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保护
民族文化保护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65篇,主要集中在旅游经济、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9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376628篇;相关期刊131种,包括贵州民族宗教、理论与当代、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云南省第三届生态文明与生态经济学术大会、第四届全国民族理论研究生学术研讨会、2006年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教育国际论坛等;民族文化保护的相关文献由212位作者贡献,包括杨田华、宋金淼、崔清源等。
民族文化保护—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76628篇
占比:99.96%
总计:376793篇
民族文化保护
-研究学者
- 杨田华
- 宋金淼
- 崔清源
- 张子晨
- 徐燕
- 李跃鹏
- 王浩淼
- 苗丰
- 赵红
- 阚军
- 陈洁
- 龙运荣
- DU Pengchao
- FENG Chong
- GAO Chang
- LI Jianing
- LI Shujin
- SHI Zhan
- YOU Zhengrong
- 丁仁伟
- 万青青
- 严徐
- 于滨
- 任君翔
- 何红
- 何超志
- 何轩
- 侯学钢
- 侯莹莹
- 冯冲1
- 冯曼璐
- 刘亚敏
- 刘仁
- 刘向春
- 刘庆艳
- 刘晖
- 刘洋
- 刘阿丽
- 刘颖
- 卢丽1
- 卢丽娟
- 卢云
- 古子文
- 叶建芳
- 叶红专
- 吕庆华
- 吴再英
- 吴军
- 吴凤婷
- 吴志英
-
-
徐颖怡;
石琛;
周方舟
-
-
摘要:
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西藏传统歌舞艺术得到了保护和发展。国家和有关部门也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有效加大了对西藏传统歌舞艺术的保护力度,并将其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几年,国家又提出将西藏建设为民族文化保护基地,这使西藏传统歌舞艺术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这就更需要我们把握时机,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
-
彭燕;
张心悦;
何轩
-
-
摘要:
以吉首大学图书馆"土家族口述史料"数据库建设为例,通过对土家族口传文化传承概况分析,探讨了"土家族口述史料"数据库建设的意义与原则,详细介绍了该数据库建设中的主要策略与技术,旨在有效保护土家族口传文化,探索民族口述史料数据库建设新模式.
-
-
张靖怡;
冯曼璐
-
-
摘要:
回族砖雕艺术在回嗾建筑装饰中有着重要意义与影响,不仅在回族的艺术门类中具有代表性地位,在我国砖雕艺术史上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更是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西安回坊中的回族砖雕作为优秀的文化遗产,是多元文化交融的产物,是珍贵的民嗾艺术文化存在,拥有着重要的民族文化保护意义。而西安回坊也成为以回嗾文化为主,各民族文化同创共享交汇的场所与历史文化传播纽带。
-
-
杨洋
-
-
摘要:
民族文化旅游和民族文化保护两者看似是矛盾冲突的主体,也是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即使在对民族文化旅游进行开发的过程中会产生对民族文化的不利因素,只要遵循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就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其产生的影响。基于此,文章主要对两者的辩证统一关系进行了详细地概述,并提出了处理两者关系的有效对策,从而达到民族文化旅游与民族文化保护的双赢局面。
-
-
-
彭永南
-
-
摘要:
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发展阶段,总结实践经验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是民族发展与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 的资源条件。其本身具备丰富性、开放性、地域性的特点,在不同地区文化保护以及传承发展的要求明显不同。以实践为基础, 借鉴国外经验,将民族文化事业与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同步推进,展现文化持有者的独特文化意识与气质特点。而目前增强民族文 化保护与传承意识面临一定的困难问题,还需要结合实践探讨改进措施。
-
-
-
卢云
-
-
摘要:
“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作为我省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先行先试政策试行者,对大家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提出了更高的现实要求,探讨民族文化生态保护传承的旅游价值与测算机制构建问题,是因为这片保护区内不仅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具有鲜明的区域和民族特色,其境内的非遗资源也非常集中而丰富,它们在相互交织、耦合、作用的运动关系中体现了生态资源的价值存在,这是民族文化生态保护传承的内在规定性。本文运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分析发现,由政府作为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主体更能够促进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传承人利益相关者的最大化,是目前市场资源配置下最好的方式之一。
-
-
-
-
李雪松;
陈国松;
吴凤婷
- 《云南省第三届生态文明与生态经济学术大会》
| 2012年
-
摘要:
界定了乡村旅游的基本概念,结合云南省元阳梯田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元阳梯田发展乡村旅游的环境与条件进行分析,从4个方面分析了元阳梯田景区开发旅游的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社区参与新模式,强调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留的一体性,加强梯田景区的旅游基拙建设等元阳梯田景区旅游开发的途径,为其他民族地区开发类似景区的旅游提供了借鉴作用.
-
-
-
姚艳
- 《第四届全国民间法·民族习惯法学术研讨会》
| 2008年
-
摘要:
随着人们对文化多样性的深入认识,民族文化的保护纳入了全世界的视野,在民族文化开发的过程中动态的保护民族文化也成为了一种主流观点,而其中最为引人关注且争议性最大的开发方式就是旅游,因为旅游可能会带来民族文化的同化和商品化而破坏其真实性。国家的法律和行政措施并没有对此置之不理,但其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一个社会的“制度事实”并不是只有国家规范,当国家规范在民族旅游中如何保护民族文化这个问题上有局限性时,我们是否就应当寻求民间规则的帮助。基于此种思考,笔者反思了民族旅游中民族文化同化和商品化的现象,应对这两种民族旅游开发中最令人关注的问题,笔者阐述了作为民族文化一部分的民间规则的记录性、可操作性和其文化属性以应对民族文化同化的现象,再通过介绍民间规则特殊的内心确信以表明前后台理论的成立,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保护民间文化,但这里存在着“权力”上的悬殊,因此还需制度保障当地族群的主体性地位。
-
-
-
-
-
-
-
-
-
-
-
-
-
-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 公开公告日期:2022-07-29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民族文化旅游规划用线路展示装置,包括智能咨询单元、民族文化旅游信息存储单元、调用规划单元和信息展示单元,智能咨询单元用于用户输入民族文化旅游的咨询信息,咨询信息包括旅游起点、旅游目的地、旅游时间、住宿情况、天气情况和旅游天数;民族文化旅游信息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民族文化旅游信息、旅游景点位置信息;调用规划单元用于根据用户输入的咨询信息在民族文化旅游信息存储单元中进行信息检索并匹配;信息展示单元用于展示推荐的民族文化旅游信息;本发明用户通过智能咨询单元进行多功能操作,根据用户操作功能在调用匹配单为用户智能化推荐民族文化旅游规划路线、天气信息以及住宿情况,并通过信息展示单元展示,为用户提供便民服务。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