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态安全
水生态安全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129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0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462803篇;相关期刊82种,包括江西科学、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给水排水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中国水利学会2015学术年会、中国(宁夏)国际水资源高效利用论坛、中国水利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等;水生态安全的相关文献由23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芮、戴文渊、刘昌明等。
水生态安全—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62803篇
占比:99.97%
总计:462927篇
水生态安全
-研究学者
- 张芮
- 戴文渊
- 刘昌明
- 刘木生
- 张丽
- 李贺
- 林联盛
- 范建友
- 赵晓晨
- 郭秋忠
- 严立冬
- 何文莉
- 刘雪聪
- 刘静霞
- 叶建春
- 孙秀玲
- 孟伟
- 宋众艳
- 宋长虹
- 宗合
- 崔凡
- 崔瑔
- 弓晓静
- 张晓岚
- 张楠
- 张远
- 成剑波
- 成自勇
- 曹源圆
- 曹立
- 李金霞
- 杨志峰
- 林佳宁
- 武翡翡
- 淦峰
- 王勇
- 王影桃
- 王烜
- 王飞
- 石晓
- 程红光
- 耿鹏程
- 肖伟
- 胡卡
- 谭雅懿
- 贾晓波
- 陈年来
- 高欣
- Fan Jian-you
- Ru Xiang-wen
-
-
左其亭;
杨振龙;
曹宏斌;
马军霞
-
-
摘要:
为了响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改善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亟须评估流域水生态安全状况,因地制宜保护与修复生态系统.选取黄河流域62个地级行政区,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选取15个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单指标量化-多指标综合-多准则集成”(SMI-P)评价方法,计算2009-2019年流域各地级行政区水生态安全指数(Water Ecological Security Index,WESI),并采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各地级行政区的水生态安全水平的集聚性特征和空间分布.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水生态安全水平逐年上升,WESI由2009年的0.42上升至2019年的0.45,增幅达7.14%,流域整体呈现四周高中间低的空间布局,近十年来流域62地级行政区的WESI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且空间聚集程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
-
车小磊;
无
-
-
摘要:
百年征程风华茂,千秋伟业再起航。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国水利发展正呈现出一系列新特征。立足新发展阶段,面对新需求、新挑战,水利工作必须积极转换动能,通过科技创新助力行业提质升级,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水利部水生态安全保障人才创新团队,就志在为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
-
赵晓晨;
葛晓霞;
周雪欣
-
-
摘要:
通过水功能区达标率、生态流量保障程度和纵向连通性等指标对珠江流域水环境水生态进行现状评价,结合流域实际情况剖析水环境水生态存在的问题。通过实施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和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控导工程等重要工程,以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一廊、一网、一带、一片”水环境水生态保护修复格局。针对下一阶段珠江流域水环境和水生态安全保障工作,提出珠江流域水环境和水生态安全保障重大政策建议。
-
-
王弈雪;
李贺
-
-
摘要:
目前,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主要聚焦于如何利用工程措施在短期内提升水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以蓝藻水华现象为代表的流域水环境问题仍时有发生。流域治理整体方案为流域治理提供了大方向和基本原则,但目前流域治理重水质、轻生态,且未形成涵盖流域治理基本要素的科学系统的管理体系。流域水环境治理制度体系主要包括监管体系、责任体系、考核制度、监测评估制度、反馈调整制度等。该研究针对流域治理制度体系存在的问题,结合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及流域内生态修复措施,构建了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生态安全长效机制框架。
-
-
-
-
摘要:
污水资源化利用对减少水污染、保障水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6月10日发布的《江西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攻坚行动方案(2022~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明确,至2025年底我省新增污水处理能力50万立方米/日以上,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力争达到70%以上,各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对于城镇污水,要持续提高收集处理能力,加快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建设,补齐管网“毛细血管”,统筹优化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布局。到2025年底,我省新建污水管网2400公里以上、改造污水管网1600公里以上、新增污水处理能力50万立方米/日以上。我省所有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生活污水直排口,基本消除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接合部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基本消除建成区黑臭水体。
-
-
戴文渊;
郭武;
郑志祥;
陈亦晨;
张芮;
许勇
-
