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管理
水环境管理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1年内共计288篇,主要集中在环境保护管理、环境污染及其防治、水利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4篇、会议论文99篇、专利文献5篇;相关期刊139种,包括中国环境管理、科技致富向导、中国建设信息等;
相关会议69种,包括2015第七届全国河湖治理与生态文明发展论坛、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经济学分会2012年年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规划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年会等;水环境管理的相关文献由54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庆丰、曾维华、李静等。
水环境管理
-研究学者
- 张庆丰
- 曾维华
- 李静
- 杨志峰
- 刘玉安
- 周勇
- 唐崇杰
- 张卫东
- 惠婷婷
- 曲乐安
- 李艳红
- 林继发
- 焦锋
- 王东
- 石效卷
- 秦伯强
- 胡道洪
- 范鹏程
- 阴文杰
- 陈秋颖
- 马进
- 高超
- 万鲁河
- 乔海娟
- 乔飞
- 于红霞
- 于雷
- 任晓鸣
- 伦飞
- 何建宗
- 佘雁翎
- 傅臣家
- 党志良
- 冉慧敏
- 冯吉平
- 冯旭
- 冯艳
- 冯雅倩
- 凌尚
- 凌虹
- 刘 琰
- 刘亚男
- 刘华春
- 刘华芹
- 刘姗
- 刘威
- 刘忠群
- 刘毅
- 刘洋
- 刘畅
-
-
吴海泉
- 《环球市场》
| 2020年
-
摘要:
通过对水污染与水环境管理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发现我国水污染问题较为突出,水环境管理相关举措并未得到有效落实,导致江河湖泊的水质不佳,无法被直接应用到生产生活之中,对于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造成了极大的阻碍.本文将基于这一现状探讨行之有效的优化对策,希望能够全面提高水环境管理水平,强化水污染治理成效,从而为人民群众的用水安全提供切实保障.
-
-
高勤峰;
张恭;
董双林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9年
-
摘要:
网箱养殖生态学是水产养殖生态学的重要分支,是研究网箱养殖生物及养殖活动与养殖水体环境相护作用关系、依据当地环境状况为养殖设施建设及养殖活动管理提供理论指导的科学.本文简述了网箱养殖活动的历史沿革,重点介绍了网箱养殖生态学在养殖水环境管理、养殖容量评估和深远海养殖领域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对网箱养殖生态学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水产养殖活动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
刘洋;
毕军;
吕建树
- 《资源科学》
| 2019年
-
摘要:
将生态系统服务理论应用于管理实践是当今研究的重要趋势,而构建符合人类管理需求的分类体系则是其基础.通过综述国内外生态系统服务的分类体系发现:目前研究多从生态系统的产出特征及与人类收益的对应关系进行分类,欠缺针对某一特定管理目标、有助于人类管理决策的分类体系.据此,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考虑流域普遍面临的水环境问题及管理需求,构建一套适用于流域水环境管理的分类体系,并探讨与已有分类的异同.该分类体系将水环境健康作为总体管理目标,根据与该目标的关系确定直接服务、间接服务及生态收益3大类:直接服务是管理目标的具体表征,主要以物理量度量;间接服务有助于支撑管理目标的实现,应综合多学科方法量化;生态收益则体现管理目标的最终效果,可通过价值化方法表征.该分类体系有助于流域关键生态系统服务的识别及特征分析,为后续开展相应模拟、制图及评价等研究奠定基础.
-
-
-
-
吴金玲
- 《建材与装饰》
| 2020年
-
摘要:
随着城市发展规模的逐步扩大,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生态环境中的水污染情况日益严重,河流环境的污染严重限制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中国对河流环境的维护越来越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多层面生态修复技术的概念广受欢迎,多层面生态修复技术已经成为治理和维护河流环境的最终目标.对于河流环境治理,在应用生态修复技术的过程中,需要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和手段,根据实际情况对水环境进行管理.
