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民族平等

民族平等

民族平等的相关文献在1954年到2022年内共计79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民族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94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636篇;相关期刊388种,包括内蒙古社会科学、新疆社会科学(汉文版)、云南社会科学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八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首届全国民族文化论坛等;民族平等的相关文献由810位作者贡献,包括金炳镐、徐杰舜、丛松日等。

民族平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94 占比:55.33%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35%

专利文献>

论文:636 占比:44.32%

总计:1435篇

民族平等—发文趋势图

民族平等

-研究学者

  • 金炳镐
  • 徐杰舜
  • 丛松日
  • 周卉
  • 周竞红
  • 孟立军
  • 宗群
  • 来仪
  • 王戈柳
  • 邱国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建春
    • 摘要: 坚持民族平等,是党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原则和政策,是中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前提和基础。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积极倡导和自觉践行民族平等。1921-1937年期间,党的民族平等理论与政策为党争取、团结和联合各族人民建立革命联合战线提供了保证,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为党后来的民族平等理论与政策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党要进一步坚持民族平等,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谭世圆
    •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国庆节,为了加强民族团结,把党的民族政策落到实处,中共中央组织了以少数民族代表人士为主的少数民族参观团,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并到内地参观访问。新中国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潮,第一次获得当家作主权利的内地人民焕发出来的精神风貌,以及组织者沿途周到细致、亲如家人的安排、陪同,给少数民族参观团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这次观礼活动和参观访问,使少数民族参观团成员对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的印象由抽象转为具体,深刻地影响了他们对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认同感,为此后在民族地区开展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此也开启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发展并巩固的历程。
    • 吕枭
    • 摘要: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把中国的民族问题当成无产阶级革命总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民族平等原则贯穿于民族工作始终。抗日战争时期,为领导各族人民团结抗战,形成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科学分析造成民族压迫的原因,制定并执行正确的民族政策,与少数民族平等联合,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权益,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设立民族工作机构,进行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初步尝试,在促进民族平等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发展过程中有效凝聚了抗日力量,带领各族人民取得抗战胜利,对推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
    • 曾灿博; 苏欣
    • 摘要: 高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是培育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文章回顾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通过思想孕育、民族交融、团结斗争三方面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历史必然性;立足新时期民族工作的新要求,结合人才培养、文化创新与服务社会的职能分析民族地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意蕴;通过民族地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融三建”的实践探索,思考和回答民族地区高校如何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问题。
    • 周平
    • 摘要: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被确定为国家发展目标,这是国家发展目标表述的重大变革,在对整个国家的治理和发展产生牵引性影响的同时,也对民族关系的调整形成新的期待。作为国家治理重要部分的民族问题治理必须与之相适应,其中的民族理论则必须根据形势的变化而创新。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对如何看待国内各个民族,如何看待各民族间关系这样的基本问题,以及民族区域自治这一重大问题,要根据中华民族复兴的期待,按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要求,进行新的理论阐释或赋予其新的内涵,进而推进民族理论的创新发展。
    • 何雄浪; 尹凤茗
    • 摘要: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提升的重要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对外求民族独立,对内求民族平等”的革命斗争践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领中华民族全面觉醒并凝聚一体,真正意义上结束了中华民族百年屈辱史,将中华民族凝聚力提升到新的高度。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贡献体现在:坚持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为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提供战略保障;建立争取民族独立民族解放统一战线,为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奠定牢固的阶级基础;构筑新的社会秩序,为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培育适宜的社会环境。中国共产党在浴血奋斗的28年里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始终,将祖国统一的前景一一描绘,使中华各民族实现了真正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增强各民族之间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 摘要: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源。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核心。着重在四个方面指明了民族平等的含义。
    • 刘训茜
    • 摘要: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与始终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密不可分.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权的思想和追求,使得最大多数人民紧紧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红军长征使中国共产党亲历了广阔的少数民族地区,对多民族社会现实有了直观的了解,在此过程中因应时势,调适政策,凝聚各民族力量,最终谋定方案,实现了少数民族与汉族共同分享国家权力.各民族共商大计的政治参与模式由模糊的动议,逐步发展成为成熟的民族理论政策.少数民族既是民主革命的重要联合对象,也是协商建国的重要参与力量.党的民族理论政策从主张到现实,从抽象到具体,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民族问题不断深化认识、精益求精的历史,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坚定信念的历史.
    • 杨毅
    • 摘要: 中国共产党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理,紧密结合中国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的具体实际,大力推进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共同繁荣发展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实施民族区域自治.通过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系列关于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的思想理论观点,开辟了中国特色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 李妍
    • 摘要: 疫情期间,安徽省教育厅组织进行了教学资源的录制,并通过电视直播、网络教学等形式进行线上教学,一大批优秀的省级展示课应运而生。初中历史《盛唐气象》一课,超越历史课程标准,创设了生动的历史情境,凸显了别样的历史韵味,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同时渗透了民族平等观念,培养学生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该课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现对其记录桄理分析,供大家借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