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水平分布

水平分布

水平分布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244篇,主要集中在林业、环境污染及其防治、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2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150351篇;相关期刊162种,包括致富天地、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第十一届全国植物线虫学学术研讨会 、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1年学术年会等;水平分布的相关文献由730位作者贡献,包括孙玉稳、刘超、周璇等。

水平分布—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2 占比:0.13%

会议论文>

论文:18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50351 占比:99.85%

总计:150571篇

水平分布—发文趋势图

水平分布

-研究学者

  • 孙玉稳
  • 刘超
  • 周璇
  • 唐国喜
  • 徐栋
  • 王胜斌
  • 端木祥永
  • 胡胜来
  • 邱体军
  • 银燕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梅; 李美君; 黄红; 张金权; 白新祥
    • 摘要: 该研究在建立贵州省野生苦苣苔科植物名录和地理分布数据库的基础上,对其物种多样性及地理分布格局进行研究。通过文献资料结合实地调查,从物种组成、特有性、水平分布、垂直分布和相似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并采用筛除算法确定贵州苦苣苔科植物分布的热点地区。结果表明:(1)贵州省苦苣苔科植物共计2族8亚族28属153种(含种下等级),分布在75个县级行政区,有128/45个中国/贵州特有种,垂直分布以900~1300 m海拔段最为丰富。(2)通过计算省级相似性系数,发现贵州与广西的相似程度最高,最后筛选得到10个热点县,共代表了75%的苦苣苔科植物。(3)贵州省为典型的喀斯特高原山地,苦苣苔科植物种类丰富,尤其是广义马铃苣苔属、广义报春苣苔属、广义石山苣苔属和蛛毛苣苔属等,有着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和区域特有性。该研究可以为贵州省苦苣苔科植物资源保护和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 王永刚; 叶强; 王艺菡; 崔大方
    • 摘要: 根据2021年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统计分析了新疆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物种组成,并对这些植物的分布区类型以及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共有56种2变种,隶属于20科26属。在科水平上,百合科(Liliaceae)种类最多,有23种1变种;在属水平上,郁金香属(Tulipa Linn.)和贝母属(Fritillaria Linn.)种类较多,分别有14种1变种和8种。从分布区类型看,新疆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在属水平有5个分布型和8个亚型,在种水平有6个分布型和14个亚型;温带成分在属和种水平上均占有绝对优势,分别占新疆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总属数和总种数的70.8%和94.8%;在种水平上,特有成分有14种2变种,其中8种2变种为新疆特有分布。从新疆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水平分布特征看,天山地区、阿尔泰地区和准噶尔地区(准噶尔西部山地亚地区和准噶尔盆地亚地区)分布的种类较多;其中天山地区分布的种类最多(37种),占新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总种数的63.8%,且多数种类为重要经济植物资源。新疆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垂直分布特征明显,在山地森林、山地草甸和山地草原分布的种类较多,尤其集中分布在海拔1600~2800 m的山地森林和山地草甸中;贝母属植物主要分布在山地草原和山地草甸中,大部分郁金香属植物分布在草原和低山地带。研究结果显示:新疆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具有明显的温带特征,并具有一定的特有成分;这些植物主要分布在天山、阿尔泰山和准噶尔西部山地的山地森林、山地草甸和山地草原垂直带中以及准噶尔盆地边缘。