-
-
王业耀;
姜明岑;
李茜;
陈亚男;
白雪;
杨琦
- 《环境科学研究》
| 2019年
-
摘要:
流域水质预警是水质监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流域水质预警体系可为流域水污染处理提供充足时间和所需信息,有效削减水污染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对国内外的流域水质预警体系研究进展分别从预警体系目标、预警指标、预警阈值及模拟模型4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且对目前国内外典型流域水质预警体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流域水质预警体系目标主要从流域水体功能和水体污染风险2个方面进行考虑;预警指标可分为物化和生物毒性指标2类,生物毒性指标可弥补物化指标的不足,但不能完全替代,二者联合并施是未来预警指标筛选的发展方向;预警阈值的制定依据环境质量标准、排放标准、水质现状及污染源特征等信息,采用单指标多次报警、多指标联合报警或物化与生物毒性指标联合报警等方式,可提高预警体系的稳定和可靠性;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已有一些成熟应用,但大部分模型依然需要大量的参数和历史数据才能保证准确性,因此对于大型流域难以适用.目前我国还未有国家层面完整的流域水质预警体系和相关流程在应用,特别是缺乏可靠的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未来应从建立典型流域水质预警体系着手,集成地方流域成熟应用的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逐步完善国家层面的流域水质预警体系,为我国流域水质安全提供保障.
-
-
-
-
刘姗;
张南;
魏振
- 《人民长江》
| 2019年
-
摘要:
水质评价是水环境治理和水环境保护的基础,如何客观地设定各水质评价指标的权重是水质评价的重点和难点.首次将改进的基于粗糙集和条件信息熵权重的确定方法应用到水质评价中,科学、有效地确定了各水质评价指标的权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基于粗糙集和条件信息熵的水质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对重庆市南川凤嘴江的实测水质数据进行了综合评价.应用结果表明:运用该方法得出的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合理,而且能够对同一等级的水质开展进一步的细化分级.研究成果可为水质监测和水质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
-
张扬;
魏亮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
| 2019年
-
摘要:
本文选取了以色列和新加坡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梳理了其水环境管理体制和目标.通过分析对中国水环境管理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一是加强部门协调和公众参与.面对中国复杂的水污染防治形势,抓住实施"水十条"的契机,发挥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优势,加强与政府其他部门的协调,充分吸收公众参与,发挥好各媒体的监督作用.二是制定严格的许可证制度.借鉴以色列、新加坡等国家的实际经验,统筹水资源利用和水环境保护,修订相关排放标准,建立并严格实施排放许可证制度.三是加强环保相关技术研发与应用.依托"水专项"等重大科研专项,从关键问题出发,加大国际科研合作力度,加大对科研成果创新和推广应用方面的支持,加大对"水十条"重点任务落实的科技支撑力度.
-
-
刘晓伟;
吴烨;
王一舒;
吴孝情;
荣楠;
卢文洲;
陈中颖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
| 2019年
-
摘要:
目前我国水环境管理已逐步转变为基于流域整体性的管控模式,但仍存在流域范围各行政区水质管理目标不协调、污染治理工程落实不到位、协调管理机制不完善的问题.为推进跨省界河流综合管控模式建立,本研究以韩江上游跨界流域环境综合整治为例,探讨以生态补偿的方法促进跨省界水质管理目标协调统一、跨界河流污染防治项目落实,以期为我国完善跨界河流生态补偿机制、推进流域水质整体改善、构建水生态文明提供理论支撑.
-
-
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
- 《2018中国化工园区与产业发展论坛》
| 2018年
-
摘要:
工业园区总体情况中国的工业集聚区建设是一种土地资源的集约配置方式,通过统一规划、配套服务,使一个或多个产业能够相对集中起来,共享基础设施,节约管理成本,产生规模效应,促进技术进步.长江经济带(9省2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平均完成率为93.8%,和全国水平(94%)相当。尚有58家集聚区未建成污水处理厂。个别集聚区出现将污水直接排放到环境水体中的情况。
-
-
徐光;
徐红
- 《中国水利学会2017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城市河道的污染已经是当下一个共性问题,污染河道的治理已经成为各个城市的当务之急.现在许多城市以水生态治理为龙头,推动整个城区进行综合治理,也推动了周边环境综合治理,使河流、水面与城市建筑形成和谐统一的自然景现.城市水生态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属多功能、多学科交叉工程,许多问题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本文研究了城市河道综合治理的措施,并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方案的合理性,评价了其对环境的影响.城市河流环境的整治比较强调水体资源功能的开发和水害的防治,大多停留在水污染控制和水利工程的管理,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缺乏研究和了解。利用计算机数据通讯网络等先进技术手段,建立和发展数字化的河流湖泊管理信息数据库,随时进行更新,借此提高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管理的效率,是城市水环境管理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在我国目前这样一个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基本国情阶段,如何少走一些弯路,进行城市河流综合治理和生态建设是非常必要的,这需要理论指导和在实践中探索。
-
-
曾雨虹;
吕平毓;
陈虎
- 《中国水利学会2017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河长制"对流域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管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保证"河长制"行之有效,必须在水环境监测工作中提出并落实与之配合的举措.基于"河长制"的内涵与特点,提出在水环境监测的准备阶段、监测阶段应注意的问题,针对生物监测体系建立、水环境预警和预测机制、质量控制与保证提出新思路,以期为建立与"河长制"相结合的水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合理有效防治流域水污染、保护流域水生态环境提供保证.
