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死刑执行

死刑执行

死刑执行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0年内共计99篇,主要集中在法律、法律、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0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48122篇;相关期刊71种,包括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江苏警官学院学报、法制博览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监所检察改革专题研讨会、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八届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等;死刑执行的相关文献由128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毅、杨宇轩、赵文锐等。

死刑执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0 占比:0.19%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8122 占比:99.81%

总计:48214篇

死刑执行—发文趋势图

死刑执行

-研究学者

  • 刘毅
  • 杨宇轩
  • 赵文锐
  • 郭超
  • 李熹
  • 汪恩东
  • 程新发
  • 包远东
  • 张金霞
  • 郝双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为什么要在午时三刻行刑?古代非常注意死刑执行的时间,除了某些重要罪犯是立即处决的,一般都是定在秋后处决。因为秋季草木凋零,呈现一派肃杀之气,行刑也就顺应肃杀之威。那么,为什么选择“午时三刻”行刑呢?在古代,午时三刻将近12点,对于古人来说,此时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
    • 赵刚
    • 摘要: 2018年7月,被喻为平成时代"四大事件"之一的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的主谋、奥姆真理教原教主麻原彰晃及其共犯共13人被执行死刑。在同一时期,对同一事件的要犯执行集体死刑,这在对死刑的适用一直持谨慎态度的现代日本宪政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对在日本改换年号前集中处决奥姆真理教要犯这一事件,从司法、行政、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揭示平成时代日本司法、行政和社会舆论对死刑制度的影响。同时,奥姆事件虽告一段落,但其残余势力依然存在,它们将在令和时代对日本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依然值得关注。
  • 3. 死刑执行检察监督研究 北大核心 CHSSCD CSTPCD
    • 甄贞; 冀永生
    • 摘要: 死刑执行检察监督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责必然要求,有利于贯彻“少杀、慎杀”死刑政策,有利于保障死刑犯人权,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当前我国死刑执行检察监督存在定位不准、手段单一、力量薄弱、介入时间不充分等缺点,影响了死刑执行监督的效果.建议从改临场监督为全面监督,延长死刑交付执行时间,赋予检察机关更多监督手段,创新电子档案、文书协作、驻所谈话机制,增加检察监督辅助人员等,以增强监督成果,促进执行公正.
    • 石凤强
    • 摘要: 秋冬行刑,出现在中国古代时期,就是指在秋冬两季执行死刑的制度.满足了当时统治和社会的需要,对于我国现代社会中的现代刑事和刑事诉讼的立法给予了非常大影响,在保障公正的基础上,注重人道主义精神,要十分注重效率,并且要高度重视监狱生活中的教育工作,强化罪犯教育工作,明确区分教育内容,力求达到最佳效果.
    • 汪恩东
    • 摘要: 程序正义需以善良制度与时间为实现条件.美国联邦地区法院对Jones的死刑执行过程反衬出加州死刑执行制度的运作失灵.加州死刑执行与管理系统是否违宪可从重要义务命题、量刑恣意禁止命题、刑罚目的正当化要求命题等三方面展开论证.我国应通过实证统计系统来正当化法官在个案中的量刑决定,不仅应包括系统设置的规范性理据,还应包含量刑因子本身所可能蕴含的意识形态.执行死刑本身不是单纯的让被告伏法而已,而足一连串的决策进行与筛选机制的运作,背后涉及诸多伦理学争议.
    • 汪恩东
    • 摘要: 美国联邦地区法院对Jones的死刑执行过程反衬出加州死刑执行制度的运作失灵.加州死刑执行与管理系统是否违宪可从重要义务命题、量刑恣意禁止命题、刑罚目的正当化要求命题等三方面展开论证.执行死刑本身不是单纯的让被告伏法而已,而是一连串的决策进行与筛选机制的运作,背后涉及诸多伦理学争议.
    • 林维
    • 摘要: 2016年年底,多年来备受关注的聂树斌强奸及故意杀人案以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宣告聂树斌无罪而告平反昭雪。这是继云南杜培武故意杀人案、湖北佘祥林故意杀人案、河南赵作海故意杀人案、浙江张高平及张辉叔侄故意杀人案、福建念斌投毒案、内蒙古呼格吉勒图故意杀人案、海南陈满故意杀人案等之后,又一起牵动我国社会公众的神经与情感,在当事人家属反复不断申冤、各界人士鼎力相助几十年之后,终于迎来但的确迟到的那一缕司法正义的阳光。自然地,每一桩冤案错案的平反昭雪,都会让当事人家属稍感欣慰,对无端沉冤而消失的生命也有那么一点稍许的慰藉,同样也都会让社会公众多多少少舒那么一口气。但对于当代中国的法律人而言,恐怕少许的欣慰实在无法缓解心中基于职业良知而背负的司法正义不到或者迟到的"罪孽"的沉重。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的社会可能至今都还有很多的冤案错案,正在排队等候着见到司法正义曙光的那一刻;我们的社会今后依然可能还会产生各式各样的冤案错案,从而让正义蒙羞。与众多得到平反或者未能得到平反的冤案错案一样,聂树斌案也好,呼格吉勒图案也好,无论其影响程度有多大、影响范围有多广,都终将归于沉寂而成为历史中的一个事件。但作为法律人,我们恐怕不应该轻易忘记这些冤案错案,也不应该随意地越过这些冤案错案,尤其是在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通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以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更应该通过对这些冤案错案的理性反思,来对我国的相关制度及其实践以及对作为制度实践的参与者的我们自身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批判,以寻求即使不能杜绝也要尽可能减少冤案错案的发生,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不断迈进。为此,我们邀请了清华大学法学院周光权教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林维教授、吉林大学法学院徐岱教授、沈阳师范大学法学院及法律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姚建宗教授,共同参与这次以"反思冤案错案"为主题的笔谈。
    • 兰剑彬
    • 摘要: 《刑事诉讼法》(2012年)实施后,死刑执行过程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问题。针对死刑这个最严格的刑种和刑罚手段,为防止死刑执行中出现冤假错案,有必要加强死刑执行的临场监督。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了死刑执行临场监督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完善的措施,期望能够对检察机关履行死刑执行临场监督有所帮助和借鉴。当然,由于能力有限,也希望能够得到批评和指正。
    • 傅嫱
    • 摘要: 随着司法改革的推进,我国越来越重视人权保障,也越来越重视刑事程序的规范和司法能力的提高,这将引导我国死刑制度未来的走向.在司法改革的大背景下,重新审视死刑制度成为应有之势.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司法改革的主要内容,然后就死刑的存废,死刑的适用和死刑执行的相关规定进行阐述说明,最后从司法改革的角度浅谈我国死刑制度未来的走向.
    • 周大伟
    • 摘要: 复旦投毒案的林森浩终审被判死刑后立即执行了,引来媒体不少议论。要不要为死刑案件设计多轮上诉复核程序,这关乎程序的正义。今天,很少有人会想象得出,在上个世纪上半叶的美国,执行死刑的过程曾经是一种大型的公开露天表演。1913年的一天,美国密西西比州,有将近5000人像赶集一样前往一个名叫斯达克维勒的小城——他们是去观看两个黑人被执行绞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