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光学效应
气动光学效应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180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航空、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2篇、会议论文26篇、专利文献228237篇;相关期刊41种,包括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光学精密工程、现代防御技术等;
相关会议22种,包括第十六届全国计算流体力学会议、中物院高能激光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第三届学术交流会、第10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等;气动光学效应的相关文献由283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天序、洪汉玉、马汉东等。
气动光学效应—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28237篇
占比:99.95%
总计:228345篇
气动光学效应
-研究学者
- 张天序
- 洪汉玉
- 马汉东
- 于博洋
- 张耀宗
- 赵剡
- 赵烟桥
- 甘才俊
- 刘立
- 史可天
- 杨秋英
- 何力
- 李烺
- 殷兴良
- 熊红亮
- 王正
- 于舒春
- 凡速飞
- 刘爽
- 吴建东
- 孙剑明
- 李俊山
- 樊志华
- 刘赫
- 张丽琴
- 杨博
- 石万
- 蔡超
- 费锦东
- 邓昊
- 马晓燠
- 丁明跃
- 于贺
- 关奇
- 吴锦梦
- 周成平
- 周钢
- 宗云花
- 张义广
- 彭国良
- 时愈
- 易仕和
- 李琼
- 杜太焦
- 杨亚威
- 杨金生
- 桑农
- 樊子辰
- 章秀华
- 许东
-
-
何静;
谢国亚;
霍雅洁;
王广川
-
-
摘要:
由于当前已有方法未能对气动光学效应图像进行去噪处理,导致得到的图像校正质量较差,提出一种基于矩匹配算法的气动光学效应图像校正方法,根据小波多分辨率的特性将高低频小波系数进行分离,通过移动窗口矩匹配算法和阈值法分别对图像的低频和高频部分进行滤波处理,获取去噪后的图像。通过矩匹配算法对图像进行匹配,使用相邻帧对匹配后的图像在不同场景下进行变换列估计,同时在时间域内对校正参数进行自适应更新,完成气动光学效应图像校正。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图像质量,获取更加满意的气动光学效应图像校正结果。
-
-
张丽琴;
费锦东
-
-
摘要:
随着各种飞行器对信息获取的精确性和实效性依赖程度的大幅度提高,采用光学成像探测技术和追求高速飞行已成为各种飞行器发展的趋势.光学成像制导飞行器在大气层内高速飞行时,光学头罩与来流之间发生剧烈的相互作用,光学头罩与来流之间形成复杂的流场,在光学窗口中产生复杂的热响应,给头罩内的光学成像探测系统带来气动热辐射噪声,带来目标图像的偏移、抖动、模糊等气动光学效应.文中针对高速飞行器成像探测面临的气动光学效应,从机理、工程和应用三个层次,提出了气动光学研究思路和后续工作展望,旨在为气动光学效应研究提供参考思路.
-
-
陈冰;
郑勇;
陈张雷;
章后甜;
刘新江
-
-
摘要:
临近空间是航天与航空业务领域的结合部,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高超声速飞行器是临近空间力量部署的重要载体,已逐渐进入应用部署阶段.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的飞行环境和任务条件对导航系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总结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导航技术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天文导航技术的应用环境和条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探讨,提出了5个重点研究方向,包括:星图采集效能、光学误差模型、视场观测机理、姿态更新速率、小型化模块化工程化等.研究结果可为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天文导航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
-
-
-
邢博阳;
杨俊彦;
余跃;
张斌
-
-
摘要:
近年来,临近空间的军事应用价值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为了研究高超声速飞行器典型后台阶结构的气动光学问题,采用研究稀薄气体动力学的直接模拟蒙特卡洛算法(DSMC)研究了临近空间在不同喷流控制下的后台阶流动特性,并采用光线追踪方法研究了在不同流动控制下流场的气动光学效应。计算结果表明,随着飞行高度增加,壁面热流将增加,同时气动光效应将变弱。在四种喷流冷却方式中,喷流方式A的冷却效果最好,同时没有增加气动光学效应,B、D方式具有一定的冷却效应,但使得气动光学效应更加严重。
-
-
邢博阳;
杨俊彦;
余跃;
张斌
-
-
摘要:
近年来,临近空间的军事应用价值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为了研究高超声速飞行器典型后台阶结构的气动光学问题,采用研究稀薄气体动力学的直接模拟蒙特卡洛算法(DSMC)研究了临近空间在不同喷流控制下的后台阶流动特性,并采用光线追踪方法研究了在不同流动控制下流场的气动光学效应.计算结果表明,随着飞行高度增加,壁面热流将增加,同时气动光效应将变弱.在四种喷流冷却方式中,喷流方式A的冷却效果最好,同时没有增加气动光学效应,B、D方式具有一定的冷却效应,但使得气动光学效应更加严重.
-
-
郭广明
-
-
摘要:
利用大涡模拟方法对受周期性控制的超声速混合层进行数值模拟,揭示出受控涡结构的特性;使用光线追踪方法计算光束穿越受控混合层流场产生的气动光学波前畸变.通过对受控涡结构特性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气动光学效应校正方法,并以不同控制周期下的超声速混合层为例,对设计的校正方法进行检验.结果 表明:对于受周期性控制的超声速混合层,按照校正方法获取的波前补偿信号能够使气动光学波前畸变的幅值降低50%以上;指出混合层流场中涡结构的规整程度是影响畸变波前校正效果的关键因素.