    • 马楠; 豆苗苗; 李靳; 姜丽娜; 郭琪; 赵红雪
    • 摘要: 于2020年6—8月对沙湖4个区域的浮游甲壳动物水平分布进行了调查分析,探讨了浮游甲壳动物种类、丰度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沙湖共记录了浮游甲壳动物7种,其中枝角类5属5种,桡足类2属2种;不同湖区浮游甲壳动物种类组成有差异,象鼻溞、剑水蚤、无节幼体在全湖出现;浮游甲壳动物的平均密度为31.8~73.0个·L^(-1),呈现沉水植物区<沿岸区<敞水区<挺水植物区的变化。分析表明,影响沙湖浮游甲壳动物密度的主要环境因子有叶绿素a浓度、透明度、总磷浓度和总氮浓度,其中叶绿素a浓度、透明度、总氮浓度是引起沙湖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空间变化的关键因子。
    • 马莉; 田青; 王艳莉; 宋捷
    • 摘要: 蔷薇科(Rosaceae)植物具有经济、食用、药用、观赏等多种功效,也是世界园林较为著名的观赏植物之一。为了探明甘肃省蔷薇科草本植物种质资源概况,以甘肃省53个地级市县的蔷薇科草本植物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勘察与资料收集的方法对其种质资源生活型、优势属、空间分布、生境分布及园林观赏价值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甘肃省蔷薇科草本植物共有11属45种,其中委陵菜属(Potentilla)为优势属,占调查植物资源总数的57.78%,其生活型大多数为多年生草本,为41种;(2)从空间分布来看,垂直分布变化较大,在海拔30~5000 m均有分布,蕨麻(Potentilla anserina)水平分布点最多,共计34个;(3)生境类型丰富多样,每种植物可以分布在不同的生境中,其中草地为集中分布生境,分布的种数最多达29种,占调查总数的64.40%;(4)园林观赏价值主要体现在花色、花期、果色及果期方面。
    • 谭艳桃; 舒云华; 林夏
    • 摘要: 目的 对广东茂名地区不同年龄段孕妇妇25-羟维生素D含量水平分布情况进行调查,为育龄妇女维生素D补充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月广东茂名地区500名产检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分为35岁组各125名,比较4组孕妇的维生素D含量.结果 4组孕妇评价维生素D含量水平均处于不足状态,35岁组25-(OH)D含量相对缺乏的人数比例最大.结论 广东茂名地区不同年龄段孕妇均存在25-(OH)D含量缺乏或不足情况,进行25-(OH)D水平进行早期筛选及干预对于提高孕妇与胎儿的健康预期具有重要意义.
    • 谭艳桃; 舒云华; 林夏
    • 摘要: 目的对广东茂名地区不同年龄段孕妇妇25-羟维生素D含量水平分布情况进行调查,为育龄妇女维生素D补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月广东茂名地区500名产检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分为35岁组各125名,比较4组孕妇的维生素D含量。结果4组孕妇评价维生素D含量水平均处于不足状态,35岁组25-(OH)D含量相对缺乏的人数比例最大。结论广东茂名地区不同年龄段孕妇均存在25-(OH)D含量缺乏或不足情况,进行25-(OH)D水平进行早期筛选及干预对于提高孕妇与胎儿的健康预期具有重要意义。
    • 陈元生; 于海萍; 罗致迪
    • 摘要: 快速掌握松材线虫在其致病死松树体内的分布和种群动态对松材线虫病的早期诊断和除治具有重要的作用.于2016-2018年每个月在疫区不同小班中选择疑似松材线虫病松树作为样株,并对样株中不同部位进行取样,采用贝尔曼漏斗分离法统计松材线虫的种群密度,分析松材线虫在受害马尾松树体内的分布规律及种群消长动态.结果 表明,每月均能在病死松树中检测出松材线虫,但检出率在不同月份间差异显著,其中以3月份检出率最高(84.09%),7月份最低(10.53%);松材线虫种群密度以6-9月份最低(<59.37头/g),以11-4月份最高(>118.03头/g);在垂直分布上,当整树虫口密度较高时,松材线虫在病树上的种群密度随树高高度的增高而增多,而虫量较少时则结果相反;在水平分布上,以向阳面深入木质部3~5 cm处最多,而树皮外缘1 cm左右和髓心部分的松材线虫含量极少.这些结果进一步说明松材线虫的种群密度和分布依不同月份和不同部位存在差异,且在3月份对疫木向阳面木质部3~5 cm处进行取样,能有效提高松材线虫的检出率和监测结果,为及时及早发现新疫点提供参考.
