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毒理学试验

毒理学试验

毒理学试验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26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药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9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185627篇;相关期刊85种,包括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农药科学与管理、渔业致富指南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中国西部第十二届实验动物管理与学术研讨会、第六届食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山东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等;毒理学试验的相关文献由297位作者贡献,包括余露、冯超、孔凡玉等。

毒理学试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9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85627 占比:99.93%

总计:185751篇

毒理学试验—发文趋势图

毒理学试验

-研究学者

  • 余露
  • 冯超
  • 孔凡玉
  • 张成省
  • 张玉芹
  • 彭子模
  • 李国银
  • 林飞
  • 王静
  • 申继忠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关于仅限出口新农药登记毒理学查询资料问题。为规范申请仅限出口新农药登记的毒理学查询资料,可提交JMPR、EFSA、USEPA等官方网站公布的查询资料;无法提供上述官方查询资料的,应提交毒理学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应符合《农药登记管理办法》第十六条的规定,由农业农村部认定的登记试验单位出具或与中国签署互认协定的境外实验室出具。
    • 梁宝爱; 张素娟; 汤国朝; 陈家云
    • 摘要: 按照国家对新食品原料的相关规定,依据国家相关食品安全检验方法标准,对毛建草的主要成分、污染物和农药残留进行了检验、分析与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毛建草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总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矿物质、总黄酮、茶多酚、总糖、总酸等;毛建草的污染物含量均符合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的规定;农药残留均未检出。委托有资质的机构对毛建草进行了毒理学试验和安全性评估,结论为推荐我国健康成人干制毛建草的食用量为≤5 g/d,不适宜人群为婴幼儿、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 谢小东; 季露; 孙钰博; 王良刚; 崔东安; 韦英益; 黎江; 胡庭俊
    • 摘要: 试验旨在通过天冬糖苷散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和大鼠亚慢性毒性试验,评价该药物制剂的安全性.在急性毒性试验中,分别进行了预试验(5000、1000、200、40 mg/(kg·BW)),正式试验(5000、2500、1250、625 mg/(kg·BW))和最大给药量试验(60 g/(kg·BW)).给药后,连续7d观察小鼠精神状态和死亡情况,试验结束后对小鼠进行剖检.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将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高剂量组(10 g/(kg·BW))、中剂量组(5 g/(kg·BW))、低剂量组(2.5 g/(kg·BW))和对照组,各组连续给药30 d,试验期间每天观察大鼠的临床表现,并记录大鼠的体重、摄食量和饮水量,计算增重率.给药30 d后,采集血液进行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剖检并计算脏器系数,并对主要脏器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显示,在急性毒性试验的预试验、正式试验和最大给药量试验中均未出现小鼠死亡,剖检脏器无肉眼可见病变.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天冬糖苷散中、低剂量组受试大鼠体重、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脏器系数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高剂量组雄性大鼠红细胞平均体积(MCV)、丙氨酸转氨酶(ALT)含量均显著高于雄性对照组(P<0.05);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单核细胞百分率(MONO%)均显著低于雄性对照组(P<0.05),但在正常范围内,且各脏器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10 g/(kg·BW)剂量天冬糖苷散对受试大鼠的血液学指标和肝肾功能有一定影响.以上结果表明,天冬糖苷散对小鼠的LD50>5000 mg/(kg·BW),天冬糖苷散在10 g/(kg·BW)范围内连续灌胃大鼠30 d,对大鼠无明显毒副作用,安全性好.
    • 余露
    • 摘要: 近日,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在北京组织召开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评价与管理研讨会。农业农村部认定的毒理学试验单位的38多名代表,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山东大学北京市农药检定所等单位6位专家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毒理审评处张宏军处长主持,严端祥副所长出席会议并讲话。
    • 俸海刀
    • 摘要: 为了研究中药饲料添加剂的抑菌和毒理学效果,试验设计了2组中药饲料添加剂提取液的抑菌效果试验和毒理学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中药饲料添加剂的抑菌效果较好,无毒副作用.在动物饲养过程中可以作为中药添加剂使用.
