杨希义
- 段本洛
- 王卫平
- 程德
- 覃智星
- 许蓉生
- 邹荣础
- 陈春全
- 陈炎
- 陶绪
- 韦祖祠
- 黄恽
- 黎海波
- 万良适
- 上石洋一
- 丘进
- 中史
- 乔莉
- 乜小红
- 于孔宝
- 何平
- 何梅
- 何群
- 何荣昌
- 余靖静
- 侯家远
- 侯杨方
- 侯颖方
- 俞敏敏
- 修林
- 冯贤亮
- 刘义程
- 刘存宽
- 刘学照
- 刘序传
-
-
嵇立平
-
-
摘要:
5月21日,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如期到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说:“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意为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每年的小满时节农作物茂盛生长渐至成熟,正是农事繁忙的时候。在我国古代,小满期间有很多传统风俗,其中有一个节日叫“蚕节”,祭祀“蚕神”嫖祖,这一习俗的流行见证了我国古代丝织业的发展历史。
-
-
吴启琳
-
-
摘要:
作蚕丝织业,又称野蚕业。明清时期,中国蚕桑业繁盛的同时,蚕业也得到了明显的发展。明代椎蚕业主要分布于北方地区,清初陆续传播至西南地区,与江南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家蚕业并行发展。进入清中期后,在清廷的产业推广政策推动下,作蚕业取得极大发展,至清末已然成为一项富国裕民的产业,一大批作蚕书也得以刊行。先前已有《中国农学书录》《中国蚕桑书录》及《南征纪略》《西吴蚕略》《野蚕录》《椎蚕三书》(该书收录了《养蚕成法》《茧谱》《山蚕辑略》)等作蚕书的整理与点校,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2016年度古籍整理研究项目“中国作蚕书校注”(1623)成果——武强校注《中国蚕书十七种校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9月第1版)一书即在前人对蚕书整理的基础上,进一步选取了未被整理过且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椎蚕书进行整理校注,弥补了中国作蚕书校注内容之不足。
-
-
无
-
-
摘要:
汉绣是流行于湖北武汉、荆州、荆门、仙桃、潜江一带的传统刺绣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汉绣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楚国丝织业发达。江陵二号墓出土了诸多战国绣品,与近代汉绣针法极为相似,这说明汉绣与荆楚文化一脉相承。汉绣发展的鼎盛时期是在清末民初。汉口的绣花街和石首绣林镇、洪湖峰口镇一带的绣花堤,皆因刺绣集中而得名。咸丰年间,汉口设有织绣局,集中各地绣工绣制官服。
-
-
月珠
-
-
摘要:
都锦生深知要发展生产,扩大经营,使富有民族特色的丝织工艺品立足于世界艺术之林,就必须不断创新,努力开发新产品。在《蜀相》中,杜甫曾黯然缅怀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在中国丝织业历史上,也有这样一位英雄人物,在其青壮之年,积极投身实业救国运动,力求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而不幸于盛年之时创业未半中道离世。他,就是都锦生。
-
-
潘恒
-
-
摘要:
苏州古称吴门,自古就是江南富庶之地,文化艺术积淀深厚。明代中期,苏州的手工业、丝织业、印刷业非常繁荣,是全国最为繁华的地区和最具影响力的文化重镇。王士性《广志绎》记载:"苏人以为雅者,则四方随而雅之;俗者,则随而俗之。其赏识品第本精,故物莫能违。"苏州经济、文化隆盛之时,书画鉴藏的风气也十分兴盛。沈周、文徵明作为吴门书画家群体中引领时风的创作者,同时以深厚的学养在鉴藏家群体中居于核心地位。他们收藏的法帖、名画经常在师生、朋友之间传观,在频繁的雅集活动中流动。《文徵明集》卷二十五《沈先生行状》如是描述沈周:"佳时胜日,必具酒肴。合近局,从容谈笑,出所蓄古物图书,相与抚玩品题以为乐。"优越的文艺氛围和鉴藏风气为吴门书家开阔眼界、师法古人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
-
-
薛超;
小丛冢雉(图)
-
-
摘要:
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之一,这一时期,许多行业的技艺达到了一个令人瞩目的新高度,如丝织业、漆工艺等。20世纪70年代,长沙马王堆三座汉墓的发掘,就是最好的实证。马王堆汉墓是20世纪中国甚至世界上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它为我们全面而真实地展现了一个汉代贵族家庭的生活。墓主这一家三口有着特殊的身份地位,曾经过着精致、奢华的生活。
-
-
-
-
摘要:
桐乡市濮院镇地处长三角平原腹地,沪、杭、苏中间节点,隋朝始建的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镇域总面积60平方公里,辖5个居民社区、13个行政村,总人口约20万。嘉禾巨镇,濮绸故里。濮院气候温和,水网密布,土地肥沃,被誉为"鱼米之乡、百花盛地"。自宋代濮氏迁居本地后,农桑和丝织业不断发展,所产濮绸白净、细滑、柔韧耐洗,系绸中上品,以“日出万匹绸”成为“嘉禾一巨镇”,是明清时期江南五大名镇之一。
-
-
王子今
-
-
摘要:
战国秦汉时期,"鲁缟""齐纨""蜀锦""襄絮"等地方丝织业品牌名闻天下。《史记》中记载了"蜀布"远销至西域的情形,是丝绸之路史研究者应当珍视的重要信息。地方品牌较密集地出现,可以理解为生产史、交通史、商业史进入较成熟阶段的标志。而《史记》中对相关历史的记载,则体现了太史公对经济与民生的关心。
-
-
黄恽
-
-
摘要:
因为新冠疫情宅在家里,每天看看旧报作为消遣。有一天看到,苏州的云锦公所,在1930年底忽然解散,改组为丝织业同业公会了。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改组呢?草蛇灰线,寻踪追索,宛如探案,最终发现背后竟发生了这么一系列的故事。
-
-
-
-
-
-
-
- 上海秋橙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15.04.29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织锦丝织物用漂白液及织锦丝织物的漂白方法,所述织锦丝织物用漂白液,由下述组分按质量份组成:硼酸铵0.2-0.6份;双-1,6-亚己基三胺五亚甲基膦酸0.5-1.5份;丙烯酸马来酸共聚物0.5-1.5份;1,5-无水葡萄糖醇0.5-1.5份;4-(2-壬酰氧基乙氧基羰基氧基)苯磺酸钠1-3份;四乙酰乙二胺0.2-0.6份;氢氧化钠1.5-7.5份;过氧化氢2-8份;水1000份。采用本发明的漂白液对织锦丝织物进行漂白,漂白流程简单,可以适用大生产,对织物强力损伤较小,漂白效果好,并能够有效抑制织物的破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