    • 余爽; 李美君; 袁桃花; 任柳伊; 白新祥
    • 摘要: 该研究以贵州省野生凤仙花属植物为研究对象,在建立物种名录和地理分布数据库的基础上,对其物种多样性和地理分布格局进行研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从物种组成、特有性、水平分布、垂直分布和相似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采用筛除算法确定贵州凤仙花属植物分布的热点地区,为贵州省凤仙花属植物资源的研究和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1)贵州省凤仙花属植物共记载60种(含种下等级),分布于69个县级行政区,有55个中国特有种和10个贵州特有种,垂直分布以1000~1500 m海拔段最为丰富.(2)通过相似性系数分析,发现贵州与湖南的相似程度最高;并筛选得到9个热点县,共代表了86.67%的凤仙花属植物.(3)贵州省气候温暖湿润,具有典型的高原喀斯特地貌,凤仙花属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和区域特有性明显.
    • 李乐洲; 王祖峰; 张东升; 雷兆霖; 张津源; 杨耿介; 王玉龙; 周玮
    • 摘要: 为探究不同管理方式对刺参养殖池塘(简称参池)沉降颗粒物及相关底泥、水体指标的影响,分别测定9 口参池(分为养水机、自然纳潮、微孔曝气3组参池,每组3个重复)颗粒物质在四季的平均沉降量和水平空间分布情况,底泥有机质含量和弧菌(Vibrio)总数,水体营养盐含量、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净初级生产力.结果显示,自然纳潮和微孔曝气池塘颗粒物质平均沉降量的季节、水平分布均无显著差异(P>0.05);养水机池塘颗粒物质平均沉降量在夏季为(30.33±2.46)g/(m2·d),极显著高于另外2组参池(P<0.01),在冬季为(7.49±1.17)g/(m2·d),显著低于另外2组参池(P<0.05);在水平分布上,养水机池塘沉降颗粒物的分布较另外2组参池更均匀;在相同季节,养水机池塘底泥有机质含量和弧菌总数均处于3组参池的最低水平,微孔曝气池塘总体次之,自然纳潮池塘总体最高;3组参池的水体营养盐含量接近,而养水机池塘浮游植物生物量、净初级生产力均处于3组参池中最高水平,微孔曝气池塘总体次之,自然纳潮池塘总体最低.本研究表明,传统海参养殖在自然纳潮换水管理基础上,辅助适宜设备能够影响颗粒物质的沉降规律,加快参池底泥-水体之间营养物质交换,改善水底养殖环境.
    • 旦增伦珠; 普布扎西; 多吉次仁; 坚参扎西
    • 摘要: 利用NCEP的CFSR再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上空四季大气热源的水平分布和垂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在水平分布上,春季和夏季,青藏高原上空大气是分布不均匀的热源,而秋季和冬季是比较均匀的弱冷源;在春季(3—5月),青藏高原主体上空呈现不均匀的弱热源,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和西部边缘、南部边缘地区呈现较强热源,在喜马拉雅山脉一带也呈现强度不均匀的热源区;夏季,热源强度略强于春季,在整个亚洲大陆上最强的热源中心不在青藏高原上,而在青藏高原南侧及孟加拉湾中东部一带,另外高原西侧冈底斯山脉附近和喜马拉雅山脉中东部边缘一带还呈现弱冷源;秋季,青藏高原南部边缘及其以南的大陆地区表现为热源,且存在较强的热源中心,青藏高原东侧边缘也存在小范围的弱热源区;冬季,青藏高原上空大气呈现均匀的弱冷源;在青藏高原西部边缘及喜马拉雅山脉北侧呈现弱热源区;仅在冬季,青藏高原上空感热加热呈现为负值;不区分季节的情况下,青藏高原西南部上空的感热加热强于东北部;青藏高原西侧边缘、南部边缘和东南部上空的潜热加热永远强于青藏高原主体,而青藏高原主体长波辐射加热值大于南部边缘及东南部地区.在垂直结构上,春季和夏季大气整体表现为热源层,春季热源层厚度约为冷源层的3倍,夏季热源层厚度大致为冷源层的6倍;秋季,大气总加热在500 hPa层以下表现热源层,而500~150 hPa表现冷源层,且冷源层强度比夏季较强;冬季,大气总加热整体上表现冷源层,只有675 hPa附近到550 hPa层表现很薄的热源层,冷源层的厚度约为热源层的6倍;不分季节,青藏高原上空700~450 hPa感热加热分量项和大气总非绝热加热垂直廓线分布基本一致,而450~100 hPa潜热加热分量项和大气总非绝热加热垂直廓线分布基本类似;除冬季大气总非绝热加热基本表现为弱冷源外,其余季节低层均表现热源,而高层表现弱冷源,但层级的热状况强度方面仍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