    • 李蕊瑞; 刘科亮; 吴德举; 陈锦瑶; 张立实
    • 摘要: 目的 评估龙安柚花的食用安全性.方法 按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进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细菌回复突变(Ames)试验、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体外哺乳类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90 d经口毒性试验和致畸试验,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本试验条件下,SD大鼠和KM小鼠摄入龙安柚花后均未表现出急性经口毒效应,急性经口半数致死量(lethal dose 50,LD50)大于10 g/(kg·BW),该花属实际无毒级;龙安柚花未引起TA97a、TA98、TA100、TA102、TA1535菌种发生回复突变;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与体外哺乳类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均为阴性;90 d经口毒性试验中,与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组各性别动物的体重、摄食量、食物利用率、血液学指标、血生化指标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均未见特异的毒性改变,龙安柚花的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no 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NOAEL)为8 g/(kg·BW);未观察到致畸作用.结论 龙安柚花属实际无毒级,本试验条件下龙安柚花无急性毒性、遗传毒性、致畸性和亚慢性毒性.
    • 张兆伦; 唐颖; 赵华
    • 摘要: 《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已于2020年6月29日由国务院公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与之前的《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相比,其对于化妆品的安全性有了更多和更高的要求.对比新、旧《条例》中化妆品安全监管的主要内容,分析了其对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等不同受众的影响,梳理了我国化妆品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的主要法规以及近年来增补的体外试验方法,并总结了化妆品定量风险评估的新理论.
    • 葛洪伟; 张文明; 韩杰; 陈玥秀; 谭珊; 刘立强; 杨素芳
    • 摘要: 为研究中药饲料添加剂的抑菌和毒理学效果,设计两种肉猪专用的中药饲料添加剂提取液进行抑菌效果试验和毒理学试验.结果表明,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和副猪嗜血杆菌的抑菌圈直径,试验A组分别比试验B组高2.1 mm、2.1 mm、0.7 mm和1.8 mm;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和副猪嗜血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试验A组分别比试验B组低0.18 mg/mL、0.25 mg/mL、0.13 mg/mL和0.10 mg/mL;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和副猪嗜血杆菌的最小杀菌浓度试验A组分别比试验B组低0.32 mg/mL、0.25 mg/mL、0.12 mg/mL和0.24 mg/mL.急性攻毒试验和蓄积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两组肉猪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是无毒类物质,说明本试验设计的两种中药组方在肉猪饲养过程中可以作为中药添加剂使用,且试验A组的抑菌效果强于试验B组.
    • 王希
    • 摘要: 欧洲食品安全局发布了最新的农化产品经皮吸收毒理学试验指南,该试验指南提出在有效成分缺乏风险评估试验数据时可使用的新默认数值。此次试验指南的修订源自一项最新的人体体外研究,该研究分析指出有效成分的经皮吸收水平显著地受两个因素的影响,即制剂产品有效成分浓度和制剂类型。推荐的新默认数值也正是基于这两个因素。
    • 郑保婷; 田胜慧; 柯军
    • 摘要: 目的:研究复合支架材料——关节软骨再生支架的生物安全性。方法:采用细胞毒性、皮肤致敏性、皮内反应、急性全身毒性、溶血、遗传毒性、植入试验和亚慢毒性试验对复合材料制备的关节软骨支架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关节软骨再生支架在细胞毒性、皮肤致敏性、皮内反应、急性全身毒性、溶血、遗传毒性、植入试验和亚慢毒性试验均符合规定。结论:复合材料制备的关节软骨再生支架样品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To evaluate biosafety of articular cartilage regeneration scaffold.Methods: To evaluate the in vitro cytotoxicity test, skin sensitization test, intradermal reaction test, acute systemic toxicity test, haemolysis test, genotoxicity test, test for local effects after implantation and subchronic systemic toxicity of the articular cartilage regeneration scaffold prepared by composite materials. Al the results were within the rules.Conclusion: the articular cartilage regeneration scaffold prepared by composite materials has good biosafety.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