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水生态安全

水生态安全

水生态安全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129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0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462803篇;相关期刊82种,包括江西科学、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给水排水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中国水利学会2015学术年会、中国(宁夏)国际水资源高效利用论坛、中国水利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等;水生态安全的相关文献由23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芮、戴文渊、刘昌明等。

水生态安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0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62803 占比:99.97%

总计:462927篇

水生态安全—发文趋势图

水生态安全

-研究学者

  • 张芮
  • 戴文渊
  • 刘昌明
  • 刘木生
  • 张丽
  • 李贺
  • 林联盛
  • 范建友
  • 赵晓晨
  • 郭秋忠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左其亭; 杨振龙; 曹宏斌; 马军霞
    • 摘要: 为了响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改善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亟须评估流域水生态安全状况,因地制宜保护与修复生态系统.选取黄河流域62个地级行政区,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选取15个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单指标量化-多指标综合-多准则集成”(SMI-P)评价方法,计算2009-2019年流域各地级行政区水生态安全指数(Water Ecological Security Index,WESI),并采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各地级行政区的水生态安全水平的集聚性特征和空间分布.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水生态安全水平逐年上升,WESI由2009年的0.42上升至2019年的0.45,增幅达7.14%,流域整体呈现四周高中间低的空间布局,近十年来流域62地级行政区的WESI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且空间聚集程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 车小磊;
    • 摘要: 百年征程风华茂,千秋伟业再起航。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国水利发展正呈现出一系列新特征。立足新发展阶段,面对新需求、新挑战,水利工作必须积极转换动能,通过科技创新助力行业提质升级,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水利部水生态安全保障人才创新团队,就志在为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 赵晓晨; 葛晓霞; 周雪欣
    • 摘要: 通过水功能区达标率、生态流量保障程度和纵向连通性等指标对珠江流域水环境水生态进行现状评价,结合流域实际情况剖析水环境水生态存在的问题。通过实施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和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控导工程等重要工程,以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一廊、一网、一带、一片”水环境水生态保护修复格局。针对下一阶段珠江流域水环境和水生态安全保障工作,提出珠江流域水环境和水生态安全保障重大政策建议。
    • 王弈雪; 李贺
    • 摘要: 目前,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主要聚焦于如何利用工程措施在短期内提升水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以蓝藻水华现象为代表的流域水环境问题仍时有发生。流域治理整体方案为流域治理提供了大方向和基本原则,但目前流域治理重水质、轻生态,且未形成涵盖流域治理基本要素的科学系统的管理体系。流域水环境治理制度体系主要包括监管体系、责任体系、考核制度、监测评估制度、反馈调整制度等。该研究针对流域治理制度体系存在的问题,结合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及流域内生态修复措施,构建了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生态安全长效机制框架。
    • 摘要: 污水资源化利用对减少水污染、保障水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6月10日发布的《江西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攻坚行动方案(2022~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明确,至2025年底我省新增污水处理能力50万立方米/日以上,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力争达到70%以上,各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对于城镇污水,要持续提高收集处理能力,加快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建设,补齐管网“毛细血管”,统筹优化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布局。到2025年底,我省新建污水管网2400公里以上、改造污水管网1600公里以上、新增污水处理能力50万立方米/日以上。我省所有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生活污水直排口,基本消除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接合部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基本消除建成区黑臭水体。
    • 戴文渊; 郭武; 郑志祥; 陈亦晨; 张芮; 许勇
    • 摘要: 基于W-SENCE-PSR(以水为主线的复合生态系统-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模型构建水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09—2018年石羊河流域相关统计数据,运用模糊系统分析法和BP神经网络模型法,多层面多角度解析石羊河流域的水生态安全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当年降水变化、单位面积牲畜头数、生态环境用水量占总用水量比例、雨水利用量、径污比是水生态安全的主要影响因子;(2)对水生态安全的影响程度排序为:资源子系统≥社会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环境子系统>生态子系统,响应子系统>压力子系统>状态子系统,资源子系统和压力子系统是主要驱动力来源;(3)2019—2023年,压力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将是主要驱动力来源;(4)近10 a,水生态安全整体状况较差,始终处于Ⅰ级区(较差)和Ⅱ级区(一般)。
    • 李若飏; 辛存林; 陈宁; 肖凯文; 辛顺杰
    • 摘要: 为了解三生空间视角下甘肃省大夏河流域水生态安全现状及其变化趋势,建立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的三生空间理念水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在运用熵值法和综合指数法评价水生态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灰色GM(1,1)模型预测未来大夏河流域水生态安全状况。结果表明:2007—2012年水生态安全等级处于Ⅳ级(风险级),2013—2018年水生态安全等级处于Ⅲ级(敏感级),2019年水生态安全等级处于Ⅱ级(良好级),总体呈现稳定上升趋势。三生空间中生产空间对大夏河流域水生态安全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生态空间和生活空间;压力指数变化呈现“V”字型,状态指数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响应指数变化趋势较不稳定;预测在2023年水生态安全水平将进入安全级,并保持逐年上升趋势。
    • 霍守亮; 张含笑; 金小伟; 曹晓峰; 吴丰昌
    • 摘要: 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水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富营养化、饮用水源地污染、地下水与近海海域污染、新污染物、生态用水短缺等水生态环境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本文系统解析了我国水生态环境总体形势和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以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综合考虑水质改善、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风险防控的战略思路、基本原则和战略目标,提出了包括开展重点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协同治理和整体修复科技攻关与示范、开展京津冀协同发展区水环境水生态质量整体提升科技攻关与示范、开展新时期饮用水安全保障科技攻关与示范在内的3项重大科技工程建议。为推动我国水生态环境安全保障的顺利实施,研究建议:全面系统修订《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强化其在水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科学评估我国湖泊氮磷营养物的时空差异,实施差异化营养物标准;科学评估我国水生态现状,深化推进水生态监测和评估;构建基于大数据融合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智慧化监管平台,保障饮用水安全。
    • 摘要: 位于望虞河东岸的江苏省苏州市区,经过多年持续治理,已建成较为完备的水环境基础设施系统。如何朝着提升设施效能、实现水生态安全的更高目标迈进,成为苏州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是我国城市水环境治理转型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重大科技专项课题“望虞河东岸水设施功能提升与全系统调控技术及示范”应运而生。
    • 摘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增强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这进一步明确了将污染防治视为“新常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守住水生态、水环境的底线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一环。近日,人民网记者围绕我国水生态安全以及污水处理领域相关问题对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彭永臻进行了专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