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马王堆汉墓

马王堆汉墓

马王堆汉墓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353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医学、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8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29901篇;相关期刊249种,包括求索、南方文物、文博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汉代考古与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全国考古及文物保护化学学术交流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药膳分会2017年会议等;马王堆汉墓的相关文献由303位作者贡献,包括傅举有、王宜飞1、周贻谋等。

马王堆汉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48 占比:1.15%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9901 占比:98.83%

总计:30254篇

马王堆汉墓—发文趋势图

马王堆汉墓

-研究学者

  • 傅举有
  • 王宜飞1
  • 周贻谋
  • 尘璞
  • 王明辉
  • 王晓曦
  • 王树金
  • 乔珊
  • 何人可
  • 何大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馒头老妖; 杨大瑞(图)
    • 摘要: 蹴鞠,是我国历史上一种古老的游戏。它已经具备了现代足球的雏形,也一度成为主流的活动,但遗憾的是,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被发扬光大,渐渐湮灭在时间长河中。历史悠久的蹴鞠蹴鞠到底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如今已不可考。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黄帝四经》中,有这么一个故事:黄帝战胜蚩尤之后,将蚩尤的尸体剖开,在胃里塞满干草,缝好之后当球踢,踢得好的人还有奖励,“充其胃以为鞠,使人执之,多中者赏”。
    • 杨克明
    • 摘要: 工匠精神是大国崛起之利器,企业长寿之法宝,个人成长之动力,体现一种“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的做事信仰。具有工匠精神的人,能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我国自古就尊崇和弘扬工匠精神。河南信阳出土的一把2300多年前的宝剑,依旧寒光闪闪。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禅衣”,距今2200年,薄如蝉翼,用料2.6平方米,仅重49克,比今天织机生产的最薄的乔其纱还要薄得多。
    • 孙孟姣
    • 摘要: 朱画墨染,尚赤崇黑,祥木浪漫展华贵,目眩神迷流永魅。湖湘漆艺是极具中华文化特色的传统工艺。众多精美绝伦的漆器在湖湘楚汉文化历史考古中被发掘,其中以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为代表,从实用之器、华丽之彩、神秘之纹等方面向世人展示了湖湘漆艺的特色。为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传统工艺,学习古人的技艺与思想,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开发了“漆色汉韵”课程,致力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 冯璐
    • 摘要: 衣冠认同始终是华夏民族意识的一部分。从“华夏衣裳为黄帝所制”到马王堆汉墓遣策中第一次出现“汉服”之名,再到唐代《蛮书》“初袭汉服,后稍参诸戎风俗,迄今但朝霞缠头,其余无异”的记载,汉服的发展始终是个兼收并蓄、不断演进的过程。这种影响甚至突破了疆域的限制而广泛传播至东亚儒家文化圈的其他国家。本刊封面文章中已对汉代服装的发展脉络进行了详细梳理,不过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除了深衣襦裙,汉代人又用什么配饰来装饰自己呢?其实鞋袜穿搭、腰间配饰,细节之中亦是身份地位的彰显。
    • 方勇
    • 摘要: 通过对马王堆帛书医学文献的释读,指出马王堆汉墓帛书《房内记》第 4 列中“空垒”应被解读为“蜗螺”,指螺;《养生方》第 21 列中的“蚩”字,当为“■”字,读为“去”,“去乡”读为“去甫”,指蟾蜍。
    • 老骥(文/图)
    • 摘要: 这是一处文化遗产的珍宝库,18万余件珍贵藏品包罗万象,从史前人类的打制石器,到精美绝伦的青铜尊彝,从马王堆汉墓的绫罗钟鼎,到明清文人的笔墨丹青,无一不是湖湘文明的见证。
    • 刘庆祥
    • 摘要: 在湖南省博物馆展示厅,玻璃柜内陈列着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部分汉简。那些沉睡两千年的古物,散发出的气息,使展馆内一派静穆。我被人流簇拥着,走近竹简与绢帛。那些陌生文字,似有了生命与温度。倾耳静听,它们正在诉说着千年过往。简书,书写在纤若韭叶的竹简上,字迹清晰,排列疏朗,纵向书写的墨迹,自如收放于毫厘之间。撇捺如翼,锤竖似狐尾,隽秀洒脱,飘逸灵动。帛书,经故宫博物院专家精心装裱,虽残痕斑驳,却气象俨然。字迹工整朴厚,钝拙古雅,书写技法纯熟考究,透着古隶遗韵。其图文,纵贯两千多年,成为《周易》《老子》《黄帝书》《五行书》《战国纵横家书》等古籍的校正与补白。伫立其间,面前的文字,携着墨香,穿越千年而来,直抵心脾,令人心生肃敬。
    • 尤洪勇
    • 摘要: 峰林蛋炒饭,可谓是一道名不虚传的经典食品。它是峰林人的独创,是万峰林的专利。正如古人对万峰林"天下山峰何其多,惟有此处峰成林"的赞叹一样,我也敢言"世上无处不有蛋炒饭,惟有峰林这碗第一香"。就蛋炒饭而言,其由来已久,早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竹简上就有记载,叫"卵熇","卵熇"也许就是见诸于文字最早的蛋炒饭了。
    • 范常喜
    • 摘要: 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遣册所记『尧笱二』应读作『(桡)钩二』,其中『(桡)』指剑衣,与『韬』义近,『钩』即带钩.简文『尧((桡))笱(钩)二』应指两件用于钩挂剑衣的带钩,亦即佩剑所用带钩.可能正是为了跟一般用途的带钩名『钩』相区别,遣册中才将佩剑之钩称之为『(桡)钩』.该墓北椁箱出土两件短小蟠螭纹铜带钩,应即该简所记之物.
    • 宋晨光
    • 摘要: 沈阳市曼风(12岁)今天好冷,幸好我穿了羽绒服、棉裤,戴了围巾、手套,终于可以“全副武装”地出门啦!请问,古人冬天也有手套这种保暖的“装备”吗?古人最早使用的保暖服装就是用动物的皮毛或是禽类的羽毛做成的衣服,也就是现在常说的皮草。到了汉代,人们把蚕丝织成昂贵的丝绸,用丝绸做成的衣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皇室贵族的御寒用品。长沙的马王堆汉墓就出土过一双时尚又保暖的朱色菱纹罗手套,是用绢缝制的露指手套,说明那时我国就有了用于御寒的手套。不过,普通的老百姓那时候还用不起昂贵的绫罗绸缎,大部分人只能披着粗硬的麻衣和葛布扛过寒冷的冬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