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碑
残碑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1年内共计9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史、书法、篆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5篇、专利文献11325篇;相关期刊75种,包括人文杂志、黑龙江史志、文物春秋等;
残碑的相关文献由93位作者贡献,包括路远、冯文慈、柳成栋等。
残碑—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1325篇
占比:99.17%
总计:11420篇
残碑
-研究学者
- 路远
- 冯文慈
- 柳成栋
- 么乃亮白全忠
- 于武
- 于淼
- 今凡
- 仲跻荣
- 任怀强
- 党寿山
- 冯建国
- 刘乐牛
- 刘傅森
- 刘鸿伏
- 叶金凤
- 吕智荣1
- 吴中华
- 周晓薇1
- 周良霄
- 周郢
- 子鲁
- 孔令琦1
- 孙修身
- 孙建军
- 孙立峰
- 孙髯翁
- 孟耀虎
- 宋镇1
- 宗璞
- 屈梦君1
- 巴人
- 席龙飞
- 幽悠斋
- 张京华1
- 张家芳
- 张建国
- 张德臣
- 张晓旭
- 彭国华
- 敖宁
- 景爱
- 朱良津
- 李天顺
- 李寅
- 李森
- 李海宁
- 李荣辉
- 杨建东
- 杨昶
- 杨波
-
-
殷卫东
-
-
摘要:
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出土一块北魏残碑,虽上半部分磨损严重,辨认不清,但是通过碑额及残留信息对碑主人身份尚能考证而出。墓碑主人是北魏司空斛律那环,北朝敕勒族人,亦为部落首领,祖上显赫。在部族争斗中投附当时的北魏,地位得到巩固。其子斛律金更是功高位显,在其父去世三十余年后,受皇帝追褒,为斛律大那环立碑颂德。书写碑文之人,定时当时名家圣手,碑文书体点画圆融遭逸,含文包质,结字浑朴自然,蕴藉风雅,可以说,书艺达到了其时代的最高水平。
-
-
李荣辉
-
-
摘要:
1935年,柯昌泗从绥远贾客手中买到"王猗卢之碑"残碑,罗振玉认为此碑是猗卢死后刘琨统其众时所立;田余庆推测此碑并非出自贾客所说的绥远城南30里达赖营古城遗址,而是在猗卢身死之地雁门山区一带.从柯昌泗题记及猗卢死时的政治形势看,此碑为拓跋鲜卑西部首领郁律所立,原立于北魏盛乐东北今呼和浩特金河镇西达赖营古城遗址,性质为纪功碑.猗卢碑之所以出现在此地,与拓跋鲜卑内部斗争有关.
-
-
雷树德
-
-
摘要:
由唐朝僧人大雅所集晋王羲之书法而成的《兴福寺碑》,与怀仁所集《圣教序碑》可称姊妹篇,有着重要的书法艺术价值,是学习研究书法艺术、特别是探讨王羲之书法艺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一、关于碑名《兴福寺碑》于明万历年间由王尧惠发现于西安城南壕沟中,后被移至西安府学,今存西安碑林博物馆。
-
-
路远
-
-
摘要:
唐人集王羲之书摹勒上石的碑刻原石,现仅存约二种,均在西安碑林,即僧怀仁集刻之《集王圣教序碑》和僧大雅集刻之《兴福寺残碑》。前者鼎鼎大名,北宋以来历代学者不断著录,不断研究,至今仍是认识王羲之书法艺术成就的可靠载体1。而本文要谈的是后者,是名气要小得多且研究尚显不足的《兴福寺残碑》。
-
-
冯建国
-
-
摘要:
汤王陵,俗称“汤王墙”,其旧址位于南百祥村西北公里的汾河东岸的卧牛沟南侧。据民国版《荣河县志》载,旧陵已为河水所毁,历代只是在河岸东边近地设祠祭祀。但屋宇简陋,条件颇差,后经商议,由附近村民筹款,遂于清乾隆二二年(1737年)九月,在汤王庙后的空地中间改建寝店5间,并建起门楼、牌坊、照壁各一座,周围99步,九九至尊,属于皇帝的规制,乾隆三年六月竣工,历时近一年。
-
-
邱登成
-
-
摘要:
柳阴稠,柳风柔,雨洗罗绳天地幽。唤春留,怕春留。人在石桥,空叹逝波流。彤云曾暗乾坤色,残碑徒剩沧桑迹。注心头,抚心头。情到老时,欲休还未休。湘春夜月·听琴曲潇湘水云弄幽弦,佩环飞下遥天。幻出碧雾千重,将梦锁空寒。却怪水云深处,正冷魂孤寂,郁惹啼鹃。怅九嶷紫雪,湘江落照,犹似当年。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