-
-
杜伊;
王晓燕;
庞树江;
李方园
- 《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利益相关者参与流域水环境管理不仅能够满足管理的基本需求,还能将社会尺度纳入管理中,协调相关利益群体的矛盾,确保政策制定的有效性.本研究针对潮河流域外出村民、留守村民、环境管理人员和环保志愿者共283名利益相关者进行访谈,评估农业最佳管理措施的接受程度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利益相关者对于最佳管理措施持赞同态度,其中,环保管理人员的接受程度最高,其次是环保志愿者、留守村民,外出村民接受程度最低.工程性措施接受程度高于农田管理措施.影响利益相关者接受程度的因子中,人口因子贡献率最大,其次是环境意识因子、政策因子,经济因子贡献率最低,累计贡献率为65%.因此,为提高利益相关者对最佳管理措施的接受程度,政府应加大环境教育和宣传的力度,提高利益相关者的环境意识,并增强政策的解读性和可实施性.
-
-
Hao Wang;
王浩;
Denghua Yan;
严登华;
Tianling Qin;
秦天玲
- 《湿地园林与生态城市建设国际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在气候变化和日趋增强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全球水问题凸显;中国水问题更为严峻,亟需建设富自然功能协调流域.本文在剖析全球水问题的发展历程基础上,对历史和当前治水模式进行思辨,结合水问题的根本症结和未来需求的理念,提出了富自然功能协调流域建设的内涵、基本思路、建设目标、特征及优势;对照富自然功能协调流域建设技术框架和国内外治水科技与实践的新进展,系统阐述了基于多过程耦合作用机理的综合模拟与预估、五色基础设施调节能力和需求满足度的定量化评估、遵循自然规律的五色基础设施优化布局、五色基础设施建设等关键任务.
-
-
Hao Wang;
王浩;
Denghua Yan;
严登华;
Tianling Qin;
秦天玲
- 《湿地园林与生态城市建设国际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在气候变化和日趋增强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全球水问题凸显;中国水问题更为严峻,亟需建设富自然功能协调流域.本文在剖析全球水问题的发展历程基础上,对历史和当前治水模式进行思辨,结合水问题的根本症结和未来需求的理念,提出了富自然功能协调流域建设的内涵、基本思路、建设目标、特征及优势;对照富自然功能协调流域建设技术框架和国内外治水科技与实践的新进展,系统阐述了基于多过程耦合作用机理的综合模拟与预估、五色基础设施调节能力和需求满足度的定量化评估、遵循自然规律的五色基础设施优化布局、五色基础设施建设等关键任务.
-
-
Hao Wang;
王浩;
Denghua Yan;
严登华;
Tianling Qin;
秦天玲
- 《湿地园林与生态城市建设国际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在气候变化和日趋增强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全球水问题凸显;中国水问题更为严峻,亟需建设富自然功能协调流域.本文在剖析全球水问题的发展历程基础上,对历史和当前治水模式进行思辨,结合水问题的根本症结和未来需求的理念,提出了富自然功能协调流域建设的内涵、基本思路、建设目标、特征及优势;对照富自然功能协调流域建设技术框架和国内外治水科技与实践的新进展,系统阐述了基于多过程耦合作用机理的综合模拟与预估、五色基础设施调节能力和需求满足度的定量化评估、遵循自然规律的五色基础设施优化布局、五色基础设施建设等关键任务.
-
-
Hao Wang;
王浩;
Denghua Yan;
严登华;
Tianling Qin;
秦天玲
- 《湿地园林与生态城市建设国际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在气候变化和日趋增强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全球水问题凸显;中国水问题更为严峻,亟需建设富自然功能协调流域.本文在剖析全球水问题的发展历程基础上,对历史和当前治水模式进行思辨,结合水问题的根本症结和未来需求的理念,提出了富自然功能协调流域建设的内涵、基本思路、建设目标、特征及优势;对照富自然功能协调流域建设技术框架和国内外治水科技与实践的新进展,系统阐述了基于多过程耦合作用机理的综合模拟与预估、五色基础设施调节能力和需求满足度的定量化评估、遵循自然规律的五色基础设施优化布局、五色基础设施建设等关键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