-
摘要:
基于W-SENCE-PSR(以水为主线的复合生态系统-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模型构建水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09—2018年石羊河流域相关统计数据,运用模糊系统分析法和BP神经网络模型法,多层面多角度解析石羊河流域的水生态安全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当年降水变化、单位面积牲畜头数、生态环境用水量占总用水量比例、雨水利用量、径污比是水生态安全的主要影响因子;(2)对水生态安全的影响程度排序为:资源子系统≥社会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环境子系统>生态子系统,响应子系统>压力子系统>状态子系统,资源子系统和压力子系统是主要驱动力来源;(3)2019—2023年,压力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将是主要驱动力来源;(4)近10 a,水生态安全整体状况较差,始终处于Ⅰ级区(较差)和Ⅱ级区(一般)。
-
-
李若飏;
辛存林;
陈宁;
肖凯文;
辛顺杰
-
-
摘要:
为了解三生空间视角下甘肃省大夏河流域水生态安全现状及其变化趋势,建立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的三生空间理念水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在运用熵值法和综合指数法评价水生态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灰色GM(1,1)模型预测未来大夏河流域水生态安全状况。结果表明:2007—2012年水生态安全等级处于Ⅳ级(风险级),2013—2018年水生态安全等级处于Ⅲ级(敏感级),2019年水生态安全等级处于Ⅱ级(良好级),总体呈现稳定上升趋势。三生空间中生产空间对大夏河流域水生态安全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生态空间和生活空间;压力指数变化呈现“V”字型,状态指数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响应指数变化趋势较不稳定;预测在2023年水生态安全水平将进入安全级,并保持逐年上升趋势。
-
-
霍守亮;
张含笑;
金小伟;
曹晓峰;
吴丰昌
-
-
摘要:
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水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富营养化、饮用水源地污染、地下水与近海海域污染、新污染物、生态用水短缺等水生态环境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本文系统解析了我国水生态环境总体形势和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以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综合考虑水质改善、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风险防控的战略思路、基本原则和战略目标,提出了包括开展重点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协同治理和整体修复科技攻关与示范、开展京津冀协同发展区水环境水生态质量整体提升科技攻关与示范、开展新时期饮用水安全保障科技攻关与示范在内的3项重大科技工程建议。为推动我国水生态环境安全保障的顺利实施,研究建议:全面系统修订《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强化其在水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科学评估我国湖泊氮磷营养物的时空差异,实施差异化营养物标准;科学评估我国水生态现状,深化推进水生态监测和评估;构建基于大数据融合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智慧化监管平台,保障饮用水安全。
-
-
-
-
摘要:
位于望虞河东岸的江苏省苏州市区,经过多年持续治理,已建成较为完备的水环境基础设施系统。如何朝着提升设施效能、实现水生态安全的更高目标迈进,成为苏州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是我国城市水环境治理转型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重大科技专项课题“望虞河东岸水设施功能提升与全系统调控技术及示范”应运而生。
-
-
-
-
摘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增强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这进一步明确了将污染防治视为“新常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守住水生态、水环境的底线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一环。近日,人民网记者围绕我国水生态安全以及污水处理领域相关问题对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彭永臻进行了专访。
-
-
王勇;
弓晓静
- 《中国水利学会2018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具体的建设生态文明的方向.而水生态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生态的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生态文明的建设程度,因此水生态的安全问题应时刻引起大家的重视.本文以水生态安全问题为研究对象,分析水生态安全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
-
弓晓静;
王勇;
郝荣安
- 《2018第五届中国(国际)水生态安全战略论坛》
| 2018年
-
摘要: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具体的建设生态文明的方向.而水生态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生态的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生态文明的建设程度,因此水生态的安全问题应时刻引起大家的重视.本文以水生态安全问题为研究对象,分析水生态安全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
-
程娅静
- 《2018第五届中国(国际)水生态安全战略论坛》
| 2018年
-
摘要:
新时代下,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作为生态系统的基础和关键,水生态安全问题关系直接关系这一目标的实现与否,而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思想在价值取向、制度体系、机制设置三个维度为水生态安全建设提供了指引,为保障水生态安全、建设美丽中国指明了方向.