-
-
史可天;
马汉东
-
-
摘要:
计算气动光学是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高速空气动力流场对光波传输和光学成像影响的一门交叉学科,在红外成像制导设计等工程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总结了计算气动光学研究的三种基本计算方法,包括基于CFD简化方法的光学统计估算、基于RANS流场的计算和基于LES/DNS瞬态流场的计算,对这三种计算方法的基本理论、计算过程进行了介绍,综述了新近的一些计算气动光学研究进展,最后指出了未来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
-
黄健;
樊志华;
吴建东;
谢长生
-
-
摘要:
为提高气动光学效应下目标图像清晰化处理的运行效率,提出了子孔径拼接波前复原方法.分析了波面拼接下的直接波前解卷积效果,研究了波面拼接与传统泽尼克模式法在运行效率上的差异.仿真结果表明:子孔径拼接方法具有良好的波前复原能力,与泽尼克模式法相比具有更低的算法复杂度.基于子孔径波前拼接的直接波前解卷积方法可有效提高点源图像探测的斯特列尔比(Strel ratio),可应用于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红外寻的系统中,抑制气动光学相位畸变的影响,增强目标探测、识别和跟踪性能.
-
-
田仁治;
董庆利;
许和勇;
叶正寅
- 《第十八届全国计算流体力学会议》
| 2018年
-
摘要:
几十年来,人们对高速机载光学系统的兴趣不断增长.然而,当激光穿过光学窗口附近的流场时,湍流引起的不均匀折射率分布将产生波前相差,导致光束散焦,抖动,偏移和能量损耗,这便是气动光学效应.本文通过使用改进型延迟分离涡模拟(IDDES)获得了圆柱型转塔模型的流场结果.首先,通过风洞试验结果验证了三个仰角——90,100和120度在不同位置的流向速度分布.接下来,通过标准算例引入并验证了在编程中应用的数值方法,例如Runge-Kutta光线追踪、自适应步长和傅里叶变换法.最后,在得到精确流场的条件下,计算了近场光程差(OPD)、光程差均方根OPDrms和远场光强分布,并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当光束从90度仰角模型的窗口发射时,将产生最低的OPDrms和波前相差.随着仰角增加,窗口周围的流动分离开始,且模型仰角越大,分离流所产生的非均匀密度分布将导致越大的波前相差与OPDrms.
-
-
-
史可天;
苏鹏辉
- 《第十六届全国计算流体力学会议》
| 2014年
-
摘要:
气动光学计算中,光线需要沿入射方向穿过空间流场区域,因此在光线路径上的任何流场数值求解误差都可能在最终结果中得到累积.在求解格式和计算方法确定的情况下,流场空间求解精度主要受数值计算网格的影响.本文针对高超声速球头绕流流场气动光学效应研究,分析了流场计算中所采用的网格分区结构以及空间网格法向密度对气动光学效应计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网格的空间分布在达到一定密度后,继续增加网格密度对气动光学效应计算影响不大.平行光学传输路径的网格分区边界对光学计算会产生较大影响,在计算网格设计中应尽量避免.
-
-
-
甘才俊;
李烺n;
毛涛;
马汉东
- 《中国力学大会2011暨钱学森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
| 2011年
-
摘要:
利用双曝光CCD 相机成像技术,研究了小直径光束穿越可压缩混合层流场后引起的气动光学效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对流马赫数(Mc =0.17 ,0.45 )下,光束投影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形和偏移.利用光束投影成像质心的概念定量分析了不同对流马赫数下光束偏移和抖动的统计特性,统计结果表明在高对流马赫数下光束投影的偏移量减小,光束沿流场展向的平均偏移角度减小,但摆动幅度加大.
-
-
孙喜万;
刘伟;
杨小亮
- 《第十八届全国计算流体力学会议》
| 2018年
-
摘要:
由于明显的工程研究意义,湍流平板流动是气动光学领域问题的重点研究对象.本文从流体力学和光学工程学科交叉的角度,采用基于WCNS-E-5方法的程序,对波纹诱导的Ma∞=2.9的湍流平板边界层壁面热条件的影响下的气动光学效应进行定量分析.首先介绍了物理模型并进行数值方法验证,然后定量分析了对壁温变化导致的气动光学效应变化,并引入基于SRA(强雷诺比拟)理论的解析解进行验证,结果吻合较好,可见壁面冷却可以改善气动光学性能.然后对平板上气动窗口布置策略进行讨论,考虑了壁面热环境及成像质量的因素,指出将气动窗口布置于湍流段更为合理;后对比了不同平板段壁温冷却对湍流段气动窗口成像质量的影响.本文对壁面温度变化的超声速湍流边界层数值模拟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工程中气动窗口布置及壁面冷却方案具有参考价值.
-
-
Dong Hang;
董航;
Xu Ming;
徐明
- 《中物院高能激光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第三届学术交流会》
| 2014年
-
摘要:
模拟计算了机载光学平台整流罩附近的流场,定量分析了平均流场气动光学效应,以及气动光学平均流场效应引起的波前相位的性质,指出平均流场气动光学效应引起的波前像差均方根及波前像差的性质随光束传输方向改变有非常明显的变化,波前像差主要是低阶项.根据气动光学效应定义了平均流场厚度,提出了根据平均流场厚度和飞机速度,判断气动光学平均流场效应特征时间的粗估公式,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粗估公式的可靠性,并对于气动光学平均流场效应的时间特性随马赫数的变化给出了定量分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