-
-
尹文涛
- 《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7年
-
摘要:
沿海低地城市的经济与地理环境特征决定了其生态脆弱、灾害频发的特点.岸线利用规划在直接改变海陆生境的同时,也对海岸带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在研究沿海低地城市水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构成要素的基础上,总结得出沿海低地城市水生态安全格局与岸线利用规划的空间关联性,同时分析归纳岸线利用的水生态影响机制和影响因子,为岸线利用的生态规划提供依据.
-
-
彭 斌;
赵晓晨;
崔凡
- 《广西水利学会2015学术年会暨水文水资源学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围绕新常态水生态文明建设任务,建立科学、系统、规范的水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及时评价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指导水生态文明建设,是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十分关键的环节.借鉴欧美水生态质量评价体系及已开展的桂江健康评估项目相关成果,对基于生物参数和生境参数的水生态安全评价指标进行分析研究,提出16个水生态评价参数,同时把评价参数划分为6级并规定其分级范围,初步建立了包含水生生物、水文情形、水质状况及河流形态结构等四大要素的广西河流水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桂江流域水生态为例,对桂江流域各评价参数、四大要素和总体的水生态状况进行评价,以期为广西水生态文明建设尽一份绵薄之力.
-
-
张丽;
范建友
- 《中国(宁夏)国际水资源高效利用论坛》
| 2015年
-
摘要:
水生态安全是水安全和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剖析了水生态安全的内涵和外延,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下的水生态安全问题,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在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中,必须把水生态建设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坚持"人水和谐、生态文明"的水生态安全理念,以水生态安全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与促进珠江三角洲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
-
Zhang Li;
张丽;
Fan Jian-you;
范建友;
Ru Xiang-wen;
汝向文
- 《中国水利学会2015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口急剧增长,珠三角水资源过度开发,水生态系统功能下降,威胁区域水生态安全.珠江三角洲水生态系统调节功能主要包括水文调节(洪水调蓄)、河流输沙、土壤保持、水质净化、水资源积蓄与调节、生物栖息地功能等,应用替代工程法、替代花费法、机会成本法等,结合数据的可获得性,对珠江三角洲水生态调节功能进行评价.并在分析珠江三角洲的水生态安全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和水生态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对珠江三角洲所辖的9个城市的生态安全进行评估和对比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水生态系统调节功能总价值为178.77亿元,核心功能是水资源积蓄与调节功能;珠江三角洲9个城市中惠州市处于"理想状态"的水平,江门市处于"较差状态",广州等其他城市处于"一般状态".
-
-
莫明浩
- 《中国水利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根据水生态安全的概念和内涵,本文以生态特征子系统、功能整合子系统和社会经济环境子系统三个部分共24个指标构建了河湖湿地水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分别确定了各项指标的调查和评价方法.应用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及方法,以鄱阳湖湿地为例,探讨了其水生态安全度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表明鄱阳湖湿地属于基本安全状态,应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加强鄱阳湖水生态安全监测,提高其安全等级.
-
-
-
罗斌华;
杨志平
- 《江西省生态经济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7年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实行流域综合管理是实践证明解决流域性资源环境问题的有效方法,是当前我国构建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和提升生态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保护好鄱阳湖"一湖清水"对于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建设、保障长江中下游乃至全国水生态安全具有重大意义.要打造山江湖综合开发治理升级版,创新流域综合管理模式,全面实施五级河长制,加快推进流域综合修复,大力推进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深入推进流域综合管理改革.加强源头严防,坚持过程严管,强化后果严惩,将鄱阳湖流域打造成"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样板区,支撑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